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龍壁

北京九龍壁

北京故宮影壁
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于遮擋視線的牆壁。北京故宮九龍壁位于紫禁城甯壽宮區皇極門外南三宮後,是一面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年間燒制而成的。上部為黃琉璃頂,檐下為仿木結構。壁面以雲水為底紋,下部為漢白玉石座。
  • 中文名:北京九龍壁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北京故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
  • 類型:單面琉璃影壁
  • 所屬年代:清朝乾隆年間

布局構造

九龍壁位于紫禁城甯壽宮區皇極門外。壁長29.4m,高3.5m,厚0.45m,重達300多噸,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甯壽宮時燒造。

壁上部為黃琉璃瓦庑殿式頂,檐下為仿木結構的椽、檩、鬥栱。壁面以雲水為底紋,分飾藍、綠兩色,烘托出水天相連的磅礴氣勢。下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端莊凝重。壁上9龍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強的立體感。縱貫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條蟠龍分隔于5個空間。

黃色正龍居中,前爪作環抱狀,後爪分撅海水,龍身環曲,将火焰寶珠托于頭下,瞠目張颔,威風凜然。左右兩側各有藍白兩龍,白為升龍,藍為降龍。左側兩龍龍首相向;右側兩龍背道而弛,四龍各逐火焰寶珠,神動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側雙龍,一黃一紫,左端黃龍挺胸縮頸,上爪分張左右,下肢前突後伸;紫龍左爪下按,右爪上擡,龍尾前甩。二龍動感十足,争奪之勢活靈活現。右端黃龍弓身弩背,張馳有度,騰挪跳躍之體态刻劃生動;紫龍昂首收腹,前爪擊浪,風姿雄健。

設計内涵

在這道影壁上面凸顯出來的是正面的九條龍,同時這也是九龍壁名稱的來源,盡管龍是一種虛構的動物,但是實質上它的地位非常的特殊,而且也代表着帝王。

為什麼影壁上面龍的個數是九條而不是八條或者是十條,因為九這個數字是陽極中數字最大的,所以影壁上的龍也必定是九條,而這上面的九條龍,最中間的為正龍,兩側的分别是升龍(兩白兩藍)以及降龍(兩白兩藍)代表八旗子弟。最中間的那條龍的顔色為黃色,我們都知道黃色在古代代表着尊貴帝王,而且這條龍無論從左數還是從右數都是第五條。因龍代表着天子,而陽數中“九”為極數,“五”為居中,所以“九五之尊”也來源于此。

整座影壁的設計,不僅将“九龍”分置于5個空間,壁頂正脊亦飾9龍,中央坐龍,兩側各4條行龍。兩端戗脊異于其它庑殿頂,不飾走獸,以行龍直達檐角。檐下鬥栱之間用九五45塊龍紋墊栱闆使整座建築以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此外,九龍壁的壁面共用270個塑塊,也是九五的倍數。為了不損壞龍的頭面,分塊極為講究。隻有悉心的設計,高超的技藝,才能達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曆史故事

九龍壁是乾隆皇帝展示其國家富強盛世的體現,可是當時修造這座九龍壁時還有個秘密,到現代才被發現。就是當時修造九龍壁時,工匠們十分小心,燒制琉璃的工人也是萬分注意,這些工匠都順順利利修建。但在最後一天修建時出現了一個差點使得全部工匠喪命的事故,當時一個小工匠笨手笨腳搬琉璃時,不小心将其中一條白龍的腹部琉璃片打碎,當時琉璃是頂級的并沒有預留,但工期即将結束已經來不及燒制琉璃瓦。

就在此時一位能工巧匠想出一個絕妙辦法,這個工匠使用上好的金絲楠木做出一個龍腹樣子,并刷上上好的白漆,最後以假亂真冒充那塊打碎的琉璃瓦裝上,最終工程完成,乾隆皇帝親自檢查,并沒有發現任何差池,最終這個秘密一直保存下來,到現代這根曆兩百多年的楠木逐漸褪色後才發現這個瞞天過海的秘密。

上一篇:高淳國際慢城

下一篇:漢陽陵遺址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