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病變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質代謝障礙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基礎,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内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着,并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導緻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狹窄。病變常累及大中肌性動脈,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将缺血或壞死。由于在動脈内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中醫病名: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心血管内科 多發群體:血脂異常、高血壓、吸煙人群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除高血壓、高血脂和吸煙外,還和肥胖、遺傳相關 常見症狀:主要取決于血管病變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 傳染性: 傳播途徑: 英文名稱:動脈粥樣硬化

病因

1、高血壓: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明顯增高。高血壓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而動脈因粥樣硬化所緻的狹窄又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因此二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形影不離。高血壓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多發生于大、中動脈,包括心髒的冠狀動脈、頭部的腦動脈等這些要塞通道。高血壓緻使血液沖擊血管内膜,導緻管壁增厚、管腔變細。管壁内膜受損後易為膽固醇、脂質沉積,加重了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因此,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

2、糖尿病。糖尿病人容易并發動脈硬化遍布全身,包括腦部、心髒、腎髒、末稍血管,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肪代謝的障礙,其次為高血壓。在糖尿病人中,發生脂肪代謝異常的,以體内胰島素分泌極為低下和體型肥胖的病人居多。在胰島素分泌極端欠缺的情形下,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會增高,以緻有大量脂肪酸遊離出來。因此,在這種情形下,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約有1/3湧進肝髒裡,合成為三酸油脂(俗稱中性脂肪),三酸油脂進而合成為極低密度脂蛋白。

但體型肥胖的病人,雖有較高濃度的胰島素,但體内組織對胰島素的作用有相當的抗拒性,在胰島素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的情況下,遊離脂肪酸也會升高,是與胰島素分泌低下的情況殊途同歸的。三酸油脂及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會增高,這是一般糖尿病人脂肪代謝異常的特征。有少部分的病人也可能合并膽固醇的上升,一方面有害于人體的脂肪上升,另一方面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反而下降。

這種高密度脂蛋白在體内可将分布在血管平滑肌表面的遊離膽固醇吸引到脂蛋白分子裡面,反複吸引後,攜帶遊離膽固醇到肝髒,透過膽汁酸的異化作用,将這些膽固醇排出體外。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在人體血管内,擔任如同清道夫的工作,以防止粥狀硬化的進展

3、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常見于高膽固醇血症。

4、吸煙。

5、肥胖。

臨床表現

動脈粥樣硬化的症狀主要取決于血管病變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動脈粥樣硬化常無特異性症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腦缺血、腦萎縮,或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腎動脈粥樣硬化常引起夜尿、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可表現為飽餐後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嚴重時腸壁壞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腸梗阻等症狀;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嚴重狹窄者可出現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嚴重者甚至可發生壞疽。

檢查

1.一般檢查

患者常有血膽固醇、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減低,脂蛋白電泳圖形異常,多數患者表現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X線檢查

主動脈粥樣硬化者可見主動脈伸長、擴張和扭曲,有時可見鈣質沉着。

3.動脈造影

可顯示四肢動脈、腎動脈與冠狀動脈由于粥樣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狹窄、病變部位及範圍。

4.多普勒超聲波檢查

有助于判斷頸動脈、四肢動脈、腎動脈血流通暢情況。

診斷

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出現器官病變時,診斷并不困難。如檢查發現血脂異常,動脈造影顯示血管有狹窄性病變,應首先考慮動脈粥樣硬化。需要注意的是,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一個器官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意味着其他地方的血管也可能已經存在同樣的病變;同樣,一個器官發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地方發生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增加。

1.40歲以上的患者,如有主動脈增寬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

2.如突然出現眩暈或步态不穩而無顱内壓增高征象,則應疑有基底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腦供血不足;

3.活動後出現短暫的胸骨後和心前區悶痛或壓迫感,則應疑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4.夜尿增多常為腎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症狀之一。

此外,患者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煙等。如選擇性地作心電圖,放射性核素心、腦、腎等髒器掃描,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選擇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診斷。

鑒别診斷

臨床上常需考慮與炎症動脈病變(如多發性大動脈炎、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等)及先天性動脈狹窄(如主動脈、腎動脈狹窄等)相鑒别。炎症性動脈疾病多具有低熱、血沉增快等表現。先天性主動脈縮窄患者發病年齡輕,不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

治療

1.綜合治療

(1)合理飲食,飲食總熱量不應過高,防止超重。大量減少飽和脂肪和糖類的攝入,脂肪攝入限制在每天20g以内,其中飽和脂肪限制在2g以内。增加可溶性纖維的攝入。

(2)堅持适量的體力活動。根據自身情況、活動習慣、心髒功能來設定活動強度,循序漸進。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4)其他方面,提倡不吸煙,避免二手煙,可飲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應及時控制血糖,包括飲食控制。2型糖尿病的降糖藥物應以不引起高胰島素血症為宜,如達美康等;如有高血壓則應給予降壓藥,使血壓降至适當水平;如有血膽固醇增高,則應控制高膽固醇适當給予降脂藥物。

2.藥物治療

(1)降血脂藥物①他汀類;②貝特類;③煙酸;④消膽胺;⑤安妥明;⑥不飽和脂肪酸如益壽甯、血脂平及心脈樂等;⑦藻酸雙酯鈉。

(2)抗血小闆藥物①阿司匹林;②潘生丁;③氯吡格雷;④西洛他。

(3)擴張血管藥物①肼苯哒嗪(主要作用于動脈);②硝酸甘油和消心痛(主要作用于靜脈);③硝普鈉(作用于動脈及靜脈);④α1受體阻斷劑如哌唑嗪;⑤α2受體阻斷劑如酚妥拉明;⑥β2受體興奮劑如舒喘靈;⑦卡托普利、依那普利;⑧心痛定、硫氮卓酮;⑨柳丁氨酸、長壓定、前列腺素、心鈉素等。

(4)溶血栓和抗凝血藥物1)溶栓藥物如:①尿激酶和鍊激酶;②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③單鍊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劑;④TNK-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2)抗凝血藥物如:①肝素;②依諾肝素;③那曲肝素;④比伐盧定。

3.手術治療

對狹窄或閉塞動脈進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術,也可行血管腔内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療。

預防

1.一級預防

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煙,不飲烈性酒;保持樂觀的心态和輕松愉快的心情;40歲及以上人群堅持至少每年體檢一次;從兒童期開始,即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物性脂肪的飲食,也應該避免攝食過量,防止發胖。

2.二級預防

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風、糖尿病、肝病、腎病綜合征和有關的内分泌病等。終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長期或者終生使用他汀類調脂藥物,積極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上一篇:膽紅素高

下一篇:交感神經高度緊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