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

漢語漢字
克,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拼音kè,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戰勝,後引申為能力超強,勝任,完成等義。
  • 中文名:克
  • 拼音:kè
  • 部首:十
  • 五筆:dqb
  • 倉颉:jrhu
  • 鄭碼:edjr
  • 筆順:1225135
  • 筆畫:7
  • 部首筆劃:2
  • 四角号碼:40212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 514B
  • 部外筆畫:5

字源演變

克,會意字。甲骨文作“圖1”,金文作“圖3”,像甲胄(兜鍪、頭盔)之形。在古代“胄”往往是戰利品,金文(圖21)簋有“俘戎兵、盾、矛、戈、弓、箙、矢、裨胄”等語(《集成》8.4322),有時“胄”還可以作為首級的替代品。所以就以此表示“戰勝”之義。這就是“克”字的本義。何尊:“唯武王既克大邑商。”(《集成》11.6014)春秋金文或作“圖9”,與秦漢文字較為接近。古代作戰都需要強大的武力,故也以“克”字指稱能力超強。甲骨文就是用的“能夠”之義:“癸卯蔔,其克,捷周。”(《合集》20508)《說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

凡克之屬皆從克。圖16,古文克。圖15,亦古文克。”所從字形雖有訛變,但其義訓可從。徐锴系傳:“肩者,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與人肩膊之‘肩’義通。故此字亦微象‘肩’字之上也。能勝此物謂之克,故亦象刻木也。”“刻”亦為溪紐、職部字,與“克”聲音相同,故《說文》用為聲訓。在金文中“克”多用為“勝任”、“能夠”之義。?鐘:“克明厥心。”(《集成》1.247)又引申為“完成”之義。《春秋·宣公八年》:“日中而克葬。”杜預注:“克,成也。”也引申為“克服”、“克制”之義。《論語·顔淵》:“克己複禮。”用為“克期”、“克日”等“約定”義的“克”實際上是“刻”字的假借。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④剋)

能夠:克勤克儉。

戰勝,攻下:攻克。克複(戰勝敵人并收回失地)。

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剛。

嚴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消化:克食。

公制重量單位或質量單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中國西藏地方的容量單位,一克青稞約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積單位,播種一克種子的土地稱為一克地,約合一市畝。

詳細字義

剋、尅

【動】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個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義:勝任)

同本義〖becompetent〗

克,肩也。——《說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從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時仔肩。——《詩·周頌·敬之》。傳:“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傳·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傳·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詩·豳風·伐柯》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書·大禹谟》

又如:克當(擔當,承受);克堪(勝利);克家(能承擔家事);克祚(能繼承祖輩的福祿);克家子(克家兒。能繼承祖業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能夠〖can;beableto〗

克,能也。——《爾雅》

匪斧不克。——《詩·齊風·南山》

二曰剛克,三曰柔克。——《書·洪範》。鄭注:“能也。”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資治通鑒》

又如:克化(能夠消化);克盡(能夠盡力);克協(能夠符合;等同);克長(能教誨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實現);克承(能夠繼承);克荷(能夠承擔);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夠)

攻下;戰勝;打敗〖defeat;overcome;capture〗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傳·僖公四年》

鄭伯克段于鄢。——《左傳·隐公元年》

克,勝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陳壽《隆中對》

飲酒溫克。——《詩·小雅·小宛》

如雲不克。——《詩·大雅·桑柔》

執輕如不克。——《禮記·曲禮下》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叠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勝(克敵制勝)

克制〖restrain;forbear〗

二曰剛克,三曰柔克。——《書·洪範》

克己奉公。——《後漢書·祭遵傳》

又如:克心(約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迷信說法。認為人生下來有屬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損傷〖damage〗。如:克皮(傷殘體膚);克賊(損傷)

殺〖kill〗。如:克奔(斬殺敗降的敵人);克殄(殲滅);克翦(殲滅)

克扣〖embezzlepartofwhatshouldbeissued〗。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通“剋”。嚴格限定期限〖setatimelimit〗

公乃與克日會戰。——《三國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國志·張嶷傳》

與克期俱至,無或違者。——《後漢書·鐘離意傳》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約定或限定時日)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從克。?,古文克。

說文解字注

肩也。

《周頌》傳曰:“仔肩,克也。”人部曰:“仔,克也。”此曰:“克,肩也。”然則《周頌》“仔肩”,絫言之。毛謂二字皆訓克也。肩謂任,任事以肩,故任謂之肩,亦謂之克。《釋诂》雲:“肩,克也。”又曰:“肩,勝也。”鄭箋雲:“仔肩,任也”。許雲:“勝,任也。任,保也。保,當也。”凡物壓於上謂之克。今蘇常俗語如是。《釋言》曰:“克,能也。”其引伸之義。《左傳》曰:“凡師得儁曰克”,於“鄭伯克段於鄢”曰:“如二君,故曰克。

”卽得儁之說也。谷梁曰:“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此《釋言》之說也。《公羊》曰。克之者何。殺之也。此以相勝為義。《大雅》毛傳雲:“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俗作剋。象屋下刻木之形。上象屋,下象刻木彔彔形。木堅而安居屋下栔刻之,能事之意也,相勝之意也。苦得切,一部。刻、克曡韻。凡克之屬皆從克。

康熙字典

古文:?????

《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音刻。《說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又《玉篇》:勝也。《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又《爾雅·釋言》:克,能也。《書·康诰》:克明峻德。

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論語》:克已複禮為仁。

又《春秋·隐元年》:鄭伯克段于鄢。《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

又忌刻。《韻會》:勝心也。《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韻》:通作剋。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反切

拟音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廣韻

入聲

苦得切

kʰək

德開

集韻

入聲

乞得切

kʰək

韻略

入聲

乞得切

增韻

入聲

苦得切

中州

入作上聲

齊微

康黑切

洪武

入聲

七陌

乞格切

k‘ək

蒙古字韻

入聲

乞格切

kʼəj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五登等凳德

方言集彙

◎ 贛語:kek5

◎ 客家話:[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陸腔] kiet7 [梅縣腔] ket7 [台灣四縣腔] kiet7 [客語拼音字彙] ked5 [東莞腔] ket7 [寶安腔] ket7 [陸豐腔] ket7

◎ 粵語:haak1 hak1

◎ 潮州話:kiog4(khiok) kag4(khak)

上一篇:

下一篇:火眼金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