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牧

力牧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力牧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一位人物。道家前身。他與風後、大鴻在傳說中是黃帝的三位大臣。史載:黃帝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得力牧于大澤,進為将,稱拜将台。
  • 中文名:力牧
  • 主要成就:涿鹿之戰中戰勝蚩尤
  • 出生地:中國
  • 民族:華夏族
  • 國籍有熊國職業:黃帝大臣
  • 所處時代:遠古時代

人物簡介

民間傳說,遠古時代有個畜牧氏族的首領,被黃帝請去做大将,并為他取了個名叫力牧。力牧就是牧姓的始祖。力牧不但善于牧羊,還善于射箭,力量大而能拉開強弓,所以又有傳說,黃帝曾任命他為丞相。據說力牧的後代中,一部份人姓力,一部份人姓牧,這樣的話,力姓和牧姓原本就是一家人了。

牧姓的先人還有如:牧仲春秋時期魯國的名人,有的史書上稱他牧中,他文化高,有智慧,活躍于上層社會,與許多名人相往來。牧相明朝文士,是當時的著名哲學家王陽明的同學,他們一起拜王華為師。牧相舉為進士後,在朝中做官,敢于向皇上提意見。

文化傳說

為帝所選

力牧所以為黃帝所選中,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相傳上古黃帝在做了天子以後,經常為了沒有能幹的賢臣來輔助他鞏固王位,治理國家而發愁。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場大風把地上的污垢刮得幹幹淨淨。接着又夢到有一個人拿着隻有千鈞之力的人才能拉得動的強弩,驅趕着千萬頭牛羊。黃帝夢醒後覺得很奇怪,他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風是象征着号令,是執政者;垢字去掉土就是後,這就是說,有人姓風名後,就能職掌國政。千鈞之弩是象征有力者;驅趕牛羊千萬頭,是說他能夠牧(治理)民行善。這就是說有人姓力名牧,可以輔助治理天下。于是黃帝立即下令尋訪,終于在一個大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找到力牧之後,拜力牧為将。果然,力牧不負所望,在涿鹿之戰中,力牧為黃帝戰勝蚩尤立了大功。

黃帝…夢人執千鈞之弩,軀羊萬群。帝寤而歎曰:“…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軀羊數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

車的發明

力牧不但能征擅戰,也頗會動腦筋發明了一些對于當時人民的生産勞動也作出了很大貢獻的東西——車。

有一次,黃帝帶領他的先民遷移到北方黃土高原。這裡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于長期生存。他們剛剛居住下來,有一天突然狂風大作,黃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樹,個個藏身,以防狂風卷走,黃帝隻顧别人的安危,不料,自己頭上戴的遮太陽的大圈帽,被狂風吹掉。他連忙抓住一棵小樹,就地蹲下。力牧發現皇帝的大圈帽被狂風吹得就地滾動,并不倒地。這是啥原因呢?力牧砍了一根樹枝,紮成圓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滾了不到一丈遠又倒了。力牧自小就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沉思了很久;然後,再紮了一個圓圈,給兩個圓圈中間紮了個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長樹枝,把兩個圓圈紮在這根樹枝的兩頭,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這次雖然沒有倒,滾不了多遠就停下來。這時,皇帝、風後、倉颉一起走來,問力牧在幹什麼?力牧把剛才發生的事向三位參臣訴說了一遍。智多謀廣的風後,連忙剝了一條樹皮,拴在兩個圓圈中間的橫杆上,一手拉着往前走,兩個圓圈一直滾動着,并未倒地。

力牧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一下醒悟過來。他叫常先再紮兩個同樣的圓圈,四個木圓連在一起,好比四個車輪,穩穩當當向前滾動着,再也不怕倒地。風後看後,好像腦子裡一下也醒悟過來,他命常先去采石場弄兩個圓形石盤,中間鑿個洞。不到半天工天,兩個圓形石盤就做成了。風後從中間橫安一根木棍。木棍中間綁了一條草繩,叫常先拉上使勁往前跑。後邊跟随了一群先民看熱鬧。倉颉連忙向黃帝說:我給這個東西起個名,叫做“車”。黃帝深思了半天,表示同意。車,對力牧這個人來說,産生了極大興趣。他征得黃帝同意,命所有先民;一人制作兩塊圓形石頭盤。大小規格要一樣。不幾天,圓形石頭盤造得堆積如山。常先命先民,四個圓石盤安裝一輛車,全部安成後,黃帝召集所有先民前來觀看表演。中華民族第一個地上運載工具--車輪,就這樣誕生了。它是後來中國所有車輪的前身。

随着生産力不斷發展,車輪也由石頭改作為木制車輪。有了鐵器以後,車輪由木制又改為鐵車輪,成為遷徙遊牧生活中的運載工具,大大減輕了先民們體力勞動。力牧在車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打仗用的“戰車”。

姓氏由來

牧姓的來源有三:

1.源于春秋 以封地為姓。春秋時期,有衛國的大夫康叔被封于牧(今天的河北汲縣北部),他的子孫後代就以封地地名作為姓氏,稱為牧氏。

2.源于上古 以名為氏。

3.以職業為姓 西周初年,有姬姓同姓諸侯國衛國。到了春秋時期,衛國君主的後代中有以牧業為生的,遂以牧為姓。也稱為牧氏。

牧氏是一個古老而悠久的姓氏。據《風俗通》一書指出,牧氏是黃帝臣子力牧的後代。這樣看來,牧氏是早在5000多年前黃帝之時就已經出現的,他們的始祖力牧,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将軍,而力牧的後代子孫也就“以王父(祖)字為氏,而姓了牧。故牧氏後人奉力牧為牧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牧姓望族居住在弘農(今天的河南省靈寶縣)。

郡望堂号

【郡望】:

弘農郡:漢武帝鼎四年置郡,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内鄉以西、陝西省及華山以南的地區。治所弘農,在今天河南省靈寶縣北部。

【堂号】:

善治堂:黃帝有臣叫力牧,最善于治理天下,他幫助黃帝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力牧台

力牧台位于新密市境,以黃帝臣力牧得名。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古迹下》:“在密縣城東四十裡,土人呼黃台崗,地近雲岩、大隗鎮,台址頗廣,又曰拜将台。”

清,嘉慶二十二年《密縣志》:“力牧台一曰拜将台,一曰熊台。

《通志》:‘在大鎮東。俗傳黃帝講武于此。’又曰:‘築拜風後。土人呼為台子崗,又曰台岡。’”

清,光緒二十八年田文鏡《河南通志·山川》:“力牧台,在密縣城東四十裡,土人呼為黃台岡,地近雲岩、大隗鎮,台址頗廣,又曰拜将台。”(卷五十三)1991年版《河南省密縣地名志·名勝古迹》:“在密縣城東南劉寨鄉台崗村西南側。

據《史記》記載:黃帝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得力牧于大澤,進為将,稱拜将台。力牧峰在具山主峰風後嶺的别峰,有一個刀削斧砍立陡石崖的險峰,叫力牧峰,是因為紀念黃帝的名臣力牧而得名。是後人為感念力牧協助黃帝治國的功績,易名為力牧台。台高約15米,東西長大約120米,南北寬約80米,為夯土築成的土台。台上有秦、漢時期的磚瓦和紅燒土遺存,是當時高台建築遺址。”

除此之外,在新鄭市境内有傳說的黃帝口、常先口、力牧峰、天心石祖洞、母祠、風後城、天壽宮、風後兵書亭、馴獸溝等;在新密市境内有傳說的天爺洞、黃帝嶺、養馬莊、草場溝、馬骥嶺、倉王莊等。

上一篇:竹山

下一篇:佟馥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