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

人不知而不愠

《論語》中的語句
出自《論語》第一章,《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bú yì jūn zǐ hū?知:了解;愠:1惱怒;亦:也,君子:這裡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而:卻。
    作品名稱:《學而》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作品出處:《論語》 作者:孔子

讀音

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字義

知:了解、知道;

愠:惱怒;

亦:也

君子:這裡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釋義

别人不了解你(的學問才能),你卻不惱怒,不也是君子嗎?

人不知而不愠:“知”在古代漢語裡,除了相當于“知道”、“知識”外,還經常與“智”字通用,相當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後一個“知”,即為聰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講。

論語十二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n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n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n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n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n子曰:“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n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n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述而》n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n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n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n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