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

冉求

中國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
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1]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中國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财,曾擔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财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逝世時間不詳
    本名:冉求 别名:冉有、冉子 字:子有 所處時代:春秋戰國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魯國 主要成就: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當是十哲、非七十二賢 逝世日期:前?年

人物生平

冉求在青年時期曾做過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在《春秋左氏傳·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春,齊為鄎故,國書、高無丕,帥師伐我,及清。季孫謂其宰冉求(此年冉有三十八歲)曰:齊師在清,必魯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從公【三桓(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之後】,禦諸竟。季孫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間。季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則君無出,一子帥師,背城而戰。不屬者,非魯人也。魯之羣室,衆於齊之兵車。一室敵車,優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戰也宜,政在季氏,當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子之恥也,大不列於諸侯矣(列,齒也)。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武叔(叔孫氏)呼而問戰焉,對曰:君子有遠慮,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孫氏)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共(音恭)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閱兵)。孟孺子洩帥右師,顔羽禦,邴洩為右(将帥所乘兵車:将帥居左,禦馬者居中,衛者執戟居車右。兵車:禦者居中,車左之人執弓矢,車右之人執戟以衛)。冉求帥左師,管周父禦,樊遲為右。季孫曰:須也弱(樊須,字遟,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歲)。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從命令)。季孫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宮,次于雩門之外。

五日,右師從之(不積極參戰)。公叔務人見保者(姬為,字務人,魯昭公之子,魯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煩)、政重(賦稅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于郊,齊師自稷曲。師不逾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逾之。如之,衆從之,師入齊軍。右師奔(逃也),齊人從之(從音縱,追也),陳瓘、陳莊(二人齊将也),涉泗。孟之側(孟孫氏之族人)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沖鋒陷陣在前者勇,撤退殿後者勇,自謙之辭,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狃曰:惡,賢。徐步而死(從容戰死)。師獲甲首八十,齊人不能師。宵,諜曰:齊人遁。

冉有請從之三(從音縱,追也),季孫弗許。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顔羽,而賢於邴洩。子羽銳敏,我不欲戰而能默(雖心有怯戰、想著逃跑的話,忍住不說出來),洩曰:驅之(奔逃也)。公為(公叔務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殡(嬖童姓名曰汪錡,亦用成人葬禮,棺椁等裝殓),孔子曰:能執幹戈,以衛社稷,可無殇也(殇,非正規葬禮,多用於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裝殓)。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财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後随孔子周遊列國。子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于政事,孔子稱贊其才可于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孔子晚年歸隐魯國,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顧。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明封徐公。

主要影響

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财,曾擔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财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

曆史評價

實際上,孔子也是很欣賞冉有的。《論語·雍也》曾記載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子貢、冉求是否可以從政,孔子回答說三人皆可從政,但孔于卻分别道出三人之優點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賜(子貢)也達”、“求(冉求)也藝”。《論語·先進》說:“德行: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冉求不重仕德的修養,從來沒發表過關于仁、義、禮、孝等儒家道德觀念方面的看法,也沒向孔子請教過這方面的問題。他認為自己學習,“仁”的力量不夠,孔子批評他根本不努力學習有關“仁”的學說。他不重禮樂修養,認為禮樂教化之事,要等待賢人君子去做。他對孔子不是絕對服從,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對後世影響很大。

陳壽認為他的政事可和顔回的仁、伊尹、姜尚的政績相媲美。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祭祀孔子時以他為配。唐玄宗開元八年(720)以他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贈“徐侯”,宋真宗大中樣符二年(1009年)又封為“彭城公”。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改和“徐公”,從祀孔子。

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公元前487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

人際關系

序言

冉子大宗世系,至光緒17年,曆70代。冉子的先祖,據《聖門十六子書》載,為曹叔振铎後;而《東原州志》及《冉氏族譜》則雲為冉季載後。經考證,後者較為可信。

詳表

(一)冉耕支系

31世華胥氏

30世祖伏羲(配女娲)

29世祖少典

28世祖黃帝(姬軒轅)

27世祖少昊(即玄嚣,黃帝長子)

26世祖蟜極(少昊長子)

25世祖帝喾(名夋qun,又名夒nao或夔kui,蟜極長子)

24世祖後稷(又名棄,帝喾ku之子)

23世祖不窋(後稷ji之子)

22世祖鞠(不窋ku之子)

21世祖公劉(鞠ju之子)

20世祖慶節(公劉之子)

19世祖皇仆(慶節之子)

18世祖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毀隃(差弗之子)

16世祖公非(毀隃yu之子)

15世祖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亞圉(高圉yu之子)

13世祖公叔祖類(一作公祖類,亞圉之子)

12世祖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谥為周太王;生三子吳太伯、吳仲雍、季曆

11世祖季曆:亶父之子,追谥為周王季,或稱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姬昌:季曆之子,追谥為周文王

9世祖冉季載: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封于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冉羽:一作“冉羽叔(今人推測,此稱謂應該是尊稱)”

7世祖冉貞

6世祖冉托

5世祖冉敏

4世祖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3世祖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3世祖冉煌:奔魯,居邾(後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2世祖冉勝:冉煌之子

1世祖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冉子:名冉耕,冉在的長子,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生二子:冉興、冉志

1世孫冉志:字子博,魯大夫,春秋從祀

2世孫冉辛

3世孫冉智

4世孫冉禦:魯大夫

5世孫冉議:中大夫

6世孫冉阮:中大夫

7世孫冉哙:字名成

8世孫冉脈:下大夫

9世孫冉谟:漢大夫

10世孫冉斐

11世孫冉亨

12世孫冉謹

13世孫冉镃:字漢玉,博務識古,征聘不受

14世孫冉遂

15世孫冉康:字楚甯

15世孫冉健

16世孫冉乘:字子由

17世孫冉舒

18世孫冉戒

19世孫冉本:字淵泉,清雅有學

20世孫冉展:字好枝,通曉詩文,引進後學,以孝悌聞,舉有道不起

21世孫冉列:字武功

22世孫冉魯:字惟一,學本淵源,敦尚氣節

23世孫冉勤:字公敏

24世孫冉商:字量裁

25世孫冉盛:字雲龍

26世孫冉價

27世孫冉芾:字盛分

28世孫冉秉幹:字純如,制行端謹,學文淵源

29世孫冉西楚:字洛白

30世孫冉恭寬:字得衆

31世孫冉洪緒:字符複

32世孫冉建業:字斯皇,性謹厚,不與人争,鄉人化之

33世孫冉之儀:字振恒,德行學問,足為世範,甘貧樂道

34世孫冉允若:字盧虛

35世孫冉奇之:字足法

36世孫冉雲之:字仲未

37世孫冉命與:字天笃

38世孫冉成月

39世孫冉道可

40世孫冉必友

41世孫冉世英:字右俊

42世孫冉師周:字克生,四世同居,鹹敦孝悌

43世孫冉行果:字舒常

44世孫冉叔謙:字心服,歲貢,文雅有學,勤于訓誨

45世孫冉永安:字奕安,歲貢

46世孫冉連惠:字五美,配季氏

47世孫冉尚德:字澤久,孝聞鄉裡

48世孫冉興宗:字要年,員外郎

49世孫冉國璘

50世孫冉育智

51世孫冉效祖

52世孫冉箕

53世孫冉宜:字貴來,宋末元初移居顔村冉馬莊

54世孫冉就:字魯瞻

55世孫冉忠:字良弼,永樂三年歲貢,仕山西太原府通判,為政寬平,民安其化;永樂七年歸守祖廟,主奉祀事

56世孫冉通:字紹文,繼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潔有加

57世孫冉靜:字定國,主奉祀事

58世孫冉浩:字說初,主奉祀事

59世孫冉慶:字昌府,主奉祀事

60世孫冉思真:字古風,配王氏,主奉祀事,以齒德重于鄉,有司編匾,榮以壽官冠帶;長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賜

61世孫冉希賜:字秀川,因長支(冉希孟)無後,以次嫡主奉祀事

62世孫冉魁:字望圖,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鄉黨以孝悌稱

63世孫冉士樸:字和軒,号懷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诏為先賢冉子伯牛設立博士,經山東巡撫嶽濬查明,冉士樸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奉旨授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4世孫冉養尼:字衍公,因患癱症未襲

65世孫冉廷硯: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6世孫冉傳科:字振裡,乾隆六十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7世孫冉繼楷:字貢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世孫冉廣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世孫冉廣鑫: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二)冉雍支系

31世祖華胥氏

30世祖伏羲(配女娲)

29世祖少典

28世祖黃帝(姬軒轅)

27世祖少昊(即玄嚣,黃帝長子)

26世祖蟜極(少昊長子)

25世祖帝喾(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極長子)

24世祖後稷(又名棄,帝喾之子)

23世祖不窋(後稷之子)

22世祖鞠(不窋之子)

21世祖公劉(鞠之子)

20世祖慶節(公劉之子)

19世祖皇仆(慶節之子)

18世祖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毀隃(差弗之子)

16世祖公非(毀隃之子)

15世祖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亞圉(高圉之子)

13世祖公叔祖類(一作公祖類,亞圉之子)

12世祖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谥為周太王;生三子吳太伯、吳仲雍、季曆

11世祖季曆:亶父之子,追谥為周王季,或稱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姬昌:季曆之子,追谥為周文王

9世祖冉季載: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封于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冉貞

6世祖冉托

5世祖冉敏

4世祖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3世祖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3世祖冉煌:奔魯,居邾(後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2世祖冉勝:冉煌之子

1世祖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冉雍:字仲弓,生二子冉孟、冉季【冉季生冉穆,冉穆生冉三貴,冉三貴生冉仲孫(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1世孫冉孟

2世孫冉昭:生二子冉元貴、冉再貴【冉再貴生冉其真,冉其真生冉承乾(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3世孫冉元貴

4世孫冉其德:生二子冉曜、冉厚

5世孫冉曜:生一子冉栗

5世孫冉厚:居高唐,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育有一子冉性

6世孫冉栗:居濟陽,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育有一子冉夢樓

6世孫冉性:生三子冉兆東、冉夢東、冉在東【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這三人皆遷河北臨漳(後屬魏郡)】

7世孫冉夢樓: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遷居河北臨漳,生一子冉思魯

7世孫冉兆東:生一子冉紹孔

8世孫冉思魯:冉夢樓之子,生一子冉崇聖

9世孫冉崇聖

10世孫冉通靈:生二子冉岐文、冉岐武

11世孫冉岐文

12世孫冉相國

13世孫冉聖起:生二子冉文、冉橫

14世孫冉文

15世孫冉仲達

16世孫冉季友:前213年,遷居武陵(今湖南省叙浦縣)

17世孫冉叔祖:冉季友之子

18世孫冉同吳

19世孫冉大周

20世孫冉建文

21世孫冉明宇

22世孫冉德量

23世孫冉選:生二子冉種、冉趣(遷居陝西三原縣)

24世孫冉種

25世孫冉劉超:生二子冉世恩、冉世亮

26世孫冉世恩

27世孫冉統:生二子冉祿、冉張

28世孫冉祿:漢元帝初元年間,遷居河南安陽(黎陽),生二子冉弘、冉璆(酋)

29世孫冉璆:西漢建始年間拜授車騎将軍、河南都督;元始五年,兵戈四起,遂隐居不仕;生二子冉重光、冉漢

30世孫冉重光:生二子冉玉珍、冉玉瑞

31世孫冉玉珍:生二子冉崇義、冉崇忠

32世孫冉崇義:生三子冉勳、冉質、冉獻

33世孫冉勳:生二子冉恩、冉俊

34世孫冉恩:生二子冉溢、冉洋

35世孫冉溢:生三子冉超、冉培、冉介

36世孫冉超:生二子冉應蛟、冉應鳳

37世孫冉應蛟:生二子冉大興(興邦)、冉大夏

38世孫冉大興

39世孫冉宗國

40世孫冉興班:生二子冉國瑞、冉國安

41世孫冉國瑞

42世孫冉隆:西晉初年,由黎陽遷外黃(屬魏郡,今開封杞縣);元康二年(292年)授鎮西将軍,領魏州刺史,且是一支流民軍首領,率所部流民軍投乞活義軍統帥陳午;永嘉四年(310年),後趙破晉,敗死黎陽,其子冉瞻被俘

43世孫冉瞻:299年生于魏郡(今安陽内黃),陳午部将;310年帥所部流民在河内與劉聰、石勒作戰,被趙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于蘭陵郡;年僅12歲,少年有力,長而勇悍,善騎射,臨弓矢不退;趙帝石勒愛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季龍)左右,并招冉瞻為石虎養子,易姓為石,名石瞻;石虎即位,拜石瞻為積射将軍,封西華侯;東晉太甯元年(323年)在石勒攻兇奴前趙的戰争中,石瞻陣亡;生一子石闵(即冉闵)

44世孫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生于蘭陵郡;自幼果銳,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趙帝深愛其才;少時任蘭陵郡遊擊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338年參與昌黎之戰,功名大顯,升任北中郎将,修成侯;晉永和六年(350年)推翻石趙,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号魏,史稱冉魏;自此複冉姓;追尊祖父冉隆為元皇帝,追尊父親冉瞻為高皇帝,尊母王氏為皇太後,妻董氏為皇後,長子冉智為太子,餘子皆封王;冉闵在世時,自謂為中土英雄(中華英雄);東晉永和八年(352年)農曆6月1日,冉闵被鮮卑王慕容儁斬于遏陉山,董氏、冉智、冉明、冉裕同時被俘,與冉闵同被殺害;誰知冉闵一死,遏陉山山石左右七裡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北方從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儁大懼,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魏滅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将蔣幹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冉闵後邑冉華的墓志上稱冉闵為平帝【魏平帝】;西南一帶冉姓(包括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為冉闵後裔;據正史記載,冉闵有六子:冉智(皇太子)、冉胤(太原王)、冉明(彭城王)、冉裕(武興王)、冉操、冉睿(海冥縣侯)。

45世孫冉胤:冉闵被殺時,冉胤被京都守将蔣幹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晉帝深愛其才,拜直閣将軍,封諸城侯;東晉元興三年(404年)朝政不綱,冉胤遂隐居不仕;生一子冉弘烈

46世孫冉弘烈

47世孫冉承憲

48世孫冉良

49世孫冉續

50世孫冉定:倉垣人,生二子冉道周、冉道傳

51世孫冉道周:任平南将軍,假節钺信州諸軍事,封雎陽公,始居信州(今夔州忠州);生一子冉轸

52世孫冉轸:仕梁,為太子左衛,授荊州刺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黎

53世孫冉黎:仕梁,為假節钺雲麾将軍、湖州刺史,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安昌

54世孫冉安昌:除開封府儀同三司,隋末據巴東,唐高祖即位加柱國蜀國公,兼山南道大行将軍總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開拓思夷等州,肇基世業,卒贈十八州都督,加谥端肅公;生一子冉仁才

55世孫冉仁才:字征文,隋恭帝義甯二年封金紫光祿大夫,拓土聚民,功績丕著,貞觀六年诏遷澧州刺史,十三年改袁州刺史,尋除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優诏,封上柱國;卒于永州,年五十八,谥果公,敕葬萬州威鳳山(今萬州東關外紅砂溪);生一子冉實

56世孫冉實:字茂實,攫進士第,贈國賓司馬,遷使持節河州知營,使兼理諸軍事,敕葬河南定鼎縣;生三子冉顯宗、冉顯朝、冉顯邦

57世孫冉顯宗:贈國賓

58世孫冉某:冉顯宗之子

59世孫冉某:冉顯宗之孫

60世孫冉某:冉顯宗的曾孫

61世孫冉某:冉顯宗的玄孫

62世孫冉某:冉顯宗的5世孫

63世孫冉某:冉顯宗的6世孫

64世孫冉某:冉顯宗的7世孫

65世孫冉某:冉顯宗的8世孫

66世孫冉某:冉顯宗的9世孫

67世孫冉某:冉顯宗的10世孫

68世孫冉某:冉顯宗的11世孫

69世孫冉某:冉顯宗的12世孫

70世孫冉某:冉顯宗的13世孫

71世孫冉某:冉顯宗的14世孫

72世孫冉某:冉顯宗的15世孫,生三子:冉守忠、冉守孝、冉守時

73世孫冉守忠:冉顯宗的第16世孫,酉陽始祖;宋徽宗宣和元年,授郎官聚制、诰總制禦前兵馬使,仍令鎮洞守,諸洞夷獠便宜行事,苗獠率服,改塞為州;元順帝至元間加封宣慰使,後升沿邊溪洞都元帥府宣慰使司;生三子冉文炳、冉文燦、冉文獻

73世孫冉守孝:遷居貴州沿河司

73世孫冉守時:遷居石柱司

74世孫冉文炳:世襲酉陽宣慰司,生三子冉世榮、冉世昌、冉世華

74世孫冉文燦:元朝時,遷居建始縣田峽口

74世孫冉文獻:遷居成都川西壩

75世孫冉世榮:生二子冉勝宗、冉勝祖

76世孫冉勝宗:生一子冉維義

77世孫冉維義:生一子冉思通

78世孫冉思通:生一子冉貴遷

79世孫冉貴遷:生一子冉萬友

80世孫冉萬友:生一子冉載朝

81世孫冉載朝:生八子冉如龍、冉如彪、冉如豹、冉如虎、冉如狼、冉如蛟、冉如璋、冉如鶴

82世孫冉如彪:任酉陽宣慰司

82世孫冉如龍:明朝時,遷居思州衛都會壩(今利川縣)

82世孫冉如豹:洪武時,遷居大田所千戶職(今鹹豐縣)

82世孫冉如虎:遷居夔府萬縣

82世孫冉如狼:遷居貴州務川縣

82世孫冉如蛟:遷居彭水縣龍潭

82世孫冉如璋:遷居河南定鼎縣

82世孫冉如鶴:遷居貴州麻兔司

(三)冉求支系

31世祖華胥氏

30世祖伏羲(配女娲)

29世祖少典

28世祖黃帝(姬軒轅)

27世祖少昊(即玄嚣,黃帝長子)

26世祖蟜極(少昊長子)

25世祖帝喾(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極長子)

24世祖後稷(又名棄,帝喾之子)

23世祖不窋(後稷之子)

22世祖鞠(不窋之子)

21世祖公劉(鞠之子)

20世祖慶節(公劉之子)

19世祖皇仆(慶節之子)

18世祖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毀隃(差弗之子)

16世祖公非(毀隃之子)

15世祖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亞圉(高圉之子)

13世祖公叔祖類(一作公祖類,亞圉之子)

12世祖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谥為周太王;生三子吳太伯、吳仲雍、季曆

11世祖季曆:亶父之子,追谥為周王季,或稱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姬昌:季曆之子,追谥為周文王

9世祖冉季載: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封于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冉貞

6世祖冉托

5世祖冉敏

4世祖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3世祖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3世祖冉煌:奔魯,居邾(後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2世祖冉勝:冉煌之子

1世祖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生二子冉魁、冉孺

1世孫冉魁:生二子冉點、冉烈

2世孫冉孺:生一子冉熙

3世孫冉點:生一子冉希東

3世孫冉烈:生一子冉五福

3世孫冉熙:生一子冉四錫

4世孫冉希東:生一子冉遵先

4世孫冉五福:生一子冉東景

4世孫冉四錫:生一子冉際遠

5世孫冉遵先: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5世孫冉東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5世孫冉際遠: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注釋】冉求後裔,至此失載

翰林院五經博士

-63代冉士樸:字和軒,号懷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诏為先賢冉子伯牛設立博士,經山東巡撫嶽濬查明,冉士樸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奉旨授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4代冉養尼:字衍公,因患癱症未襲

-65代冉廷硯: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6代冉傳科:字振裡,乾隆六十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7代冉繼楷:字貢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代冉廣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代冉廣鑫: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轶事典故

有一回孟武伯問孔子說:"冉有是否能夠辦政治?"孔子就回答說:"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就是說冉求可以在諸侯國當邑宰,或在卿大夫家裡當家臣。這也就表示說;冉有他很有政治才華。而政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要辦好政治必須具備各種才能。像子貢通達物理,以及子路的果敢、果決,都是辦政事的好人才;而冉有他在政治上的天賦,主要是多才多藝。

像有一次季康子就問孔子:“冉有可以從事政治嗎?”孔子回答他說:"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就是說冉求多才多藝,對于辦政治有什麼困難呢?又有一次,子路問孔子怎樣才算是一個完備的人?孔子回答說:“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克制,及卞莊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藝以及禮樂的陶養;也就可以算是一個人格完備的人了。”可見冉求的才藝在當時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他能夠受到當政者的賞識,有機會出來辦理政事,雖然冉有跟子路同樣有政治才華,同屬政事科,但兩個人的個性完全不一樣;子路是較果敢、果決,冉有比較退讓。也因此孔子對子路、冉有的教導方式有所不同。

比如說同樣聽到一件合于義禮的事,孔子對子路說要請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對冉有說,聽到了就馬上去做。這表示冉有天性較遲緩、穩重,所以孔子鼓勵他要勇于實行,而子路因為好勇勝人,所以抑制他退讓些。冉有不僅在辦事上如此,在求道方面,也顯出他謙退的個性。像有一回,冉有就跟孔子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的道,實在是我能力不到啊!”孔子即鼓勵、指正他說:"能力不夠總要做,做一半才停止,而你現在自己卻先為自己劃定一個範圍,停在那裡不前進呀!"可見冉有并不是沒有能力求道,且說孔子對他還是很有信心的,所以才那麼鼓勵他。由于冉有這種謙退的個性,有時在辦事上,難免會有太過或不及的情形。如有一次,公西華出使齊,他替公西華的母親申請“安家費”,所給的數目超過孔子所說的很多倍,雖然他是一番好意,但如此則不合中道,因“君子可周濟窮迫的人,而不使富有的更富有”。

孔子的理想在推行仁政,弟子們皆懂仁義,如有不合仁義的,孔子必會指責與糾正他。當時三家把持政權,季氏比周天子天朝的周公,還要富有,而冉求做季氏的家臣,不能勸谏季氏,減低人民賦稅,還替他搜括,使他更富有。孔子就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一方面指責冉有,同時也希望借此使季氏感悟。另有一次季氏将要政打颛臾;冉有與子路去見孔子;孔子即指責他們,不能及時的勸谏季氏。并且也教導他們治國安民的方法。

當時三家掌握政權,想做官須經過三家或在三家當家臣,冉子才藝高,被選用了,多少也希望能将孔子的教誨,實現出來,隻因三家太跋扈,要辦理政治,施展他個人之政治理想,實在是困難重重啊!

再談冉有的志向;有一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侍着孔子時,孔子就引導他們各自談談将來的志向,孔子問他們說:“如果将來有人能夠知道你們而又能夠用你們,你們究竟有什麼本領可用呢?”當時冉有就回答說:“假定有個六、七十裡寬的地方或是小一點,五、六十裡的,如果讓我來治理,隻要三年,即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興禮作樂一類的事,那我就沒有這本領了。隻好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來設施了。”冉有的志趣是從政——算是一個君子儒。他十分謙虛,其實,憑他的才藝是可以治理千乘之國的。他也能夠随時的關心百姓,有一次冉有跟随孔子到衛國去,看到衛國的人口很多,冉有就問:“人民已經這樣衆多了。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麼?”孔子說:“使他們富有"。冉有說:“人民已經富有了以後呢?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麼呢?"孔子說:“使他們受教育啊!”。

死後葬于奚公山(今山東棗莊境内),其墓緊鄰車神奚仲之墓。

故裡考證

《定陶縣志》記載:

冉子墓,在菏澤之陽。 《通志》雲“冉子墓在定陶東三十裡。” 魯有三冉,仲弓伯牛冉求皆出于此。

冉求的故裡何處?在菏澤市定陶區東三十裡的冉堌鎮冉堌集。當地有冉陵,乃冉子葬身之地。以前有廟叫冉子廟,其實是冉子的祠堂。

上一篇:朝倉美羽

下一篇:楊永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