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倫

伍迪·艾倫

美國導演
本名艾倫·斯圖爾特·康尼斯堡,1935年12月1日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美國導演、編劇、演員,美國藝術文學院榮譽成員,畢業于米德伍德中學。1964年,自編自演喜劇《貓咪最近怎麼樣了》,從而正式踏入娛樂圈。1969年,自導自演喜劇犯罪片《拿了錢就跑》。[1]
    中文名:伍迪·艾倫 外文名: 别名:活地阿倫 民族: 出生地:紐約布魯克林 身高:169厘米 體重: 畢業院校:米德伍德中學 職業:演員,編劇,導演,音樂家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英文名:Woody Allen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5年12月1日 獲得榮譽:第5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IMDb編号:nm0000095

個人簡介

稍稍熟悉美國電影的影迷,多少都會聽說過這個傳奇人物。而市場上能見到的伍迪作品也不在少數,甚至多達十餘種。說起這位鼎鼎大名的導演,影迷們大多隻是用“天才”、“牛”,甚至“大師”來表達他們的尊敬,然後多半就緘口不言。對于一位美國猶太知識分子,人們顯然還很難徹底了解他的思想脈絡和文化背景,從而他的作品顯露出的特質和優異之處,人們很多時候也隻是感覺到,而恐怕也不能象艾倫在美國猶太知識分子圈内的那些忠實觀衆一樣能夠會心一笑。

早年經曆

伍迪·艾倫,原名艾倫·斯圖爾特·科尼斯本,1935年12月1日生于紐約布魯克林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伍迪在本地的米德伍德中學畢業,雖然也曾經在紐約大學和紐約市立學院讀過幾天書,但均被開除。15歲伍迪就開始寫俏皮話,并開始用伍迪·艾倫這個名字給一些報紙的專欄作家投稿,據說還為鮑勃·霍普當過槍手,後來被這些專欄作者推薦擔任專為廣播電台寫廣告中的俏皮話。中學畢業後,他加入了“錫德·西則電視劇團”,以自己的搞笑天才為電視節目編寫腳本。将近十年的磨練,也經曆了學業不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1961年,伍迪辭去了“加裡·摩爾劇團”撰稿的職務,正式成了一個喜劇演員,在格林威治村的小酒館、夜總會和小劇場裡演出。

從業經曆

簡介

1964年,将近30歲的伍迪為電視台編寫并主演了《貓咪最近怎麼樣了》劇集,獲得成功。1966年,伍迪的第一部舞台劇《别喝那水》在百老彙上演,再一次獲得成功。1969年,由他編劇、主演的舞台劇《再彈一遍,薩姆》,取得決定性的成功,在百老彙連演不衰,轟動一時,奠定了伍迪正式走向電影的商業基礎。

伍迪在1966年初涉影壇。《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這個古怪的片名和古怪的制作方式差相吻合。伍迪領着一班人馬,把日本出品的一部名為《關鍵的關鍵》的偵探片重新剪接、配音,弄出一部日本007尋找拯救世界最美味的雞蛋色拉配方的十分搞笑的諷刺性影片,可以想象其搞笑方式和效果應該與周星馳的《國産淩淩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精心策劃的荒誕之作,和幾乎所有的蓄意颠複性作品一樣,到了影片的結尾,人們已經習慣了不斷颠複後的驚奇,一切就失之于平淡了。之後的第二年,伍迪再次編寫并主演了一部拿007系列影片“開涮”的搞笑影片:《皇家賭場》。

1969年,随着伍迪電影經驗的日趨成熟,舞台劇的成功也側面刺激了伍迪的電影興趣,電影商人們也紛紛對這個滿腦子精靈古怪想法的猶太小個子發出邀請,于是伍迪自導自演了一部《拿了錢就跑》,正式開始了電影之路。在這部伍迪導演的處女作裡,延續了伍迪前兩年的成功路數,仍然是以颠複類型片為己任。片中的強盜連字都寫不明白,以至于被搶劫的銀行小姐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麼,這個又倒黴又愚蠢的家夥,當然是由伍迪自己飾演,從而開創出富有個人特色的喜劇角色類型。這次對類型片的利用,由于伍迪自己的全面控制,就不僅僅局限在諷刺性模仿的單純颠複上,而是開始創造伍迪自己的電影角色和電影世界。

1977年的《安妮·霍爾》,是伍迪個人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功。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4項金像獎,以及美國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金球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等多項獎勵,可謂風光無限。影片沒有大場面或是滑稽的搞笑場面,人物也不多,片中散布着瑣碎的生活片斷、個人回憶、偶發感觸、閑散戲谑。這樣一部散漫的影片,最突出的是其中濃郁的生活味道,既有佯裝通透的人生感悟,又同時還充斥着布爾喬亞不可避免的傷感情調。在這部影片中,能看到伯格曼對人生和人際關系的思考和費裡尼夢想與現實交織的痕迹。

緊接着就是伍迪著名作品《星塵往事》,這又是一部黑白片。在這部自傳性質更強的影片中,伍迪把現代電影的技法發揮到了自己的極緻,其題材和手法與費裡尼的影史名作《八部半》極其相似,以至于一些著名的影評家在搞不懂影片究竟在說什麼的同時,一緻把這部影片稱為伍迪的“九部半”,而伍迪卻認為這是自己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之後他保持了持續的創作力,連續推出了《仲夏夜绮夢》、《百老彙的丹尼·羅斯》和《開羅的紫玫瑰》等幾部電影,整體風格都是在現實主義筆法中,夾雜着溫和的喜劇風格,影片不再造成大笑、爆笑,而是輕輕地笑、溫和地笑。

《漢娜姐妹》是伍迪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高峰。三個平行的,實際上互不關聯的故事,組成了影片,也描述了漢娜姐妹三個複雜多變的家庭史、愛情史、心理史。這是一部家庭生活片、倫理片,但是以喜劇形式,而不是《内心深處》中伯格曼式的悲劇形式,伍迪真正脫離了模仿階段,踏入自己操縱自如的個人電影世界。三個故事的影片已經沒有固定的主角了,或者說出現的幾個人物都可以說是影片的主角,雖然說影片的片名叫《漢娜姐妹》。伍迪在這部影片中展現了描摹現實的出色技巧和觀察力,把悲劇和喜劇融為一體,在寫實手法中猱入超現實效果,其完美結合堪稱經典。

充滿溫暖懷舊色彩的《無線電時代》,雖然沒有伍迪的親自出演,也并非伍迪的最佳作品,但仍然以對那個時代的真摯熱愛之情博得衆多影迷的喝彩。這幾乎是伍迪從影以來最熱情的一部作品了,對那個時代無可比拟的個人感情令影片煥發出奪人的光彩。《九月》,講述了三對男女不幸的感情,把男女關系、家庭關系極度濃縮在九月的一所别墅裡,喜劇元素變淡,人生的複雜、痛苦在這六個人身上得以體現出來。

三部短片組成的《紐約故事》,是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和伍迪三個人合作的共同作品,《俄迪普斯的煩惱》是其中伍迪執導的段落。一個讓人難以忍耐的母親終于消失了,而這個兒子真正的煩惱才剛剛開始,伍迪再次拾起早年富于想象力的超現實滑稽鬧劇風格,但畢竟已經是年過半百、曆盡滄桑的人了,難以再現當年雖然粗疏但也生機勃勃的喜劇景象了。《另一個女人》,是關于一個女人苦悶回憶的故事,幾乎又是一部難以稱之為喜劇的伍迪作品,或多或少帶着些伯格曼的風格

1989年的《愛與罪》,才多少恢複了伍迪的風格和水準。這是兩個故事組成的影片,一個偏于嚴肅,一個偏于輕松。罪與罰的主題,來自于宗教,來自于聖經,影片中始終把聖經文化的罪罰意識貫穿人物心理的始終。這是兩個悲劇,手法卻又是某種喜劇,而其結果卻介于難以判定的悲喜之間。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編劇提名,并被評為1989年美國十大佳片之一。

1990年編導的《艾麗絲》是一部帶有魔幻色彩的婦女解放題材的影片,一個中國醫生提供的草藥能夠産生神奇的效果,它最終推動了一個家庭婦女的覺醒。

1993年,伍迪拍攝了《曼哈頓神秘謀殺案》,評論界給予了這部影片很高的評價,雖然影片票房幾乎應該算作是失敗的,但認為不像前面幾部影片那樣矯揉造作,也沒有故意作出高姿态,平和近人而又喜氣洋洋,是伍迪恢複水準之作。

1994年的《子彈橫飛百老彙》獲得當年七項奧斯卡提名,重振了伍迪喜劇的聲威。影片是20年代百老彙後台喜劇與黑幫喜劇融合的結果,和當年的《百老彙的丹尼羅斯》有相似之處,但其影片主旨和融合的形式卻又大不相同。這一年,伍迪還為電視台重新改編拍攝了自己早期的舞台劇《别喝那水》,也許這二者的拍攝經曆和經驗能夠互為補充吧。

1995年,伍迪又在《非強力春藥》中繼續探索新的形式。在古希臘女神的名字之下,在片中采取古希臘唱詩班的形式對片中的人物、情節加以評述,而情節又是以人類繁衍、血統為主題,于是形成一部現代的古希臘神話。

1996年的《人人都說我愛你》,是一部探讨愛情與婚姻,精神與物質的影片。片中由幾個短故事演繹出愛情的多種狀态,雖然不是全景式掃描,但也足夠人們把自己對号入座的了,但伍迪卻沒有好萊塢“造夢”的義務,反而在每個故事結束之後加上一段貌似熱情的歌舞,把看着故事唏噓不已的觀衆從電影世界中拉出來嘲弄一番--如同上一部作品中的古希臘式的合唱班。

60多歲的老導演創作影片的熱情絲毫不減當年,1999年完成了《甜美與卑微》,2000年又推出《業餘小偷》,持續着自己多年來幾乎一年一部電影的創作速度。從1969年以來,伍迪·艾倫一直保持每年一部電影的頻率。31年31部作品,絕大多數是自編自導自演,絕大多數是自傳性很強,糾纏着猶太情結和對生與死、愛與罪、性與欲、道德與責任的思想偏執,并且總是用他生活中的伴侶作女主角。

伍迪·艾倫在産量穩定的同時也能堅持自己的特點,這也是他的影迷們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2005年,他轉變風格,導演了驚悚題材的《賽末點》,好評如潮,2006年他與斯嘉麗·約翰遜再次合作了《獨家新聞》。2007年又與伊萬·麥克格雷格和柯林·法瑞爾合作了犯罪題材的《卡珊德拉之夢》,2008年再次回歸兩性話題,與斯嘉麗·約翰遜、佩内洛普·克魯茲、麗貝卡·豪爾三位美女和西班牙男星哈維爾·巴登合作了《午夜巴塞羅那》。

伍迪·艾倫在2013年交出的《藍色茉莉》一改前兩年《午夜巴黎》、《愛在羅馬》“給歐洲城市寫情書”的閑散敷衍,犀利好看得煞有介事,《名利場》說它“也許是伍迪最殘酷的一部電影”,還有電影網站稱之為“伍迪1994年《子彈橫飛百老彙》後最好的電影”,凱特·布蘭切特主演該片後也濺起一片“沖擊奧斯卡影後”的呼聲。77歲的伍迪·艾倫,還是用他最熟悉的美國故事,再次驚豔了拄着拐杖追随他多年的老觀衆,以及傾心于他“話痨知識分子”風格的文藝青年們。

在完成《藍色茉莉》之後,伍迪啟動了新片《月光下的魔法》,據悉,該片回到法國進行取景拍攝,這也是他繼《午夜巴黎》之後,再一次在法國講故事。影片于2014年7月24日登陸北美院線。

作家與喜劇演員

他被聘為幽默作家(humorist)赫伯·希裡納(Herb Shriner)的全職寫手,一星期能掙得25美元。19歲時,他開始為《The Ed Sullivan Show》、《The Tonight Show》等一些電視節目寫腳本。尤其在給席德·西澤的《Caesar's Hour》寫腳本時每周能掙1500美元;同事丹尼·西蒙(Danny Simon)也為他今後寫作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幫助。

1961年,艾倫作為喜劇演員在格林尼治村俱樂部首次亮相。 他發行了三張夜總會現場錄音的LP專輯:同名專輯《Woody Allen》(Colpix 518,1964年)、《Volume 2》(Colpix 488,1965年)和《The Third Woody Allen Album》(Capitol 2986,1968年)為尤金·麥卡錫的總統競選籌款。這些專輯的素材被剪輯後收錄在了雙LP專輯《Standup Comic》和《Nightclub Years 1964–1968》中,包括與米奇·羅斯合寫的“The Moose”片段。

艾倫與他的經理設計出一種充滿神經質與不安的知識分子形象——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轉型,使得艾倫在夜總會與電視表演中站穩腳根。他的這種創新被認為對獨角類型喜劇(comedy monologue genre)與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産生了重要影響。

艾倫開始給諸如《紐約客》等雜志寫短篇故事和漫畫題标(cartoon captions)。他從《紐約客》的四位幽默大師:S.J.佩雷爾曼、喬治·S·考夫曼、羅伯特·本奇利還有馬克斯·舒爾曼身上汲取靈感,并将他們的素材時代化。他早期作品中雙關等幽默元素受S.J.佩雷爾曼的影響尤甚。艾倫是個全才作家,那時他已經出版了四本短文集:《Getting Even》、《Without Feathers》、《Side Effects》和《Mere Anarchy》。2010年,艾倫從他四本着作中挑選了73篇文章誦讀并制作成數字誦讀版本在Audible.com和iTunes上發行。艾倫亦因此獲格萊美最佳誦讀專輯(Grammy Award for Best Spoken Word Album)提名。

劇作家

1966年,艾倫的第一部舞台劇成名作《别喝生水》(Don't Drink the Water),由盧·雅各比(Lou Jacobi)、凱·梅德福德(Kay Medford)、阿尼塔·吉萊特(Anita Gillette)以及艾倫未來的搭檔托尼·羅伯茨主演。霍華德·莫裡斯(Howard Morris)導演的《别喝生水》電影版于1969年上映,傑克·格裡森(Jackie Gleason)主演。艾倫很不喜歡這部1969年的電影版,因此1994年艾倫又自導自演了第三個版本在電視中放映,由馬伊姆·拜力克與邁克爾·J·福克斯主演。

艾倫編劇的《呆頭鵝》(Play It Again, Sam)于1969年2月12日在百老彙上演并大獲成功。黛安·基頓和托尼·羅伯茨亦主演了此劇。三人随後出現在了由赫伯特·羅斯導演的《呆頭鵝》電影版中。艾倫登上了1969年3月21号的《生活雜志》封面。 1981年,他編劇的《The Floating Light Bulb》在百老彙上演,但隻演了65場。盡管評論褒貶不一,但這是一次難得的對艾倫童年身臨其境式的體驗,尤其是他對魔術的着迷。艾倫也寫了不少獨幕劇,比如《老塞布魯克鎮》(Old Saybrook),還有《濱河大道》(Riverside Drive)。

2011年10月20日,艾倫的獨幕劇《Honeymoon Motel》作為劇集《Relatively Speaking》的一幕在百老彙上演。另兩幕分别由伊蓮·梅與伊桑·科恩編劇。

早期電影

艾倫編劇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是1965年的《風流紳士》(What's New Pussycat?)。他對最終的成片感到很失望,這也使得他下定決心:今後所有他編劇的電影必須也由他導演。艾倫執導的第一部作品是1966年的《莉莉虎,怎麼啦?》。這本來是一部已經發行的日本電影,被艾倫配上了全新的英語喜劇對白。1967年,他在一部另類的007影片《007别傳之皇家夜總會》中出演一個角色。

1969年,艾倫與米奇·羅斯合寫了《傻瓜入獄計》劇本,由艾倫導演并任主角一職。電影上映後反響不錯。之後艾倫與聯美公司簽訂了一份協議合作拍攝多部影片,這些影片即後來的《傻瓜大鬧香蕉城》(1971年,與羅斯合作編劇)、《性愛寶典》(1972年)、《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年)和《愛與死》(1975年)。《傻瓜大鬧科學城》是艾倫首次與馬歇爾·布瑞克曼合作編寫劇本。

1977年艾倫迎來了他的黃金時期。電影《安妮·霍爾》包攬四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女主角。《安妮·霍爾》為現代浪漫喜劇電影樹立了榜樣,基頓在片中的男性化着裝(那條羊毛衫上的領帶是基頓自己的)也引爆了當時的時尚潮流。影片拍攝期間的暫命名為“Anhedonia”,聽上去就像是“毫無愉快感的兇殺謎案”。拍攝工作結束後,艾倫将重點放在了男女主角間的浪漫喜劇上,對影片進行重剪,同時增加了很多笑料。剪輯後的新版本被命名為“安妮·霍爾”(安妮是基頓的昵稱,霍爾是她的姓)。該片名列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大電影第35位,以及百年百大喜劇電影第4位。

1979年的《曼哈頓》是一部常被視為向紐約緻敬的黑白電影。許多艾倫電影中的主角都是美國中産階級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的愛恨觀也成了艾倫電影的一大特征,包括《罪與錯》和《安妮霍爾》。《曼哈頓》講述了一個中年知識分子與她17歲女友和他朋友的情人之間的複雜關系。

其間,艾倫還拍了一部陰郁的悲劇《内心深處》(1978年)。此片深受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影響。《内心深處》代表着艾倫從早期的搞笑電影風格中脫離了出來。

1980年代

艾倫1980年代的電影,即便是喜劇,也滿是憂郁而富有哲學意味。那時期艾倫深受歐洲導演的影響,特别是英格瑪·伯格曼和費德裡科·費裡尼。《星塵往事》模仿了費裡尼的《八部半》和伯格曼的《野草莓》;《仲夏夜性喜劇》改編自《夏夜的微笑》;《漢娜姐妹》在影片結構和背景上借鑒了《芬妮和亞曆山大》;《無線電時代》受到《阿瑪柯德》啟發;而《情懷九月天》則類似《秋日奏鳴曲》。艾倫使用了《野草莓》的諸多元素。在《罪與錯》中,艾倫直接借用了《野草莓》中的一個場景。

《仲夏夜性喜劇》是艾倫拍的第13部電影,這也是米娅·法羅第一次主演艾倫的影片。自從黛安·基頓參拍《赤色分子》之後,米娅·法羅接替她成為了艾倫的新女神。

《星塵往事》的主角Sandy Bates(伍迪·艾倫飾)是一個早期靠拍攝滑稽電影聲名鵲起的電影制片人,但他開始對他的觀衆感到厭倦和怨恨,因為他不想再拍這種電影。受一位朋友病逝的影響,Bates宣布:“我再也不拍搞笑滑稽的電影了。”然而所有人都過來跟他說(包括外星人),“我們喜歡你的電影,尤其是你以前拍的那些滑稽的電影。”艾倫說《星塵往事》是他拍的最好的電影之一。

在《漢娜姐妹》和《罪與錯》中,艾倫将悲劇與喜劇元素柔和在了一起。《罪與錯》裡兩個不相幹的故事在結尾處彙合了。他還制作了一部生動而可笑的紀錄片——《西力傳》。

另外他還拍了三部關于影視業的影片:《丹尼玫瑰》,他在其中扮演一個紐約的演出商代理;《開羅紫玫瑰》,講述了大蕭條時期電影院的重要性;以及《無線電時代》,一部關于他在布魯克林童年時期的經曆和電台重要性的影片。《開羅紫玫瑰》被時代雜志選入曆來百部最佳影片。艾倫也認為《開羅紫玫瑰》、《星塵往事》和《賽末點》是他最好的三部影片。

1989年,艾倫與弗朗西斯·科波拉和馬丁·斯科塞斯合作并拍攝了《紐約故事》,一部關于紐約人的多段式電影。其中艾倫導演的短片《俄狄浦斯的煩惱》,講了一個神經質的律師與他喋喋不休的母親的故事。

1990年代

1992年拍攝的《影與霧》是一部向德國表現主義緻敬的黑白電影,并使用了庫特·魏爾的音樂劇。艾倫随後拍攝了廣受好評的《丈夫和妻子》(1992年),并獲得了兩項奧斯卡提名:最佳女配角(朱迪·戴維斯)和最佳原創劇本(伍迪·艾倫)。電影《曼哈頓神秘謀殺案》(1993)結合了懸疑與黑色喜劇,并标志着黛安·基頓、艾倫·艾爾達和安傑麗卡·休斯頓的回歸。

之後艾倫轉向相對更輕松的影片,如《子彈橫飛百老彙》(1994年),這也使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提名。在随後的音樂電影《人人都說我愛你》(1996)中,歌唱和舞蹈場面與弗雷德·阿斯泰爾和琴吉·羅傑斯主演的許多音樂劇相類似。在喜劇《非強力春藥》(1995年)中,希臘戲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米拉·索維諾也憑借此片赢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1999年艾倫的爵士喜劇《甜蜜與卑微》也被提名了兩項奧斯卡獎,分别是西恩·潘(最佳男主角)和薩曼莎·莫頓(最佳女配角)。1990年代末,艾倫從這些輕松喜劇轉向拍攝較為深刻的諷刺影片,如《解構哈裡》(1997年)和《名人百态》(1998年)。

艾倫的《業餘小偷》(2000年)與1942年S.J.佩雷爾曼編劇的《盜竊公司》劇情上非常相似。艾倫從來沒有談到過這是否是故意為之或是受其啟發。《業餘小偷》是艾倫與夢工廠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同時代表着一種方向的轉變:艾倫開始參與更多的訪談,并試圖回歸他早先的搞笑路線(slapstick roots)。該片票房還算成功,國内票房收入達1,700萬美元。但艾倫接下來的四部影片票房則不盡如人意——包括艾倫預算最高的影片——《玉蠍子的魔咒》(2600萬美元預算),以及《好萊塢式結局》、《奇招盡出》、和《雙生美蓮達》。這些影片在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上均被标示為“爛”(rotten)的評級,平均國内票房不足四百萬美元。一些影評家稱艾倫的影片自從1999年的《甜蜜與卑微》以來就一直欠佳,并表示艾倫電影的黃金時代已離他遠去。艾倫還讓他的教子昆西·羅斯(Quincy Rose,米奇·羅斯的兒子)在《雙生美蓮達》中飾演了一個角色。2001年艾倫當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賽末點》(2005年)是艾倫這十年間最成功的影片,好評如潮。拍攝地設在倫敦,并由喬納森·雷·麥耶斯和斯嘉麗·約翰遜主演。《賽末點》的劇情明顯比艾倫的前四部夢工廠電影更為陰暗。在《賽末點》中,艾倫的主角設定從智慧的紐約上層階級轉向富有的倫敦上層階級。該片國内票房超過2300萬美元(比他20年來拍攝的任何一部影片都要多),全球票房超過6200萬美元。《賽末點》為艾倫赢得了自1998年以來的第一個奧斯卡獎提名——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同時也獲得了自1987年以來第一次金球獎提名——最佳導演提名和最佳劇本提名。艾倫在接受《首映》雜志采訪時稱,這是他所拍過的最棒的一部電影。

艾倫繼續回到在倫敦拍攝的影片《獨家新聞》,主演仍是斯嘉麗·約翰遜,還有伊恩·麥柯肖恩、休·傑克曼、凱文·麥克納利和艾倫自己。該片于2006年7月28日上映,評價褒貶不一。他還在倫敦拍攝了《卡珊德拉之夢》,2007年11月上映,由科林·法瑞爾、伊萬·邁克格雷戈和湯姆·威爾金森主演。

在結束了他的第三部倫敦電影之後,艾倫前往西班牙。他簽訂了一項協議——在阿維萊斯、巴塞羅那和奧維耶多拍攝電影《午夜巴塞羅那》。該片于2007年7月9日開拍,由斯嘉麗·約翰遜、賈維爾·巴爾登、麗貝卡·豪爾和佩内洛普·克魯茲主演。艾倫在談到該片的拍攝經驗時稱:“對我來說西班牙是一個有着特殊意義的國家。我很高興來到西班牙,并且第一次與Mediapro(Mediapro是西班牙的一個電影電視交流合作組織,1994年成立于巴塞羅那)合作拍攝影片。”《午夜巴塞羅那》獲得一緻好評,并赢得了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佩内洛普·克魯茲憑借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赢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艾倫說他在歐洲市場上“幸存”了下來。歐洲觀衆似乎更易接受艾倫的電影,尤其在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那兒有他的大批粉絲(《好萊塢式結局》中的玩笑)。“美國已變得與以前完全不同了,如今很難拍好一部小制作電影,”艾倫在2004年的一次訪談中說到。“貪得無厭的工作室不是不關注好片。如果拿到一部好片他們會更高興,但能賺錢才是他們的目标。他們隻希望這100萬能變成5億美元。”

2008年4月,他開始拍攝瞄準老年觀衆群的影片《怎樣都行》,由拉裡·大衛、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和埃文·蕾切爾·伍德主演。該片于2009年上映,是一部劇情從拙劣的自殺企圖轉向淩亂三角戀的黑色喜劇。艾倫在1970年代就完成了《怎樣都行》的劇本,其中拉裡·大衛所飾演的角色最早是為澤羅·莫斯苔準備的,後者于《安妮霍爾》上映那年去世。

2013年7月上映的作品《藍色茉莉》在舊金山和紐約拍攝,由凱特·布蘭切特、亞曆克·鮑德溫、莎莉·霍金斯主演,講述紐約貴婦茉莉在家庭破敗後投奔妹妹的故事,表現了茉莉經曆的人生巨大落差和心理崩潰的過程。《藍色茉莉》收獲了普遍的好評,布蘭切特也因其精彩的演繹收獲了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第71屆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等在内的許多影後殊榮。

艾倫的下一部新片《月光下的魔法》,将由艾瑪·史東和科林·弗思主演,背景設定在1930年代的法國。

舞台劇生涯

作為名電影導演的同時,艾倫也是一位成功的劇作家,早在1960年他就為滑稽戲《From A to Z》寫過小品。他的首次成功是1966年的《别喝生水》,近兩年時間内在百老彙演出了598場。1969年,他編劇的《呆頭鵝》上演并再次大獲成功,也捧紅了艾倫和黛安·基頓。此劇連演453場并獲三項托尼獎提名,盡管艾倫本人并未獲得任何提名。

1970年代艾倫寫了許多獨幕劇,尤其是《God》和《Death》。這兩部劇後來被收錄在1975年出版的短文集《WithouFeathers》中。1981年,艾倫的《The Floating Light Bulb》在百老彙上演。盡管收獲兩項托尼獎提名和一項托尼最佳表演獎,但是此劇叫好不叫座,隻演了62場。1995年,在離開劇場舞台許多年後,艾倫帶着他的新獨幕劇《中央公園西路》(Central Park West)——作為由艾倫、大衛·馬梅和伊蓮·梅合作的《Death Defying Acts》的其中一幕重返劇場。

接下來的許多年裡,艾倫并未直接地參與舞台劇,隻有一些他以往的作品被舞台劇化并上演。作品《God》在裡約熱内盧的巴西銀行文化中心上演,電影《子彈橫飛百老彙》和《情懷九月天》被改編後分别搬上了意大利和法國的劇場舞台。這些作品的舞台劇化艾倫均未參與。1997年有傳言稱艾倫會重返劇場舞台,而且讓他的現任妻子宋宜·普列文擔任主角,不過該傳言被證僞。

2003年艾倫終于重返舞台——《文思枯竭》(Writer's Block),一場由兩部獨幕劇《老塞布魯克鎮》(Old Saybrook)與《濱河大道》(Riverside Drive)組成的戲劇晚會在外百老彙上演。門票很快銷售一空。這場演出标志着艾倫作為戲劇導演的首次亮相。同年有報道稱,艾倫基于《子彈橫飛百老彙》又寫了一部音樂劇,不過該劇從未露面。艾倫自1981年以來的首部多幕劇《A Second Hand Memory》,由艾倫導演,于2004年在外百老彙上演。

2007年6月,據稱艾倫又會在戲劇生涯中增加兩個創舉,導演一部不是他寫的作品以及導演一部歌劇——改編自普契尼著名歌劇《賈尼·斯基基》,并于2008年9月6日在多蘿西·錢德勒劇院上演。此劇後來成為2009年6月在意大利城市斯波萊托舉辦的兩個世界音樂節的開幕劇。2011年10月,艾倫的獨幕劇《Honeymoon Motel》出現在百老彙獨幕劇集《Relatively Speaking》中,由約翰·特托羅導演,伊蓮·梅與伊桑·科恩亦參演了此劇。

未來項目

多年來艾倫一直想拍一部關于爵士樂在新奧爾良起源的電影,暫名《美國藍調》。電影講述路易斯·埃米納姆斯特朗和西德尼·白塞完全不同的職業生涯。艾倫表示影片預算在8000萬至1億美元左右,因此難以開拍。

個人生活

婚姻及情人關系

艾倫結過三次婚:分别與哈琳·羅珊(1956年至1962年),路易斯·拉塞爾(1966年至1970年)和他的現任妻子宋宜(1997年至今)。艾倫雖然與米亞·法羅有着長達12年的情人關系,但兩人從未結婚。艾倫也與黛安·基頓和斯泰西·内爾金保持了10年的情人關系。

1、哈琳·羅珊

19歲時,阿倫與16歲的哈琳·羅珊結婚。婚姻自1954年起至1959年止。

2、路易斯·拉塞爾

艾倫于1966年與路易斯·拉塞爾結婚。他們在1969年離婚。至1997年為止艾倫一直都未再娶。離婚後,拉塞爾參演了艾倫的三部電影——《傻瓜入獄記》,《傻瓜大鬧香蕉城》,和《性愛寶典》,并客串過後來的《星塵往事》。

3、黛安·基頓

1970年,黛安·基頓出演了艾倫的百老彙劇《呆頭鵝》。排練過程中,她與艾倫彼此吸引成為情侶。即使在他們分手一年後,她仍繼續主演了艾倫的許多電影。《安妮·霍爾》對她與艾倫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影片。據說安妮這個角色是專門為她而寫的,黛安·基頓本名就叫黛安·霍爾。随後她在影片《内心深處》中飾演一個詩人角色。再接下來則是影片《曼哈頓》。1987年,她在影片《無線電時代》中客串了一個角色。她還接替了與艾倫爆發矛盾沖突的米亞·法羅出演了影片《曼哈頓神秘謀殺案》。在這之後基頓沒有再出演過艾倫的影片,不過他們自情人關系結束後一直保持着親密的友誼。

4、斯泰西·内爾金

《洛杉矶時報》稱,電影《曼哈頓》就是基于女演員斯泰西·内爾金與艾倫之間的情人關系所寫成的,盡管艾倫從未公開承認他們間的關系。斯泰西·内爾金原本在《安妮·霍爾》中有戲份,不過後來被剪去。據報道,她認識艾倫那時才17歲,是紐約史岱文森高中的學生。

5、米亞·法羅

1980年左右,艾倫開始與米娅·法羅交往。她主演了艾倫從1982年到1992年的大部分電影。法羅與艾倫從未結婚,并保持分居。他們領養了兩個孩子,迪倫·法羅和摩西·法羅。他們也有一個親生孩子羅南·法羅。然而據2003年《名利場》雜志報道稱,法羅認為羅南“有可能”是她與她第一任丈夫弗蘭克·西納特拉的孩子。法羅說她與西納特拉“從未真正分手”。

艾倫沒有領養法羅其餘的子女,包括宋宜·法羅·普列文(法羅和安德烈·普列文的養女,即宋宜·普列文)。1992年,法羅發現了艾倫所拍的宋宜的裸照,那時宋宜才20歲。随後法羅與艾倫分手。 在她的自傳 《What Falls Away》中,法羅說艾倫承認了與宋宜的不正當關系。

法羅與艾倫分手後,一場關于三個孩子監護權的漫長争奪戰開始了。在訴訟過程中,法羅稱艾倫性騷擾他們的養女迪倫,而迪倫當時隻有7歲。法官最終判決性騷擾指控不成立。不過法羅最終赢得了子女的監護權。艾倫被剝奪了對馬龍的探視權,并被令隻限在監督下探視羅南。14歲的摩西選擇不見艾倫。

6、宋宜·普列文

1992年,在艾倫與米亞·法羅分手後,艾倫繼續與宋宜保持情人關系。雖然艾倫與法羅從未結婚,且不是宋宜的合法繼父,但艾倫與宋宜經常被說成繼父與繼女相戀,因為宋宜是法羅的合法養女也是艾倫兒子的姐姐。

1991年艾倫剛和宋宜相戀時,艾倫56歲而宋宜隻有19歲。當被問及年齡差異是否有礙于他們平等關系的維系時,艾倫說平等并非是必需品,“你遇見某人并愛上了她,這就夠了。”艾倫與宋宜于1997年結婚。

羅南·法羅公開譴責艾倫,并稱根本不想再見到他。2012的父親節時他發了一條推文諷刺艾倫:“父親節快樂——或者說,姐夫節快樂。”

宋宜和艾倫有兩個養女,分别是Bechet Dumaine(1999年生于中國)和Manzie Tio(2000年生于德克薩斯州)。

單簧管樂手

艾倫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爵士樂迷。這可以從他的電影配樂上看出來。他從小就開始吹單簧管,還給自己起了一個藝名叫Woody Herman。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起他就開始公開演奏,特别是與典藏廳爵士樂團一起為影片《傻瓜大鬧科學城》配樂。

每周一晚,艾倫與他的新奧爾良爵士樂隊都會在曼哈頓的卡萊爾酒店演出。紀錄片《野人藍調》(芭芭拉·庫珀導演)記錄了艾倫和他的樂隊在1996年時的歐洲巡演,包括他與宋宜的關系。新奧爾良爵士樂隊已經發行了兩張專輯:《The Bunk Project》(1993年)和《the soundtrack of Wild Man Blues》(1997年)。

2008年6月,艾倫和他的樂隊連續兩晚在蒙特利爾國際爵士音樂節上演出。

關于精神分析

艾倫已經看了超過37年的精神分析師,他的影片中也經常出現精神分析相關的内容。甚至于在為動畫《蟻哥正傳》配音時艾倫依然用他經典的神經質腔調。

約翰·巴克斯特在《Woody Allen: A Biography》一書中寫道:“艾倫顯然覺得精神分析很刺激,甚至很興奮。”艾倫說他自從娶了宋宜就再沒看過精神分析師。他說他仍有幽閉恐懼症和廣場恐懼症。艾倫在2008年的一次采訪時将自己描述為“MilitantFreudian Atheist”(好戰的弗洛伊德式無神論者)。

社會評價

伍迪·艾倫寫作的主題不外死亡、性和不道德行為,他善于吸取無聲片喜劇的優點,配合自己一套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機智對白,尤其是紐約知識分子式的機智。其諷刺對象上至政治、文化、宗教、性,下至電影、電視、猶太人習俗等等,如果不懂得、不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和環境,他的那種“内行人笑話”的幽默感,将無法理解,所以他的作品很受美國本國觀衆(特别是知識分子)的歡迎,在非英語國家則有所隔閡。挑剔的法國人稱他為“美國電影界惟一的知識分子”。

人物轶事

關于奧斯卡頒獎典禮

艾倫的電影屢受奧斯卡青睐,但艾倫幾乎從不參加包括奧斯卡在内的電影頒獎典禮。艾倫給出的公開解釋是:他要參加周一晚的單簧管演出。不過早在1974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曾援引艾倫的話說,“給電影頒獎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我無法忍受别人的評判,如果這次他頒給你的獎你拿了,那下次他說你不配,你也得承認。”唯一一次例外是在2002年第7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艾倫意外地出現在了會場,向電影人們請願不要因為911事件而放棄紐約。艾倫申明說:“我不必給予什麼,也不必接受什麼。我隻想談一談紐約市。”艾倫出場時全會場起立鼓掌歡迎。之後大屏幕播放了一部由許多紐約取景影片的片段剪輯而成的短片,片首片尾均出自艾倫的影片《曼哈頓》。

關于片頭字體

艾倫經常使用一種名為溫莎(Windsor)的字體,從《安妮·霍爾》開始(除《内心深處》外),影片片頭均使用了這種字體或其變體。據稱當時艾倫正在為《愛與死》尋找合适的字體。一次早餐上艾倫遇見了美國字體設計師Ed Benguiat,他向艾倫推薦了這款字體。艾倫很喜歡,并在之後幾乎所有的影片中使用了這種字體。溫莎字體亦成為艾倫電影的标志之一。

性醜聞

2014年2月2日,艾倫與前妻米娅·法羅的養女迪蓮·法羅在《紐約時報》發表公開信,稱艾倫在她7歲時對她進行過性侵犯。這是迪蓮首次親自寫信公開這一秘密。

她在公開信中寫道:“當我7歲時,伍迪·艾倫牽着我的手帶我到二樓一個昏暗的閣樓,他讓我俯着躺下玩我弟弟的火車模型,然後對我進行了性侵犯。”她稱,伍迪·艾倫從來沒有被證明有罪,但他的行為一直像噩夢一樣困擾着她。

2014年2月4日淩晨,艾倫方面否認了迪蓮的性侵說法。他的發言人萊斯利·達特在接受美國CNN電視台采訪時表示,“艾倫先生在閱讀了這一公開信後,發現其中有很多不實的信息,并迅速對此事做出揭示,他認為有必要告知公衆真相。”

萊斯利稱,艾倫曾接受過法庭特别任命的調查專家組的徹查,但專家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任何可信的證據證明艾倫曾對迪蓮有過性侵行為,而迪蓮·法羅本人精神異常,被認定不具備分辨現實與虛幻的能力。她的這封公開信很有可能是米娅·法羅的指使。”

2014年2月7日,伍迪-艾倫親自為《紐約時報》撰寫文章否認性侵。他感慨自己太天真,曾以為隻要有常識就不會相信這個指控。他還懷疑前女友米娅-法羅對迪蘭進行了誤導,因21年前他就曾被米娅指控性侵迪蘭,當時艾倫曾帶迪蘭去醫院檢查是否遭到性侵,迪蘭最開始的說辭是沒有,但米娅帶她出去吃了冰淇淋後,她就改口了。

相關新聞

伍迪·艾倫新片華金·菲尼克斯主演7月開拍

2014年5月4日,伍迪·艾倫的下一部新片(片名劇情未知)在2014年7月開拍,并且已經确定華金·菲尼克斯出演男主角。一般來說,伍迪·艾倫的新片除非真正開拍,否則會很少有消息流出,此次新片公布男主角也屬罕見。而伍迪·艾倫仍保持着一年一部新片的頻率。

相關新聞

伍迪艾倫新作《咖啡公社》将亮相上影節

除了最新上映的《咖啡公社》之外,上海國際電影節還搭配了《午夜巴黎》《愛在羅馬》《魔力月光》

法國時間5月11日,2016年第69屆戛納電影節開幕,而大導演伍迪·艾倫的新片《咖啡公社》也作為開幕影片首映。這位法媒眼裡的“美國電影界唯一知識分子”的新作,又一次獲得了他們清一色的“盛贊”。法國第二大全國性報紙《世界報》則認為“本片和從前的伍迪·艾倫一樣棒!”

《咖啡公社》是一部非常“伍迪·艾倫”的作品,再現了30年代美國好萊塢和紐約的社會風情和上流社會,明星陣容如此耀眼,加之媒體反響如此熱烈,作為電影迷,怎麼可以錯過這部精彩影片?無力前往戛納膜拜,還是想一睹為快,怎麼辦?!

那,今年六月來上海吧。伍迪·艾倫新作《咖啡公社》将亮相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向大師緻敬單元!同時,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準備好了這位“戛納老男孩”新作套餐——除了最新上映的《咖啡公社》之外,還搭配了《午夜巴黎》《愛在羅馬》《魔力月光》《無理之人》,讓你在這個夏天驚喜連連,心滿意足!

伍迪·艾倫,是繼維斯康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張國榮之後,上海國際電影節·向大師緻敬單元公布的第四位大師名單。此次展映的影片主要是伍迪·艾倫在2010年後的五部佳作。事實上,最新的一部《咖啡公社》已是81歲的伍迪·艾倫的第46部長片作品,也是他第三次以開幕影片導演身份來到戛納,創下了影展紀錄。

出生在1935年的伍迪·艾倫是一個高産的導演、作家和卓有成績的雙簧管演奏師。他被譽為是“繼卓别林後最傑出的喜劇天才”。直至目前,已獲得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威尼斯終身成就金獅獎等在内的31項電影獎項,74次提名。不要以為年過八旬的伍迪·艾倫已經成為老爺爺,在戛納首映新聞發布會上,面對記者關于年齡的問題,他故作一臉吃驚:“我感到自己無比年輕,充滿活力,對繼承父母的百歲基因也充滿信心,如果有‘愚蠢’的投資人願意繼續出資,我還會一直拍下去。”

真是個調皮的小老頭兒,關于他的一切都是那麼生動有趣。雖然伍迪一直叨念着“如果能重來,我想做英格瑪·伯格曼”,但影史上不乏伯格曼般的嚴肅導演,美式文化段子手,不,段子巨匠伍迪·艾倫隻有一個!

如果要舉個例子說伍迪·艾倫,估計得重新開個公衆号,46部長片中各種有趣對話,以及衆多女神主角,多才多藝的開挂技能,對名利的漠然與交際尴尬症患者……最近接受《好萊塢報道》專訪,他說:“除了《開羅紫玫瑰》《賽末點》《丈夫、太太與情人》《變色龍》《午夜巴黎》幾部以外,他想毀掉的電影作品有四十一部”,每年他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驚人之語,喋喋不休,這樣不斷自我否定又自我堅持的奇妙個性,就如他很多電影中神經質又不斷自省的話唠男主,也是沒誰了!

值得一說的是,雖然年歲漸長,伍迪·艾倫看人卻異常精準,總能發掘尚未閃光的“潛力股”。除了性感美女斯嘉麗·約翰遜、佩内洛普·克魯茲,如同靈感Muse一般存在于他的影片中,他近年來兩次與“石頭姐”艾瑪·斯通合作。當人們以為他真的要愛上“蜘蛛女”了,結果他又轉向“暮光女”,請來合作最新片《咖啡公社》,和“卷毛”的合作也是漸入佳境。而魅惑“邦女郎”、阿黛爾的藍發艾瑪——蕾雅·賽杜早在2011年就在他的這部《午夜巴黎》中登場,不得不佩服老爺子的判斷力。

81歲高齡,卻又能每年生産新作,且能看出他套路之外的新嘗試,并不野心勃勃但新鮮真誠,始終保持的幽默诙諧與尖銳諷刺。伍迪·艾倫,一直拍就一直看吧,就算話唠也不厭煩。

上一篇:姜皓文

下一篇:羅美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