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比特蟲

博比特蟲

海底的多毛類動物
博比特蟲(Bobbit worm,學名為Eunice aphroditois),20年前一位水下攝影師将這種生物取名為"博比特蟲"。它們體形驚人,在全世界的溫暖海域都有發現。早在19世紀,海洋學家就已經認識到它們是多毛類動物。其體長目前已知長度可達3米,平均長度為1米,呈圓柱形,圓柱直徑或者說體寬為2.5厘米。主要生活于海底,具有環節。
    中文名:博比特蟲 拉丁學名:Eunice aphroditoi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環節動物門 亞門: 綱:多毛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英文名:Bobbit worm

簡介

博比特蟲(Bobbit worm,學名為Eunice aphroditois),是一種生活在海底的巨型海洋蟲類。其名稱可能是以水下攝影師約翰·博比特(John Bobbitt)的名字命名的,他曾親眼看見這種蟲子能夠将大型獵物截肢。但海洋生物學家安雅·舒爾茨(Anja Schulze)卻認為博比特蟲名字的起源仍不清楚。

形态特征

早在19世紀,海洋學家就已經認識到博比特蟲是體型最長的多毛類動物。多毛類主要生活于海洋,具有環節。博比特蟲的平均長度約1米,但最長記錄可達3米。

博比特蟲的進食器官十分複雜,被稱為“咽頭”,能由内向外翻轉。在其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颚,一旦獵物被抓住,博比特蟲往往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其斬為兩段。有時候人無意中接近,也可能遭其“毒口”。

對于研究者來說,最複雜的問題是對它的保存過程,将博比特蟲标本放入福爾馬林液體或者乙醇中,就會逐漸滲透出其華麗的彩虹色。

生活習性

食性

捕到獵物之後,博比特蟲便立即躲進自己的洞中進食。雖然捕食兇猛,但博比特蟲其實是雜食性的。如果獵物稀少,它們會取食海草或其他海洋植物,也會清除藏身處周圍的少量腐爛食物。

攻擊性

博比特蟲常在夜間活動,壽命很長,主要生活在10到40米深的海底。它們能夠潛藏在海底沙層裡,隻暴露身體的一小部分,然後靜靜伏擊,等待獵物的到來并發起緻命攻擊。

媒體曾描述稱,博比特蟲利用觸角能夠長時間麻痹人類肢體,但生物學家表示,博比特蟲“并沒有大量的觸角,它們的觸角也并非用于防禦措施,而是為了提高在沉積物表面爬行的牽引力。

繁殖

截至2013年,博比特蟲的栖息地仍是個謎。生物學家在通過研究它們的近親的某些生殖儀式發現,有些環節動物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身體變形儀式,以方便繁殖。它們身體的後部發生改變,以包含精子或者卵母細胞,且往往有巨大的眼狀斑點。在較短的時間内(這取決于季節并受到月亮特定階段的影響)這些後部區域,甚至整個身體,會離開居所一同遊到海洋表面。這些群集行為加上精子和卵子的釋放,使得受精過程能夠順利完成。

分布範圍

博比特蟲在全世界的溫暖海域都有發現。但海洋生物學家很少會在野生環境裡發現博比特蟲,有時會在水族館中發現它們的蹤迹,在水族館中博比特蟲會将身體隐藏在水族館裡養魚池的珊瑚之中,襲擊途經的魚類。這常常讓水族館的工作人員困惑不已,魚類一般不會自己消失。

科學分類

科學家們對博比特蟲的分類和歸屬并不贊同,這些蠕蟲可能不僅有不同的物種,還可能有不同的類屬。博比特蟲的顔色樣式也各不相同,人們并不知道它所指代的是哪一種物種。

發現記錄

2009年,在日本濑戶漁港發現的博比特蟲,體長達到3米,體重近0.5公斤,擁有673個環節,是目前(2013年為止)發現的最大博比特蟲。

2009年在英國康沃爾水族館内還發現了一條1.2米長的博比特蟲,工作人員形容其為“恐怖電影裡的動物”。

2016年2月29日英國《每日郵報》2月29日報道,近日有一名美國男子在自家魚缸中發現一隻隐藏兩年、長達3英尺(約1米)的巨型博比特蟲。

上一篇:印支虎

下一篇:泰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