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樓

十二樓

清代李漁著小說集
《十二樓》是清代李漁創作的白話短篇(拟話本)世情小說集。全稱《覺世名言十二樓》,一名《覺世名言》,又名《醒世恒言十二樓》、《今古奇觀續編十二樓》。題“覺世稗官編次,睡鄉祭酒批評”。覺世稗官即李漁,睡鄉祭酒為杜濬。成書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1]《十二樓》共十二卷三十八回。每卷各有一情節獨立的故事,因為每個故事裡都有一座樓閣,人物命運和情節的展開也與樓有關,故全書命名為《十二樓》。《十二樓》不僅對國内的小說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海外也影響較大,最早被譯成西文的是小說集《十二樓》中以不同的樓名為題的短篇。[3]
    書名:十二樓 别名:覺世名言十二樓 作者:李漁 類别:小說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文學體裁:章回體白話短篇小說集

内容簡介

卷一合影樓

元朝至正年間,廣東曲江縣缙紳管提舉屠觀察,二人同贅嶽家,比鄰而居。因心性各别,于是在院中築起高牆,一宅分為兩院,連院内池水中也立起石柱,砌牆隔開。屠觀察生子珍生,管提舉有女玉娟。表兄妹二人到水閣嬉戲,從水面窺見對方影子,互生愛慕。隔牆對語,借助流水荷葉遞詩傳情。屠觀察知此事托同年路公為媒,卻遭管提舉拒絕,于是屠觀察自作主張替兒子聘定路公義女錦雲。珍生知後大病一場,逼其父退親。這下玉娟錯怪珍生背盟,錦雲惱恨屠家悔親,雙雙得病。路公心疼義女,設計假以珍生為螟蛉子,聘玉娟為媳;又招珍生入贅為婿,将義女錦雲嫁之。路公選定佳日,一面招珍生進門,一面娶玉娟入室,再把女兒請出洞房,一夫二妻,一齊拜堂。于是一條妙計,醫好三個病人。管提舉與屠觀察兩家釋了芥蒂,相好如初。拆去石牆,依舊把兩院并為一宅,又将兩座水閣做了金屋,題曰“合影樓”。

卷二奪錦樓

明朝正德年間,江夏魚行經紀錢小江生有雙胞胎二女。小江夫婦極醜陋愚蠢,兩個女兒卻極标緻聰明。隻因小江夫婦不相和,各自瞞着對方将女兒許配于人,結果将兩個女兒許了四家兒郎,糾紛成訟,對簿公堂。本府刑尊見四家兒子皆醜陋不堪而二女甚美,暗中歎息。又見二女大放悲聲,不願出嫁,于是有心周全,否定婚約,為二女重擇夫婿。時逢山民送上活鹿一對,刑尊便以淑女、活鹿為錦标,考試生童,已娶者以得鹿為标,未娶者以得女為标。又置二女于考場空樓内,樓下養二鹿,樓懸一匾,名日“奪錦樓”。考完發榜,未娶者有袁生中榜,刑尊作主,将二女同嫁袁生。

卷三三與樓

”明朝嘉靖年間,四川成都人虞素臣不求聞達,隻喜構造園亭,終年為之不倦。天長日久,欠債漸多,隻得将亭園賤價賣于鄰居唐玉川,隻留下唯一一座書樓,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構造,不肯出賣,自己居住。此樓下層是接客之所,題匾“與人為徒”;中層為讀書之所,題匾“與古為徒”;上層為避俗之所,題匾“與天為徒”;又合來總題一匾,曰“三與樓”。素臣有遠方好友,輕财任俠,願為贖樓,而素臣辭謝。好友臨别,暗示樓下地裡有财,而素臣未能領會。素臣六十歲才得子,慶賀之後,窮困難堪,又将“三與樓”賣與唐家。後素臣亡故,其子中試得官,衣錦還鄉。此時,唐氏後人被人告發,家中窩藏盜金。縣官在“三與樓”下掘得元寶,将唐氏後人下獄。其後縣官來虞家細析案情,又得素臣舊友實情相告,方知元寶為友埋于樓下。于是将掘得元寶作為贖産之資,樓閣園亭交還虞家所有。

卷四夏宜樓

元朝至正年間,浙江金華縣鄉紳詹筆峰有女名娴娴,美貌端莊,居家中“夏宜樓”,從不下樓。盛夏炎熱,衆侍女入園中荷花池洗澡,被娴娴斥責。有書生瞿佶央媒人來詹府求親。詹公不招白衣女婿,要他秋闱發榜再議。娴娴聞知瞿生俊俏多才,早已心許。秋闱之後,瞿生中舉。娴娴不見瞿生前來議親,心憂得病。不想過了幾日,瞿生托媒人前來探病向安。娴娴驚問瞿生何以得知,誰知媒人又說出先前斥責衆女池中洗澡一事,驚得娴娴口呆目定,以為神氣相通,越發要嫁瞿生。原來瞿佶偶然買得西洋千裡鏡,登高遠眺,望見娴娴于夏宜樓上斥責侍女,喜其美,特來求親。後又望見小姐得病,故遣媒問安。那日,又用鏡望見小姐作詩半首,遂續之以示。娴娴見詩更視為神仙,誓不他嫁。春闱發榜,瞿佶中在二甲,不想同榜兩名新貴也至詹府求親。娴娴假言亡母托夢,許婚瞿家。詹公不信,于亡妻神座前禱祝。瞿生從鏡中窺見詹公所作疏文,抄送小姐。娴娴又言亡母入夢,且背誦疏文,一字不差。詹公驚詫,方信婚姻前定,将小姐嫁與瞿生。婚後,瞿生告知實情。娴娴将千裡鏡供在夏宜樓上。

卷五歸正樓

明朝永樂年間,廣東高安縣拐子貝喜,騙術高明,積得金銀上萬。一日,忽起善念,欲散些金銀,尋些善事做做。偶遇妓女蘇一娘,感其身世,花重金為她贖身并購一所大宅,改建成尼庵,了卻一娘出家心願。宅中有舊樓,舊匾題“歸止樓”,不料燕子銜泥,在“止”上添上一橫,成為“歸正樓”。貝喜以為神明勸示,也學一娘厭棄紅塵,出家為道,道号歸正。其後又捐造大殿。從此一道一尼同修各業,一齊成了正果。

卷六萃雅樓

明朝嘉靖年間,京師少年金仲雨、劉敏叔最相契厚,兩人不肯專心舉業,與揚州少年權汝修共同賃了三間店面,開了書鋪、香鋪和花鋪。店後有座大樓,叫做“萃雅樓”。權汝修美貌賽過婦入,三人常在萃雅樓中作樂。嚴世蕃好男風,聞說權汝修貌,親往萃雅樓探視,權汝修避之不見。嚴世蕃設計逼其入府,權拒不順從。嚴世蕃惱怒,勾結執事太監沙玉城,将權招至内府閹割淨身,留在内府使用。後沙太監亡故,權汝修轉歸世蕃。汝修在嚴府留心伺察,暗将嚴氏父子罪行一一記錄在經折上。後世蕃被劾,汝修進宮将經折面呈皇上。世宗皇帝大震雷霆,将世蕃處以極刑,汝修大仇得報。

卷七拂雲樓

宋朝元祐年間,臨安青年秀才裴七郎與韋家小姐原有婚約,隻因裴父貪财毀約,為七郎另娶封氏。封氏醜陋淺薄,又慕虛榮,豔妝麗服,愛在人前賣弄,七郎頗以為恥。端陽節遊西湖,遇大雨,封氏出乖露醜,被衆人嘲笑。而韋家小姐與婢女能紅光彩奪人,七郎為之心動。封氏遊湖歸家,得病身亡。七郎遂求韋家重續婚約,韋家斷然拒絕。七郎又求女工師父俞阿媽緻意韋家小姐,小姐也不應允。七郎再求俞阿媽緻意,願娶能紅為妻。能紅在園中拂雲樓上曾目睹七郎相貌豐姿,知其真心愛慕,于是設謀買通算命先生張鐵嘴為小姐推合婚姻,使韋家父女回心轉意,反向裴家求親,主仆二人雙雙嫁于裴七郎。而七郎亦被能紅嚴辭約束,終身不敢娶小。

卷八十卺樓

明朝永樂年間,溫州秀才姚戬娶屠家二小姐為妻。其父為他婚娶建造一樓,請人題匾曰:“十香樓”。誰想姚生姻緣蹭蹬,命運乖張,娶來的女子不是一來就病,一病就死,就是方入洞房,轉眼退婚。三年來共做了九次新郎,不曾有一番着實。父子二人,無所歸咎,隻說樓房造得不好,要拆去十卺樓,虧得母舅勸阻,說是十次合卺,如今已有九次,再做一次,自然夫妻偕老。不久,母舅從杭城為姚生娶回一女,拜堂合香之際,方知就是首次成親的屠家二小姐。從此夫妻百般恩愛,百年好合,十卺之言乃驗。

卷九鶴歸樓

宋朝政和年間,宮尚寶有女圍珠、侄女繞翠,皆人間絕色。徽宗選妃,二女皆被選中。後因遼兵進逼,黴宗為獲遠色親賢之名,不得已将選中女子仍嫁民間。宮尚寶将圍珠、繞翠許配于新進士郁子昌和段玉初,兩對夫妻,十分恩愛。不想徽宗聞得佳人為新進書生所得,後悔不已,醋意大發,下旨命二人出使金國交納歲貢,使其夫妻分離,以贖妄娶國妃之罪。分離之際,郁子昌夫妻眷戀難舍;而段玉初冷言決絕,勸妻再嫁,又題所居樓匾日“鶴歸樓”,以示他決不生還。二人到金國,被金人羁留。段玉初備受折磨卻随遇而安,郁子昌思念嬌妻須發盡白。八年後,二人放歸。圍珠因思夫得病,憔悴不堪,絕食而亡,而繞翠則因丈夫絕情,冷了念頭,安心守節,面貌勝似當年。段玉初将先前捎回的絕情詩倒讀,言明當初假意絕情之故。繞翠恍然大悟,夫妻倍加恩愛。

卷十奉先樓

明朝末年,東流縣有個七世單傳的舒秀才,其妻三十歲上方生一子,夫妻兩個,視子如命。時逢天下大亂,賊寇兵至,舒秀才棄家出逃,舒娘子被掠,忍辱偷生,保存孤兒。後又歸一清将。皇清定鼎之後,舒秀才四處尋訪妻子,遇着大兵,拿做纖夫,卻被船上舒娘子認出,将他鎖在船上,等候将軍回來發落,以免後夫疑心。四日後,将軍歸來,果然釋疑,将兒子歸還舒秀才。秀才方走,舒娘子自缢,為将軍所救。将軍感其節,遺其歸,使母子夫妻一家團圓。

卷十一生我樓

宋朝末年,湖廣鄖陽府竹山縣财主尹小樓,娶妻龐氏。因造樓後生子,取名叫樓生。樓生三四歲上,出外玩耍,被虎叼走,不見蹤影。二十年後,小樓仍無子,想立嗣,又怕遇上個虛情假意的來騙他家産,于是辭别龐氏,換上破衣舊帽,扮成窮苦無靠的老人,挂-“賣身為父”的招牌,穿州撞府,試探人情,欲找個真心人立嗣。松江後生姚繼憐孤恤寡,将小樓買回家中認為父親,十分孝敬。時元兵南下,小樓說出真情,父子相伴登舟還鄉。姚繼曾與漢口曹家小姐有婚約。船行至漢口,姚繼暫别父親上岸尋曹女。不想此女已被土賊劫掠不知去向。一日行至一處,遇亂兵袋裝婦女論斤發賣。姚繼買得一老婦,認為母親,又得老婦指點,買得一女子,恰好是心上人曹小姐,不覺喜出望外。三人回到竹山縣見到小樓,方知老婦正是小樓之妻龐氏。姚繼至家登樓,見房屋擺設似曾相識。細問之下,姚繼正是小樓當年丢失的兒子樓生。

卷十二聞過樓

明朝嘉靖年間,常州府宜興縣秀才顧呆叟,為人恬淡寡營,喜盡忠告之道,與表兄殷太史最相契密,殷太史視之為畏友,愛同骨肉。顧呆叟年過三十,即絕意功名,為圖清閑,隐居鄉間,誓不再來塵市。殷太史自呆叟去後,别無诤友,不聞規谏之言,因題一匾,名其樓曰“聞過樓”。呆叟遷居山中,陶然自适,不啻登仙。殷太史多次遣人接他回城,執意不肯。縣衙簽派裡役,要他入縣收糧,呆叟甯以百金脫此苦差,亦不進城。呆叟遭劫家貧,仍不進城求貸,在鄉間一味熬窮守困。後有縣衙公差上門捉他,言其為盜窩贓,呆叟無奈,隻得進城見官,卻見股太史衆人迎候在城外。原來這-切都是殷太史設計逼其回城所為,股和衆人又為其在城外構造新居。呆叟為情所感,搬入新居。不久,股太史也在新居之側買了一所民居,将“聞過樓”匾移來挂上。從此朝夕相處,常得聞過。

作品目錄

合影樓

第一回,防奸盜刻意藏形,起情氛無心露影

奪錦樓

第一回,生二女連吃四家茶,娶雙妻反合孤鸾命

第二回,受罵翁代圖好事,被棄女錯害相思

夏宜樓

第一回,浴荷池女伴肆頑皮,慕花容仙郎馳遠目

第三回,堕巧計愛女嫁媒人,湊奇緣媒人賠愛女

第二回,冒神仙才郎不測,斷詩句造物留情

三與樓

第一回,造園亭未成先賣,圖産業欲取姑予

第三回,賺奇緣新詩半首,圓妙謊密疏一篇

第二回,不窩不盜忽緻奇贓,連産連人願歸舊主

萃雅樓

第一回,賣花郎不賣後庭花,買貨人慣買無錢貨

第三回,老俠士設計處貪人,賢令君留心折疑獄

萃雅樓

第二回,保後件失去前件,結恩人遇着仇人

歸正樓

第一回,發利市财食兼收,恃精詳金銀兩失

萃雅樓

第三回,權貴失便宜棄頭顱而換卵,閹人圖報複遺尿溺以酬涎

第二回,斂衆怨惡貫将盈,散多金善心陡發

十卺樓

第一回,不胡塗醉仙題額,難擺布快婿完姻

第三回,顯神機字添一畫,施炒術殿起雙層

第二回,逞雄威檀郎施毒手,忍奇痛石女破天荒

第四回,僥天幸拐子成功,堕人謀檀那得福

奉先樓

第一回,因逃難姹婦生兒,為全孤勸妻失節

拂雲樓

第一回,洗脂粉嬌女增嬌,弄聘婷醜妻出醜

第二回,幾條鐵索救殘生,一道麻繩完骨肉

第二回,溫舊好數緻殷勤,失新歡三遭叱辱

生我樓

第一回,破常戒造屋生兒,插奇标賣身作父

第三回,破疑人片言成二美,癡情客一跪得雙嬌

第二回,十兩奉嚴親本錢有限,萬金酬孝子利息無窮

第四回,圖私事設計賺高堂,假公言謀差相佳婿

第三回,為購紅顔來白發,因留慈母得嬌妻

第五回,未嫁夫先施号令,防失事面具遵依

第四回,驗子有奇方一枚獨卵,認家無别号半座危樓

第六回,弄巧生疑假夢變為真夢,移奸作荩虧人改作完人

聞過樓

第一回,棄儒冠白須招隐,避紗帽綠野娛情

鶴歸樓

第一回,安恬退反緻高科,忌風流偏來絕色

第二回,納谏翁題樓懷益友,遭罹客障面避良朋

第二回,帝王吃臣子之醋,閨房罷枕席之歡

第三回,魔星将退三樁好事齊來,囵局已成一片隐衷才露

第三回,死别勝生離從容示訣,遠歸當新娶忽地成空

第四回,親姐妹迥别榮枯,舊夫妻新偕伉俪

創作背景

清順治八年(1651),李漁來到杭州,一住十年。在美麗的本子湖畔,他漁迎來了自己的創作高潮,寫作了大量的戲曲小說作品。著名的話本小說集《十二樓》就是此期間完成的。十二個故事,絕大多數出身于李漁自己的構思,而不是引用别人素材。《十二樓》共十二卷,每卷寫一故事,因為每個故事裡都有一座樓閣,人物命運和情節展開往往與樓有關,故全書命名為“十二樓”,由此可看出李漁做小說之匠心。

作品鑒賞

《十二樓》具有很強的娛樂性,格調輕松快樂。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會内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風趣,惹人喜愛。主題鮮明,線索明晰,中心人物貫穿始終,在叙述過程中決不橫生枝蔓。情節設計新穎奇特,盡量曲折出奇,懸念叢書,出人意表,但銜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綻。而結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作品影響

《十二樓》對後世小說産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清人魏子安的長篇小說《花月痕》,與《萃雅樓》可說是異曲同工,此書是後來鴛鴦蝴蝶派的濫觞。徐枕亞的《玉梨魂》從小說名字到内容都是學它的,而張恨水早期的小說創作也受到《花月痕》很深的影響。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青衫淚》,就模仿《花月痕》的樣子,在每回中都穿插一些詩詞小品。再比如“鴛鴦蝴蝶派”和他們的《禮拜六》,篇篇不離“風情之口”。所謂的鴛鴦蝴蝶派,是由清末民初的言情小說發展而來的,20世紀初在上海形成的一個文學流派。此派作品以文學的娛樂性、消遣性、趣味性為标志,曾一度轟動文壇。如李漁一樣,“知我或罪我”,愛者有之,恨者亦不乏。最令人難忘的,是創造社的葉靈鳳有一篇小說叫《鸠綠媚》的,借助一個骷髅講述了鸩綠媚和白靈斯的愛情故事,手法内容宛如《夏宜樓》。

《十二樓》在海外也影響較大,本書曾被譯為英、法、德、俄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廣為流傳。最早被譯成西文的是小說集《十二樓》中以不同的樓名為題的短篇。

出版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順治十五年(1658)廣順堂刊本,清消閑居精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清嘉慶五年(1800)會成堂刊本;秀英堂刊本,寶甯堂刊本。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排印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消閑居精刊本,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中國話本大系”、1992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李漁全集”排印消閑居精刊本。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字笠翁,随庵主人,新亭樵客等,原籍蘭溪(今浙江),生于千雉臯。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十九歲時父親去世,不久他回到原籍蘭溪,二十七歲中秀才,後屢試不利。清兵入浙之後。他家道衰落。順治八年左右,移居杭州,賣文為生。順治十五年左右又遷至南京,從事著述,并開書鋪芥子園,刻售圖書、畫譜、箋簡,都精絕一時。康熙十六年,李漁因境況日窘,歸隐杭州湖山,兩年後去世。

上一篇:假面自白

下一篇:陽痿早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