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解憂

劉解憂

漢代公主
解憂公主(?-公元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郁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1]公元前49年,解憂公主去世,尊為第一位女外交家。
    本名:劉解憂 别名:解憂公主 所處時代:西漢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主要成就:中國曆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

人物生平

遠嫁烏孫

解憂公主的先祖是楚元王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四弟。其祖父劉戊,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參加吳楚七國之亂,企圖謀反未成後自殺,當時劉解憂尚未出生,因此她是以罪臣後代的身份出生的。

西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張骞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與大月氏人結盟夾擊匈奴,可是無功而回。随後漢武帝展開反擊匈奴的戰争,在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發起馬邑之戰。在占領河套後,又發動河西之戰,漢軍節節勝利,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終于出現“金城(蘭州)、河西西并南山至鹽澤(今羅布泊)空無匈奴”的局面。同年,張骞認為聯合烏孫國,能切繼匈奴右臂,向漢武帝建議拉攏烏孫國。三年後,張骞奉漢武帝之命再次出使西域,向烏孫建議返回敦煌、祁連間故地,以便與漢朝共同對抗匈奴。

當時烏孫面臨内亂。烏孫太子早逝,烏孫昆彌(君主頭銜,又作昆莫)獵驕靡欲以太子之子岑陬(官号)軍須靡為嗣,引起太子弟弟大祿不滿。大祿握有兵權,計劃起兵殺害軍須靡。獵驕靡為保護軍須靡,便給他萬餘騎兵到别處自立,自己另掌萬餘騎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國所有兵力。他接見張骞,可是沒有答應張骞的與漢結盟的要求。獵驕靡認為“年老國分,不能專制”,而且大臣不了解漢的國勢,又畏懼匈奴,烏孫不可能遷回故地。

獵驕靡派數十名使節随張骞入漢,使節見識到西漢國勢強盛,促使烏孫國考慮與漢結盟。匈奴單于獲知烏孫與漢朝建立了聯系,企圖攻打烏孫國。獵驕靡了解西漢當時正積極與西域各國建交,便請與漢朝聯姻,尋求支援。于是漢武帝以宗室劉建之女細君公主下嫁烏孫,但她下嫁數年後即病逝。漢武帝又把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時間為太初四年(前101年,一說元封六年即前105年)。解憂公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代替細君公主,為鞏固雙方關系而遠嫁烏孫。軍須靡死,弟翁歸靡繼位,仍娶解憂公主。解憂公主遠比細君公主活得長久,漢對于烏孫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西域風雲

西漢昭帝末年,烏孫受到匈奴和車師的聯軍攻擊,解憂公主上書求西漢朝廷出兵救烏孫。适逢昭帝駕崩,漢廷沒有派遣援兵。宣帝即位後,經解憂公主及昆彌翁歸靡分别遣使,漢廷發兵十五萬騎,由五位将軍率領分道并出,并遣校尉常惠持節助烏孫作戰。至本始三年(前71年),匈奴大敗。自此以後,匈奴由盛轉衰,逐漸退出西域,烏孫成為西域最強大的國家,翁歸靡決定擺脫匈奴。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歸靡上書稱“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複尚漢公主,結婚重親,叛絕匈奴”,宣帝應允,遂以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出嫁,但未果。

當時,匈奴日逐王與握衍朐鞮單于不和而降漢,而且親匈奴的車師軍隊被西漢軍隊打敗,匈奴無法繼續控制西域。西漢取代匈奴在西域的位置,宣帝在神爵二年(前60年)設西域都護府,長官都護負責管理西域事務,烏孫的一舉一動受到西域都護府的監視。

神爵二年(前60年),翁歸靡死,烏孫人背信,沒有履行立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為嗣的約定,而改立了擁有匈奴血統的泥靡(軍須靡之子,《漢書》中稱狂王),西漢朝廷不滿,與烏孫的聯盟由此中止,但公主仍依收繼婚習俗改嫁狂王,并生下一個叫鸱靡的兒子。因為西漢不需要聯合烏孫共同對抗匈奴,所以解憂公主的任務是為漢控制烏孫。狂王之立既不合西漢朝廷的意思,又與解憂公主感情不和,正好此時漢使者魏和意及任昌為送還烏孫侍子而來到烏孫,解憂公主便對他們說狂王不得人心,容易誅殺,魏、任企圖在酒宴上刺殺狂王,但劍沒砍中狂王,狂王騎馬逃走後,派兒子細沈瘦圍困赤谷城裡的魏和意、任昌及解憂公主。數月後,西域都護鄭吉發動諸國兵救解憂公主,狂王的士兵才撤走。事後,漢廷派中郎将張遵持醫藥治狂王,賜金二十斤及采缯,并逮捕魏和意、任昌,将他們押到長安斬首。又派車騎将軍長史張翁調查解憂公主與使者謀殺狂王的事态,公主不服,叩頭謝罪,張翁抓着公主的頭發一陣痛罵,而副使季都則繼續醫治狂王,狂王派十餘騎兵送還。漢廷雖表面安撫狂王,但對解憂公主刺殺狂王的舉動實際上持贊成态度,因此張翁回來後就因解憂公主上書告狀而被處死,季都則因為明知狂王當誅、有機會卻不殺他而被處以腐刑。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烏就屠(翁歸靡與一匈奴女子之子)起兵殺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将軍辛武賢讨伐烏孫。西域都護鄭吉遣烏孫右大将之妻馮嫽(解憂公主的侍者)勸降烏就屠。最後宣帝冊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并賜印绶。烏孫國最終歸降,成為西漢的屬國。随後,漢朝為大小昆彌劃分地界與及人民,大昆彌六萬餘戶,小昆彌四萬餘戶,可是烏孫人心偏向小昆彌。

落葉歸根

甘露三年(前51年,或甘露二年),元貴靡、鸱靡皆病死,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當時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長安,同來的還有孫子和孫女三人。根據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相關漢代簡牍,解憂公主由常惠護送,甘露三年(前51年)十月由陽關入塞,從行人員中沒有馮嫽。

解憂公主歸漢後,宣帝下賜公主級别的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禮儀也比照公主。兩年後,解憂公主與世長辭,三個孫輩守護她的墳墓。

主要影響

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郁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連漢宣帝都感慨萬千,以極高的規格接待和安置了這位大漢的功臣。解憂在長安安享了兩年的晚年時光後去世,烏孫帶回來的孫子們為她守靈。

曆史評價

她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曆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之一。她為了大漢的開拓,不計個人的利益與得失,毅然接受使命,遠嫁烏孫,穩固了大漢邊界的安全,促進大漢統一西域,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與烏孫公主相比,她的曆史貢獻不遜于烏孫公主,甚至大于烏孫公主。

謂曰:“天子緻賜,王不拜,則還賜。”昆莫起拜,其它如故。

人際關系

父系親屬

高祖父:劉交

曾祖父:劉郢客

祖父:劉戊

侄女:劉相夫

夫系親屬

第一任:軍須靡(劉細君第二任丈夫,烏孫昆彌獵驕靡之長孫)

第二任:翁歸靡(第一任丈夫軍須靡堂弟)

長子元貴靡(曾被翁歸靡立為王儲,後為烏孫國的大昆彌)

次子萬年(莎車國國王)

長女弟史(嫁龜茲王绛賓為王後,後被漢宣帝封為公主)

三子大樂(烏孫國大将)

次女素光(嫁烏孫翮侯)

第三任:泥靡(第一任丈夫軍須靡與匈奴夫人之子,号稱“狂王”)

幼子鸱靡

史料索引

《漢書·西域傳》

上一篇:侯志慧

下一篇:郭振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