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之死

光緒之死

2020年徐琳玲所著曆史學書籍
《光緒之死》,副标題為悲情天子的掙紮與隕落,是由徐琳玲所著曆史學書籍,于2020年11月由嶽麓書社出版發行。《光緒之死》圍繞光緒帝之死疑案,全面回顧了光緒帝一生:從他幼年獲得儲位,跟随朝臣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受慈禧指導處理朝政,進而親政,開展百日維新;最終被困瀛台,抑郁而終。作品從新穎的角度,立體而真實地展現了光緒帝複雜多面的人生。
    書名:光緒之死 别名: 作者:徐琳玲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嶽麓書社 頁數:264 定價:58.00 開本: 裝幀: ISBN:9787553813042 副标題:悲情天子的掙紮與隕落

内容簡介

為何光緒帝遺骸中檢測出巨量“砒霜”?光緒比慈禧早死一天,是曆史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慈禧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操控政局的?她與恭親王奕䜣之間是如何互相利用并最終反目?

年僅三歲,順位較低的小光緒為何被慈禧指定為皇位繼承人?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有怎樣過人的政治智慧?

戊戌變法,是康有為、梁搞的一場鬧劇嗎?慈禧太後果真是反對改革的“頑固派”嗎?

光緒帝為何獨寵珍妃,又為何因夫妻感情問題與慈禧産生矛盾,帝王家事又如何影響曆史走向?

全書還依托奏章、日記、信件、皇帝朱批等原始資料,立足于對史實的細緻剖析,還原了光緒帝和慈禧之間種種恩怨糾紛,光緒帝對百日維新的真實态度。全面展示了晚清光緒與慈禧之間的複雜糾葛,以及對朝政時局的種種影響。

圖書目錄

第一章考古破案

百年懸案

登基大典

第二章慈禧攻略

懿貴人往事

四阿哥和六阿哥

肅順的崛起

熱河政變

破産的“同治”

第三章少年天子

“統嗣”風波

失敗的母親

坐在龍椅上的少年

醇親王的保全智慧

天子家事

第四章迷霧中的變政和政變

從紫禁城到頤和園

大清王朝1894

迷霧重重的“百日維新”(上)

迷霧重重的“百日維新”(下)

張之洞在路上

第五章十年囚徒

水牢囚鳥

華之亂(上)——庚子國難

華之亂(下)——兩宮西狩

最後的“母子一心”

落日餘晖

第六章嫌疑人X的現身

······(收起)

原文摘錄

曆史屏風上的一抹身影在我很小的時候,曾從家中的18英寸彩電上看過一部老電影,片名叫《垂簾聽政》。片中,慈禧太後由非常有個性的女演員劉曉慶扮演,演鹹豐帝的則是香港老牌演員梁家輝。

再後來,我還看過一部由中國第五代導演田壯壯拍的電影《大太監李蓮英》,其中慈禧依舊是劉曉慶扮演,而演李蓮英的則是姜文。我肯定沒記錯,就是那個我們印象中又痞又蠻、渾身上下散發雄性荷爾蒙氣息的姜文。片中,他用一種特别尖細而怪異的聲調念着台詞,整個紫禁城籠罩在一股病态、壓抑的氣氛裡。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那很像一部恐怖片!再到後來,每次打開家中電視,必有“阿哥”“阿瑪”“格格”“萬歲爺”在鬧騰着。但我那時的興趣已經轉移到電影、美劇、英劇上去了。

從學校畢業後,我進了南方一家報業集團,在一份以人物報道見長的知名雜志工作至今。“百年家族”和“百年人物”是這份雜志經營多年的産品。作為文化線的記者,我是該系列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我因此在幾年裡陸陸續續關注了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盛宣懷、楊度、蔡元培、陳獨秀等一大批從晚清至民國的曆史人物。通過閱讀史料、相關研究專著,以及采訪專家學者、名人之後,開始一點一滴重新構建起對晚清七十年和民國初年的粗略認識。

所謂“重新構建”,當然是指區别于過往從中學曆史教科書中學到的那一些東西。從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庚子國難到東南互保……當目光追随近代史上的那些重大事件,那些影響曆史走向的重要人物時,我總會碰到兩個繞不過去的人物。一位是在近半個世紀裡掌控大清帝國權力的女性——葉赫那拉氏,另一位則是清王朝第11位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即光緒皇帝。

這一對位于大清權力之巅的養母子,仿佛是曆史舞台劇背景屏風上的人兒。相比葉赫那拉氏的濃烈刺目,清史上這位命運悲情的皇帝更像是一抹淡漠、憂傷的影兒。2018年是“戊戌變法”一百二十周年,我們商量着該做些什麼來紀念中國近代史上這次悲情的維新變法運動。

一位同事建議:怎麼我們就從來沒有關注過光緒帝呢?還真是呢。我們相繼報道過康有為、梁啟超,還有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卻一直把光緒帝當作一個台詞和戲份很少的“小配角”,從來沒有真正留意過這位中國近代命運富悲劇色彩的“囚徒天子”。而事實上,他才是百年前那次轟轟烈烈又底氣不足的大事件的主持人,又是其失敗後果的首要承受者,此後淪為“階下囚”,被軟禁十年。當把視線聚焦于背景屏風上這一抹淡漠的身影,我被這個清秀、羸弱的年輕人所吸引,腦海中關于他的細節慢慢變得豐富而具體起來。

《光緒之死》的封面報道推出後,得到了出乎預料的反響。閱讀點擊量在數日内便達到十幾萬,尤其令我們吃驚的,是讀者們留下的幾百條大段大段的留言。本來,“百年系列”雖然是我們深耕多年的拳頭産品,但因本身在知識儲備和思想性上就有一定閱讀門檻,一篇質量上乘的人物報道常常隻有兩三萬左右的閱讀量。因此,它屬于那一類用來打“品牌”的特稿作品,強調的不是流量,而是“叫好”——赢得知識界、文化界人士的認可。

作者簡介

徐琳玲,資深媒體人,現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級主筆。入行以來,涉獵經濟、社會、人文曆史類專業報道,以問題意識深耕于思想、學術領域,樂此不疲,曾獲中國傳記文學(中短篇)優秀獎等專業獎。

身處生産易碎品的文化“快餐”行業,妄念于寫出有深度和溫度的人物作品。

上一篇:著作權法

下一篇:債權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