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重人格

二十四重人格

卡麥隆·韋斯特所著圖書
《二十四重人格》的作者是卡麥隆·韋斯特,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
    書名: 别名: 作者:卡麥隆·韋斯特 類别: 原作品: 譯者:李永平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頁數:370 定價: 開本: 裝幀:平裝 ISBN:9787532727360 中文名:二十四重人格 價格:20.00元

作者簡介

《二十四重人格》的作者是卡麥隆·韋斯特,美國心理學家博士,著有自傳小說《二十四重人格》。目前和妻子居住在加利福尼亞。

作品簡介

《24重人格》是一本紀實性的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也是一本令人恐懼的書。作者卡梅倫·韋斯特以刺激性的細節和令人心碎的清晰描寫揭示了羁患分離性身份識别障礙對家庭的影響,作者身兼“人格分裂”患者和心理學家兩重矛盾角色,這是該書獨特的地方。

在《24重人格》一書中,韋斯特将他自己的人格分裂的令人心碎的經曆,以及他治療滿是創傷的心靈的過程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在他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他盡力維持他與妻子、兒子的關系,渴望過一種正常的生活。

而且它還是一個能令讀者着迷的故事。韋斯特在該本書裡提供了多重人格患者的各個分身們和諧相處的珍貴的前所未有的資料,心靈扭曲的痛苦、詭秘的氣氛和最終的希望……

《24重人格》是一本能夠讓你敬畏心靈的自我保護力量的書,它也能使你為韋斯特勇于把握自己命運的精神而喝彩。

目錄

我的分身

序曲

第一部傷心旅店

第二部繞過陰溝

第三部打破障礙

尾聲

作品背景

《24重人格》描寫了卡梅倫·韋斯特羁患分離性身份識别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又叫多重人格障礙,給自身和家庭帶來的極大痛苦和影響,贊揚了卡梅倫勇于把握自己命運的精神。該書一方面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作者既是文中主人翁一位DID患者又是一位心理學家,本書是他獲心理學博士學位時的畢業論文;另一方面,本書又不同于一般論文,他對于許多令人心碎的細節,以及卡梅倫心靈扭曲的痛苦場景描寫得清晰貼切,很多比喻用得新穎别緻。

卡梅林出生在一個惡心的家庭,用老鄰居艾比的話來說:那個家庭裝的都是蛆。卡梅林(呢稱卡姆)四歲開始受到外婆、母親的性虐待,外婆母親的亂倫給小卡姆造成了身心的傷害,導緻卡姆人格分裂,中年犯病,從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下變成一個DID患者。

全書用了許多濕答答、粘答答,比如濕答答的車道;濕答答的天氣;外婆濕答答的下身;被汗浸透的濕答答的褲筒、床單、餐巾紙;馬薩諸塞州的冬天漫長、寒冷,常常需要鏟雪工人來除掉馬路上厚厚的積雪,全書籠罩着一種詭秘的氣氛,讓讀者感到壓抑、緊張、甚至恐懼,卻又忍不住想一氣讀完。

“記憶”或“缺乏記憶”是構成這種病症的一大要素。

卡姆一共有二十四重人格,心理學上叫做“他我”,本書上喚作“分身”,小卡姆每受到一次性虐待,就活生生分割出一部分自我,用“他(她)”來承受那些令人作嘔的痛苦經曆,然後把這部分記憶“完全”抛棄,自已仍然以一個貌似完好的人格繼續自己的人生,盡管卡姆清醒時完全沒有那些痛苦事件的印象,但卡姆生病體質弱時,那些塵封的記憶便一個個冒出來——有給卡姆帶來心靈甯靜和解脫,讓卡姆與大自然達到和諧狀态的,溫柔、慈悲的精靈佩爾;

有時時不忘鞭策、激勵、驅使卡姆一路往前沖的,代表行動、創造力和成就的利夫;有幫助卡姆熬過許多黑暗日子,風趣、幽默、随和的巴特;有自卑、怯懦,說話結巴的克萊等等。

在人的社會生活中,不同階段或不同場合我們都會有一定的角色轉換,比如《蠟筆小新》上,妮妮的媽媽在忍受了小新一下午的調皮搗蛋、羅嗦幹擾之後,終于一反平常的溫柔娴淑,對着小家夥大吼大叫,吓得剛進們的妮妮哭着喊:“你不是我媽媽!”她還是妮妮的媽媽嗎?當然是。隻是表現出了她的另一面、她的另一個自我,“另一個”妮妮所不熟悉的媽媽而已。

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許多個“自我”,從卡姆的分身裡可以看到正常人不同“自我”的影子,比如利夫代表上進,積極努力的那個自我;佩爾巴特代表朋友家人面前随和、溫文、風趣的那個自我;克萊則代表消極、自卑、退縮的那個自我。

不同的是:正常人的自我可以通過意志控制,對外表現出統一的思想,自我一般是相對恒定的;而DID患者則無法用意志來控制體内那些“他我”“分身”,他們可能在同一場合或相對的一定時間内以不同的角色出現,甚至改變自我——分身會莫名其妙跳出來,發出符合他們身份的非我的怪聲音,做出許多意想不到的事。卡姆每次發病,身子都不由自主按照分身的意志行動,包括自殘身體,卡姆的分身斯威奇曾好幾次割傷自己寄生的身體(卡姆的身體),卡姆可以感覺到不對勁,卻無力阻止。

兒時受到過虐待的人,尤其是經曆過亂倫事件的人,幾乎都懷抱着深沉的、根深蒂固的罪惡感和恥辱感,一方面他們感到害怕、惡心、憤怒,另一方面面對的又是自己最親最親的人,于是他們大多選擇拒絕承認遭受虐待的事實,想方設法把它“藏”起來,而拒絕承認事實就得忍受心靈的煎熬。大多數羁患DID的人,最大的困難就是承認和接受這個事實——過去的生活,,否認事實,隻會使情況惡化。

文章結束時,卡姆最終頑強地戰勝了自己的病,并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DID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戰勝DID并不是徹底消除體内的分身,而是讓分身們實現連接,達到一種動态的平衡。

利用催眠放松等方法讓分身們按時出來“透氣”,講述自己的需要和痛苦。争對DID患者最大的困難,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要卡姆接受事實,即勸說其為自己拍攝錄像——每個分身出現時的錄像,就象到電視台接受采訪,說出自己想說的,然後把錄像放給病人看,讓他們親眼目睹自己的多重人格特征,清晰地了解自己童年所受虐待經曆完全真實,承認自己确實是DID患者;

也讓分身們明白大夥共同寄居在一個身體裡,大家必須和諧相處,愛護自己的身體,使分身們逐漸進入有序狀态,知道什麼時候能出現、什麼時候不能出現,像正常人一樣,擁有一個相對恒定的自我。學會讓自己停留在現在,不再退回過去中!

學會表現憤怒、感受哀傷,學會做一個完整的自己。常常在報端見到某某名星吸食白粉以求麻醉,某某名星又割腕自殺,,種種都延于工作的壓力,習慣了燈光掌聲的名星們,為牢牢把握住自己的FANS,他們做FANS喜歡的事,唱FANS喜歡的歌,穿FANS喜歡的服飾,自己的快樂痛苦、喜愛厭惡卻完全封鎖起來,長期的壓抑,沒有自我,是導緻心理疾病的最直接原因。

心理學家詹姆斯·高登·季爾博士說:“保持本色的問題,像曆史一樣的古老,不願意保護本色,即是很多精神和心理問題的潛在原因。沒有比那些想做其他人和除他自己以外其他東西的人,更痛苦的了。”

不論好與壞,你都必須保護本色,人格的顔色,需要你用生命去保護。

相關書評

書評人:李玲

《24重人格》上海譯文出版社

一個人有24個分身,童年的性虐待記憶使得24重人格分裂、癫狂,生活向黑暗的懸崖飛墜……

對于普通讀者來說,這是一種匪夷所思的經曆。然而,《24重人格》(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中譯本)一書能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憑的絕不僅僅是内容特别而産生的奇觀性效應。

作者卡梅倫·韋斯特對文明社會難以啟齒的生存經驗進行逼視與訴求,其巨大勇氣既源于他由一名DID患者到心理學博士的艱難曆程,更因為他具有戰勝自我、重建健康人生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人倫親情的心存感激,這一切無不使得該書包蘊着一個極為嚴肅的主題——生命與愛。

隻要人類存在,探求生命奧秘的過程就永不會停息。美國依阿華大學一位教授對30位作家的研究表明:他們之中80%的人曾一度患有精神病,倫敦一位學者對已故著名作家的研究結論是:他們的自殺比例為常人的18倍。

在現代社會裡,也許該書所提及的“分離性身份識别障礙症”令許多人感到陌生,但抑郁、恐懼、焦慮、痛苦等感受并不僅以生命的極端形式展現,它們還在日常生活中滋生、積累,無休無止地糾纏着現代人。據抽樣調查結果表明,90%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各種心理障礙困擾着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已成為影響現代人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熱愛生命意味着關愛自己,“心理健康”是人類必須關注的問題。200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定為“精神衛生”,号召全球“消除偏見,勇于關愛”。這是一場奇特的戰争,對手就是自己。

該書以極為生動而優美的筆調描述了内心這一驚心動魂的過程:每一個分身都如此獨立,他們争搶着同一具肉體,飄散的靈魂不聽意志的指揮,追求自由人性是如此艱難而又如此抨人心扉。作者對分身們角色的娴熟切換極大地豐富了其文字表達效果,隐秘而散亂的個人經驗在感情的淨化下鮮活地凸顯出來。一些怪異的場景本容易産生猥亵暧昧的趣味,但作者輕易地跨過了這個障礙,其坦然的态度和透明的言語表述,本身就證明了人類認識自我的健全人格。

讀者可以将其視為一本健康手冊,亦可在其獨具魅力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複雜曆程。

經典句子

在愛與意志的每個行動中,我們同時既塑造着我們的生活世界,也塑造着我們自己。——卡梅倫·韋斯特《24重人格》

讓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不要刻意去阻止它。——《二十四重人格》

上一篇:中國,少了一味藥

下一篇:胡雪岩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