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漢語漢字
入(拼音:rù),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義指進入。“入”與“内”、“納”古本同源,因此,“入”有納義,既表示獻納、交納,又表示收納、采納。
  • 中文名:入
  • 拼音:rù
  • 五筆:TYL
  • 平水韻:入聲十四緝
  • 筆畫:2
  • 結構:獨體字
  • 造字法:象形
  • 詞性:名詞
  • 筆順編号:34
  • 注 音:ㄖㄨˋ
  • 四角号碼:80000
  • 統一碼:5165
  • 造字法:指事字
  • 倉 颉:oh
  • 鄭 碼:oda

字源演變

可以視為指事字,實際是“内”的分化字。“内”字初文作“A”,以有銳鋒的楔形符号“B”刺入“C”形的圖象,表示進入内裡之意。從“内”字中分化出“B”形以示進入之事。“入”“内”二字都見于商代,“入”之初形當與“内”字中“入”形相同,本作“B”,或省作“D”,這兩種大同小異的寫法長期并行,直至西漢初。戰國時代,或在中豎上加圓形飾點,飾點或變作短橫。秦漢兩代隸書都有把“B”寫作“E”和“F”兩種形式的情況,後者與“人”字混似,所以,至東漢,終于确立左撇短寫,右捺探頭的形式。本義是進入。“入”與“内”、“納”古本同源,因此,“入”有納義,既表示獻納、交納,又表示收納、采納。

現代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動詞

進入,由外至内。

泛指至,往。

特指入門,在家。

特指入朝。

沒入,沉落。

侵入,滲入。

引伸為聯系,轉化。

參與。

列入。

達到(某種境界);趨于(某種狀況)。

因受力而陷進。

加入。

引進,接納。

繳納,獻納。

收入,收益。

沒收。

歸順,降服。

謂定以罪名,使受刑罰。

指觸犯。

符合。

嫁。

詈詞。

名詞

四聲之一。

佛教用語,謂悟得真理。

佛教用語。謂感官、意識及其所辨别的各自對象。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内也。象從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從入。人汁切

說文解字注

内也。

自外而中也。

象從上俱下也。

上下者、外中之象。人汁切。七部。

康熙字典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内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禦而不入。注:言雖比次婦人之當禦者,猶不入寝也。

又《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注: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即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為長入。

音韻集彙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入聲

次濁

人執切

ȵjep

集韻

入聲

全濁

籍入切

dziep

入聲

次濁

日執切

nʑiep

韻略

入聲

日執切

增韻

入聲

日執切

中原音韻

入去

齊微

次濁

ɽi

入去

魚模

次濁

ɽiu

中州音韻

入聲作去聲

魚模

葉如去聲

洪武正韻

入聲

次濁

日執切

ȵiəp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十七金錦禁急

方言集彙

◎ 贛語:nhip5

◎ 客家話:[客英字典] ngip8 [寶安腔] ngip8 [梅縣腔] ngip8 [陸豐腔] gnip8 [客語拼音字彙] ngib6 [東莞腔] ngip8 [沙頭角腔] gnip8 [台灣四縣腔] ngip8 [海陸腔] ngip8

◎ 粵語:jap6n

上一篇:重典

下一篇:聞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