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魚

劍魚

掠食性魚類
劍魚(學名:Xiphi gladius),是一種大型的掠食性魚類,也是劍旗魚科劍旗魚屬的唯一一個物種。劍魚分布于全球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全長可超過5米,體重可達500公斤。特征是長而尖的吻部,占魚全長的約三分之一,以烏賊和魚類為食。雖然劍魚體型龐大,但其遊速可達每小時100公裡,是海中遊速最高的魚類之一。劍魚擁有典型的流線型身體,體表光滑,上颌長而尖,背部的鳍較小,嘴較扁平,無腮和腹鳍。劍魚顔色各異,大體上魚背和魚身為棕偏黑色。劍魚平均重量為68-113千克,平均長度2.1米,嘴占其身長的1/3。劍魚的主要食物為其它魚類和烏賊。劍魚分布于除北冰洋之外各大洋,其本身也是一種主要的食用魚,具有重要漁業價值。
    中文名: 拉丁學名:Xiphias gladi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 目:鲈形目 亞目: 科:劍魚科 亞科: 族: 屬:劍魚屬 亞屬: 種:劍魚 亞種: 分布區域: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劍魚 中文别名:箭魚、劍旗魚、青箭魚、丁挽四旗魚 英文名:Swordfish,dorado IUCN評級:LC(2011),無危物種

外形特征

體型

質量可達900千克,它的身體呈棱形,背部深褐色,腹部銀灰色,長4-5米,最長可達6米,體重約300餘公斤,為大型兇猛魚類之一。

頭部

上颔由上颌骨及鼻骨組成,并向前延伸形成劍狀吻部,堅硬而極鋒利,呈劍狀突出。吻長似箭,向前延伸,如箭狀,平扁。眼大,上側位,眼間隔寬平。口裂大,下颌較短。頭大。成魚無牙(幼魚有細牙),鄂骨和舌上無齒。前鰓蓋骨邊緣無鋸齒(幼魚具齒)。

背部

體粗壯,紡錘形,背腹面鈍圓。成魚皮裸露,無鱗表皮粗糙,側線不明顯,背鳍兩個。第一背鳍前部高,成三角帆狀,自14鳍條後的各鳍條甚短,納于背溝中,不外露。第二背鳍短小而低,位于尾柄部,臀鳍兩個,第一臀鳍較大,位于體的後部,第二臀與第二背鳍同形相對。

尾部

尾柄粗強,平扁,每側具一發達的隆起。

體色

頭及體背為藍紫色,腹部淡黑色,無斑紋。各鳍暗藍色,具銀色光輝。

箭魚的體色,頭體部為藍紫色,腹部淡黑色,通常被人稱為青箭魚。是一種大型的海洋上層洄遊魚類。青箭魚體粗壯并向後延長,背腹鈍圓,尾部細長平扁。魚體裸露,皮膚粗糙,側線不明顯。沒有腹鳍,尾鳍深叉形。

生活習性

生活環境

箭魚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大洋的上層,是一種異常兇猛的魚類,每年的—月為生殖季節。箭魚一般在水表層洄遊,有時露出背鳍,有時躍出水面,這種魚遊泳時不成群,每條魚至少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

取食

以魚和頭足類海洋動物為食,如蝦、槍烏賊等,也以小型浮遊動物為食,體長超過100毫米時追食浮遊動物和其他魚類的椎魚,成魚則以鲐魚、颌針魚、等中上層魚類和頭足類以及鳕、鲆鲽類、燈籠魚等深海魚類為食。

武器

箭狀長吻是箭魚攻擊和捕食的主要武器,它飛出海面爆發力極強,經常沖出海面以劍狀上颌攻擊大型鲸類和魚類,也曾攻擊過船隻,緻使船沉沒。在國外某沿海博物館裡,尚陳列着一塊小船的木闆,裡面有折斷的箭魚的颌骨。

繁殖

箭魚的年齡、生長情況尚不清楚。生殖群體中個體最小的體長為1.39米,體長(眼至尾叉)0.5-2.8米。體長小于1.3米的魚體為未成熟個體,西太平洋箭魚體長的年平均增長量25厘米。雌雄性比大緻一相等。幾乎一年都進行産卵,北半球以3-7月為主,南半球則以1月為主。箭魚産浮性卵,卵徑1.63-1.68毫米,單油球,直徑0.40毫米。在水溫22.5-25.2℃時,約70小時進行卵化,初卵铒魚長4.0毫米。約經7-8晝夜卵典全部吸收。

箭魚會在溫暖的赤道水域全年産卵,而在較冷的地區于春夏季節産卵。在地中海、南意大利半島及西西裡島經常可見箭魚産卵。在6月到9月可見到大量劍魚卵,整個地中海在11月到3月可見到大量箭魚幼魚。箭魚在母體外部受精,即雌魚産出數百萬的活性卵子到水中,然後通過雄性分泌的精子受精。從受精卵孵化成的幼魚,隻有4mm長,短吻而多刺。在第一年,幼魚生長迅速,身長可以達到90cm。雌性箭魚達到成熟時身長約150cm,而雄性達到成熟時比雌魚小,約100cm。産卵主要在水域溫度不低于24°C的海域,産卵的水體深度介于0-75米,水體鹽度為33.8-37.4‰。

箭魚壽命長度未有定論。IUCN記錄的壽命大約15年,世代長度估計為6.5年。

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大西洋西部的美洲岸是箭魚的主要産地。在中國,箭魚活動于東海、台灣海峽至南海遼闊外海,漁民在這些海域均有捕獲。

應用價值

漁業價值

箭魚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産量大約在35000-42000公噸。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或定置網捕獲,有些地區以圍網或流刺網法。亦是遊釣魚種,通常3-4月及7-12月較常釣到。每年全球大多數的劍魚捕撈來自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然後印度洋。太平洋的箭魚漁業捕撈活躍于西北太平洋,以及澳大利亞東南部、新西蘭的北部、太平洋熱帶區域的東南部、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

食用價值

劍魚的幼魚,肉質鮮美,可加鹽成幹,長期保存。也可以加工成罐頭、魚肉香腸、魚肉火腿等。該種魚類富含脂肪,并含有大量維生素、鉀等。

法國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部門(AFSSA)指出,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未滿30個月的嬰幼兒不宜食用劍魚。研究表明,劍魚等食肉魚因處于食物鍊末端,易于集中一種叫做甲基汞的污染物質。該物質會自然地或偶發性地出現在環境中。盡管甲基汞會随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在食肉魚體内含量相對較高。低齡嬰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會對此種汞的衍生物表現出特定的中毒反應。

當然,此類魚不必完全禁食,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每周食用量限制在150克即可,對于未滿30個月的嬰幼兒是60克。

仿生應用

劍魚快速遊泳的體型為飛機設計師提供了設計藍圖。設計師仿照劍魚外形,在飛機前安裝一根長“針”,該長“針”刺破高速前進中産生的“音障”,使超音速飛機得以問世,此為仿生學的一大成功。

經濟價值

箭魚的幼魚,肉質鮮美,并可加鹽做成魚幹,長期保存。更可以加工成罐頭、魚肉香腸、魚肉火腿等。箭魚富含脂肪、肝含豐富的維生素等。由于這種魚個體大,經濟價值高,在捕魚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産量不斷上升。

亞種分化

在劍魚科劍魚屬下僅有劍魚(亦稱劍旗魚、箭魚)一種,無亞種分化記錄。

物種狀況

2011年統計,在全球範圍内,此物種的數量在三代間(約20年)已經下降超過28%。在地中海,其物種保有量在全球範圍内已低于10%。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2011)——無危物種(LC)。

列入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ICCAT)十年恢複計劃(1999)。

發現記錄

2014年9月23日午夜,一條3.06米長、412斤重的巨型“箭魚王”被擺放到了青島市伊春路益欣超市的野生魚攤檔上,引起市民的好奇和圍觀。據了解,23日午夜,青島市黃島區積米崖漁港出海捕魚的漁民在黃海海面捕獲了這條巨型“箭魚王”,并于24日早被銷售野生魚的石姓老闆收購下來。據石先生講,這條“箭魚王”已被多位市民訂購而空,有飯店前來整條收購,他沒有答應,說是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嘗鮮,準備與大家共同分享這條海中“巨無霸”。

2015年09月21号上午,山東青島一名漁民在黃海海域捕獲了一條長3.8米、重達690斤的超大個“箭魚王”。漁民稱,今年黃海海域魚群數量偏多,南方海域的大箭魚向北追逐魚群進入黃海海域捕食,容易入網。

上一篇:豆蔻鎮的居民和強盜

下一篇:快樂的暑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