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縣

全南縣

江西省贛州市轄縣
全南縣,江西省贛州市轄縣,地處江西省最南端。全縣國土面積1535平方公裡,林地199萬畝,耕地15.8萬畝。下轄9個鄉(鎮)、1個城市社區管委會和3個國有林業企業(長城企業集團、天龍公司、茅山林場),有86個行政村,10個社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南縣常住人口為169503人。2020年,全南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6.96億元,完成财政總收入10.44億元。
    中文名:全南縣 外文名:QuannanXian 别名:虔南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 建立時間:1903年 著名景點:仙師宮、龍興湖、瑤山寨、客家圍層 知名産業:制衣制鞋、電子機械、礦産品加工、鑄鋼及五金加工 電話區碼:0797 郵編區碼:341800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 方言:客家語-甯龍片 行政區劃代碼:360729 地理位置:華南、江西省最南端 面積:1535 km² 下轄地區:6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城廂鎮含江路16号 電話區号:0797 車牌代碼:贛B 地區生産總值:86.96 億元(2020年) 人口:169503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

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全國後分36郡,虔南屬南壄縣地,隸九江郡。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複名豫章郡。南壄縣改稱南野縣,虔南屬南野縣地;獻帝興平二年(195年),析豫章郡置廬陵郡,南野隸之,虔南屬南野縣地。

吳嘉禾五年(236年),分廬陵郡置廬陵南部都尉,并析南野地置南安縣。虔南屬南安縣地。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縣為南康縣,虔南隸之。太康三年廢廬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虔南屬南康郡南康縣地。

南北朝時,南康郡曾改稱南康國,後又複為南康郡,虔南均屬南康縣地。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虔南屬虔州南康縣地。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廢郡改州,虔南屬江南道虔州南康縣地;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縣東南部地置南安縣,虔南屬南安縣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國析10道為15道,分江南道為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虔南屬江南西道的虔州南安縣地;天寶元年(742年),改南安縣為信豐縣,并在縣南部置虔南鎮(今龍南縣及全南南片)。虔南屬信豐縣地。

後梁貞明四年(918年),改信豐南部的虔南鎮為虔南場;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将虔南場改為龍南縣。至此,虔南南片屬龍南縣,北片屬信豐縣。

宋朝宣和三年(1121年),龍南縣改名虔南縣;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為贛州。虔南縣複名龍南縣,隸屬同前。

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龍南縣并入信豐縣,虔南屬信豐縣;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複置龍南縣,虔南北片屬信豐縣,南片屬龍南縣。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布政司下設府、縣,虔南分屬龍南、信豐縣。

清初沿明時建置,虔南仍分屬贛州府下轄的龍南、信豐兩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虔南廳,隸贛州府。虔南從此列為縣一級政權建置。

民國二年(1913年),虔南廳改為虔南縣,隸屬江西省政府;民國三年(1914年),全國設省、道、縣三級,江西省分為四道,虔南縣隸屬贛南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廢贛南道,虔南縣複隸江西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撤銷南昌行營黨政委員會,将江西省劃為13個行政區,虔南縣隸屬第十三行政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兩個行政區合并,改名贛南政務專區,虔南縣隸屬贛南政務專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贛南政務專區改稱第九行政區,虔南縣隸屬第九行政區。

1949年9月1日,虔南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贛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1月,虔南縣隸屬贛西南行政公署;1951年6月,虔南縣隸屬贛州專員公署;1954年6月,虔南縣隸贛南行政區公署;1957年,改“虔”為“全”,稱全南縣;1964年5月,全南縣隸屬贛州專員公署;1978年7月,全南縣隸屬贛州地區行政公署;1999年6月,贛州地區撤地設市,全南縣隸屬贛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劃龍南之大龍、新興、太平和信豐縣之鎮南、楊溪、步口、回戈7堡為(軍事)分防地。分防汛駐觀音閣,隸贛縣後營。次年改歸橫營統轄;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劃龍南縣的大龍堡、新興堡和信豐縣的鎮南堡、楊溪堡、步口堡、回戈堡置虔南廳,隸贛州府。

2001年12月,撤銷原小慕鄉建制,其轄區并入城廂鎮;撤銷大莊鄉,劃歸南迳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全南縣下轄6個鎮、3個鄉:城廂鎮、大吉山鎮、陂頭鎮、金龍鎮、南迳鎮、龍源壩鎮、中寨鄉、社迳鄉、龍下鄉。縣政府駐城廂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全南縣地處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東南與江西省龍南市、信豐縣交界,西北與廣東省翁源、連平、始興、南雄四縣(市)交界,60%的邊界與廣東接壤,介于東經114°10′~114°50′,北緯24°30′~25°10′之間,東西寬約71千米,南北長約60千米,全縣土地面積15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全南縣地貌地貌以山地為主,均勻海拔360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隆起,把縣境分成南北兩片。

氣候

全南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區,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氣溫在16—19℃之間,各地氣溫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縣内以黃田江下遊地區為最高;中部的小葉岽及西部邊緣山區為最低。年平均氣溫為18.8℃。

全南縣屬中亞熱帶多雨區,雨量充沛,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易發生旱澇現象。年平均降水量1653.5毫米。由于受季風氣候影響,一年中不同時期降水相差懸殊。全南縣3—8月平均月雨量在150毫米以上,為多雨季節;10月至次年1月平均月雨量在100毫米以下,為幹旱季節;4—6月雨量平均為648.2毫米,雨量占全年39.2%,為汛期;10—12月雨量平均僅為109.8毫米,為秋冬幹旱期。平均降水量最大月份為6月,平均月降水量為253.3毫米;平均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1月,平均月降水量僅為28.1毫米;全南縣霜期短,無霜期長。1989—2000年,年平均霜期為64天,其中以1989年的霜期132天為最長,1998年霜期僅有11天為最短。平均無霜期為301天。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獸類:主要有金錢豹、豹貓、刺猬(豪豬)、蘇門羚(石羊)、黃麂、山鹿(黃黑山牛)、獐、狐狸、野豬、果子狸、豺、水獺、野兔、黃鼠狼、鼹鼠(芒杆兔)、家鼠、田鼠、松鼠、穿山甲、蝙蝠等。

鳥類:主要有老鷹、貓頭鷹、猴面鷹、五彩雲雀、鹧鸪、斑鸠、雉雞、竹雞、白鹇、野鴨、烏鴉、喜鵲、伯勞、山雀、黃莺、白頭翁、百靈、八哥、翠鳥、啄木鳥、畫眉、布谷鳥、鹌鹑、麻雀、燕子等。

魚貝類:共有9科35種,主要有大鲵(娃娃魚)、沙勾、鯉魚、青魚、草魚、鲢魚、鳙魚、秤星魚、團頭鲂、白鲫魚、非洲鲫、胡子鲶(塘虱)、黃鲶、黃桑魚、角鲶、龍頭魚、大眼、鳗魚、黃鳝、泥鳅等。蝦貝有青蝦、長臂蝦、毛蟹和塘蚌、河蚌、田螺、、石螺、椿實螺、蝸牛等。

爬行兩栖類:主要有草花蛇、水蛇、烏梢蛇、五步蛇、蟒蛇、蜥蜴、壁虎、田雞、蟾蜍、圓魚、烏龜(金錢龜、大頭龜、鷹嘴龜)等。

蟲類:主要有蟬、蜻蜓、蝴蝶、螳螂、蚱蜢、蝼蛄(土狗子)、蚊、蠅、牛虻、蠍、蠶、螢火蟲、百足蟲、蜈蚣、蜘蛛、螞蟻、白蟻、蜂(蜜蜂、黃蜂)、蚯蚓、螞蟥、金龜子、屎殼良、天牛等。

植物資源

用材林木:境内用材樹木有上百種,主要是杉、松、栲、檀、桉、木荷、檫、泡桐、似赤楊(蘿蔔樹)、青楓栎、南酸棗、山漆樹等各類樹種和毛竹,尤以杉、松木居多。

野生油料植物:食用油料植物主要有木梓(油茶)、茶果、芒刺子。經濟油料植物有山蒼子、黃樟、山桐、烏桕等。

野生茶果蔬植物:茶葉主要有野茶葉和苦茶葉樹,分布在全南縣各地,苦茶多生長在烏梅山。

較普遍采摘利用的水果有楊梅、棠梨、野闆栗、毛粟、苦槠、酸棗(蓮麻果)、猕猴桃、猴柿、山桃子、山枇杷、野荔枝(渣楂子)、山葡萄、木通(哪藤子)、盤柱南(酒飯團)、桃金娘、胡秃子(當吊子)、米蘭(米篩眼)、刺黴、飄子、金櫻子、野金桔等,大多分布林區深山中。

蔬菜類主要有香菇、山木耳、蘑菇、竹筍、黃花菜等,産于全南縣各林區。

野生飼料植物:縣内野生牧草有423種,其中量大質優的38種。通常利用的野生飼料有:大、小浮萍、水葫蘆、水花生、野苋菜、麥子菜、絨毛草、硬骨草、竹葉草、狗尾草、雞眼草、三角草、牛筋草、茅草、菅草、淡竹葉等。

野生藥用植物:縣内野生中草藥植物主要有:鈎藤、半楓荷、土茯苓、常山、麥門冬、天冬、桂皮、益母草(紅花艾)、草珊瑚、絞股藍、何首烏、半邊蓮、石菖蒲、馬齒苋、車前草、茅根、女貞子、牛膝、山黃蓮、寮刁竹、五加皮、白果、黃精、杜仲、丹參、金銀花、黃桅子、土黨參、猕猴桃、茵陳草、石猴子等150種。此外,還有蕨類、苔藓等。

礦産資源

全南縣地處南嶺東西複雜構造帶與贛南于同校報華系構造帶及“山”字型構造東的複合部位,岩漿岩活動頻繁,地質構造複雜,形成了以有色金色礦産為主的豐富礦産資源,已經發現的礦種主要有鎢、錫、铍、銅、鉛、鋅、錳、钼、铋、銀、钴、锆铪、稀土、石灰石、石英砂、煤、螢石和瓷土等20多種,其中尤以鎢、錫、鈾、稀土、螢石、瓷土、石英砂儲量較為豐富。現已開采的主要有鎢、煤、稀土、螢石、石灰石、瓷土等。 

人口

2020年末,全南縣戶籍總人口19.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65萬人,鄉村人口12.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195人,出生率11.3‰,死亡人口2123人,死亡率10.9‰。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南縣市常住人口為169503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南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6.96億元,比2019年增長4.1%。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5.8億元,增長2.4%;第二産業增加值33.67億元,增長6%;第三産業增加值37.49億元,增長2.3%。三次産業結構比調整為18.2:38.7:43.1,三次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8%、69.9%和22.1%。 

2020年,全南縣完成财政總收入10.44億元,比2019年減收0.47億元,下降4.3%。分部門看,稅務系統征收7.35億元,比2019年減收1.62億元,下降18.1%;财政系統征收3.08億元,比2019年增收1.15億元,增長59.6%。分級次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4億元,比2019年增收0.42億元,增長6.1%;中央級财政收入2.79億元,比2019年減收0.9億元,下降24.3%。全年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支出38.82億元, 比2019年增支5.88億元,增長17.9%。其中,民生支出達到30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3%,增長13%。

2020年,全南縣固定資産投資比2019年增長8.6%。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下降98.4%;第二産業投資增長13.7%;第三産業投資下降1.2%。分重點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占全部投資的10.9%;制造業投資增長14.1%,占全部投資的72.9%;民間投資增長5.2%,占全部投資的73.8%;工業投資增長13.7%,占全部投資的80.7%。

2020年,全南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萬元,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萬元,增長11.0%。城鄉居民收入比2.86:1,比2019年縮小0.1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4萬元,下降1.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4萬元,增長10.9%。

第一産業

2020年,全南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5.56億元,比2019年增長2.9%。糧食種植面積16.06萬畝,下降1.3%,其中谷物種植面積13.98萬畝,下降6%;油料種植面積2.62萬畝,增長22%;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1.22萬畝,下降3.8%;油茶種植面積4.73萬畝,增長6.8%;臍橙種植面積2.56萬畝,增長3.1%。 

2020年,全南縣糧食産量6.41萬噸,比2019年增長0.2%,其中谷物5.75萬噸,下降5%;油料産量0.51萬噸,增長25.8%;蔬菜及食用菌産量22萬噸,下降3.7%;油茶産量0.11萬噸,增長8.5%;臍橙産量1.86萬噸,增長14.4%。全年全縣豬牛羊禽肉産量3.44萬噸,比2019年增長14.9%。其中,豬肉産量3.22萬噸,增長14.7%;禽肉産量0.19萬噸,增長10.8%。 

第二産業

2020年,全南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9年增長4.7%。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3.5%;重工業增長5.1%。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下降1.6%;制造業增長5.7%;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下降1.2%。分行業看,全縣規上工業20個行業大類中有12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55.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8.2%;非金屬礦采選業增長26.1%。

2020年,全南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産值55.73億元,比2019年下降0.9%,實現營業收入55.18億元,增長9.3%,實現利潤總額4.19億元,增長29.6%。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2.16元,比2019年減少0.81元。

2020年,全南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5.07億元,比2019年增長31.2%,實現建築業總産值2.52億元,增長59.3%。全年新增資質内建築業企業3家,年末全縣資質内建築業企業達到4家。 

第三産業

2020年,全南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87億元,比2019年增長4.3%,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總額6.14億元,增長19.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2.21億元,增長4.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8.66億元,增長4.1%。按行業分,批發業銷售額9.75億元,增長4.5%;零售業銷售額33.13億元,增長1.5%;住宿業營業額0.83億元,下降6.4%;餐飲業營業額5.75億元,下降2.1%。

2020年,全南縣實際利用外資9170萬美元,比2019年增長7.4%。利用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0.87億元,增長9.3%。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23個,比2019年增加6個,其中億元項目15個,比2019年增加6個。

2020年,全南縣房地産銷售面積22.17萬平方米,比,2019年增長13.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8.43萬平方米,增長6.5%。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27.1%,占全部投資的4.7%。

2020年,全南縣郵政業務收入324.28萬元,比2019年增長29.7%;快遞業務102.42萬件,其中進口業務75.42萬件。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1.75萬戶,比2019年減少0.0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57萬戶,增加0.44萬戶;寬帶上網用戶達到2.27萬戶,增加0.47萬戶。全年實現電信業務收入3372.27萬元。

2020年末,全南縣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存款餘額93.75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13.5%,比年初增加11.12億元。其中,住戶存款72.57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12.4%,比年初增加8.01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15.03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66.7%,比年初增加6.02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84.84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15.8%,比年初增加11.60億元。其中,住戶貸款50.93億元,比2019年末增長21.0%,比年初增加8.84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33.91億元,比20198年末增長8.9%,比年初增加2.76億元。 

交通運輸

2020年,全南縣完成公路貨運量282萬噸,公路客運量121萬人,公路貨運周轉量7.64億噸千米,公路客運周轉量7884萬人千米。全年改造國省道44.2千米,改擴建縣鄉道51.1千米,建成旅遊示範公路10千米。 

政治

全南縣委書記:曾平 

全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理縣長):邊建忠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0年,全南縣職業高中招生870人,在校生1253人,畢業生161人;普通高中招生1500人,在校生3762人,畢業生1186人;初中招生2648人,在校生1.07萬人,畢業生3083人;小學招生2298人(含特教班),在校生1.49萬人,畢業生2682人。全縣适齡殘疾兒童少年135人,随班就讀109人,送教上門26人,入學率100%。全年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分别為128、436人。全南中學整體遷建項目全面完工,并于春季開學順利交付使用,全南教育事業發展邁上新台階。

科學技術

2020年,全南縣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受理專利申請75件,授權專利14件。 

文化事業

2020年末,全南縣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機構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99%。 

醫療衛生

2020年末,全南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0家,其中醫院7家,衛生院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家,診所(醫務室)49家,村衛生室113家。實際開設床位1091張。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351人,較2019年增長2.0%,其中,執業醫師345人、執業助理醫師145人、注冊護士557人、其他衛技人員304人。 

社會保障

2020年末,全南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35萬人,比2019年末增加731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萬人,增加2376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64萬人,增加1624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5萬人,增加564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49萬人,增加106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97萬人,增加5437人。年末全縣共有871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6066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19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598人次享受城市和農村免費醫療救治。全年共有923人享受國家撫恤優撫,其中享受定期撫恤金73人,享受定期補助850人。接收退役士兵、複員幹部45人。 

曆史文化

地名由來

全南原名虔南,因地處虔州(今贛州)之南而得名。

文物古迹

曾氏宗聖公祠

曾氏宗聖公祠坐落于祠堂背村小組,距縣城4千米,是全南縣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善、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古祠堂。古祠始建于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于永樂七年落成,系當地曾氏開基之祖榮千九郎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參)而修建的。祠堂長52.8米,寬18.5米,高9.7米,占地面積976.8平方米。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全南縣大吉山鎮政府旁,從縣城走省道346線16千米處換縣道南大線10千米即到,距離全南縣城26千米。1984年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産

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

擂茶既是贛南客家人的飲茶習俗,也是古代飲茶習俗的延續,更是中國唐宋時期點茶習俗的活化石,因其曆史悠久,古樸見奇趣,保健見奇效,故而獨樹一幟。贛南,是客家先民中原南遷的第一站。贛南客家擂茶在贛南客家人居住區域均有流傳,尤以全南縣的客家擂茶特色最為鮮明、最具有代表性。贛南客家擂茶,具有重要的養生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2014年,“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錄。 

全南客家熏雞手工傳統技

全南客家熏雞手工傳統技藝,起源于全南縣大吉山鎮田背村一帶,因明朝末年一村民看見正在吃米糠的母雞,于是把米糠放在鍋底,雞放在米糠上,一起燒雞而流傳下來,是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風俗民情

客家民俗

贛南采茶戲發源于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約有三百多年的曆史。它是以九龍茶燈為基礎,吸收贛南其它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區主要是贛南、粵北、閩西,也曾傳播到廣西桂南一帶。是江西采茶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采茶戲的舞台語言是當地客家方言。它載歌載舞,氣氛輕松活潑,語言幽默風趣,融民間口頭文字、民間歌舞、燈彩于一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其劇目多以喜劇、鬧劇為主,很少正劇和悲劇。題材上多以下層群衆、尤其是手工業工人、藝匠的日常生活為表現對象,其中又以男歡女愛的情戲所占比重為大。其音樂唱腔屬于曲牌體,以茶腔和燈腔為主,兼有路腔和雜調,俗稱三腔一調。伴奏均為民間樂器,主要有勾筒(二胡類)、唢呐、鑼、鼓、钹和笛子。人物通常由二女一男組成,女的叫大姐、二姐,男的叫茶音。三人中僅男的(生或醜)有行頭,一般是頭戴羅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腳穿燈龍褲。

表演時姐妹對唱,茶童手搖紙扇插科打诨。其舞蹈主要運用矮子步、扇子花、單袖筒及摹拟動物形象。這些動作皆來源于勞動生活,形工十分獨特。矮子步:雙腿前蹲,腳跟提起,趾尖落地向前移動,被人譽為東方的芭蕾。它是根據上山曲腿,挑擔壓肩時的形體而創造的;扇子花是根據摘花時,一手摘茶一手用扇子不停地扇風,免得茶葉藏熟,以确保茶葉純正而創造的;單袖筒是根據摘茶時,右手摘茶,左手持巾時而擦汗時而遮陽,時而作茶籃盛茶而創造的。摹拟動物形象,主要有:猴子撒尿、猴子洗臉、蜻蜒點水、懶貓抓癢、雞公啄米、畫眉跳架、烏龜扒沙、狗牯擺尾等。其中矮子步和摹拟動物動作,均為醜角刻畫人物所用,它是贛南菜茶戲最具特色的地方和精華所在,故有三角成劇,小醜當家之稱。

瑤族花棍舞

瑤族花棍舞又稱點兵棍舞,入選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舞者身穿傳統服飾,手持描有彩龍的尺長竹竿,載歌載舞;情歌抒情粗犷,舞蹈柔情剛勁,盡情揮灑,時而舒緩抒情,時而熱情激烈,場面極具感染力。點兵棍舞起源于瑤民遇到年景不順、多災多難之時,請長老、法師做法事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朝皇儀式。随着瑤民生産方式的轉變,瑤民已經逐漸擺脫靠天吃飯的落後生産方式,而點兵棍舞也漸漸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演變成為瑤族青年男女傾訴相戀情懷,表達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娛樂形式,不單談情說愛時會跳,遇到重大喜慶日子和重要客人來訪時,也會跳起這種舞蹈以助興。

車馬燈

車馬燈這種民間舞蹈,在全南縣各地均有流傳,而以四燈二車一馬為表演形式的民間舞蹈,則主要流傳于全南南部地區的南迳鎮等地。據說,全南縣金龍鎮員山村缪雲龍在外當兵多年,此人聰明好學、記性尤強,他看了許多湖南戲班的演出。退役回鄉後,便糅合湖南花鼓戲和本地采茶戲、客家傳統歌舞之所長,首創了車馬燈這一集歌、舞、戲于一體的獨特藝術形式。之後,南迳人譚春雲再向缪雲龍學戲,把車馬燈傳到南迳鎮等地,并逐漸使之成為當地農村一種主要的文藝活動形式。

曾氏太公會

曾氏太公會流行于城廂鎮仔村一帶,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三,凡是曾姓人家都要做太公會,太公會是曾氏宗族的一大盛事。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三一大早,曾氏宗聖公祠内紅燭高照,鞭炮齊鳴,全體族人在此祭祖祈福,一派喜慶熱鬧景象。至午時,家家戶戶擺酒設宴,各方親朋好友紛至沓來。家裡客人來得越多,人氣越旺,主人也就越覺得臉上有光。

全南長塘竹粉篩

全南長塘竹粉篩出産于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中寨鄉羅坊村長塘圍,是全南縣傳統的民間手工藝産品,并以其技術精湛,外觀精美别緻,質量上乘顯著于世。據全南縣志記載:民國三年,中寨長塘圍鐘冠文精制的竹粉篩送往美洲參加巴拿馬國際工藝品博覽會獲得一等獎。全南長塘竹粉篩生産曆史悠久,是典型的傳統竹編手工藝。以毛竹和黃竹為原材料。成品竹粉篩主要由篩圈(也稱篩夾)、篩布二部分組成。

方言

全南方言,屬于客家方言的一種地方方言。全南方言的形成,與縣内居民來源、居住曆史和地理環境,有着密切關系。境内大多是客家人。秦漢以來先後遷入,以明、清時期從福建、廣東遷人的居多。因而全南土話與閩、粵客家方言有許多相通之處。鑒于全南在本世紀初才由龍南、信豐兩縣劃疆立縣,原屬龍南疆界的桃江河谷(習慣稱為南線),語腔與龍南話相仿。原屬信豐疆界的黃田江河谷(稱為北線),語腔與信豐方言接近。這兩條河谷一帶所操方言,差異較明顯,一聽便能分辨。同一河谷上遊與下遊話語,也小有差異,但不甚明顯。

據1988年調查,全南方言大緻分成四片:即南線的城廂話片和南迳話片,北線的龍源壩話片和社迳話片。城廂話片包括城廂、金龍、木金小慕、兆坑,使用人口約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30%。南迳話片包括中寨、南迳、烏桕壩大吉山、大莊茅山,使用人口約6萬人,占總人口35%。龍源壩話片包括小葉岽、寨下、龍源壩、竹山、陂頭鎮的一部分,使用人口3.5萬人,占總人口20%。社迳話片包括龍下、上江社迳、陂頭鎮的一部分,使用人口2.5萬人,占總人口15%。

風景名勝

天龍山

天龍山位于全南縣城東面9千米與龍南縣交界處,是全南縣重要的名勝古迹之一。山勢險要,奇特多姿,懸崖崛起,三面壁立,怪石峥嵘。明朝萬曆六年(1578年),由開明賢達人士曾懋達在主峰上創建。

梅子山

梅子山位于全南縣城北側,海拔327米,面積0.5平方千米。清代山上多梅樹得名。民國時期,山上樹木砍伐殆盡,變成芒草山。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将梅子山列為風景區進行綠化美化,制定保護措施。20世紀70年代,梅子山已經松杉茂密,碧翠蔥茏,成為縣城一大景觀。1987年建烈士紀念碑和登山階梯。1985年建起6座飛檐翹角的古式觀景亭台。

百盛塔

百盛塔位于全南縣城梅子山中心南面,主體共7層,框架結構,塔身高56米。總建築面積2170平方米,塔周有3000平方米綠地環繞。該塔采用仿古建築标準裝飾,七層八面,層層重檐翹背,并有陽台回廊和預制仿木鬥拱,底層回廊寬闊。

龍興水庫

龍興水庫位于全南縣金龍鎮崗背村南,距縣城6.5千米,水壩長146米,高32米,溢流面寬43米,湖面1.5平方千米。

南迳溫泉度假村

南迳溫泉度假村位于全南縣南迳鎮東部熱水村,距離縣城14千米,從縣城走省道346線14千米即到,距離南迳鎮圩2千米,溫泉形成于早期的地殼運動,溫泉處在一條東西走向的深大斷裂帶上,因斷裂帶延伸長、切割深,因而形成了較好的儲水空間。

仙師宮

仙師宮位于全南縣兆坑林場境内,龍興水庫庫尾,從縣城西南方向沿346線行車500米,左走進入兆坑林場區公路,途徑第六工業圓、龍興水庫,距縣城13千米。仙師宮始建于明朝初年,重建于1990年,現建有聖廟一座,民樓4座,廟堂6間及其它配套設施多間。

雅溪圍屋

雅溪圍屋位于全南縣龍源壩鎮雅溪村,從縣城走排障線25千米即到,距龍源壩鎮圩5千米,建于清光緒年間,為正方形磚木結構,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屬粵北型圍屋。雅溪圍屋共四層,高12米,長和寬為20.20米,平面呈口字形,中央為天井。圍屋外牆設有槍眼及瞭望台,頂層設有雕樓,具有防盜、防火、固守、反擊之功能。

獅子寨

獅子寨位于全南縣龍源壩鎮西北5.5千米處,從縣城走35千米即到,三頂由三座巨石組成,遠眺山寨似伏卧雄師,故得名“獅子寨”。

地方特産

闆栗粉絲

闆栗粉絲以優質闆栗澱粉為原料,采用高新技術制成,柔軟滋潤、鮮香可口、屬于低脂肪、低糖食品。有去油膩、潤腸通便等人體健康的多種作用。

全南椪柑

全南優越的氣候環境和自然條件适合椪柑的生長,全南椪柑具有果大皮薄,色澤鮮豔、肉質脆嫩、汁多化渣、清甜可口、風味獨特等優點。可食率高達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2%以上。

社迳蜜餞

社迳蜜餞選料精、加工細,産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适口。蜜餞中含糖量最高可達35%以上,而轉化糖的含量可占總糖量的10%左右,容易被人吸收利用。另外,還含有果酸、礦物質和維生素C,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

茅山春酒

茅山春酒為農牧漁業部部優金櫻酒系列産品。根據古代秘方及養生藥理,以深山珍果—金櫻子為原料,采有南國優質糯米和合三鞭、當歸、黑參、龜闆、阿膠等十多種名貴藥材,取特有帽峰清泉水,用傳統工藝精釀而成。經五年陳釀出廠。

蓮心好酒

蓮心好酒是一種高級保健酒,選用珍貴的贛南特産蓮芯為主要原料配以醇正米酒經科學方法精制而成。産品具有:蜜香純正、蓮香清雅、綿柔甘甜、回味怡暢之特點。

贛南臍橙糕

贛南臍橙糕是以被譽為“柑桔珍品”的贛南臍橙為主要原料,佐以白沙糖等輔料,采用專利技術精制而成。産品内含鮮果應有的果酸、維生素C、果膠等多種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産品保持了臍橙鮮果特有的濃郁果香,酸甜可口,口感獨特,嫩糯細膩。

榮譽稱号

2019年,全南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2000萬元激勵支持。

2020年7月29日,全南縣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8月,全南縣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12月2日,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縣”。

2021年4月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2021年4月16日,入選江西省首批“美麗宜居與活力鄉村(+民宿)”聯動建設試點縣公示名單。

2021年8月20日,被江西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命名為2018-2020年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示範縣。

上一篇:旅遊市場

下一篇:日式蛋包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