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報

北京科技報

中國科技報紙
《北京科技報》1954年3月創刊,為中國第一家科技報紙。2004年1月改由北京市科協主管、北京青年報社主辦後全新改版,立志打造中國科普傳媒品牌。
  • 中文名:
  • 外文名:
  • 語種:
  • 類别:
  • 主管單位:
  • 主辦單位:北京青年報社
  • 編輯單位:
  • 出版周期:周刊
  • 國内刊号:
  • 國際刊号:
  • 郵發代号:
  • 定價:
  • 名稱:北京科技報
  • 類型:科學
  • 創刊日:1954年3月
  • 語言:中文

簡介

《北京科技報》創刊于1954年,2004年始改由《北京青年報》主辦并全新改版。改版後的《北京科技報》以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強調“閱讀科學也是享受”,突出“我們不同于任何報紙”的差異化特征,力圖為讀者“展現智慧之美”。

特色

強調和綜合類媒體的鮮明差異;科技文化,科學精神,前衛前沿,輕松趣味。

每一篇都蘊涵科學知識,每一篇都充滿新鮮的趣味;亦莊亦諧;深入淺出

展現智慧之美

強調研究性、揭示性、知識性、思想性

封面:近似雜志的富有沖擊力的圖文封面

《探索周刊》:用科學的眼睛看世界,重點關注自然科學,探索外在世界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精神周刊》:用科學的眼睛看心靈,重點關注人文科學,探索人的精神世界與社會、家庭和個體發展的關系

《生活周刊》:用科學的眼睛看生活,重點關注最新科技成果,探索科技發展與物質生活的關系,用科學方法指導生活

創辦曆程

《北京科技報》創刊于1954年,由北京市科協主管主辦。曾經在七、八十年代有過非常輝煌的曆史,發行量一度達到40多萬份,當時北京可能除了《北京晚報》,就是《北京科技報》了。但是到2004年1月改由《北京青年報》主辦前,發行量已跌至谷底;已經不能承擔一個科技類傳媒所應擔負的社會性功能。從2003年10月份起,開始着手改版前的籌備工作,2004年1月,《北京科技報》便開始了它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經營之路,并将其定位為适合大衆的科普傳媒。

報刊職能

全新改版以來,北京科技報将時尚科技娛樂科技的概念率先引入國内,先後推出“閱讀科學也是享受”、“我們不同于任何報紙”,“展現智慧之美”,“打造中國人自己的discovery”的辦報理念,成為國内唯一一家在零售市場有售的科技報紙,被譽為充滿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精神的新銳科技傳媒。

2007年9月,北京科技報再次改版,讀者定位為以領導幹部公務員、科技工作者為主體的“學知型”讀者,内容定位為科學領域的探索和科學精神的探索,形式上改為刊物形态,創造性的将報紙的豐富性時效性與雜志的精美可收藏價值完美融合,成為國内獨有的突出自采特色的探索類周刊。

科技資源

北京科技報有3000位科學界頂級專家學者,142個專業學會、協會,50家科技場館、博物館。中央電視台1套《發現之旅》、中央電視台10套《走近科學》、《探索發現》、北京電視台3套《科技全方位》等新浪網科學探索頻道、搜狐網科學探索頻道、人民網、YNET網站、千龍網、《中國科學探險》雜志社。

北京市科技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博覽會、學習北京周末公益講座。四季地壇書市、國際探險考察(亞馬遜科考)、探索之旅、科普公益講座。創意生活創意SHOW、世界艾滋病日特别行動。與北京藝路廣告公司在王府井科普文化長廊聯合推出獨有的會發亮的燈箱報紙。北京科技報-科技生活廣告代理的服務好,實力強,廣告效果好。

定位

内容上:首先在思想定位方面,強調科學精神與科學品位。

2008年年初,著名核物理學家、北京市科協主席陳佳洱先生,接受《北京科技報》記者采訪時,是這樣闡釋科學精神的:科學精神就是求真唯實的探索精神,分為兩個方面:科學文化的精神和人文文化的精神。前者追求的是至真,體現在探索和揭示客觀世界的規律,追求客觀真理;後者更着眼于至善和至美。

所以說,科學孜孜以求的就是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中“真善美”的統一。《北京科技報》全新改版以後近兩年的實踐中,我們追求并遵循了這樣一個原則。《北京科技報》現在由“一報三刊”組成。即探索周刊、精神周刊、和生活周刊,每周一期,全年共50期。這是我們報紙創造的一個不同與其他報紙的一個樣式。

“探索周刊”研究外在世界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側重自然科學。推廣語言是:用科學的眼睛看世界;“精神周刊”研究人類自身的内在世界,即精神世界,側重人文科學。推廣語言是:用科學的眼睛看心靈;“生活周刊”研究的是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即科學發展與人類需求的結合,體現高科技帶給人們生活的變化。推廣語言是:用科學的眼睛看生活。

三個周刊研究和展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科學技術之間的和諧統一。從某種意義上說,《北京科技報》研究的是一個和諧的、真善美世界的構建。

在操作上講的是研究性、揭示性、知識性和解釋性,強調和綜合類媒體的鮮明差異。為了讓科技類報紙的呆闆枯燥形象“脫胎換骨”,強調“科味”與“人味”完美結合,趣味性和權威性的結合,熱點和科學角度的結合。

發行

《北京科技報》成為國内率先進入零售市場的、以“奇特新”為特征的、被譽為充滿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精神的新銳科技傳媒。2005年1月,發行量達到一年前的22倍;選題的轉載率高達80%;在王府井科普文化長廊推出的“燈箱報紙”,月駐足浏覽率達到10萬人次;2005年報紙定位更加強調高舉科學精神旗幟,1月5日《本報評出2004中國十大科技騙局》影響最大,百度網頁搜索可達6040篇;《丘成桐痛擊中國學術腐敗》達1840篇。

2008年4月24日《北京科技報》正式在美國随《美國僑報》周日版發行,據《美國僑報》提供的發行量數據為10萬份。《北京科技報》的主要營收模式是以發行為主導的綜合盈利模式。借助市科協的優勢,讀者定位基本上是科技人員,複蓋北京市科協下屬的所有學會、協會、研究會和科研機構院所。在全國擁有的訂閱讀者遍及所有省市自治區。本市發行是借助北京青年報的優勢,讀者定位基本上是高學曆的讀者,和北京青年報捆綁訂閱,以自費訂閱讀者為主,直接進入家庭。2005年的發行量比改版前(2003年底)增長了22倍。

《北京科技報》的零售複蓋北京市2000餘家報攤亭,在科研院所、醫院、學校附近有比較好的銷量。我們的讀者還有一部分就是青少年,最小的自主訂閱者是7歲的小朋友。下一步我們發行的推廣方向會在青少年群體中加大力度。2008年創建了一個叫“中學生科學社”的青少年科普組織,2009年将擁有一大部分校園的讀者。同時在網絡上,内容轉載率非常高達到80%,而青少年和青年白領是上網的主要群體,很多人通過網上閱讀,已經慢慢轉為訂戶,通過訂閱調查顯示,在寫字樓裡工作的青年白領的訂閱量需求很大,呈穩步上升的趨勢。發行以北京為主,全國其他各省市也都有《北京科技報》。其中各地圖書館等地方,均作為資料收藏。

廣告業務

在廣告經營過程中,我們自己在做一部分廣告業務,同時也正在尋求代理公司合作,目前非常成功的廣告客戶類型有:教育培訓類,旅遊類,IT類、汽車類,科技産品類,技術類,專利類産品等,現在我們正在籌備明年的廣告客戶招商會。

優勢,也是影響力,現在雖然沒有達到都市報的程度,但我們《北京科技報》在業内的權威性是非常突出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2008年我們批評一些僞科學,揭露了一些打着科技旗号蒙騙消費者的科技騙局。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他媒體如果也有報道的,但是被批評的企業專門指向北京科技報。不少在全國經銷的廠家,第二天甚至就坐飛機來到北京“要說法”,說我們破壞了他們在全國的市場。“不少分銷商都不幹了,說問題不解決我們沒法再幹了。

别的報紙無所謂,讀者說,北京科技報都登了,那還錯得了?”粗算下來,2008年拒絕的要求“解決問題”的廣告收入已經超過了100萬。但是我們一分也沒有要。我們堅持和維護的就是在讀者心目中的公信力。也有的廣告我們發現有損報紙品牌形象或有僞科學嫌疑,我們就都放棄了。

廣告主投放廣告的價值就是證明他的品牌是沒有問題的,隻要體現科技權威性的廣告在《北京科技報》投放就是最直接的體現,我們為什麼要堅持打内容的品牌呢?就是一種科學精神的培養,整個國家需要科學精神,我們是為國家為社會做着貢獻,那麼我們在生存問題面前的時候,企業完全可以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支持我們,我們同時也可以把企業的愛心傳遞到他所需要到達的人群那去,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家把科普事業推上去的一種方式。

發行上,可以為廣告主定向服務,就是廣告換發行的思路。按類别分有政府機構、國家各大部委、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等機構人群;科研單位有:全國各大科研院所,院校;學會協會:科協科委資源,142家學會協會研究會,173家企業科協,40餘萬以科學家、工程師為主體的會員;教育資源有:大中小學的教師、學生;媒體資源有:電視、廣播、紙媒、網絡;外事機構有:各領使館等。按區域分:小紅帽投遞複蓋全市,可以根據區域選擇細分投遞,如國貿、中關村、亦莊等科技企業集中地域或高檔社區、高檔寫字樓等。總之,我們需要高品質的廣告,高品質的廣告需要高品質的人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廣告換發行”的模式進行。今年我們和“巨人教育集團”合作,巨人集團一次購買了我們15萬份報紙,當作他們自己的宣傳品發放,雙方都有良好收效。

總編簡介

趙穎華:

1984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

1992年調入《北京青年報》任“人在旅途”版編輯

1994年任《青年周末》編輯部副主任

1997年到《中學時事報》任副主編

2003年9月開始做《北京科技報》改版籌備工作小組負責人

現任《北京科技報》總編輯

上一篇:創舉

下一篇:世無良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