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

漢語成語
似是而非(拼音:sì shì ér fē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戰國·莊周《莊子·山木》。似是而非指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多用于形容相似而不同但又容易被混淆的事物。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中文名:似是而非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近義詞:以假亂真、張冠李戴 反義詞:天經地義、不刊之論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釋義

表面看來似乎對,而實際上并非如此的。

出處

先秦·孔子《孟子·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例句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輕諾似烈而寡信,多藝似能而寡效……此似是而非者也。”

詞語辨析

【近義詞】以假亂真、張冠李戴、模棱兩可

【反義詞】天經地義、不刊之論、似非而是

用法

【語法】複句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上一篇:但願

下一篇:算盤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