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兌換

人民币自由兌換

外彙體制改革目标
我國外彙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标是實現人民币自由兌換。1996 年人民币已實現了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 然而我國的國際貿易、投資規模迅速增長, 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等, 都從客觀上要求人民币早日實現資本項目下可兌換。
    中文名:人民币自由兌換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背景:外彙體制改革 國家:中國 釋義:專業名詞

障礙

國際經驗表明, 一國要實現資本項目的對外開放至少應具備下列條件: 較低的通貨膨脹率, 合理的利率、價格, 健全的國内金融體系, 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 發達的資金市場, 外彙收支的大體平衡, 靈活而高效的微觀企業機制, 完備而有力的金融監管和法律法規等。

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實力還不能完全滿足貨币自由兌換的要求, 資本項目的開放還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主要是:。

1.人民币彙率、利率形成機制不夠完善。在目前的結售彙制度下, 人民币彙率水平并不是完全反映外彙市場供求的均衡彙率。國家對市場行為主體持有、使用外彙還存在着諸多限制, 決定人民币彙率的銀行間外彙頭寸市場被幾家大銀行所壟斷, 彙率缺乏真實性。在這樣的情況下開放資本項目, 将會導緻外彙供求的失衡和外彙市場的混亂。

我國現行的利率形成機制也尚未完全市場化, 通過利率杠杆調節國内資金流動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難以通過利率和彙率的相互影響調節國際資本流動。國内利率水平和國際比較仍有差距并缺乏穩定性, 資本項目開放以後, 當國内利率高于國際水平時, 會導緻大量外資湧進, 沖擊國内市場, 誘發通貨膨脹; 而當國内利率低于國際市場利率時, 又會引起資本外逃和貨币貶值, 嚴重時可導緻金融危機。

2.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存在。幾年來, 适度從緊的貨币政策已使中國的通貨膨脹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但不斷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貨膨脹的隐患依舊存在。在币值穩定的基礎上開放資本項目, 必然導緻外資的大量流入和外彙儲備的增加, 從而加大外彙占款的基礎貨币的投放量, 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3.國内金融市場不夠完善。資本項目開放将使國内外金融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 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會很快傳遞到國内, 而健康的金融市場體系能較好地應對各種沖擊, 具有自我減震作用。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還不夠成熟, 金融機構類型單一, 壟斷性強; 金融産品種類稀少, 交易量小, 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金融機構還尚未建立起适應國際競争的機制; 短期貨币市場與外彙市場的發育還很幼稚, 中央銀行無法通過它們進行有效的調控。

4.微觀經濟主體缺乏活力。企業是微觀經濟活動的主體, 由于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體制所緻,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普遍低效, 目前處于轉制過程中的國有企業虧損面相當大, 由于企業缺乏自主權、經營管理不善等種種原因, 企業尚不具備靈活的機制來适應資本流動、資本價格變動和彙率變動帶來的影響, 國際競争能力十分薄弱。

在這樣的情況下開放資本項目會導緻國有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當然政府可以通過傾斜政策加強對國有企業的扶植, 但是企業在國家的“保護傘”下會變得更加軟弱, 同時, 這樣還會加重國家财政的負擔, 加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可行性

(一)人民币自由兌換的可行性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在國際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顯着,為實現人民币自由兌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國内生産總值從1997年的7.2萬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在這五年中,我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7.7%。一國貨币币值穩定與否,依托的是國家的經濟實力,人民币币值的長期穩定正是建立在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的。

我國财政收入從1997年的8651億元增加到1997年的18914億元,平均每年增加2053億元。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使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能力增強;我國的對外貿易日益擴大,對外經濟往來越來越頻繁。1997年我國的進出口所占的份額在世界上排名第十,經過1997年至2002年五年的努力,我國進出口的份額已躍居世界第五,強有力的進出口态勢和國際投資地位可以直接推動我國貨币在國際上的廣泛使用;我國外彙儲備已達到相當規模。

至2002年年底,國家外彙儲備已達到2864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國家外彙儲備已達3000億美元。不僅如此,居民手中還擁有外彙儲備800多億美元,企業手中還擁有外彙儲備800多億美元。外彙儲備充足并保持良好的增長态勢,有利于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事務中的信譽,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有利于增強我國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的能力。

經濟的快速增長、國際收支順差、外彙儲備豐富、金融政策穩定、物價低位運行等因素提升了人民币的國際信譽。人民币在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境貿易中,被普遍作為支付和結算的硬通貨。因此可以說,人民币已經是一種區域性的自由兌換的貨币,随着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往來的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人民币的地位會更加提高。現階段必須為人民币自由兌換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但是,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得人民币自由兌換不宜過快。

(二)人民币自由兌換不宜過快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自身實力所限,人民币在短期内不會成為國際支付中的硬通貨。由于我國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比較集中,與我國對外貿易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占了對外貿易總額的70.1%,而且幾乎都是發達工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地區。根據外彙交易的不對稱規則,雙方交易将使用強勢貨币,除了馬來西亞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币地位都比人民币要高。

我國與他們交易時,多數隻能以對方國家貨币結算,這就極大的限制了人民币的流通範圍。因此,我國企業就不能在國際貿易中以本币進行交易,不能将外彙風險轉嫁,也就沒法得到外彙風險降低的好處。這樣的自由兌換隻會使投機增加,而沒有任何利益可言。

第二,監管體制不健全。我國現在雖然對經濟項目放開,但實際上仍然實行強制結售彙制,對外彙實行統一管理,所以監管壓力很小。資本項目更是由國家逐步審批、計劃控制,幾乎不需要監管。實行貨币的自由兌換,并不是成立一個監管委員會就解決問題的,它需要整套體制的建立,完整的監控、預警、反應機制。這不僅僅要求中央銀行的能力,更需要整個社會相關經濟體制完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表面上看,這場危機是由國際遊資在外彙市場和證券市場上投機所造成的,但實際上,是由于東南亞各國房地産過熱,産生巨額泡沫經濟,導緻彙率被完全高估,從而使得國際遊資有機可乘。其症結就在于監管體制不健全,由此對比我國情況,我們隻能說,現在實行人民币自由兌換的金融風險是巨大的,隻會産生更大的危機。

第三,影響我國貨币政策的效果。一旦人民币實行自由兌換,那麼在資本項目下我國對外債的管理也将放開這樣就增加了執行貨币政策的難度。比如,當國内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采取緊縮政策,使國内利率提高時,國内銀行和企業可以方便的從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獲得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同時,國際遊資也會因國内的高利率而大量湧入,這就削弱了緊縮的效力。

反之,當國内為刺激經濟增長而降低利率時,國内、國際資金又因利率低而流向其他國家,這也會使貨币政策難以達到目的。而且,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我國的利率仍然沒有市場化,這樣産生的結果是更加不規律和不可預計的。

第四,微觀經濟基礎有待進一步加強。微觀經濟基礎的健康與否關系到國内企業在空前的同業競争壓力面前能否生存,也關系到與其息息相關的商業銀行的資産質量,由此影響到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能否正常推進。通常來看,微觀經濟基礎是否健康有以下幾個标準:一是企業部門是否具備了現代的公司治理結構;二是企業能否對利率、彙率等價格信号做出正常反應。而我國企業産權不明晰,政府行為幹預嚴重,自身積累率低,對銀行信貸資金過度依賴等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與中國改革與發展光明的前景和坎坷的道路一樣,我們可以預見在人民币走向自由兌換的道路上會存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人民币實現完全的可兌換,需要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作為前提,人民币的可兌換要創造條件穩步推進。

我國人民币可兌換現狀進行了評估,認為目前大部分資本項目子項均打通了資本流動渠道。貨币可兌換與可自由使用是貨币對外開放的兩種表現形式,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需從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健全宏觀審慎框架下跨境資本流動體系、推動人民币國際化相關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穩步提升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