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南京大學院系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現擁有一座十一層的化學大樓, 總面積為2.3萬平方米。院圖書室擁有中外書刊14多萬冊, 中外文現期刊800餘種, 藏書量以每年5000冊的速率遞增。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注重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 曾成功地主辦了第25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第二、三屆國際物理化學進展系列報告會、第二屆世界華人無機化學研讨會、中韓雙邊無機化學會議等一系列國内外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已成為國内外具有影響的化學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
  • 中文名: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外文名:
  • 簡稱:化工學院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
  • 校訓: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類别:主幹院系
  • 所屬地區:江蘇南京
  • 現任院長:郭子建
  • 學院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漢口路22号
  • 郵政編碼:210046

簡介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化學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後由原中央大學化學系和金陵大學化學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學化學系,1993年成立化學化工學院。學院化學學科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2003、2009、2012年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分列第二、第三、第二名。2017年,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學科介紹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學科分作三部分:包括配位化學研究所、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無機化學教研室。配位化學研究所的前身是1963年教育部批準建立的絡合物化學研究室,1983年經國家批準改建為教育部所屬的配位化學研究所。首任所長戴安邦院士,繼任所長為遊效曾院士、孟慶金教授,現任所長薛子陵教授。

經國家計委批準于1988年11月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有研究人員34人(教授19人,副教授8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導18人,另有實驗技術人員12人。在實驗室研究人員中,長江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海外3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3名。實驗室為無機化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并設有化學博士後流動站。每年可批準申請課題約20項,并設有客座人員實驗室,可接待客座人員20人/年;另可接待獲得國家教育部科技司資助的高級訪問學者5人/年。配位化學研究所和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無機化學的重要研究基地。

本學科積極承擔國家攀登計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重點和面上基金項目, 以及863和橫向項目。近五年發表論文近千篇,其中SCI論文八百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三等獎各1項;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優秀教材獎3項。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項。1994年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被國家教委評估為A級實驗室。1995年在國家計委、科委委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組織的聯合評估中評為A級實驗室。2004年在全國化學化工類重點實驗室評估中獲得了B類第一的好成績。在教學方面,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專着3部,教材1部,2位博士生的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本學科擁有一系列大、中型的儀器設備,包括500兆超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儀、單晶X-射線分析儀、電噴霧質譜儀、穆斯堡爾譜儀等等,保證了各項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分析化學

南京大學分析化學學科建立于1952年,該學科在老一輩科學家高鴻院士和前任教研室主任陳洪淵院士的領導下,經過長期努力在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1981年首批建立博士點,1987年首批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2001年再次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該學科設有本科教育、碩士點、博士點 和 博士後流動站。

在該學科的基礎上,分别于1998和2005年成立了“分析科學研究所”和“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兩個研究型基地。學科現有人員1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名、新世紀人才1名。教授11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實驗人員2人,形成了方向集中明确、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近十多年來,學科根據生命科學研究的需要,及時調整布局,将分析化學與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和臨床醫學交叉結合,開展與生命科學相關的分析化學測試領域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下幾個研究方向:納米生物電分析化學、生物分析化學、生命與功能材料的表界面分析、分離與分子識别、環境和能源分析化學。

從2001至今,該學科隊伍在陳洪淵院士的帶領下,共承擔了973子項目、86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重大、重點、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和跨世紀人材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100餘項。發表SCI論文470餘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3.0的論文100餘篇。獲得中國高校自然科學進步一等獎1項,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項。“研究型儀器分析”課程獲2005年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儀器分析》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儀器分析》系列教材獲2005年江蘇省優秀教材。同時,還出版了多部有影響的教材和專着。

有機化學

南京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教研室設立于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是化學系中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有機化學學科在國内一直是頗有影響的學科,培養了十多位院士校友及一批活躍在國際及國内前沿研究領域的青年有機化學家。該學科于1982年成為我國首批建立的博士點,現設有本科教育、碩士點、博士點 和 博士後流動站。本學科還設有“國家863高新技術新材料MO源研究開發中心”和“南京大學藥物化學研究所”兩個正式的研究型基地。有機教研室現有人員3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11人,講師2人,實驗人員6人,形成了方向集中明确、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該學科科研設備齊全,擁有300M核磁共振儀、液相-質譜聯用儀、氣相-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紫外-可見光譜儀等有機化學研究所用的儀器。

從2001.1至今,該學科隊伍在胡宏紋院士的帶領下,共完成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料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和跨世紀人材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28項;目前在研項目44項。在此期間,發表SCI論文213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2.0的論文65篇,影響因子大于3.0的論文23篇。獲得教育部一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同時,還出版了多部有影響的教材和專着,其中胡宏紋院士編着的《有機化學》教材曾榮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該學科是培養造就高質量有機化學人才的搖籃。

物理化學

南京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教研室設立于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是化學系中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倪則埙教授任第一屆教研室主任。當時的主要科研方向為膠體化學和電化熱力學,分别由倪則埙和李方訓教授擔任學術帶頭人。五十年代中後期開始究催化化學,在北京大學、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等處培訓青年教師。六十年代初期開始分子篩的研究。由丁瑩如、陳懿、須沁華、秦關林教授當時負責的“穆斯堡爾譜”、“分子篩”兩項科研成果被譽為六十年代南京大學科研史上的“五朵金花”之列。七十年代本專業的主要科研方向是多相催化,分為氧化物和分子篩催化兩大方向。

曾在國内首先合成 A,X,Y型号沸石并協助組織有關工業化投産,為我國的沸石催化在工業生産中的應用做出重要貢獻。1981年設立碩士點,是全國首批設立的單位之一。1984年設立博士點。1988年成為全國重點學科。1991年之後在江元生院士領導下建立了理論化學和結構化學研究方向,2001年成立了南京大學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所,2003年成立介觀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學科的學術梯隊整齊,作風嚴謹,學術思想活躍。以中科院院士江元生教授、陳懿教授為核心的本博士點,擁有院士2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教育部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名、新世紀人才3名。本學科現有14名博士生導師,16名教授,7名副教授,2名講師。他們分别在理論化學、催化化學、介觀材料化學、自組裝分子膜化學、應用沸石化學等重要領域做出突出貢獻。

本博士點還擁有一批近年來脫颍而出的中青年學術骨幹,每個科研領域中除了德高望重的博士生導師以外都配有年富力強的副手,他們是學術思想極為活躍的年青教授或副教授,其中大部分去過美國,日本, 加拿大,德國進修或深造過,組成一支承上啟下的精幹梯隊。

本學科承擔着國家973項目、科委攀登計劃,國家自然科學重大,重點及面上,博士點基金,以及江蘇省科學基金和應用基礎等重要科研項目,近五年來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2項。多項科研項目先後通過省部級鑒定。

本專業擁有FTRaman,多功能吸附儀GC/MSD,FTIR,UV-VIS,TG-DTA,微小吸附量熱計,電子微量Cahn自動天平,各類激光器和計算機,從真空至高壓的各種類型催化評價反應裝置以及各種合成催化劑的先進設備。

本專業還為南京大學七個院系開設“物理化學”課程及相應的教學實驗。為化學化工學院的本科生開設四門專業課程,為研究生開設八門專業課程。編着的有關教材曾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四項獎勵。“化學原理”課程獲得2006年國家精品課程。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學科于1963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首任教研室主任為朱永教授,1984年成為我國首批建立的博士點,時任教研室主任為程镕時院士。1993年經國家批準成立了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為薛奇教授,現任系主任為蔣錫群教授。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學科長期以來堅持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的并行發展,于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在96-98年的省重點學科建設評估中,從全省85個理、工科重點學科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2001年進入國家重點學科行列。

本學科現有研究人員29人,教授8人,博導7人,副教授16人(包括相當技術職務人員),另有實驗技術人員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A類1人,B類1人)、新世紀人才2名。學科已形成由院士、中青年博士生導師、青年教授、副教授組成的老、中、青三代結合的學科隊伍,成為基礎研究、國防重大課題、應用技術研究的學術帶頭人, 并于2004年,榮獲了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稱号。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大分子及醫用材料、高分子表界面化學和工程。同時,本學科積極參與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的建設,通過隊伍整合,在國家實驗室内建立了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為主要研究内容的“軟物質”研究方向,使學科的特色和優勢獲得了進一步的加強。

本學科長期以來一直注重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的并行建設,在南京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的基礎上先後成立了江蘇省表界面工程中心、複合材料研究中心、國家水煤漿活性劑研究所、南京大學高分子工程材料中心等,為江蘇地方經濟和我國國防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也使學科在與國家需求相結合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本學科主持承擔了國家“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研究項目、國防項目、省部級及企業項目多項。近五年發表文章三百餘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1項,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篇博士論文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的稱号;由本學科教師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全國“挑戰杯”金獎。

應用化學

發展曆程

南京大學應用化學專業隸屬于化學化工學院。1984年為加強應用研究,成立南京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是應用化學專業的前身。1986年又增設了應用化學專業,1993年首次招生,2001年成立南京大學分離工程研究中心。現任專業主任為張志炳教授,副主任吳有庭教授。

二十年來,專業在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成為擁有一個工程研究中心,多個應用化學研究方向的南京大學80年代以來新興的特色專業之一。

風采綜述

專業非常重視科研方向的選擇和人才隊伍建設。專業立足于應用研究,選擇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前沿課題,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近年來選留或招聘了多名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級研究人才,使得專業具有一支年輕、短小精悍開拓型的科研梯隊。

塔器分離技術研究是專業近年來取得突出成果的課題之一。張志炳教授領導開展的塔器分離領域,首先在國際上提出了規整填料塔的壁流概念,同時進行了理論和實驗方面的詳細研究。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填料塔内液體線分布和面分布的概念。先後發明了“無壁流規整填料” 、 “液體線分布器” 、“液體面分布器”、“大通量95型塔闆” 、“混合箱塔闆”和“流線菱形浮閥塔闆”等十多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傳質傳熱元件。

在環境領域,開發了“城市空氣大規模處理裝置”和“有限空間空氣高效淨化器”等專利技術。在精細分離方面,研制成功了“複合精細精餾”的計算理論、設計方法和成套裝備,并已大規模用于石化原料和産品的分離、化工廢料的回收、香料和醫藥化學品的精細分離,及複雜天然物質的分離過程等。已為相關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十多億元,使南京大學分離工程中心成為國際國内科研和企業界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所之一。

此外,同時在新型能源化學、生物制品和藥物加工、綠色化工過程技術與過程強化、新型化工分離技術、精細化學品研究和開發、催化過程和催化材料等方面開展專業的研究工作。

發展目标

研究化學化工中的工程技術基礎和應用開發,拓寬研究領域和發展交叉學科,重點發展塔器分離技術、新型能源化學、生物制品和藥物加工、分子計算和化工過程模拟、新型化工分離技術、精細化學品研究和開發、催化過程和催化材料等研究領域,使得應用化學專業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多個子學科和應用研究領域的特色專業,為将來發展成為重點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師資力量

院士

高鴻 程镕時 江元生 遊效曾

胡宏紋 陳洪淵 陳懿

無機化學

王志林 左景林 白志平 白俊峰 孫為銀 杜紅賓 肖守軍

陸輕銥 陳學太 陳慧蘭 孟慶金 徐正 鄭麗敏 鄭和根

郭子建 燕紅 沈珍

蘆昌盛 何衛江 吳三械 薛德平 宋友 李一志 黃偉

沈旭傑 鄭佑軒 章文偉 章福平

分析化學

于俊生 劉震 朱俊傑 畢樹平 張劍榮 趙健偉 夏興華

徐靜娟 鞠熀先

餘曉冬 姜立萍 高雲龍 雷建平 秦玉

有機化學

王傑 王樂勇 呂寶源 朱成建 張豔 李琳 李建新

陸國元 黃樂群 黃志真 潘毅 姚祝軍 楊曉亮

丁孟辛 尹桂 王少仲 劉芳 成義祥 吳琳 吳美芳

物理化學

丁維平 馬晶 王英 朱建華 張愛民 張增輝 李百秦

杜學忠 沈儉一 陳兆旭 季偉捷 範以甯 侯文華 胡征

淳遠 葛欣 董林 謝代前 黎書華 劉春根

王喜章 劉軍 吳興才 吳強 邱金恒 郭琳 郭學鋒

高分子化學

朱進 陸雲 陳慶民 胡文兵 谌東中 蔣錫群 薛奇

賈叙東 王昭群 全一武 吳石山 張墩明 楊琥 汪蓉

沈群東 陳葳 周東山 胡柏星 謝鴻峰 王慶軍

應用化學

吳有庭 張志炳 趙靜

李磊 芮必勝 周政 耿皎 顧全榮 缪強

學術研究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着濃厚的學術氛圍, 嚴謹的治學傳統, 踏實的工作作風。在教學工作中強化基礎, 注重實驗,以培養多層次具有創新能力的化學合格人才為目标。多年來,在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1990年以來,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國家級6項);編寫教材29種, 其中4種被國家教育部定為面向21世紀教材,10種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199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和《結構化學》至今還被全國多所高校普遍采用。

科研方面,在保持多年來良好的基礎研究優勢與特色的同時,注重面向國家經濟建設, 加強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自1990年以來, 各類研究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共有33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創造發明獎、國家教育部及省級科技進步獎。1999年度化學化工學院進南京大學科研經費約為1500萬元,名列全校前茅。1998年度在全國範圍内化學類的單位(包括中科院的研究所)中發表的SCI論文以總數191篇,名列全國第一。

對外交流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注重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 曾成功地主辦了第25屆國際配位化學會議、第二、三屆國際物理化學進展系列報告會、第二屆世界華人無機化學研讨會、中韓雙邊無機化學會議等一系列國内外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先後接受了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家的留學生。全院學術交流頻繁,形式多樣,已與國外幾十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經常性的交流合作關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已成為國内外具有影響的化學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

組織機構

黨委

黨委書記 馮維波

黨委副書記 紀 勇

黨委委員 丁維平、馮維波、朱成建、朱俊傑、紀勇、陳淑英、郭子建、董林、薛奇

黨委秘書 陳淑英

行政

院 長 郭子建

副 院 長 朱俊傑

副 院 長 鄭麗敏

副 院 長 丁維平

副 院 長 李育佳

院 長 助 理 朱成建

院 長 助 理 謝代前

化學系系主任 沈儉一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 蔣錫群

化工系系主任 張志炳

院辦公室

主 任 束羽

副主任 王家強

委員會

1)學術委員會

主 任:陳洪淵

副主任:郭子建

委 員:丁維平 馮維波 朱成建 朱俊傑 江元生 張志炳 李建新 陸 雲 陳洪淵 陳 懿 孟慶金 鄭麗敏

胡宏紋 胡 征 夏興華 徐 正 郭子建 遊效曾 程镕時 謝代前 蔣錫群 薛 奇 鞠熀先

秘 書:束 羽

2)學位委員會

主 任:沈儉一

副主任:朱俊傑

委 員:左景林 朱俊傑 孫為銀 畢樹平 沈儉一 張志炳 陸 雲 陳學太 姚祝軍 夏興華 黎書華

秘 書:劉 芸

3)教學委員會

主 任:蔣錫群

副主任:丁維平

委 員:丁維平 于俊生 馬 晶 許波連 吳 琳 張劍榮 侯文華

耿 皎 徐靜娟 章文偉 谌東中 蔣錫群 燕 紅

秘 書:沈曉東

主 任:邱金恒

副主任:李育佳

委 員:丁維平 馮維波 朱成建 朱俊傑 沈儉一 李育佳 楊 貞 邱金恒 張 豔 張志炳

張劍榮 陸國元 陳慶民 鄭麗敏 鄭和根 範以甯 胡 征 胡柏星 郭子建 夏興華

謝代前 缪 強 燕 紅 薛 奇 鞠熀先

秘 書:王家強

主 任:夏興華

副主任:朱成建

委 員:丁維平 王樂勇 白志平 馮維波 朱成建 朱俊傑 許丹科 孫為銀 李育佳

肖守軍 吳有庭 季偉捷 周 政 周東山 鄭麗敏 胡 征 姚祝軍 夏興華

郭子建 章文偉 谌東中 彭路明 蔣錫群 燕 紅 鞠熀先

秘 書:卞甯生

黨群組織

院工會

主 席: 邱金恒

副 主 席: 陳淑英

組織委員: 高 雲 生活委員 王天維 女工委員 梅毓華 宣傳委員 卞甯生

體育委員: 楊孝忠 文藝委員 王春燕 青年委員 唐愛玲

教職工代表大會化學化工學院代表團

團 長: 沈儉一

副團長: 陳 強

代 表: 闵鐵軍 陳洪淵 陳淑英(女) 董 林 馮維波 苟少華 郭子建 紀 勇 鞠熀先

潘 毅 邱金恒 王志林 肖守軍 張家玫(女) 張劍榮 張志炳 朱有山

院團委

書 記: 徐 铮

副書記: 孔 徑 楊文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