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軍

八旗軍

清代軍隊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以旗為号,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1]。後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人的後代稱八旗子弟,後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國而自己遊手好閑的纨绔流氓子弟。
    本名:八旗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分類:鑲黃旗、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 外文名:Banner system 解散時間:清朝滅亡後 創始人:努爾哈赤

簡介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于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将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并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規定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一人,五牛錄為一甲喇(隊),設甲喇額真(參領)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都統、旗主)一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額真(副都統)。

皇太極繼位後為擴大兵源在滿八旗的基礎上有創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編制與滿八旗相同。滿、蒙、漢八旗共二十四旗構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體。滿清入關後八旗軍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駐防八旗。

清代八旗軍早期戰鬥力甚強。從統一女真各部并征服蒙古、朝鮮,到推翻明王朝政權的曆次戰争中,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然而入關後不久,八旗軍便開始出現戰鬥力衰退的迹象。随着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日趨鞏固,戰事日漸稀少,這支軍隊也逐漸蛻變衰敗,及至晚清亟需用兵之際,它已完全變成一支不堪任戰的糜爛之師。

來曆傳說

過去有“從龍人關”之說,其實從龍人關說的是八條小龍。開始,這八條小龍并不團結,相互之間經常發生你争我鬥,逞強好勝。有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他們的事後,就召見天使說:“地上有人向我告狀,日頭和月亮總是在一起,這樣天天都是白天,半陰半陽的,人們感到很不舒服,總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莊稼也長不好了。”人們很着急,都要求把他們分開。你傳我的谕旨,命令八條小龍來完成。

這八條小龍知道命令後,都想立頭功,個個争先恐後,這個來,那個去,搬月亮,挪日頭,不管費多大的勁兒,怎麼也弄不動,大家急得抓耳撓腮,一點好辦法也想不出來了。

正在無計可施時,龍王威風凜凜地來到他們面前,責問:“這麼長的時間,你們為什麼沒有完成玉帝交給的任務?”

小龍紛紛搶着說:“日頭、月亮太沉了,我們都使出了吃奶的勁,整天都跟着月亮和日頭後頭跑,總是追不上,有時追上也是跑不動,有時跑到頭裡也是攔不住,還是被它們撞到一邊去了。”

龍王問:“你們是怎麼去的?”

小龍們回答說:“我們是一個接一個去的。”

龍王聽後,大發雷霆,當即罵到,你們這幫笨蛋,都趕不上下界凡人,他們還知道,人心齊泰山移呢!如果你們團結起來,不就可以了嘛。假如你們各拿一隻箭,用力一掰就斷了。如果把這8隻箭綁在一起,還能掰斷嗎?過去你們不能取勝,就是單個力量太弱的緣故。

小龍們一聽,恍然大悟,當即表示組合到一起,重新回到了天上,相互結合在一起,正象漢字的金字,金字也正好八畫,實際上就是八條小龍組合而成。金字塔兩條龍頭合在一起,變成了金字頭上的尖,他們齊心協力,象個楔子,在日頭和月亮之間一拱,就真的把日頭和月亮給拱開了。日頭和月亮分開後,由于日頭跑得快,很就跑到頭裡去了。月亮跑得慢,就落在了後邊。

這八條小龍完成了任務,也累得筋疲力盡,紛紛朝地上掉下去,此時,刮起一陣大風。說來也巧,不知道從哪裡刮來八塊顔色不同的大布落在地上,這八條小龍正巧每條龍落在一塊布上,它們不僅落在布上還張在了布上。

後來,後金國将這八塊帶有龍圖案的布當成了旗标,由于八條龍和八塊布的顔色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旗色。

白色的小龍落在黃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黃旗;藍色的小龍落在白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白旗;黃色的小龍落在紅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紅旗;樹皮色的小龍落在藍布上,就變成後來的正藍旗。一條小龍,雖然落在黃布上,由于黃布外邊鑲上了一條紅邊,所以就叫鑲黃旗;一條小龍,雖然也落到白布上,但白布外邊鑲上了一條紅邊,所以就叫鑲白旗;一條小龍落到了紅布上,由于紅布外邊鑲了一條白邊,所以就叫鑲紅旗;另外一條小龍落在藍布上,也是由于外邊鑲了一條紅邊,所以叫鑲藍旗。這些旗上都有一條小龍,也都有與明字搏鬥的場面,還有雲彩、火焰等。

由來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錄制度上建成的,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四旗,稱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定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即旗),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産,戰時從征。

初建時,不但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産職能。大清統一,太宗皇太極為加強對旗人的束縛,增強了八旗制的軍事職能,并為擴大軍事實力和籠絡人心,又建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軍營、前鋒營、骁騎營、健銳營和步軍營等常規伍,司禁衛、雲梯和布陣等職。

另外,設立了相禮營、虎槍營、火器營等特殊營伍,演習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練檢槍等。由于清初諸帝很重視槍炮武功等實戰本領八旗軍在平定三藩收台灣抵禦沙皇侵略等戰鬥中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分類

八旗兵分為經營和駐防兩類,京營是守衛京師的八旗軍總稱,由郎衛和兵衛組成,侍衛皇室的人。稱郎衛,且必須是出身鑲黃、正黃、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門,東西華門、神武門由上三旗守衛。駐防是指駐防全國各要地的八旗。京營總兵約十萬,駐防兵總人數也在十萬左右。

編制

八旗的最小單位是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5牛錄為1甲喇,設甲喇額真1人;5甲喇為1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牛錄既是一種社會組織,也是作戰時的一個單位編成,每牛錄300戶,每戶出一個壯丁,父死子繼,兄亡弟代,在全軍出動時才有每牛錄300人。一般作戰,每牛錄隻有幾十人。八旗的組成是滿洲八旗300牛錄,其中包括約100個已經滿族化的蒙古牛錄,純粹滿洲牛錄僅210個。蒙古八旗129牛錄和漢軍八旗167牛錄。終清一代牛錄的數字增加不多。

據史籍記載,當時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後來的滿洲八旗。清太宗時,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制與滿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旗制終清未改。

方位

 清代的八旗軍,包括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在行軍、駐營時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據說是依“五行相克”說制訂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記載:“兩黃旗位正北,取土勝水。兩白旗位正東,取金勝木。兩紅旗位正西,取火勝金。兩藍旗位正南,取水勝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師,或夜行黑色難辯,故以藍代之。”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屬木,顔色為青,木能克土;南方屬火,顔色為赤,火能生土克金;西方屬金,顔色為白,金能生水克木;北方屬水,顔色為黑,水能生木克火;中央屬土,顔色為黃,土能生金克水。從五行所屬的顔色和五行相克的角度講,八旗所處的方位恰恰與五行相克的方位是一緻的:兩黃旗屬土,土能克水,所以在北方;兩紅旗屬火,火能克金,所以兩紅旗位于西方;兩白旗屬金,金能克木,所以兩白旗位于東方;兩藍旗屬水,水能克火,所以兩藍旗位于南方。

上一篇:嚴嵩

下一篇:縱橫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