危機感

危機感

憂患意識
危機感,crisis awareness,指認識到已經發生或着預見到将要發生的問題或困難,并感到緊迫擔心的一種憂患意識。[1]
  • 中文名:危機感
  • 外文名:crisis awareness
  • 性質:憂患意識
  • 釋義:在時态上令人感到危險

簡介

危機感同時也是一個人進取心的源泉,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動力。一個人失去了危機感,就會變得安于現狀。裹足不前,等待他的隻有被淘汰的命運。----《隻有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作者:王非庶。

危機感隻是一種正常的精神反應,往往是因為感覺到有事物威脅到自身,并為此緊張。

沈陽“錢包危機感”居中

中國人2009年的“錢包危機感”為最主要生活感受。報告預測,這一感受在2010年内難以緩解。報告認為,這已經對中國2010年的社會消費增長預期産生制約。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資深分析師張慧表示:“雖然中國居民對‘國庫充盈感’充滿信心,但對個人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與認同度則在低位徘徊,這樣的信心回升對消費行為的促進作用微乎其微。”

張慧表示,“錢包危機感”數字為儲蓄與消費的反比統計數據,儲蓄意願權重越高意味“錢包危機感”越重。在7大城市中,西安人感覺錢包最鼓,其權重數值為36.7%;而武漢人則感覺錢包最“癟”,其權重數字為52.9%。

沈陽人對于錢包的權重數字為43.7%,在7個城市中正好位于中間。

點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包明華:居民對于自身錢包不自信但恰恰對國家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反映着深層次的社會保障與薪酬分配體制問題,說明居民對于社會财富的分配渠道缺乏信心,以及對公共服務消費支出充滿擔憂。這一現象說明,要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消費,需要從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薪酬分配等多渠道進行改革,單一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居民對于收入問題的擔憂。

“卧槽派”取代“跳槽派”

2009年中國整體經濟和就業環境對城鎮居民就業心态産生了較大影響,“卧槽”取代“跳槽”成為主流職業觀。張慧表示:“從九大感受影響力排名來看,職業狀況對于整體生活感受的影響作用明顯加大,影響力排名第二,僅次于經濟狀況滿意度,而這一感受指标在2008年時的影響力排名僅僅為第五位。”

根據調查顯示,31.9%的城市居民受訪者擔心失業而在工作中有較大心理壓力,不過可喜的是這些受訪者均采取了積極的職場調整行為,這其中包括加班、放棄休假等。

正是在這種普遍壓力加大的情況下,61.1%的城市職場受訪者選擇了“卧槽”而并非“跳槽”,而在這部分“卧槽派”中,“忍着,保持現狀不變”的比例為39%,“一邊忍着一邊學習充電”的比例為22.1%。

點評複旦大學企業管理系主任、教授芮明傑:“卧槽觀”取代“跳槽觀”簡單看是一種心态的變化,反映出企業能夠産生的崗位需求能力在降低,而崗位提供能力降低的原因,是壟斷性行業在2009年因為大量信貸投資出現大規模增長,而提供崗位數量巨大的服務性行業則增長相對緩慢。換句話說,龐大的資金被用在了投資上,并未有效轉化為勞動就業崗位需求,這種情況在2010年應該會有所緩解,但也需要警惕,就是資源被壟斷性行業集中,這對于國民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上一篇:寶馬645Ci

下一篇:魔法少女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