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哈節

京族哈節

中國廣西京族居住地區的傳統節日
京族哈節,又稱唱哈節,所謂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流行于廣西京族居住地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中文名:京族哈節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祭祀 流行地區:廣西京族居住地區 節日起源:為紀念海神公的誕生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京族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申報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 遺産編号:Ⅹ-7 批準時間:2006年5月20日

簡介

哈節是京族最隆重的節日,也稱“唱哈節”。“哈”是京語譯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節日期不一樣,或農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專門用于哈節活動的建築物——哈亭。京族哈節活動由祭祖、鄉飲、社交、娛樂等内容組成。

節日曆史

關于哈節有不少民間傳說,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傳說稱:古代有位歌仙來到京族三島,以傳歌為名,動員群衆起來反抗封建壓迫。她的歌聲感動了許多群衆。後人為了紀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傳歌,漸成節俗。各村的哈亭是節日活動的中心。

活動過程

哈節活動可分為四個環節:首先是迎神,其次是祭神,再次是入席聽哈。唱哈是哈節的高潮,所占時間最長。

(一)迎神

在唱哈前一天,集隊舉旗擎傘擡着神座到海邊,遙遙迎神,把神迎進哈亭。把所養的“象”(其實是豬)趕到哈亭繞行三周。然後留到半夜殺掉,由主持哈節活動的頭領組織參加哈節鄉飲,聽哈的人各養一頭大豬,養時要把豬洗得幹幹淨淨,不得弄髒,也不能咒罵,稱為“養象”。到了節日,看哪家養的豬最大就選他的,這頭豬用來祭神之後,隻把8斤豬肉分給衆人吃,其餘的由“養象”戶自行支配。

(二)祭神

祭神的具體時間為節日的當天下午3點鐘左右。祭祀儀式開始後,首先由主祭者帶領人們迎接來自海上、天宮各位神靈、祖先進入神位,讀祭文,緊接着是向諸神敬酒和獻禮。在祭祀之後進行娛神的過程中,表演内容不但穿插了人們喜聞樂見、反映生活情趣的古詩詞演唱、曆史故事說唱等,還要唱“進香歌”,跳“進香舞”“進酒舞”“天燈舞”等。

1、進酒舞

少女舞者在勸慰神靈飲酒的進酒舞中,反複以雙膝微顫的三角步進退往複于神案前,同時雙手在胸前表演從小指依次輪指帶動手腕轉動的“輪指手花”和兩手互繞、手指輪轉拉開的“轉手翻花”等柔美舞姿,以表達京族少女對諸神的愛戴和崇敬。

2、采茶摸螺舞

采茶摸螺舞從情歌《舞采茶》演變而來。歌舞中“桃姑”(女舞者)們用各種模拟采茶和捕撈海螺的動作在歌聲陪伴下翩翩起舞,把人們的思緒忽而帶到綠茵蔥茏的茶林,忽而又引向碧波喧嚣的海邊,共同分享姑娘們摸螺捉蝦的喜悅。整個表演像一首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抒情詩,使人陶醉。

3、對花屐舞

按京族古老習俗,未婚的男女青年,若各自制作的木屐大小、樣式和花紋都同樣的話,那麼這對青年男女即被認為是獲得天意撮合的夫妻。為此,京族民間便演變出述說為獲得“天意撮合”的名分,戀人便私下“串通”花屐的大小、式樣與花紋,使“巧合”成為現實的對花屐舞蹈。

4、天燈舞

在天燈舞中,舞者頭頂瓷碗,碗上疊盤,盤子裡點燃蠟燭,同時兩手端着酒杯,杯中也各有蠟燭一根。載歌載舞時,三根蠟燭閃閃不滅,若是群舞,一片燭光閃爍,煞是好看。天燈舞的結束開啟了亭内外人們與詠隊歌聲的閘門,如潮的歌聲此起彼伏,還逐漸加入着由近及遠的人聲和笑聲。這些充滿生活情趣的歌舞,不但達到了“娛樂神靈”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真正獲得了身心的愉快和精神上的享受。

(三)入席聽哈

祭神畢,入席飲宴與聽哈,稱為“坐蒙”(又稱“哈宴”),每席6~8人。酒肴除少數由“哈頭”供應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備,每餐由入席人輪流出菜,且邊吃邊聽“哈妹”唱歌。婦女隻是捧菜上桌,不能入席坐。

婦女、兒童均在“哈亭”外邊聽歌。唱哈是哈節的主要活動項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個男子叫作“哈哥”,又稱“琴公”,兩個女子叫作“哈妹”,又稱“桃姑”。

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間,手裡拿着兩塊小竹片,一邊唱一邊搖擺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邊地上,兩手敲打竹制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調撥奏三弦琴一節。

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困倦了,轉由另一個“哈姝”出來主唱。唱哈要連續進行3天。歌的内容有民間傳說、哲理佳話、愛情故事等。

傳承價值

傳承價值

哈節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傳統節日,每年都隆重慶祝,以祭祀神靈、團聚鄉民、交際娛樂為主要内容。經過近五百年的發展演進,京族哈節是京族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通過了解京族哈節迎神、祭神、唱哈、鄉飲、送神的全部過程,從中可解讀哈節作為海洋文化的積澱。

京族舞蹈形式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哈節祭祀儀式中。哈節中的舞蹈是京族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哈節舞蹈以它獨特的形式、豐富的内涵和古樸的風格,生動地展示了京族悠久的曆史、獨特的生活習俗、恒穩的心理狀态及多姿多彩的文化風貌。哈節舞蹈凝聚了京族民族文化的精髓,其舞蹈風格特征是京族漫長曆史發展中形成的諸多文化現象的集中體現。

傳承人物

羅周文,男,京族,1935年5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京族哈節。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0年11月12月,入選防城港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

2009年,京族哈節和京族字喃文化傳承研究中心29日在廣西防城港市正式挂牌成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京族哈節和京族字喃文化。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東興市文化館獲得“京族哈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