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蓮

半邊蓮

桔梗科半邊蓮屬植物
出自《本草綱目》: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引蔓,節節而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止有半邊,如蓮花狀。《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半邊蓮,食多量引起流涎,惡心,頭痛,腹瀉,血壓增高,脈搏先緩後速,嚴重者痙攣,瞳孔散大,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中文名:半邊蓮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桔梗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半邊蓮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概述

多年生草本。莖細弱,匍匐,節上生根,分枝直立,高6-15厘米,無毛。葉互生,無柄或近無柄,橢圓狀披針形至條形,長8-25厘米,寬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全緣或頂部有明顯的鋸齒,無毛。

花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葉腋;花梗細,長1.2-2.5(3.5)厘米,基部有長約1毫米的小苞片2枚、1枚或者沒有,小苞片無毛;花萼筒倒長錐狀,基部漸細而與花梗無明顯區分,長3-5毫米,無毛,裂片披針形,約與萼筒等長,全緣或下部有1對小齒。

花冠粉紅色或白色,長10-15毫米,背面裂至基部,喉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片全部平展于下方,呈一個平面,2側裂片披針形,較長,中間3枚裂片橢圓狀披針形,較短。

雄蕊長約8毫米,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未連合部分的花絲側面生柔毛,花藥管長約2毫米,背部無毛或疏生柔毛。蒴果倒錐狀,長約6毫米。種子橢圓狀,稍扁壓,近肉色。花果期5-10月。

藥品簡述

别名:急解索、蛇利草、細米草、蛇舌草、魚尾花、半邊菊、半邊旗、奶兒草、半邊花、箭豆草、順風旗、單片芽、小蓮花草、綿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積草、白臘滑草、金菊草、金雞舌、片花蓮、偏蓮、瓜仁草、蛇啄草、長蟲草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歸心經;肺經;小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主治:毒蛇咬傷;癰腫疔瘡;扁桃體炎;溫疹;足癬;跌打損傷;濕熱黃疸;闌尾炎;腸炎;腎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種癌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适量,搗敷,或搗汁調塗。

生态環境:栽種後可連續收獲多年。夏、秋季生長茂盛時,選晴天,帶根拔起,洗淨,曬幹。鮮用,阻礙采随用。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帶根全草。

采收儲藏:多于夏季采收,帶根拔起,洗淨,曬幹或陰幹。

用藥禁忌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噓症忌用。

中藥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主要為L-山梗菜堿,山梗菜酮石破天驚,山梗菜醇堿,異山梗菜酮堿即去甲山梗菜酮堿,黃酮甙,皂甙,打官司基酸,多糖。又有報道含菊糖,對-羟基苯甲酸,延胡索酸和琥珀酸。

功效主治

利水,消腫,解毒,治黃疸,水腫,臌脹,洩瀉,痢疾,蛇傷,疔瘡,腫毒,濕疹,癬疾,跌打扭傷腫痛。用于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藥理作用

利尿作用

麻醉犬iv半邊蓮浸劑0.1g/kg或半邊蓮總生物堿6.6mg/kg,正常大鼠ig1g/kg,以及正常人po半邊蓮粉劑10-30g,均有顯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洩量亦明顯增多。從半邊蓮中分離出的菊糖給大鼠po或ip,則有抑制利尿作用。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半邊蓮堿對神經系統的作用與煙堿相似,但強度僅為煙堿的1/5-1/20,對植物神經節、腎上腺髓質、延腦各中樞(尤其是嘔吐中樞)、神經一肌肉接頭,以及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都有先興奮、後抑制的作用。

對中樞的抑制作用

所含的琥珀酸對小鼠、大鼠、豚鼠、兔、貓和犬ip給藥均能保護動物對抗高壓氧、電休克和聽源性驚厥。熱闆法有鎮痛作用,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并有鎮靜和降低體溫的作用。

呼吸興奮作用

半邊蓮煎劑和其生物堿制劑iv對麻醉犬有顯著的呼吸興奮作用。其作用随劑量增大而加強和延長。劑量過大時則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切除窦神經或摘除頸動脈體後,再注射半邊蓮制劑,則不出現明顯的呼吸興奮作用。

表明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刺激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地興奮呼吸中樞。半邊蓮堿對嗎啡所緻呼吸抑制有較好的興奮作用,對烏拉坦和水合氯醛所緻者較差。半邊蓮堿吸入,有擴張支氣管作用,可對抗毛果芸香堿和乙酰膽堿引起的氣管收縮。

臨床應用

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據各地報道,療效毀譽不一。多數觀察到半邊蓮具有利尿作用,有時出現瀉下作用,但利尿量的差異很大,且有小部分病例并無尿量的增加。

利尿作用的出現,快慢不一,多數在1~5天開始,對促使腹水的消除或減輕,可起到一定作用。在腹水消除或減輕的同時,尚能改善體征,使食欲增進,營養好轉,或血象進步,肝功能改善,為銻劑治療創造條件。

文獻論述

1、《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2、《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3、《嶺南采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4、《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5、《福建民間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6、《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

7、《南甯市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疳積和疔瘡初起。

8、《中國藥植圖鑒》:煎服治風濕性神經痛,頭暈。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别

全體長15-35cm,常纏結成團。根細小,側生纖細須根。根莖細長圓柱形,直徑1-2mm;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具細縱紋。莖細長,有分枝,灰綠色,節明顯。

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皺縮,綠褐色,展平後葉片呈狹披針形或長小,單生于葉腋;花冠基部連合,上部5裂,偏向一邊。氣微,味微甘而辛。以莖葉色綠、根黃者為佳。

顯微鑒别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微波狀,氣孔稍突出,不定式,副衛細胞3-7個。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外被角質層呈細波狀彎曲。

皮層寬廣,細肥内含菊糖及少數草酸鈣簇晶;内皮層明顯。中柱小,韌皮部散有乳汁細胞:木質部導管束略呈徑向排列。有髓。

繁殖方法

半邊蓮繁殖可用播種繁殖法、扡插繁殖法各分株繁殖法等。生産上以分株繁殖為主。春季4-5月間,新苗長出後,根據株叢大小,每株叢可分4-6株不等。

然後開溝,按行距15-25厘米,株距6-10厘米栽種,為了擴大繁殖,也可采用扡插繁殖,以高溫高濕季節為扡插适期,将植株莖枝剪下,扡插于土中。半邊蓮适宜生長溫度在24-30℃間,土壤保持潮濕,大約十天便可成活。

來年春季可把成長的半邊蓮小苗移栽于大田,大田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大田要勤中耕除草,防旱防澇,發現蟲害及時治理,一經種植,多年收益。

上一篇:含笑花

下一篇:一串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