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堆拉山口

乃堆拉山口

喜馬拉雅山脈
乃堆拉山口為喜馬拉雅山脈的東南山口。位于錫金東南和中國西藏交界處。西距甘托克約24公裡,海拔4,730米。越過山口可達中國西藏的亞東。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乃堆拉,藏語意為“風雪最大的地方”。[1]
    中文名:乃堆拉山口 外文名: 别名: 所屬山系:喜馬拉雅山脈 地理位置:中國西藏和印度錫金邦的交界處 走向: 長度: 寬度: 起點: 終點: 主峰: 海拔:4730米

位置境域

曆史上,通過乃堆拉山口的貿易路線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西藏亞東便是這條線路上最大的商埠。亞東曾是中印之間重要的通商要道。

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印度錫金邦交界處。乃堆拉山口距離中國西藏亞東縣約52公裡,距離印度錫金邦首府甘托克約24公裡,距拉薩460公裡,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裡,越過山口可達中國西藏的亞東,是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

乃堆拉山口海拔4500米左右,這裡曾經是“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貿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間條件相對較好的陸路貿易通道,每年4-10月适于人通過。

曆史沿革

1894年清政府屈從帝國主義的壓力被迫開放亞東,設關通商。

1947年,印度繼承英國在亞東的特權,把下司馬鎮仍作為租界在西藏獲得許多特權,印商貨物隻要經亞東商務代表處登記即可進入市場,西藏地方政府被剝奪管理權。

1954年,中印兩國簽署通商、交通協定,取消了印度在下司馬鎮的非法特權。1957年最繁榮時期,經乃堆拉山口進出貨物量達到1.1億銀元。

1962年中印發生邊境沖突,随後乃堆拉山口陷入了44年的沉寂,曾經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

20世紀初,這裡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邊貿中斷了。随着中印關系的改善,兩國邊貿也逐漸恢複。

1984年,中印簽署了貿易協定。

1991年,兩國同意通過裡普拉克山口開展邊境貿易。

2003年6月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訪華時首次提議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作為貿易過境口岸。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後,中印邊民貿易日趨活躍,開放乃堆拉山口的步伐加快。由于惡劣的環境導緻相關配套工程進展緩慢,乃堆拉山口的開放日期從原定的2005年10月推遲到2006年7月。開放細節:29種商品每年4個月

2006年6月18日,中印兩國官員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為7月5日。

2006年7月6日,中國和印度宣布重新開放連接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恢複這條中斷40多年的邊貿通道。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将對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2014年9月18日,為便利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中方同意向印度增開乃堆拉山口的朝聖路線。

口岸貿易

根據中印雙方達成的協議,乃堆拉山口的邊境貿易每年隻能開放4個月,從每年的6月1日開始至當年9月30日結束。這四個月是乃堆拉山口可以順利通行的時間。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于乃堆拉山口16公裡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在乃堆拉山口的市場上,中國和印度方面都明确列出了雙方可以交易的商品名單。在這份名單上印度可以出售29種商品,其中包括紡織品、毛毯、農具、酒、香煙、茶葉、大麥、大米、植物油和當地草藥等。中國則可以出售15種商品,其中包括:馬、山羊、綿羊、牦牛尾、山羊皮、羊毛和生絲等。

主要意義

美國佐治亞大學南亞項目主任斯裡瓦斯塔瓦博士認為,乃堆拉山口的重新開放可以把中國經濟落後的西南地區與印度不發達的東北地區聯系起來,縮短了貨物運輸時間。

山口開放之前,中國成都、昆明和新疆的商人需要大約10天的時間把他們的貨物運送到東南亞,然後經水道到達印度的東北部;中印貿易90%以上要通過海運,兩地海路相距6000公裡。這個山口的開放将使貨物在一天之内就可到達,降低了成本。乃堆拉山口的開放意味着中印之間開始有了更大合作基礎,同時也昭示着龍象共舞正漸入佳境。

經濟建設

交通樞紐

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國西藏亞東縣和印度錫金邦的交界處,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貿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間條件較好的陸路貿易通道,每年4—10月适于人通過。乃堆拉山口距錫金邦首府甘托克54公裡,距西藏亞東縣52公裡,距拉薩429公裡,是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

開放之前,中印貿易90%以上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從天津港吞吐,兩地相距數千公裡。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洋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裡,這對中國西部的對外開放相當有利。雖然此前中印在邊境上也開放了兩個貿易通道:一個是裡普列克山口,道路為騾馬道,車輛尚不能通過;另一個是什普奇山口,由于氣候、交通等客觀條件惡劣,此通道每年僅有幾十萬美元的交易額。

作為第三條貿易通道,有關人士預計,在乃堆拉開放初期,就能夠使錫金邦轉口的貿易價值至少達到每年2億美元左右,而一旦青藏鐵路于2007年順利建成,從中國内地通過乃堆拉轉往南亞的商品數量和種類将劇增。屆時不僅中印邊境貿易的潛力不可低估,那種中國西南與南亞連成一體的局面也很有可能出現。

近鄰關系

印度對這一邊貿市場的前景表示樂觀。據印度《先鋒報》報道,錫金邦首席部長尚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旦重開邊界貿易,這個地區的經濟将變得更好,與此同時,我們期望旅遊業也借機發展起來。”他相信這條貿易通道蘊藏着巨大商機,因此積極要求中央政府投資維修公路,建造倉庫,設立海關和移民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乃堆拉山口早日恢複開通做準備;他甚至還希望能夠開通自甘托克到拉薩的長途公共汽車。

在失業人口較多的錫金邦,重開邊界貿易引起了當地人很大的興趣。邊境地區的攤點小販說,乃堆拉山口重開初期進行的貿易活動将與古代絲綢之路時期的類似,來自中國的絲綢産品、牦牛制品和羊毛将通過山口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進入印度市場。

一些印度專家甚至更為樂觀地估計,乃堆拉山口開放後很可能會成為中印之間的一條貿易生命線,并且由此催生出一個新的亞洲貿易集團。印度最大的奶制品聯合企業阿穆爾公司,原先生産的奶制品運到中國,走海路至少要2周,為了保證牛奶的新鮮,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包裝上,以後這些成本可以節約了。

該公司的一位經理對記者說:“今後更多的奶酪和冰激淩可以有規律地運到中國,我感覺中國就像在隔壁一樣。”鐵礦石供應商辛格對此也有同感,以往為了裝滿一船4萬噸鐵礦石,這個公司需要先欠原料商250萬美元,直到這些礦石運到之後才能償還,辛格高興地表示,今後用公路運輸,可以采取款到發貨的形式,一車一車運輸。

曆史交往

據曆史學家介紹,來自中國内地的商賈自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向中亞、西亞和南亞通商。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馮·李希霍芬在其所撰寫的《中國》一書中,首次把漢代中國和中亞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間的交通路線,稱作“絲綢之路”,因為當時大量中國的絲綢和絲織品經由此路西傳。史料記載,這也是當年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經”的途經之路。據中國駐印度使館商務處經濟商務參贊劉如甯介紹,這條線路上的西藏亞東曾是中印兩國之間最大的商埠,20世紀初,這裡的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

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中印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據前幾年去過這裡的印度人介紹,印度這邊的道路上可謂“門庭冷落車馬稀”,比吉普車大一點的東西便不準通過。人員往來也受到嚴格限制。放眼望去,一片荒涼,曾經繁華的邊貿市場不複存在。

随着中印關系的改善,2003年時任印度總理的瓦傑帕伊訪華後,中印雙方同意恢複開通乃堆拉山口,這條貿易古道再度引起關注。近兩年來,西藏各地,乃至自治區外,一度有很多人到亞東來買、租地産,等待口岸開放後迅速升值。

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接着又傳來好消息:國務院正式批準了西藏關于亞東縣仁青崗邊貿市場建設的總體方案。這标志着亞東口岸恢複開放的事宜已從調研論證階段進入組織實施階段。亞東縣縣委書記梁海虹向記者介紹說,日喀則到亞東的公路已經建了一大半,亞東到乃堆拉山口的公路據說即将要上馬。此外,拉薩經日喀則到亞東還将修一條鐵路,這條鐵路很可能延伸出去跟印度鐵路接軌。這樣,結合青藏鐵路,整個藏區乃至更大的西部區域,到印度加爾各答之間就有了一條1000多公裡的鐵路大動脈。

打消顧慮

過去,最反對開放乃堆拉山口的是印度軍方,他們擔心一旦開放邊貿,中國就會加強邊境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别是交通設施建設,無論公路、鐵路、還是機場,都能增強中國軍隊在中印邊境的集結和機動能力。但是,随着中印關系越來越密切,在邊境開放問題上,印度方面對安全的擔心越來越小,而對經貿的興趣越來越大。印方曾組織12個部長參加的協調會議,專門探讨乃堆拉山口開放後所涉及的水陸運輸、邊界安全、移民和貿易等問題。

劉如甯參贊認為,重新開通乃堆拉山口既有象征意義,更有實際意義;既有政治意義,更有經濟意義。昔日的軍事禁區即将重新恢複邊貿重鎮的本來面目,這無疑标志着中印關系躍上一個新台階;同時一定會拉動兩國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再者就是增進人員交流。他說,中印貿易可謂突飛猛進,以年均40%的速度在發展,2006年預計可達到185億美元。乃堆拉山口的開通,既可視作兩國關系全面恢複的信号,也為中印兩國人民在未來更好地增進了解、發展友誼埋下了伏筆。

絲綢之路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裡,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裡。這裡曾經是“絲綢之路”南線的主要通道,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20世紀初,這裡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由于曆史原因,上世紀60年代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

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将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外交部網站資料顯示,中國是印度第三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一大貿易夥伴。另據中國商務部統計,中印貿易額即将突破200億美元。

媒體報道

據《印度斯坦時報》6月23日報道,38名印度朝聖者6月22日來到錫金的乃堆拉山口,這是他們岡仁波齊峰-瑪旁雍錯湖朝聖之行的最後一程,也是在1962年中印戰争之後的50多年後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陸地路線。

報道稱,官方表示,這條新的路線對香客來說更加容易、安全,此前他們要穿行北阿肯德邦危險的強拉山口才能到達聖地。

印度的影響力已經散播在這個小城的各個地方,居民們微笑着迎接少有的外國人、尤其是印度人。

報道稱,這座小城距離拉薩約500公裡,據信周圍環繞着軍事哨所,這是距離2006年開放的中印邊境乃堆拉山口交易點最近的小鎮。每周一到周四,兩國的合法商販會在距離這座小城50公裡的市場交易貨物。

雖然目前乃堆拉山口的中印貿易隻有170兆盧比,但這一貿易額正在緩慢增加。

報道稱,然而在過去9年中,沿途的貿易沒有什麼起色。雖然中國允許印度商人售賣29種貨品,但中國商人隻得售賣15種商品。不過據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表示,這種情況也許會發生變化。樂玉成參加了新朝聖線路的開通儀式。

“我會見了錫金邦首席部長帕萬·庫馬爾·查姆林,并與中方官員交流。他們說交易市場十分繁忙。越來越多人來到這裡做生意中國依靠自身經濟實力發展全球。”樂玉成對采訪該儀式的印度記者說。

“我們需要增加貨品,把貨品數量翻倍。這個貿易市場很快就會興旺起來。”他說。這一市場距印度的甘托克54公裡。

乃堆拉山口的貿易額也是中印總體貿易情況的體現。目前中印貿易額約710億美元,遠低于設定的2015年目标1000億美元。“中國投資者希望在印度能看到紅地毯,而不是紅頭文件。”樂玉成說。

報道稱,他表示随中國增加在印度的投資,雙方貿易勢将增長。

中印商定乃堆拉山口路線開通

正在西藏自治區訪問的印度駐華大使康特收獲了好消息。《環球時報》記者22日從印度駐華大使館獲悉,康特19日抵達西藏首府拉薩展開為期一周的訪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姜傑在與康特會面時确認,印度方面非常關注的乃堆拉山口朝聖路線将于2015年夏季正式開通。這條新增朝聖路線是今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期間,雙方領導人商定并對外公布的。

乃堆拉山口處于喜馬拉雅山脈東南麓,一側是中國西藏日喀則地區的亞東縣,一側是印度錫金邦。曆史上,19世紀末清政府迫于外部壓力在亞東設關通商後,鼎盛時期這裡的年交易額占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成以上。1962年中印發生邊境沖突,随後乃堆拉口岸陷入44年的沉寂。2006年,中印宣布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條連接中印陸路貿易最短的通道重現客商往來的景象。根據此前協議,這一口岸僅供通商往來。

今年9月,習近平訪印期間宣布,中方同意增開乃堆拉山口朝聖路線,以便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印度駐華使館新聞處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康特和姜傑在19日的會面中回顧了習近平對印度的成功訪問,姜傑确認乃堆拉朝聖路線将于2015年夏季貫通,相關籌備工作正在進行。20日,康特還與西藏自治區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巨建華就乃堆拉朝聖路線開通後的運行模式及相關細節進行溝通。

印度香客目前主要經由中印邊界的強拉山口(也稱裡普列克山口)入境中國西藏,赴神山、聖湖朝聖。《環球時報》記者從印度使館獲悉,此次康特訪藏期間,中方同時表示,正在為升級強拉山口的交通設施作出努力。長期以來,每到夏季通行條件較好的季節,中印雙方的旅遊局和外事機構就安排香客由強拉山口出入境。中方在山口接上一批香客,待他們走完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的朝聖道之後,會将這批香客送回強拉山口,和印方交接,再接新一批香客。

22日到23日,康特在姜傑陪同下沿日喀則市、亞東縣、乃堆拉山口一線進行實地考察。此後兩天,他還将前往阿裡地區,考察經由乃堆拉山口往返神山、聖湖的沿途情況。印度使館一名外交官說,雙方還會就擴大乃堆拉口岸及中印邊貿往來,加強西藏地區和印度的經濟合作交換想法和意見。

上一篇:湯姆餅

下一篇:五嶽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