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兵

付小兵

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
付小兵,四川省資陽市人。1983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馬德裡大學博士。現任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教授、創傷外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擔任國際創傷愈合聯盟執委、亞洲創傷愈合聯盟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委,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候任理事長、中國博士後基金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組織修複與再生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國家973“創傷和組織修複與再生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負責人。1995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中文名:付小兵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資陽市 畢業院校:第三軍醫大學 職業:院士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個人簡介

付小兵,1983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西班牙馬德裡大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培養博士生、博士後人員等50餘人。現任解放軍第三O四醫院全軍創傷修複重點實驗室主任,全軍燒傷研究所副所長兼基礎研究部主任。主要領域涉及創傷彈道學、生長因子生物學、幹細胞誘導分化與組織再生、嚴重創傷重要内髒缺血性損傷的主動修複與再生等長期從事創傷和創傷後。

1991年,主編出版了國内第一部系統論述《生長因子與創傷修複》學術專着,而國際上類似專着出版于1997年。

2001年,國際著名創傷修複專家,美國Lindblad教授在撰寫專題評述,認為:付小兵等的工作既結合了傳統的理念又結合了現代的技術,這是獨特的思路,是了解中國創傷修複的窗口。付小兵及其研究群體已在學術界産生了積極影響。

主要社會任職

國際創傷愈合聯盟(WWHU)執委

國家新藥評委

國家科技進步獎軍隊後勤專用項目評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九屆生命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

軍隊科技進步獎評委

中華醫學會組織修複與再生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創傷學會組織修複學組組長以及全軍創戰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際創傷修複與再生雜志》、《中國科學》(C輯)、《中華創傷雜志》、《國際下肢損傷雜志》以及《第三軍醫大學學報》等國内外18家雜志編委或副主編

西澳大利亞大學博士論文評委

主要成就與貢獻

主編出版《中華創傷醫學》、《再生醫學:基礎與臨床》、《再生醫學:原理與實踐》、《現代創傷修複學》、《創傷、燒傷與再生醫學》(研究生教材)、《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以及《軍隊轉化醫學藝術》等大型學術專着17部,參編30餘部。

先後在Lancet、BioScience以及《國際創傷修複與再生》等為代表的國際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基本内容在國内第一部《再生醫學:原理與實踐》專着中進行了介紹,部分成果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1年,在國際著名醫學雜志Lancet首先報告了表皮細胞通過去分化途徑轉變為表皮幹細胞的重要生物學現象,為組織修複和再生提供了原創性的理論根據。所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上首先利用自體幹細胞再生汗腺獲得成功,為解決嚴重創燒傷患者後期的出汗難題提供了基礎,被國際同行評價為“裡程碑式的研究”。發現了中國人體表慢性難愈合創面流行病學變化的新特征,推動了中國慢性難愈合創面防控新體系的建立并取得顯着效果。

2007年,BioScience主編T.M.Beardsley教授撰寫專題評述,認為:在胚胎幹細胞研究遇到困難的條件下,從去分化來制造幹細胞是一條重要途徑。蔡飒(付小兵博士生)、付小兵(通訊作者)以及盛志勇的工作,對科學家探索這一途徑所取得的成果給予了精彩的總結。

在國内,付小兵發起組建了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組織修複學組,參與主持召開了“再生醫學”香山科學會議和工程院“炎症與修複”工程科技論壇等,推動我國再生醫學從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的迅速發展。付小兵正在參與全軍和中國工程院“十二五”再生醫學方面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

個人榮譽

先後獲國家高技術發展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資助項目(國家973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26項資助。主編專着7部,參編22部,在國内外學術雜志發表論文280餘篇。獲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以及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以上成果共計18項。

曾應邀赴美國、英國等12國講學和擔任國際學術會議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後獲“首屆全國百名優秀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求是”傑出青年獎、光華青年獎、政府特殊津貼、國家“973”先進個人、軍隊優秀專業人才特殊津貼、“總後十大傑出青年”、“總後科技金星”等稱号。榮立一、二、三等功共4次。已培養博士後,博士等研究生20餘人。

獲獎

個人獎項

首屆全國百名優秀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求是”傑出青年獎

中國工程院“光華”青年獎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軍隊優秀專業人才特殊津貼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中華創傷醫學終身成就獎

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終身成就獎

國際創傷修複研究終身成就獎

總後十大傑出青年

總後優秀基層幹部

總後科技銀星

科技獎項

1989年,完成創戰傷組織損傷程度和範圍判定的理論及應用研究,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研制成功外科用濾色清創眼鏡,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1991年,研究投射物所緻直接與間接損傷效應,生長因子與軟組織創傷修複,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研究投射物所緻直接與間接損傷效應,生長因子與軟組織創傷修複,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創面延遲愈合發生機制與促愈合基因工程一類新藥的研發與應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嚴重創傷緻重要内髒缺血性損傷主動修複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皮膚損傷過度病理性修複新機制的發現及其應用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上一篇:李矛

下一篇:張維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