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連

于連

法國小說《紅與黑》中的男主角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紅與黑》中的男主角。于連(Julien)靠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了實現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裡辛苦地奮鬥着,其間不乏種種不光彩的手段[1]。正當他自以為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階級的愛情之時,社會卻無情地把他送上了斷頭台。于連出生于小城維埃爾的一個木匠家庭,父親是一個自私的木材廠老闆,兩個哥哥都是粗俗之輩。瘦小清秀的于連崇拜拿破侖,但是他看到拿破侖的時代已經終結,為了盡快飛黃騰達他隻得從事神職工作。憑着超常的記憶力,他被市長雷納爾選作家庭教師,但他卻與雷納爾夫人産生了感情。後來為避免事情敗露,他不得不到貝藏松神學院學習。受人推薦,他來到德拉穆爾府任秘書,得到了拉穆爾小姐的愛情。正當他以為自己将要獲得成功時,雷納爾太太的來信告發了他。憤怒的于連瘋狂地在教堂打傷了雷納爾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中文名:于連
  • 外文名:Julien
  • 别名:
  • 飾演:
  • 配音:
  • 登場作品:紅與黑
  • 生日:
  • 年齡:
  • 身高:
  • 體重:
  • 三圍:

性格影響命運

在小說《紅與黑》第四節“父與子”中有一段對于連的肖像描寫:

他的兩頰紅紅的,低頭看着地。小夥子有十八九歲,外表相當文弱。五官不算端正,卻很清秀;鼻子挺尖,兩隻眼睛又大又黑,沉靜的時候,顯得好學深思,熱情似火,此刻卻是一副怨憤幽深的表情。

這段描寫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暗示了于連性格的悲劇,首先,這個年輕人長得十分清秀,這對他以後的命運有很大的影響。于連相貌清秀,身體瘦弱,但出生在木匠家庭,他身體不夠強壯不能出色的幹活,所以得不到父親的喜愛反而得到的是父親粗暴的拳腳;他擁有美貌,這成為跻身貴族及上流社會并與兩位貴族女性發生戀情的資本,但同時也是鑄就他命運悲劇的一個潛在因素。另外,他喜歡深思,探尋問題。他最愛讀的書有兩本:盧梭的《忏悔錄》,從這本書裡他領悟到人應該是有尊嚴的,但出生的低微又使他往往得不到尊嚴,他因之而痛苦着。

另一本是拿破侖的《聖埃倫島回憶錄》,這本書使于連狂熱崇拜拿破侖,覺得拿破侖給自己開辟了一條路:出生低微的年輕人也可以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拼出一番事業。可惜于連出生時,拿破侖的時代已經過去,于連不得不放棄穿上拿破侖軍隊紅軍裝的理想,而改穿上教士的黑道袍,“紅”與“黑”象征着當時年輕人的兩條路。這段描寫還寫他在一轉瞬間目光裡常常顯出一種仇恨的表情。

于連是生不逢時的,内心有着仇恨,但在波旁王朝複辟與反複辟鬥争中他必須掩蓋住自己的仇恨,在表面上表現出很虔誠的笃信基督的樣子,把他的聰明才智用于背誦拉丁文的《聖經》。這也是小說名字的另一種解釋,“紅”是于連性格中善良真誠的一面,“黑”是于連性格中僞善憤恨的那一部分,“紅”與“黑”的交戰,住在他的思想與行動,“紅”與“黑”的抗争,注定了他悲劇性的命運。

多重性格

小說中索黑爾父子相互敵視的緊張關系令人莫名其妙,比如書中開始便寫到老索黑爾和于連的沖突,由于老索黑爾叫了于連兩三聲沒有得到回答,他就撲上去給了于連一拳一巴掌,直打得于連暈頭轉向、鮮血直流。即使到後來于連被判死刑關在監獄裡,老索黑爾不但不悲傷,而且還要向于連收取“預付給他的膳食費和教育費”。從這些可以看出,索黑爾父子之間的人倫之情已喪失殆盡。

按照榮格的“阿尼瑪”理論,人類的心靈是雙重的,不過異性的心理特征通常在人們身上不易被察覺到,它處在潛意識狀态,隻表露在夢中或投射到周圍的某個人身上,(通常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身上的男性心理特征投射到男人身上)。

但是從小就生長在隻有男人的粗暴而沒有女人的溫柔的環境裡的于連,他身上羞怯、腼腆、柔弱等特點,并随着條件的變化和環境的改變,一旦遇到合适的理想中的女性,就會把内心中的女性心理形象投射出來,從而在他身上的男性心裡會迅速升居主要地位,因而那種勇敢、冷酷、殘暴等充滿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就會突現出來。因此,極端的溫柔和極端的殘酷的兩極性格,就會統一在于連一人身上。

逃避

我不抱有任何幻想,死亡在等待着我,它是公正的。我竟然會企圖殺害最值得我尊敬和欽佩的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經像慈母一樣對待我。我的罪行是殘酷的,而且是有預謀的。……在結束以前,于連又回過頭來談他的預謀,談他的悔恨,談他在那些比較幸福的日子裡對德·瑞那夫人懷有的尊敬和兒子般的無限愛……這是于連對德·瑞那夫人戀情的真正告白。于連所認為的判決的公正性,已不再是法律的,而是道德的。并且于連隻能選擇死,這是他對亂倫的最後逃避。

性格的來複線

小說中,德·瑞那市長要聘請于連去他家裡做家庭教師,于連的父親老索黑爾在薪水、吃、穿、住等一系列問題上與市長讨價還價,老索黑爾關心的隻有一樣東西――金錢,而于連關心的是他和誰一起吃飯,是和主人還是仆人。也就是說如果和主人一起吃飯,他就可以去。他的這種自尊心背後掩蓋着相當嚴重的自卑。

由于自己出身比較低微,所以他的這種自卑表現得非常明顯。我們在他生活中看到這樣一個來複線,就是瞬間的自卑馬上激起自尊的反抗,這種反抗如果得到了某種勝利的滿足,這個來複線周期就完畢了。但接着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感到瞬間的的自卑,他又會激起一個自尊的反抗,然後再獲得一種勝利的滿足:瞬間的自卑――自尊的反抗――勝利的滿足――瞬間的自卑……

于連的愛情

比如有一天在花園喝茶的時候,傍晚天色有點黑了,于連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那夫人的手,夫人立刻把手抽回去。對于一個貴婦人,這是修養使然。但于連馬上産生一個念頭:德·瑞那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這樣一種自卑的意識變成自尊的反抗,他想:“無論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經過很激烈的痛苦的思想鬥争,他下了很大的決心,把德·瑞那夫人的手抓住了。由此開始兩人的愛情。當天晚上德·瑞那夫人非常興奮,覺得自己的生活揭開了新的一頁,甜美的愛情降臨了。而于連隻是感到一種勝利,感到一種勝利的滿足,因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和德·瑞那夫人完全不同。

性格

我們随便從中挑一段來讀,便很容易看出于連的極端細膩和敏感。在市長家做家庭教師時,于連已經通過出色地背誦拉丁文《聖約》赢得了德·瑞納一家上下刮目相看,更憑着他清秀的長相、少年的自尊打動了德·瑞納夫人的芳心。而于連卻出于一種奇怪的自尊和一定要證明點什麼的心理,望着她,仿佛她是個仇敵,他正要上前和她決鬥交鋒……

就是這樣,這個怪異的于連牢牢抓住了讀者們的心。于連的敏感和細膩、倔強是天生的,他還擁有着超群的記憶力,而他的高傲和自尊、崇拜權勢則是後天環境的賦予。于連确實是十分自我的,在他的心目中,尊嚴被提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可以放棄輕而易舉就能到手的錢财,因為他需要的是别人的尊重。但他對于"自尊"的理想和追求又最終把他引向了歧途。

觀念

于連雖然有着民主的思想和英雄主義的熱情,但當他得到了拉莫爾公爵的賞識時,他卻逐步地向貴族勢力妥協了,這時的于連仿佛隻知道為拉莫爾公爵的一場政治陰謀走足報信。在他的個人奮鬥曆程中,他經曆着一次次的反抗和妥協。他是機智聰明的,然而在很多方面,我們隻能說他是天真而無知的,比起整個社會中精心鑽營的人們來,他是無力的,也是無助的。

左拉在《論司湯達》中是這樣寫的:"他(司湯達)停留在一種抽象的意願裡,他要人這種生物不包括在自然裡,而是靠在一邊站着,然後宣告隻有心靈是高貴的"。左拉覺得于連是"完全裝配好的智慧和情感的機器","純粹在思辯中産生的創造物",他"專在推理上下功夫",主張自然主義的左拉認為司湯達在創作中帶有觀念學者和邏輯學者的身份,于連似乎隻是永遠在心理活動,外界的事務,哪管它春夏與秋冬,能對于連産生震動的永遠都隻是他的想像中别人對他的輕蔑與尊重。這不也正說明了作者對于連心理上入木三分的刻畫嗎?

結局

最後我們來看看于連的結局,于連死了,他也隻能這樣選擇。他的悲劇是一場典型的性格悲劇,無論他性格中近乎于女性的柔弱、腼腆與男性的暴戾、野心之間的瞬間轉化,還他前半生颠沛辛苦的追求和生命最後一刻對于死亡的平靜向往,都是他性格的極端和偏執造成的必然結果。生命原本是平衡的,當生命的一種狀态達到巅峰乃至于近乎崩潰之後,随之而來的必然不會是平和與安甯,而是另一個極端。

于連必然走向死亡,他的命運裡包含着偉大的自然法則。

上一篇:沈雨

下一篇:楊志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