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慶

劉義慶

南朝宋文學家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裕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贊其“此吾家豐城也”。[1]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衆。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仆射(相當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仆射一職。代表作品:《世說新語》、《幽明錄》。
    本名:劉義慶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南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京口(今江蘇鎮江) 主要作品:《世說新語》、《幽明錄》、《宣驗記》 主要成就:開創了中國筆記小說的先河,主持編纂《世說新語》 字号:季伯 出生時間:公元403年 去世時間:公元444年 爵位:南郡公、臨川王 官職:江州刺史等 身份:宋朝皇帝宗室

個人曆程

劉義慶原籍彭城,世居京口。本是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敏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劉義慶的一生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京尹時期15歲——30歲

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良好的基礎,7歲升任尚書左樸射﹝相當于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樸射一職。

2、荊州時期30歲——37歲

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政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遊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3、江南時期37歲——42歲

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衮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于42歲病逝于京師。

個人影響

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曆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願意卷入劉宋皇室的權力鬥争。

義慶為人恬淡寡欲,愛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著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隻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于世。梁代劉孝标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與《世說新語》并行。

職務情況

史稱劉義慶自幼聰敏過人,受到伯父劉裕的賞識。劉裕曾誇獎他說:“此我家之豐城也。”年輕時曾跟從劉裕攻打長安,回來後被任命為東晉輔國将軍、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劉宋建立後,他以臨川王身份曆任侍中、中書令、荊州刺史等顯要職務。當時“荊州居上流之重,地廣兵強,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因為劉義慶被認為是宗室中最優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擔如此顯要之職。後又改授散騎常侍、衛将軍、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職務。

文學造詣

《南史》本傳說:“(義慶)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文辭雖不多,足為宗室之表。招聚才學之士,遠近必至。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軍谘議。其餘吳郡陸展,東海何長谕、鮑照等,并有辭章之美,引為佐吏國臣。劉義慶自幼才華出衆,在宗室諸王中頗為出色,十分被看重,他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今佚。魯迅《古小說鈎沉》輯其佚文200餘條,皆記神鬼怪異之事。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曾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社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之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清談的名士,當時在社會上仍舊很有勢力,若不能玄談的,好似不夠名士底資格;而《世說》這部書,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大家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擔任建武将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将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後,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隻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着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可惜的是,《世說》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谥号為“康王”。

作品簡述

《世說新語》

是劉義慶所創作的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的言行風貌和轶事瑣語的筆記小說。此書不僅保留了大量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珍貴史料,而且語言簡煉,文字生動鮮活,又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自問世以來,便得到曆史文士階層的喜愛和重視,至今仍在海内外廣為流傳。劉義慶也因為此書而名垂千古。

帥哥錄——《容止》篇之潘安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如實記載了魏晉南北朝的“原生态”:那會兒天天打打殺殺,誰都不能保證到明兒還活着。得,趁肩膀上還扛着腦袋,把世間美好快快享受。性情的放任,産生了對感觀美的狂熱追求。當時有狂人提出:“重美不重德。”稍緩和一點的觀點是:以美為才德。所以《世說新語》上津津有味地論述着那麼多的神情笑貌、傳聞逸事。“尚美時代”,《世說新語》上甚至有專門的帥哥錄——《容止》篇。

作品評價

《世說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轶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語言精煉、生動傳神,對後世小說影響極大。其中“周處除三害”、“望梅止渴”、“擊鼓罵曹”等故事,成為後世

戲劇、小說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中

的素材,“新亭對泣”、“子猷獻戴”等也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

《世說新語》對後世筆記小說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而仿照此書體例而寫成的作品更不繼其數,在古小說中自成一體。魯迅先生稱它為“名士的教科書”。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一本有關人物品味、風度、格局的鑒定标準書,也是一本供士人進行比照自我修養的教材,然後才是一本消閑解悶的閑書。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把人物的風度上升為審美的對象,把超功利的美學趣味作為人格修煉的一個重要方向,這就為中華文化别開了一個大大的生面。

子女簡介

劉義慶生有5個兒子,均有功名:長子劉烨(一作晔),嗣封為臨川王。

次子劉衍,官任太子舍人。

三子劉鏡,官任宣城太守。

四子劉穎,任前将軍。

五子劉倩,官任南新蔡太守。臨川哀王劉烨,官至通直郎,後被太子劉邵殺害。

劉烨生子劉綽,字子流,承嗣為臨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順帝末年因謀反被殺,臨川王國也被廢除,後裔不明。

個人名言

“芳林列于軒庭,清流激于堂宇”

《世說新語·言語》:“庾公嘗入佛圖,見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時以為名言”。

上一篇:尤爾根·哈貝馬斯

下一篇:任正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