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級巡洋艦

光榮級巡洋艦

蘇聯解體前建成的最後一型導彈巡洋艦
光榮級是蘇聯解體前建成的最後一型導彈巡洋艦,被譽為是當今最具戰鬥力的艦艇之一。本級艦滿載排水量近12000噸,與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一道是世界上現役僅有的兩種傳統動力巡洋艦。本級艦在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船舷兩側碩大的并列布置P-1000火山岩(Вулкан)長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發射裝置每組兩具,每舷側四組,共16枚,使得本級艦擁有了世界上僅次于基洛夫級巡洋艦(20枚)的長程對艦投送火力。
    中文名:光榮級巡洋艦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lava Class Cruiser 前 型:1143B 卡拉級巡洋艦 次 型:無

發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蘇冷戰對抗激烈,面對美國愈發強大的水面艦艇兵力,蘇聯不得不改變過去片面強調發展潛艇,輕視發展大型水面艦艇的作法,開始建造航空母艦等大型水面艦艇。基洛夫級于70年代初期和中期開始建造,其建造目的主要是為當時蘇聯新建航母護航,打擊美國的航空母艦,并擔任編隊的防空和反潛任務。但由于基洛夫級艦采用核動力,滿載排水量高達24300噸,因而建造和維護耗資巨大,難以批量建造和使用。為了配合蘇聯遠洋航空母艦,彌補基洛夫級的缺陷,蘇聯開始建造一型經濟和縮小版的基洛夫級。

建造服役

第一艘光榮号于1976年動工,1979年下水,1982年完工。第二艘及第三艘烏斯提諾夫元帥号、紅色烏克蘭号分别在1986年與1990年完工,第四艘共青團員号預定1993年完工。然而前蘇聯防衛預算的縮減勢必在将來影響此型及其他海軍艦艇的建造,這點是必須說明的。1983年初,美國新型導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号服役。同年9月,蘇聯一艘面目全新的導彈巡洋艦也出現在海面上,這就是迄今為止蘇聯發展的最後一級巡洋艦1164型光榮級。

設計配置

基本設計

本級艦長186米,寬21.5米,吃水7.6米。艦體基本是從卡拉級巡洋艦衍變而來。為容納遠程對艦、對空導彈等,其艦體比卡拉級長約14米,型寬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卡拉級顯得外傾。它的前部上層建築高5層,其後端與封閉的金字塔形主桅連成一體,由水面至主桅頂高達30多米。艦中略靠後的煙囪呈長方形,兩側有許多散熱孔,前面是大進氣口。兩座煙囪間有空隙,用來放置旋轉吊的吊杆。露天甲闆的軌道,用來運送彈藥、物品等。在煙囪後的旋轉吊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有一段開闊處,甲處下設有垂直發射系統。

艦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圓形遠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它們沿前部上層建築兩側成階梯形傾斜排列,占據甲闆較大位置。該裝置的形式較為簡單,有固定仰角,每對發射口位于前一對發射管後端之上。這樣,占據甲闆面積較少,同時也克服了發射筒相互之間的發射氣浪影響。但是,為了減小氣浪對上層建築的影響,上層建築造得較高。整艦選擇了對線面較豐滿的線型,艦首為高幹舷,有利于抗浪;艦體從首至尾對線以上顯著外飄,有利于增加甲闆面積,提高适航性和穩性,可降低艦艇的縱搖和升沉。艦型上采取了小長寬比的設計方法,艦體較寬,艦長與艦寬之比約等于8.65: 1,小于同時期美、英等國設計建造的大型艦艇。

前部配置

從艦首至艦尾,該級艦的艦面布置依次是:在艦前甲闆

上設有1座雙聯130毫米主炮,用于對艦或對地作戰。在主炮之後,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圓筒形SS-N-12“沙箱”遠程艦艦導彈發射裝置,每側各有8具,占據了甲闆上醒目的位置,從而使得夾在它們中間的前部上層建築不得不設計成狹長形,其上多數武備也都是縱向布置。首先在其第一層甲闆上安裝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和2座并排的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其後面安裝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鸢鳴”火控雷達,用于分别對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闆上的主炮進行控制。

建造背景

20世紀60年代後期正值冷戰激烈時期,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氣勢,蘇聯不得不改變過去片面強調發展潛艇,輕視發展大型水面艦艇的作法,陸續建成了基輔級航空母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多用途導彈巡洋艦,以及勇敢級(或譯作無畏級)和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等一系列高性能的作戰艦艇。

前視圖 光榮級是蘇聯在肯達級,克列斯塔I、II級,卡拉級之後,建造的又一型常規動力巡洋艦,項目工程代号為1164。基洛夫級與其先後于70年代初期和中期開始建造,其建造目的主要是為當時蘇聯新建航母護航,打擊美國的航空母艦,并擔任編隊的防空和反潛任務。但由于基洛夫級艦采用核動力,滿載排水量高達24300噸,因而建造和維護耗資巨大,難以批量建造和使用。相比之下,光榮級常規動力巡洋艦雖然排水量相對較小,僅為基洛夫級的一半,但卻配備有與基洛夫級大緻相同的武器,具有相似的攻防能力,且造價适中,因而俄羅斯海軍将重點放在了建造光榮級艦上,這也是光榮級被稱之為縮小型或經濟型基洛夫級的原因,到1989 年年底,光榮級巡洋艦共有3艘建成服役,另外在建的2艘,因蘇聯解體被迫停建。

已建成的3艘光榮級艦分别于1982年12月、1986年9月和1989年12月服役。服役時,首艦命名為“光榮”(Слава/SLAVA-126)号、2号艦命名為“烏斯季諾夫元帥”(Маршал Устинов/MARSHAL USTINOV-055)号,3号艦命名為“紅色烏克蘭”(Червона Украина/CHEBVONA UKBAINA-011)号,後來首艦“光榮”号改稱為 “莫斯科”(Москва/MOSKVA)号(與退役的“莫斯科”号直升機母航同名),3号艦“紅色烏克蘭” 号則采用了未建成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後續艦的命名,稱之為“瓦良格”(Варяг/Varyag)号,2号艦的名稱維持不變,如今上述三艦分别配屬于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

光榮級概貌

光榮級為平甲極大型燃氣輪機導彈巡洋艦,其首柱前傾斜度較大,有利于減小前甲闆淹濕;艦體具有顯著外傾,以進一步改善艦艇的耐波性。從整艦外形看,該級采用“三島式”設計方法,上層建築分為首、中、尾不相連接的三段,有利于武備、艙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艦艇的穩性,此為光榮級區别其它大型艦艇的一個顯著标志。

光榮級線條及裝備說明圖 從艦首至艦尾,該級艦的艦面布置依次是:在艦前甲闆上設有1座雙聯130毫米主炮⑨,用于對艦或對地作戰。在主炮之後,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圓筒形SS-N-12“沙箱”遠程艦艦導彈發射裝置⑩,每側各有8具,占據了甲闆上醒目的位置,從而使得夾在它們中間的前部上層建築不得不設計成狹長形,其上多數武備也都是縱向布置。

首先在其第一層甲闆上安裝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⑧和2座并排的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裝置⑦。在其後面安裝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鸢鳴”火控雷達,用于分别對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闆上的主炮進行控制。在該上層建築頂部平台後方高高矗立着1座巨大的錐形塔桅,其上裝有2部重要的設備:頂端裝設的是1部“頂舵”或“頂闆”搜索雷達⑥,中間部位裝設的是1部“前門”火控雷達,前者主要用于對空對海搜索和跟蹤引導艦載直升機,後者用于對SS-N-12艦艦導彈進行跟蹤和提供指令制導。此外該塔桅頂端裝有敵我識别器,塔桅底部還裝設有衛星通信大線。

在中部上層建築前端平台上設有另外2部“椴木棰”火控雷達,用于對艦中部兩舷4座30毫米近防炮進行控制。而在該上層建築的桅杆(後桅杆)上則設有1部“頂對”對空搜索三座标雷達⑤,該雷達具有探測183千米外2平方米目标的能力。此外,在該桅杆兩側還集中設置有各種電子戰設備,主要包括“邊球”、“酒桶”、“鐘鉗”等,用于控制誘餌發射系統,實施電子對抗或幹擾敵方掠海飛行的導彈。

在後桅杆的後面有2個巨型煙囪,煙囪呈長方形,長約10米,寬3米多,高約10餘米,兩側有許多散熱孔,燃氣輪機的進氣口位于煙囪側壁上。緊接煙囪之後是1部大型起重機④,其吊杆可收放于2個煙囪之間的空處。在煙囪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的甲闆上有一片空間,上面沒有任何建築物,僅在甲闆上布置有兩排圓形蓋闆,這就是俄海軍引為自豪的SA-N-6“雷聲”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⑾。該裝置共有8個發射單元,對稱排成2列,每列4個,每個發射單元沿圓周布置有8枚導彈,共備彈64枚。

前俯視圖,甲闆為蘇俄特有的紅色。 該級艦的後部上層建築主要由直升機庫②、雷達操縱室、電子戰控制室等組成,機庫頂部平台上設置的最顯著的電子設備就是被西方稱為“頂蓋”的制導雷達③,它主要用于對垂直發射的SA-N-6艦空導彈進行控制,由于采用相控陣體制,1部雷達即可控制多枚導彈打擊多個目标。在機庫的兩側還設有另一個重要的武器系統,即2座雙聯SA-N-4“壁虎”全天候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⑿,共備彈40枚。該系統結構緊湊,不需要占太多空間,發射架平時收在甲闆下的發射井内,作戰時才利用升降機構升起。它的制導雷達就設在其上方的一個小平台上,稱之為“汽槍群”,用于執行搜索、跟蹤和制導任務。在機庫兩側還各安裝1座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⒀,它們設置在上甲闆之下,平時用舷窗蓋蓋住,作戰時須打開舷窗蓋後才能發射魚雷和反潛導彈。

機庫為半沉降式,起降平台①較小,艦尾通常隻搭載1架卡-27“蝸牛”直升機,直升機降落後,可從起降平台經一斜坡進入機庫内。

駐泊的莫斯科号 光榮級十分注重提高生存能力,艦體采用高強度鋼建成,關鍵部位進行了加強處理,全艦由橫隔壁分隔為10多個水密艙段,确保任意相鄰三艙進水不翻沉,每個艙段和重要部位(彈藥艙、機艙等)設置有多種消防設備,有專門的損害管制中心,重要艙室可密閉。艦内6台燃氣輪機分别布置在前、後機艙内,前機艙布置2台巡航燃氣輪機,後機艙内左右兩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氣輪機。由此可見,該級艦具備了較強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損管能力和“三防”能力。

據參觀過“莫斯科”号艦的人描述,艦員的居住面積已有所增加,接近同時期建造的美國艦艇的居住标準。艦上除擁有寬敞的水兵餐廳,氣派的軍官餐廳和醫療室之外,還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并設有桑拿浴室和遊泳池。

參數

排水量:基準排水量9800噸(滿載11200噸)

規格:全長610.2英尺(186米),全寬68.2英尺(20.8米),吃水9英尺(7.6米)

裝備:SS-N-12x反潛導彈雙聯裝發射器8具,16枚導彈、SA-N-6防空導彈發射器8具,64枚導彈、SA-N-4防空 導彈雙聯裝發射器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五聯裝兩組)、Type 53魚雷、130毫米炮2門、30毫米六管防空機炮6具、RBU 6000十二管反潛火箭發射器2具。

搭載機:卡默夫Ka-25賀爾蒙B式标定直升機1架

主機:4具燃氣渦輪機(120000軸馬力),雙軸,航速34節。

作戰方式

反艦作戰

艦上的反艦作戰裝備主要有:8座雙聯SS-N-12“沙箱”反艦導彈,用魚雷管發射的T3-31 或T3CT-96反潛反艦兩用魚雷以及53-68型核魚雷,1座雙聯130毫米艦炮等。SS-N-12主要用于打擊敵航空母艦和其它大型作戰艦,它是光榮級最重要的對艦武器。該型導彈彈長11.7米,彈徑0.88米,導彈在無中繼制導時射程為50千米,在有中繼制導時為550千米,飛行速度為1.7~2.5馬赫,發射質量4800千克,戰鬥部重500千克,并可與核裝藥互換。導彈采用慣導+中繼修正+主動雷達未制導方式,須依賴艦上裝設的衛星數據接收系統和卡-27直升機進行中繼制導。該型導彈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抗幹擾強、戰鬥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毀傷能力強等特點。

除SS-N-12反艦導彈外,該艦攜載的反潛反艦兩用魚雷也可用于反艦,其中T3CT-96是一種十分先進的魚雷,該雷重1800千克,戰鬥部裝藥250千克,動力裝置為電機+銀鋅電池+對轉槳,航速40/45節,作戰深度2~400米,在攻擊水面艦時,采用尾流自導方式,具有極強的抗幹擾能力,命中率很高,另一型魚雷53-68為核魚雷,戰鬥部裝藥量為2萬噸級TNT屬戰術核武器。該型魚雷重量2000千克,航速45節,制導方式為直航式,無航迹,隐蔽件好,威力大,可用于對付大型水面艦。艦上的AK130毫米主炮主要用于對陸攻擊,但對艦作戰也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1989年10月16日,本級艦的紅色烏克蘭号(蘇聯解體後改名為瓦良格号)實驗性的換裝P-1000“火山岩“(GRAU代号:3M70)長程反艦導彈,P-1000反艦導彈可視為P-500反艦導彈(北約代号:SS-N-12 沙箱)Mod.2型的改進版本。在規格上與P-500相似,同樣為常規裝藥500千克/核裝藥350萬噸當量戰鬥部,但換裝了新型渦扇發動機和導彈姿态控制系統,使P-1000反艦導彈擁有更高的射程和突防能力。P-1000反艦導彈于1979年開始研發,1982年第一次試射,1983年實驗性的裝備蘇聯海軍675MKV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北約代号:Echo class,回聲級),[6]1987年正式服役。

改裝升級

俄羅斯海軍在2013年開始對隸下的1164型巡洋艦展開改裝升級作業,此番改裝工程由位于俄遠東濱海邊疆區大卡緬市的“紅星”造船廠承擔,二号艦烏斯季諾夫海軍元帥号率先開始改裝,截止2014年2月,該艦正在進行部分艦體、上層建築切割工作,即将開展内部管線更換工作,随後将實施通信、導航、各種電子設備、系統的更新工作。按照計劃,該艦此輪改裝工程主要工作将在一年多時間内完成,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船廠系泊試驗,完成一系列試驗試航後将重返俄海軍繼續服役。另外,北方設計局提供改裝工程全程技術支持,并将對後續同級艦光榮号、瓦良格号的改裝工程提供類似技術支持,預計全級三艦将于2020年前全部完成改裝,重返俄海軍。

服役事件

2009年4月23日,中國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俄羅斯海軍排除太平洋艦隊旗艦也就是本級艦的三号艦瓦良格号巡洋艦參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錦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吳勝利陪同下,登上閱兵艦051C型驅逐艦116“石家莊号”開始檢閱部隊。在檢閱編隊中,瓦良格号巡洋艦作為外軍編隊的領艦率先通過檢閱。[14]海上檢閱式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海上分列式,檢閱解放軍海軍的25艘艦艇和31架飛機;第二階段為海上閱兵式,以作戰艦艇、登陸艦艇、輔助船、訓練艦的先後順序,檢閱來自俄羅斯、美國、印度、韓國、巴基斯坦、新西蘭、新加坡等14個國家的21艘艦艇。

相關描述

光榮級是懲罰級和十字級的後續艦,同時也是具防空、反潛兩用途的基洛夫級的縮小版(隻是基洛夫級擁有兩種動力,除核動力外還備有傳統動力)。光榮級巡洋艦的武裝非常強大,在其滿載排水量11000噸的艦體中均衡地配置了各項武器。雖然光榮級的設計并沒有任何特殊之處 ,但它們擁有足以與其餘先進艦隻在遠洋戰争中相抗衡的能力則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艘光榮号于1976年動工,1979年下水,1982年完工。第二艘及第三艘烏斯提諾夫元帥号(Marshal Ustinov)、奇佛納烏克蘭号(Cherrvona Ukraina)分别在1986年與1990年完工,第四艘羅勃夫上将号預定1993年完工。然而前蘇聯防衛預算的縮減勢必在将來影響此型及其他海軍艦艇的建造,這點是必須說明的。

光榮級的主要武裝為16枚SS-N-12反艦導彈,傾斜8度置于艦橋左右兩側,每側各有4具雙聯裝發射器。另在煙囪附近有8具SA-N-6 防空導彈發射器,一具發射器有8枚導彈,導彈置于旋轉彈倉中,使用TVM引導系統,然而因為隻有一套射控雷達,使得導彈的效率大打折扣。SA-N-6是一種多用途導彈,其設計需求是能夠攔截各種彈道 武器,以及一些雷達迅迹極小的低飛目标,如戰斧導彈或魚叉導彈等。

光榮級巡洋艦上搭載有 一架Ka-25 賀爾蒙B式直升機,以為艦上的長程感測裝備,可提供地平線以外目标的資料,亦可為艦上導彈進行中途巡弋導航。上述資料亦可經由衛星通迅提供。

光榮号目前為黑海艦隊一員,烏斯提諾夫元帥号自1987年起即以北方艦隊為永久基地,而奇佛納烏克蘭号則自1990年10月起加入太平洋艦隊服役。

1983年初,美國新型導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号服役。同年9月,前蘇聯一艘面目全新的導彈巡洋艦也出現在海面上,這就是迄今為止俄羅斯發展的最後一級巡洋艦-"光榮"級。它的裝備特點和在俄海軍艦隊中的使命類似于"基洛夫"級。也許是由于"基洛夫"的造價過于昂貴,前蘇聯才發展了這樣一級使用常規動力的縮小型"基洛夫"。

從該艦的性能、武備特點看,它的對艦導彈數量多、威力大;防空裝備除"基洛夫"号外比前蘇聯任何一級巡洋艦都強,是一級具有較強防空能力的反艦型導彈巡洋艦。該級艦适于配合核動力水面艦隻活動,為艦隊擔任警戒、護航。此外還可作為艦隊的組成部分,用來攻擊敵航空母艦和兩栖力量,破壞敵海上交通線,并在兩栖登陸作戰行動中提供對岸火力支援。該級艦共有四艘。分别為"光榮"号、"烏斯季諾夫元帥"号、"瓦良格"号和"羅波夫海軍上将"号。

★ 基本性能與總體布置

規格:全長610.2英尺(186米),全寬68.2英尺(20.8米),吃水9英尺(7.6米)标準排水量9800噸,滿載排水量11200噸。編制員額454人,其中軍官38名。該級艦為燃氣輪機推進方式,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7500海裡/15節。

該級的艦體,大抵是從"卡拉"級導彈巡洋艦衍變而來。為容納遠程對艦、對空導彈等,其艦體比"卡拉"級長約14米,型寬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卡拉"級顯得外傾。它的前部上層建築高5層,其後端與封閉的金字塔形主桅連成一體,由水面至主桅頂高達30多米。艦中略靠後的煙囪呈長方形,兩側有許多散熱孔,前面是大進氣口。兩座煙囪間有空隙,用來放置旋轉吊的吊杆。露天甲闆的軌道,用來運送彈藥、物品等。在煙囪後的旋轉吊和後部上層建築之間有一段開闊處,甲處下設有VLS系統。

艦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圓形遠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它們沿前部上層建築兩側成階梯形傾斜排列,占據甲闆較大位置。該裝置的形式較為簡單,有固定仰角,每對發射口位于前一對發射管後端之上。這樣,占據甲闆面積較少,同時也克服了發射筒相互之間的發射氣浪影響。但是,為了減小氣浪對上層建築的影響,上層建築造得較高。

★ 武器裝備:

·反艦:主要為8座雙聯SS-N-12"沙箱"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該裝置布設在前部上層建築兩側,其直徑約2米,長約12米,共16個,2個一對,左右舷各4對,均呈16度仰角。該導彈長10.9米,直徑0.9米,指令修正慣性制導,主動雷達尋的。1.7馬赫時射程550千米。戰鬥部為350千噸當量的核彈頭,或1000千克高能裝藥。本級艦配備的1架卡-27直升機,主要用于該型導彈的中繼制導。另外,該級艦還有一座雙管130mm炮,最大射程29千米。

·防空:主要為SA-N-6VLS遠程艦空導彈。它的發射裝置在艦中後部的甲闆下面,沿縱線兩側對稱排列,每邊4個,共8個。發射井内沿圓周布置8個導彈發射筒,總共備彈64枚。SA-N-6為S-300的艦用型,指令制導,半主動雷達尋的,戰鬥部重90千克,射程100千米,射高27千米。在該級艦尾部直升機機庫兩側,各設有一座俄海軍自1970年以來就裝備的SA-N-4近程防空導彈。它的導彈艙呈圓筒形,直徑約3.25米,高6米,可容納一對能垂直升降的導彈發射 架,備有SA-N-4"壁虎"導彈20枚。該彈長3.2米,直徑0.21米,2.5馬赫時射程約15公裡,備彈40枚。另外,該級艦還裝有6座AK-650型6管30mm炮用于末端防禦。一對設在艦橋前方甲闆室上部,縱向排列:另外二對設在艦中部兩側專用平台上。該炮射程2千米,射速3000發/分。

·反潛:這并不是該級艦的主要任務。它隻備有2具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和2座射程為6千米的RBU600012管反潛深彈發射器,起輔助作用。

★ 電子裝備:

· 雷達:對空搜索為三座标"頂對",C/D波段,對大型飛機的搜索距離為366千米,對2平方米的目标為183千米。對空對海搜索為三座标"頂舵"或"頂闆",D/F波段。火控則有"前門"(用于SS-N-12)、"頂罩"(用于SA-N-6)、"汽槍群"(用于SA-N-4)、"鸢鳴"(用于130mm炮)、"椴木樹"(用于30mm炮)等。

· 電子設備:2部"T柱形"或3部"傾壺"光電指揮儀、2部"穿碗"衛星數據系統、2部"冠鐘"和"推鐘"數據鍊;8部"邊球"用于電子對抗,4部"灑桶"用于電子偵聽;2座PK-2或12座PK-10箔條發射器。

· 聲納:"公牛角"或"小公牛皮"艦殼聲納,低/中頻,主動搜索和攻擊。

★搭載機:卡默夫Ka-25賀爾蒙B式标定直升機1架

★主機:4具燃氣渦輪機(120000軸馬力),雙軸,航速34節。

光榮級是懲罰級和十字級的後續艦,同時也是具防空、反潛兩用途的基洛夫級的縮小版(隻是基洛夫級擁有兩種動力,除核動力外還備有傳統動力)。光榮級巡洋艦的武裝非常強大,在其滿載排水量11000噸的艦體中均衡地配置了各項武器。雖然光榮級的設計并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但它們擁有足以與其餘先進艦隻在遠洋戰争中相抗衡的能力則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艘光榮号于1976年動工,1979年下水,1982年完工。第二艘及第三艘烏斯提諾夫元帥号(Marshal Ustinov)、奇佛納烏克蘭号(Cherrvona Ukraina)分别在1986年與1990年完工,第四艘羅勃夫上将号預定1993年完工。然而前蘇聯防衛預算的縮減勢必在将來影響此型及其他海軍艦艇的建造,這點是必須說明的。

光榮級的主要武裝為16枚SS-N-12反艦導彈,傾斜8度置于艦橋左右兩側,每側各有4具雙聯裝發射器。另在煙囪附近有8具SA-N-6 防空導彈發射器,一具發射器有8枚導彈,導彈置于旋轉彈倉中,使用TVM引導系統,然而因為隻有一套射控雷達,使得導彈的效率大打折扣。SA-N-6是一種多用途導彈,其設計需求是能夠攔截各種彈道武器,以及一些雷達迅迹極小的低飛目标,如戰斧導彈或魚叉導彈等。

光榮級巡洋艦上搭載有 一架Ka-25 賀爾蒙B式直升機,以為艦上的長程感測裝備,可提供地平線以外目标的資料,亦可為艦上導彈進行中途巡弋導航。上述資料亦可經由衛星通迅提供。

光榮号目前為黑海艦隊一員,烏斯提諾夫元帥号自1987年起即以北方艦隊為永久基地,而奇佛納烏克蘭号則自1990年10月起加入太平洋艦隊服役。

上一篇:96式主戰坦克

下一篇:129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