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縣

來安縣

安徽省滁州市轄縣
來安縣,隸屬于安徽省滁州市,地處安徽省東部,江淮之間,總面積1481平方千米[1],下轄11個鎮、1個鄉[2]。來安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滁河、沛河、新來河兩側為較廣闊的河谷平原。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來安縣常住人口為416048人。滬甯洛高速公路、104國道和312省道貫穿境内,津浦鐵路、合甯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倚縣而過;縣城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80千米,離津浦鐵路滁州站僅10千米;内河航運直通長江。境内有白鹭島生态旅遊度假區、舜耕山、孔雀寺、林橋生态農業觀光園、皖東烈士陵園等旅遊資源。2020年,來安縣生産總值3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3%,總量和增速均居滁州市第三位,分産業看,第一産業26.2億元,增長1.7%;第二産業157.3億元,增長5.0%;第三産業143.5億元,增長3.9%。[3]
    中文名:來安 外文名:Laian County 别名:永陽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安徽省滁州市 地理位置:安徽省東部,江淮之間,長江下遊北岸 面積:1481 下轄地區:11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來安縣新安鎮黎明路 電話區号:0550 郵政區碼:2392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白鹭島、池杉湖濕地公園、皖東烈士陵園等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皖M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327 億元(2020年) 人 口:416048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曆史沿革

來安縣曆史悠久。境内頓丘山遺址發現的石器、陶瓷和骨器證明,在新石器時代,縣境便有人類栖息繁衍。據《太平寰宇記》:“來安水在縣東三裡,源出馬嶺山,東流至來安村為名。”

唐虞時代,屬“揚州之域”。

周初,屬徐國。

春秋,先屬吳後屬楚,故稱吳頭楚尾。

戰國,屬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建陽縣,治在今水口鎮之東城埂。

西漢初,屬淮南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複屬九江郡。

東漢,光武帝時,将建陽縣并入全椒縣,仍屬九江郡。

三國,屬吳,稱全椒縣,隸揚州管轄。

西晉,屬揚州淮南郡,稱全椒縣。

東晉,王導行“僑寄法”,在今縣城東僑置頓丘郡,後廢郡為頓丘縣,屬雍州秦郡。

南北朝·宋,先屬豫州秦郡,後屬南兖州廣陵郡,再屬徐州新昌郡,稱頓丘縣,移頓丘縣治于新昌城(今安徽滁州市區),為新昌郡治。

南北朝·齊,屬北徐州新昌郡,稱頓丘縣。

南北朝·梁,屬谯州新昌郡,稱頓丘縣,後析頓丘縣置高塘郡,治在今半塔鎮。

南北朝·東魏,屬谯州新昌郡,稱頓丘縣。

南北朝·北周,廢高塘郡為高塘縣。

隋初,高塘縣并入頓丘縣,改稱新昌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縣為清流縣。

唐初,屬滁州,稱清流縣。景龍三年(709年),析清流縣置永陽縣,治今城北瓦崗,屬淮南道滁州。

五代·南唐,中興元年(958年),改永陽縣為來安縣,屬淮南軍滁州。

北宋,屬直隸京師滁州永陽郡軍事。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來安省入清流縣,紹興十八年(1148年),複置來安縣,治大雍(用)鎮,即今之新安鎮。

元,屬江淮行省江北淮東道滁州路總管府,後改隸揚州路總管府滁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來安縣并入滁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複置,隸六部鳳陽府滁州。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屬京師直隸滁州。永樂元年(1403年),屬南京直隸滁州。

清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行省安廬滁和道滁州。康熙六年(1667年),屬安徽省直隸滁州。

民國元年(1912年),來安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屬安徽省淮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隸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屬中共淮南蘇皖邊區委員會。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由安徽省第五行政督察區代管,抗日戰争勝利後複屬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來安縣全境解放,屬皖北行署滁縣專區。

1952年4月12日,屬安徽省滁縣專區。

1956年1月12日,屬安徽省蚌埠專區。

1961年4月13日,屬安徽省滁縣專區。

1971年3月29日,屬安徽省滁縣地區。

1992年12月,屬安徽省滁州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來安縣共轄12個鄉鎮,分别是:新安鎮、半塔鎮、汊河鎮、水口鎮、舜山鎮、雷官鎮、施官鎮、大英鎮、張山鎮、獨山鎮、三城鎮、楊郢鄉,縣政府駐地:來安縣新安鎮黎明路(蝴蝶公園北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來安縣地處安徽省滁州市東部,介于長江、淮河之間。地理坐标:東經118°20′~118°40′,北緯32°10′~32°45′。南北最長處55千米,東西最寬處30千米。總面積1481平方千米,縣境東鄰天長市和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連南京市浦口區,北與江蘇省盱眙縣比鄰

地質構造

來安縣地質構造主要是燕山地殼運動以來生成的北東向凹陷和斷裂。境内地層發育較為齊全,除缺失晚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系沉積外,自中元古代起,各時代地層均有發育;但大部分被第四紀地層覆蓋,出露甚少。中元古界在縣複興集和練子山以北,龍王山以南有所出露,厚度大于2135米。震旦系在縣舜山以北,練子山以南和平陽水庫西南有零星出露,為震旦系晚期沉積,厚度為1602米,含藻類化石。奧陶系在縣平陽水庫東南側出露,為奧陶紀早期沉積。厚度在300米以上,含鹦鹉螺和腕足類化石。白垩系分布在縣雷官集以南和東北、獨山西北、平陽水庫以西與琅琊區、南谯區交界處,厚度在300以上,僅上統赤山組有零星出露。第三系主要分布于縣城至施官以北。其中下第三系在舜山集組、狗頭山組、張山集組,主要為棕色泥岩、砂岩夾礫層,在炮嘴地區底部夾薄層石膏,含雙殼類、腹足類、介形類、葉肢類、魚類、哺乳類及孢粉等化石,厚302米。

地形地貌

來安縣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丘陵、南部為崗坳相間的波狀平原,緩丘零星分布;滁河、沛河、新來河兩側為較廣闊的河谷平原。全縣海拔高度小于220米,相對高程大于100米。境内地貌類型分為丘陵、階地、河漫灘三種。面積分别約占全縣面積的30%、40%、30%。縣内丘陵分布在低山外圍或居于低山兩側,呈帶狀,和低山組成梯狀地形,分為侵蝕丘陵、玄武岩丘陵、山丘。

氣候特點

來安縣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來安縣常見的喬木有側柏、翠柏、園柏、龍柏、塔柏、刺柏、速生柏、羅漢松、三尖杉、廣玉蘭、白玉蘭、厚樸、鵝掌楸、香樟等;常見的灌木有千頭柏、匐地柏、鹿角柏、金葉桧、絨柏、粉柏、鳳尾柏、孔雀柏、線柏、紫玉蘭,狹葉山胡椒、麻葉繡線菊等;常見的竹類有闊葉箬竹、紫竹、桂竹、剛竹、淡竹、人面竹等;常見的花類有白玉蘭、萬年青、茉莉、桂花、玫瑰、海棠、含笑、菊花、山海棠、野菊花、梅花、水仙、迎春等;草常見的有狗尾草、艾蒿、茅草、苔草、龍須草、馬鞭草、鳳尾草等。

動物資源

來安縣常見鳥類主要有小鸊鷉、綠頭鴨、豆雁、扇尾沙錐、蒼鹭、環頸雉、鹌鹑;獸類主要有狼、狐狸、刺猬、蝙蝠、野兔,鼠、獐、獾、松鼠、騷狗子、靈貓、黃鼠狼。魚類常見的有鲢魚、草魚、鯉魚、鲫魚,鲶魚、烏魚、鲲魚,黃鳝、刺鳅、鳜魚、泥鳅、花鳅;昆蟲常見的有瓢蟲、蝗蟲、金龜子、地老虎、蚜蟲、蝽象、天牛等;此外,尚有蚌、螺、龜、蟹、蝦、蛤蟆(青蛙、蟾蜍)、蛇、蜥蜴(四腳蛇)、壁虎等。

礦産資源

來安縣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品種多、品位高,主要有鉀長石、膨潤土、玄武岩、石英石等20多種,其中已探明的鉀長石分布面積達80平方千米。

政治

現任領導

縣委書記:楊文萍

縣委副書記:舒宏俊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來安縣常住人口為416048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來安縣生産總值為3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3%,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三位,增速比與全市少0.1個百分點。分産業看,第一産業26.2億元,增長1.7%,增速居全市第3位;第二産業157.3億元,增長5.0%,增速居全市第2位;第三産業143.5億元,增長3.9%,增速居全市第2位。三次産業結構為8.0:48.1:43.9。

2019年,來安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11.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1%。其中,第一産業24.1億元,增長3.6%;第二産業153.6億元,增長11.3%;第三産業133.5億元,增長10.0%。增速滁州市排名第1。三次産業結構比例進一步優化:7.7:49.4:42.9。

2018年,來安縣完成财政收入30.1億元,增長2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2億元,增長12.0%;中央級收入11.9億元,增長39.5%。全年财政支出39.2億元,增長13.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7億元,增長67.8%;公共安全支出1.7億元,增長39.6%;教育支出5.8億元,增長23.5%;科學技術支出4955萬元,增長27.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6億元,下降7.7%。

截至2018年末,來安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本币合計)262.9億元,比年初增加43.5億元,增長19.8%。住戶存款餘額137.3億元,比年初增加18.1億元,增長15.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09.6億元,比年初增加53.6億元,增長34.4%;其中,住戶貸款104.0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05.6億元。

截至2018年末,來安縣城鄉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16元,增長12.3%,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2215元,增長10.8%,農村民可支配收入13000元,增長10.1%。

第一産業

2018年,來安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7847公頃,比上年減少1809公頃減少2.3%;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179公頃,比上年減少0.1%;棉花種植面積179公頃,比上年增長3.5%;蔬菜種植面積7022公頃,比上年增長2.1%。全年糧食産量45.6萬噸,比上年增産0.7%;油料産量9734噸,比上年增産0.9%;棉花産量145噸,比上年增産3.6%。全年肉類總産量57590噸,比上年減少11.9%;其中豬肉産量13520噸,比上年增長0.7%。水産品産量27830噸,增長3.2%。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5.5萬千瓦,比上年下降0.7%。拖拉機53375台,下降4.1%。鄉村居民用電量20926萬千瓦時,增長14.5%。

2020年4月14日,來安縣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第二産業

2018年,來安縣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比上年增長11.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較快。主要工業産品産量保持增長,其中,凍肉27748噸,增長7.5%;服裝316.5萬件,增長26.1%;複合木地闆953.4萬平方米,增長18.8%;銅材186450噸,增長32.8%;電子元件447.5萬隻,增長23.6%。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185戶。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36.93%,比上年上升52.9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377.6億元,增長25.3%;實現利潤總額65.6億元,增長47.2%,其中,利稅總額74.7億元,增長50.1%。

2018年,來安縣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3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産值15.7億元,增長23.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9.7萬平方米,增長27.8%;房屋竣工面積44.9萬平方米,增長43.4%。

第三産業

2018年,來安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5億元,增長14.5%。按城鄉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4.2億元,增長13.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9.3億元,增長18.5%。按規模分,限額以上零售額32.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8.0%;限額以下零售額41.0億元,增長12.1%。

2018年,來安縣進出口總額31530萬美元,增長27.1%。其中,出口23209萬美元,增長32.9%;進口8321萬美元,增長13.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8833萬美元,增長7.0%。

2018年,來安縣年接待入境旅遊者1512人次,增長10.5%;接待國内遊客552.1萬人次,增長20.3%。旅遊外彙收入36.1萬美元,增長4.9%;國内旅遊收入15.5億元,增長25.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來安縣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招生1922人;普通高中4所,招生1745人;普通初中24所,招生3125人;小學26所,招生4080人。

指 标

在校生數

專任教師數

中等職業教育

4174

156

普通高中

5453

556

普通初中

9600

1486

小 學

22211

1392

教育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來安縣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衛生所室、村衛生室)21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4個,村衛生室130個。床位數1827張,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9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20人,注冊護士903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來安縣全年專利申請數2408件,增長84.1%,專利授權數496件,增長52.6%。

民生保障

截至2018年末,來安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單位640家,參保人數4.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425家,參保人數2.3萬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616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882人。

交通運輸

來安交通便捷,甯洛高速公路在縣境有兩個出入口,位于南京1小時都市圈核心層,104國道連通南北,312省道橫貫東西,洛甯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距南京市區60千米,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80千米,距津浦鐵路18千米,距省城合肥145千米。312省道縱穿南北與甯連高速公路銜接,内河航道汊河港距南京港20千米;縣城距京滬鐵路滁州北站18千米,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一個小時車程。

截至2018年末,來安縣境内公路通車裡程1979千米,年末公交擁有量62輛,運營線路網長52千米,年客用總量691萬人次。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3.53萬輛,其中私人轎車擁有量2.84萬輛。

曆史文化

頓丘山遺址

頓丘山遺址位于來安城東村趙壩生産隊,呈台形。南北長200米,東西長120米,文化層平均厚度約2.5米。因是東晉僑置的頓丘郡治所,故名頓丘山。1975年大水以後,該遺址成為居民住宅區。1972年5月,經安徽省博物館考古工作者發掘,該遺址出土一批石器、陶器、蚌器、骨器和銅镞、蔔甲等珍貴文物,其中蔔甲在安徽省江淮地區為首次發現。經考證,确定該遺址為殷商早期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均被省博物館運回。該遺址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井王遺址

井王遺址位于來安東22.5千米處的磁山鄉井王村井王生産隊,呈長方形。南北長70米,東西寬60米,遺址原有古井7口,現僅存2口。其南面為井東、井北和井王生産隊的農民集居區。遺址已廢為農田。1986年,縣文物工作組在對該遺址進行調查時,采集到新石器時代石器2件及漢代磚瓦、唐宋瓷片等。該遺址内涵豐富,有待進一步發掘考證。

高山縣城遺址

高山縣城遺址位于來安東北26千米處的王集鄉高山村内的高山崗上,呈方形。長70米,寬60米。城址内散存大量碎磚瓦。舊城廢于何時待考。據《漢書》記載,原高山縣地秦時屬東海郡,漢時屬臨淮郡,後漢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更為下邳國高山縣。1985年,本縣文物工作組在對該遺址進行調查時,發現大量唐宋瓷片,并在遺址附近一農民家裡發現明代青花瓷瓶一件(為1983年出土)。

建陽縣城遺址

建陽縣城遺址位于來安南15千米處的水口鎮東面,俗稱東城埂。建陽縣建于西漢,縣城廢于何時不詳。遺址正南方向300米處為兩漢時期墓葬群。縣文物工作組在此發掘時,發現木廓墓棺木完好,随葬品有銅器、陶器和漆器等。

吳王城遺址

吳王城遺址位于來安東南35千米處的煙陳鄉姜渡村姜東生産隊。遺址呈方台形,古城垣尚存,邊長120米。遺址内殘存大量瓦礫,平均文化層厚度約80厘米。據江蘇省六合縣民國版縣志記載,吳王城為三國東吳所建,因吳王孫權而得名。北齊瓦梁郡治所置于吳王城故墓之上,南唐時廢。該遺址為縣文物工作組于1985年普查文物時發現,其時遺址東部已被破壞,截面文化層參差外露。該遺址已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安縣舊城址

來安縣舊城址位于今來安縣城新安鎮中心區。來安縣建于五代南唐時,縣城于南宋時遷至大雍鎮(今新安鎮)。城内地勢東低西高,主要街道呈“十”字形,東西南北四方原有賓陽、慶成、迎薰、拱極四個城門,此外還有崇文小南門和耀武小西門。舊城城牆于民國27年(1938年)被拆,之後護城河被牆土填平。

來安縣舊城面積不大,但建築物頗多,有縣衙署、儒學宮、開元觀、大成殿、明倫堂、東壁樓(鼓樓)、城隍廟、龍王廟、觀音庵、老君祠、奎光祠、洗心亭、漱芳亭等,這些建築因兵火戰亂、年久失修而先後傾圮拆除。如今城内尚存硫璃井、縣署井、北門井、東門開元觀井等4口古井。1984年,縣文物工作組在縣城東部青龍街西原八面塘(今縣防疫站南牆外)附近發現新石器時期石器2件。

萬山遺址

萬山遺址位于來安東北25千米處的大餘郢村萬山生産隊北,海拔130米。該山頂部平坦,面積約7萬平方米。萬山山勢險峻,南宋時用于屯兵,山腰修有跑馬道,山頂有壘石圍牆。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滁州守将趙葵曾命趙必勝部駐守萬山,以禦金兵。萬山故壘已經傾圮,除飲馬塘、古井和跑馬道外,别無所存。明人張維恕曾為建于萬山之上的古刹龍泉寺題詩:“萬山重疊吐虹光,微雨初收天外涼。聰馬一鞭風色好,草蟲吟處百花香。”

石固山遺址

石固山遺址位于來安北15千米處的舜山鄉石固村,海拔166.7米,與對面的尖山構成縣境北端門戶。山呈圓台形,頂部面積約8萬平方米,山腰有跑馬道環繞。山勢陡險,易守難攻。南宋紹興時,居民曾在山上構築牆壘,以禦金兵。清鹹豐年間,安慶棚民葛必泉、葛高培和劉萬元率領的數千名義軍曾踞守該山。山上的建築後來全部毀于戰火。

韓王将台遺址

韓王将台遺址位于來安東22.5千米處的磁山鄉井王村井王生産隊西南300米處,呈長方台形,長80米,寬30米。東南——西北走向。遺址北30米處尚存一祭台,傳說韓信(一說韓世忠)曾在此點将。該遺址已廢為農田。1986年,縣文物工作組在文物調查中首次發現該遺址表層耕土中有大量紅燒土塊,繼而在此采集到新石器時期紅陶質和夾砂紅陶質鬲足4隻,以及商周時期殘陶片10餘種。經考證,該遺址為商周文化遺址。該遺址的下層文化有待進一步勘查。

大庵山遺址

大庵山遺址位于來安新安鎮北12千米處的大庵山林場場部附近。元至正年間(1341~1367年)在此處創建尊勝禅院(後又稱吉祥禅院)。禅院毀于何時不詳。《紅樓夢》主要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七月十六日撰寫的《尊勝院碑記》,記載了該禅院的規模及興衰過程。遺址尚存甘泉(觀音泉)和桂樹等自然景物。

地方特産

酥糖

酥糖,早期名為董糖,相傳在一百多年前從六合縣傳入,主要以面粉、白糖、芝麻、饴糖四種材料制成,其味香。

雷官闆鴨

雷官闆鴨系選用當地麻鴨或瘦肉型櫻桃谷鴨,經陳年老鹵、傳統配方加現代工藝精細制作而成。

複興茶葉

複興茶葉出産于來安縣舜山鎮複興茶場,該茶場始建于是1964年,位于來安縣城北10千米處,緊鄰白鹭島國際旅遊度假區和來安縣新農村示範點林橋苗木生态園。

半塔芝麻油

來安縣半塔麻油廠創建于五十年代初1950年,地處皖、蘇兩省四縣商貿繁榮、交通發達的紅色旅遊基地半塔鎮,該鎮地處江淮分水嶺的丘陵地區,屬于亞熱帶氣候,适合芝麻生長。

來安花紅

“花紅”學名“林檎”,是中國最古老的水果品種之一。“花紅”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滿口生香。花紅果子不僅好吃,而且還能開胃解暑,泡酒飲用可止瀉、治痢疾,是人們健身防病的營養果品。據史書記載,花紅自清朝嘉慶年間便在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廣泛種植,并作為貢品年年向朝廷納貢,屬于來安地方特産之一。

風景名勝

截至2018年,來安縣有4A級旅遊景區2個,3A級旅遊景區1個,形成了皖東烈士陵園為中心,依托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二師師部、少奇樓等革命舊址。以半塔、楊郢銀色風力發電為主題,依托長山東寺港風景區、龍卧寺省級森林公園、石界牌古民居、寶山千年銀杏樹等資源為一體的生态旅遊;以白鹭島度假村為重點,依托池杉湖濕地、小李莊、景華文化生态園、賈龍民族村、仰山桃文化、林橋苗木為一體的農業觀光;依托尊勝禅院、孔雀寺、石固山穆桂英點将台等為一體的名勝古迹。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李崇、李平、李諧。吳亮、丁士美、張綱、常道、胡松、郝孔昭、王化振、趙禮、顧問、魏大用、周之冕、湯斌、周球、嚴治元、曹寅、伍斯瑸、王士傑、劉瓒、韓夢周、伍士超、戴宗沅、歐陽泉。

近代名人

劉福連、王教成、王傳友、餘同傑、宋明武、陸元九、朱皖來、唐笑宜、武蘊藻、朱壽安、董彬、郭祥、劉恕、趙家俊、鄭芳、趙孝庵、金啟華、陸子修、李開亞、劉景龍、濮德祥、陳樹良、曹玉模、林協、呂祖珩、史宗俊、唐後啟、楊福宗、陳積中、楊金槐、朱焘、史正富、王唯、馮健、汪敏、陳幫萍、劉小妹。

榮譽稱号

2019年,來安縣榮獲第二批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号。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5月25日,被公示為安徽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先進縣。

上一篇:翼城縣

下一篇:枞陽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