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

傅國湧

獨立撰稿人
傅國湧,曆史學者,自由撰稿人,當代中國著名知識分子。1967年生于浙江樂清,現居杭州。主要關注中國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論史和知識分子問題等。人民網、共識網、天益思想庫均有專欄。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傳》、《百年尋夢》、《葉公超傳》、《追尋失去的傳統》、《1949年: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發現廿八都》等。[1]
    中文名:傅國湧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樂清雁蕩山 畢業院校:溫州教育學院 職業:自由撰稿人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人物經曆

居住條件

傅國湧的家在杭州某個花園式的小區裡,一百三十幾平方米,裝修十分簡單。屋門口幾輛老式的單車與小區格調格格不入。傅國湧說:“我們大概是小區内唯一騎自行車的家庭,在杭州恐怕也為數不多了。我太太稱之為‘寶馬’。”對他而言,可以沒汽車,卻不能沒書,他形容這如同樹不能沒有了水、土壤。“我隻要是醒着,眼睛還睜得開,我都想要讀書。”

職業讀書人

傅國湧喜歡稱自己是“職業讀書人”而不是撰稿人,在家的日子大部分都用來看書,寫作占的時間不是很多。他平時會讀兩類書,一是史料性質的,如曆史人物的日記等,另外是政治類。他的閱讀愛好從他剛讀完的幾本書可得到印證:鄒谠《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基辛格《論中國》、《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密錄》。

2008年冬,傅國湧受洗成為基督徒,因此家中藏書增加了一個新門類———中國教會史。“這兩年增加了大量教會史的書,可能有幾百種了。”當被問及将來是否會寫與教會相關的書,他認為大概得十年後。“這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說想做什麼才能做。就像種子播下去,它需要一個時間才能變成一棵樹。我的時間都花在找書、讀書、消化書的過程中,不是讀了就完事,要把它們相互的關聯打通。”

手抄書

傅國湧還曾有許多手抄書。從1984年到1998年,他有長達十幾年的抄書習慣。起先抄比較短的東西,比如司空圖《詩品》、王國維《人間詞話》、老子《道德經》等,也抄《紅樓夢》裡面的詩詞歌賦等。随着年齡增長,開始邊看邊抄漢譯西方經典:洛克的《政府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及基礎》、孟德斯鸠的《論法的精神》等,其中《論法的精神》還抄過兩個版本———當時是上世紀80年代,買不到書,他在圖書館借到嚴複翻譯的版本,叫《法意》;後來他借到白話譯本,又再抄一遍。

他在80年代末丢了一麻袋筆記本,至今惋惜不已。那些80年代抄寫的書都在裡面,包括湯因比的《曆史研究》、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這些書其實我都有了,但我還是原封不動地抄,為了加深印象。”

淘書故事

1985年前後,他在一個同學的親戚家裡,見到一排書櫃,裡面全是漢譯經典名着,什麼書都有。“于是隔兩天就去他那裡借書。”

影響他最大的一本書,是1984年8月他在北京白石橋一家舊書店淘到的蔡尚思的《中國文化史要論》。是一本很薄的書目書,介紹中國從古代到現代有哪些主要的書,包括農學、醫學、哲學、史學、文學,非常清晰,知道中國文化有哪些基本的需要讀的書。

莫理循書信集《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是傅國湧1989年買到的,隻買到上冊。莫理循是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的記者,也是袁世凱政治顧問,長期在中國工作、生活。

《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1993年底他在太原買到的下冊,一直找不到上冊。十年以後,2003年12月,他在浙江圖書館門口廣場的一個假日露天書市上,一眼看到了孤零零的上冊,隻要價2元,他很興奮地買下了。“買書最激動人心的就是這種事情———買到了一冊找不到另一冊,直到有一天突然遇到了,而且賣家也隻有一冊。賣家集不成套就賣不起價錢,很低就能買到。這是緣分。”

最有緣分的一本書,要數《翁同龢日記》莫屬。翁同龢是同治、光緒兩帝之師,這套書記叙了1858年起至1904年這一時期的許多重要史事和他本人的思想、活動,内容相當豐富,被譽為晚清三大日記之一。“整套書一共六冊,我一直缺第五冊,湊不齊。我一個朋友周仁愛也喜歡書,知道我缺了一冊,隐約記得他家好像就隻有第五冊,天衣無縫地補上了,這是很巧很巧的,讓我特别難忘的一件事情。”傅國湧說。

人物論着

發表文章

《一代報人林白水之死》,光明網,2004年09月20日

《傅國湧:<讀書>還能走多遠》,新華網,2007年07月20日,鳳凰網轉載

《傅國湧: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麼》,《北京日報》,2008年4月7日

《【往事】讀林昭十四萬言書》,《南方周末》,2008年04月30日

《傅國湧:1912年榮德生的三個提案》,《中國經營報》,2008年7月7日

《傅國湧:司徒雷登:屬于中國屬于世界》,南方網,2008年11月24日

《傅國湧:國民黨失意元老寫就<革命逸史>》,鳳凰網,2009年02月27日

《傅國湧:回到真實的“五四”》,中國新聞網,2009年04月27日

《傅國湧:五四時代是什麼樣的時代》,金羊網,2009年05月04日

《傅國湧:辛亥革命中的演員》,财新網,2011年4月12日

《傅國湧:重建辛亥叙事》,經濟觀察報,2011年7月22日

《傅國湧:我去很多地方,都是去看墳墓》,《潇湘晨報》,2012年11月27日,鳳凰網轉載

《傅國湧:“堵國”往何處去?》,财新網,2013年1月10日

《傅國湧:沒寫完的民主思想》,《中國青年報》,2013年02月04日,鳳凰網轉載

出版着作

【1】《脊梁:中國三代自由知識分子評傳》(香港:開放雜志社,傅國湧、樊百華等着,2001年)

【2】《金庸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3年)

【3】《百年尋夢:傅國湧曆史随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本書收入了《中國記者筆下的巴黎和會》、《魯迅逝世之後》、《傅斯年的淚為何而灑?》、《蔡锷與袁世凱》、《從胡适與胡政之的通信說起》等曆史随筆。

【4】《追尋失去的傳統》(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5】《葉公超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6】《1949: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

本書選取新中國成立時不同年齡、不同傾向并作出不同選擇而各有重要影響力的14位著名知識分子,包括梁漱溟、胡适、宋雲彬、夏承焘、浦江清、陳光甫、竺可桢、沈從文、胡風、張元濟、柳亞子、夏衍等,通過他們這一年的日記、書信、回憶等,真實記錄地記錄了五十五年前那個大變動時代的脈搏。

【7】《主角與配角:近代中國大轉型的台前幕後》(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

本書從角色意識這一新視角觀察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近代社會第一次大轉型過程中最具典型性和影響力的代表人物,通過其台前幕後的誅多細節,展現出一幅幅曆史的真實圖景和演變軌迹。

【8】《發現廿八都》(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年)

【9】《筆底波瀾:百年中國言論史的一種讀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本書是一本編年體的百年中國言論史,主要介紹了王韬、梁啟超、魯迅、胡适、鄒韬奮等人言論。

【10】《過去的中學:人生最關鍵階段的教育和學習》(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

本書展現了20世紀上半葉,按新興教育理念與時代發展需要而創建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批著名中學的曆史風貌。

【11】《曆史深處的誤會:近代史的大人物小細節》(東方出版社,2006年)

【12】《偶像的黃昏》(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

【13】《魯迅的聲音:魯迅講演全集(1912~1936)》(珠海出版社,2007年)

【14】《民國年間那人這事:看曆史中的曆史聽故事中的故事》(珠海出版社,2007年)

【15】《文人的底氣:百年中國言論史剪影》(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大商人:影響中國的近代實業家們》(中信出版社,2008年)

書列舉了張謇、榮氏兄弟、範旭東、穆藕初、劉鴻生和盧作孚這些影響中國的近代實業家們,介紹其生平并闡述了其曆史影響。

【17】《從龔自珍到司徒雷登》(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

本書描述的是當代社會規則的來龍去脈。作者通過精心梳理大量的一手史料,重新審視了近代史上那些鏽迹斑斑的故事,包括龔自珍、胡适、徐志摩、竺可桢和司徒雷登等20多個推動曆史進程的大師。

【18】《遮蔽與記憶:名家文史精品2009》(與向繼東合着,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本書收錄楊天石、蘇雙碧、徐慶全、傅國湧、張耀傑等衆多名家2009年度文史精品,通過這些“片面”的組合,亦可一窺“全面”的近代史。

【19】《抉擇:一九四九,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台北縣新店市:八旗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0年)

【20】《百年辛亥:親曆者的私人記錄(上下冊)》(東方出版社,2011年)

本書采用的是親曆者的日記、書信、口述、回憶錄等史料,它們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具有不同政治傾向,既有那桐、榮慶、紹英、徐世昌、許寶蘅、汪榮寶、鄭孝胥、恽毓鼎、葉昌熾等官員的日記,也有葉聖陶、吳宓、徐志摩、陸澹安等學生的日記,還有宗方小太郎、内田顧一、計約翰等外國人的日記,另有大量英、日、法等國外交人員的書信,通過這些私人記錄,重現了有關辛亥革命的許多史實,對辛亥革命作出了全新的解讀。

【21】《大商人:追尋企業家的本土傳統》(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年)

【22】《主角與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後》(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年)

本書以獨特的“角色意識”審視辛亥前後的典型人物,通過其台前幕後的諸多細節,展現出近代中國的變化軌迹,刻畫出生動的角色群像。作者摒棄了“成王敗寇”式的傳統英雄史觀,深入挖掘這場世紀之變的曆史淵源,精心剖析辛亥豪傑的境遇與人格。

【23】主編“遺忘的文存系列”,2011年由華齡出版社出版。

【24】《得寸進寸集》(複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25】《過去的小學》(同心出版社,2012年)

【26】《過去的中學》(同心出版社,2012年)

【27】《追尋律師的傳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年)

本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追源溯始,以上海本土律師及律師組織為觀察對象,講述民初律師行業的發端;中編展示民國律師的風采,既有劉崇佑、阮性存、張耀曾等人辦理社會重大案件的經過,也有曹汝霖、包天笑、吳凱聲等律師執業者的親筆記錄和口述;下編則通過第一手資料呈現典型司法案例,如陳獨秀案、“七君子”案。

【28】《常識的立場:<書屋>文選(1996~2001)》(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收錄了《秦桧的史學》、《漫話張奚若》、《緻餘開偉先生》、《從經濟學角度看中國問題》、《儲安平生死之謎又一說》等文章。

【29】《回到啟蒙:<方法>文選(1997~1999)》(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30】《直面轉型時代:<東方>文選(1993-1996)》(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收錄了《中國宗教改革論綱》、《中心與邊緣的位移:中國知識精英内部結構的變遷》、《全球化時代中國人的使命》、《誰應當對辛亥革命負責:與李澤厚先生商榷》、《财富與貧困:現階段貧富分層評析》、《人文超越與現實生存:與一位青年學生的通信》、《民粹主義與五四激進思潮》、《沉默的大多數》、《農民何以成為農民工》等文章。

【31】《金庸傳(修訂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金庸俨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有人說他是“文壇俠聖”,有人稱他為香港“良知的燈塔”,也有人認為他一錢不值。其實,媒體和大衆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壇之上的金庸。這是第一部以平視的眼光寫下的《金庸傳》,作者以客觀、理性的尺度,依據大量翔實可信的史料,寫出了一個真實的人,一個出類拔萃的武俠小說家,一個報業巨子,一個備受争議的社會活動家。本書首次利用第一手檔案,挖掘出不少鮮為人知的珍貴資料,矯正了有關金庸生平的許多訛誤。2003年本書初版問世即曾引起廣泛關注。十年後推出的修訂本,使用大量原始材料,增補了許多鮮活的細節,不僅可以理解金庸作為報人、作家和商人的一生,并透過這個人物的命運更深地認識二十世紀的跌宕風雲和世事變遷。

【32】《給教育燃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為“回望民國教育系列”之一,旨在介紹民國教育家們的教育觀念、教育實驗及對教育症結的探索,這還是國内第一次系統的研讀、回望民國教育。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多元而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觀,細緻再現了民國教育思想的美麗景觀,它不僅讓我們了解到民國教育的整體風貌,澄清我們可能存在的錯誤認知,而且有助于我們思考許多當下教育的症結。

【33】《如何培養好公民》(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為回望民國教育系列之一。公民教育一般是指在現代社會裡,培育人們有效地參與國家和社會公共生活、培育正常公民的各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體,在本書中,則包括國民教育、民族教育、平民教育、全人教育等概念。本書圍繞公民教育的理論、問題、實踐及國外的公民教育等幾個方面,梳理出了公民教育在中國的特定含義和目标所在。公民教育的意義在于養成明達的公民,從了解自己和社會的關系,啟發改良社會的常識,從而養成适于現代生活的習慣。這對于更新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改進民衆的思想意識,都有相當的曆史性的價值。

【34】《讓性回歸常識》(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本書為回望民國教育系列之一,從性教育概論、基本原理、各國實施情況、中國現狀、兒童及青年期的特征、新學制課程安排等方面,立體而富有建設性地讨論性教育。良好的性教育強調的是作為一個人的整體性,包括對生命和隐私的尊重,對他人的寬容,以及對自身符合人性的尊嚴、忠誠和責任心的奠基。因此性教育課程應當是長期而有系統的,正如陳兆蘅先生說的,“性欲衛生教育為至大之事,則亦當就各方面之論點為長期之讨論,使之深徹了解,方為有效。”

上一篇:茅于轼

下一篇:張頤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