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較為少見的緻命性疾病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一較為少見的緻命性疾病,它的發生與多種疾病有關。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的一個重要發病因素。約70%的患者有高血壓史,遠端主動脈夾層合并高血壓更為常見。這可能與主動脈壁長期受到高動力血壓的刺激,使主動脈壁張力始終處于緊張狀态有關,另外也與膠原和彈性組織常發生囊樣或壞死有關;動脈粥樣硬化時,動脈中層也正好處在老化過程中;結締組織遺傳性疾病,如馬方綜合征等,有先天性主動脈中層變性。近端型主動脈夾層是馬方綜合征的嚴重并發症;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主動脈縮窄、主動脈二瓣化也有出現主動脈夾層的可能。妊娠、嚴重外傷、重體力勞動及某些藥物也是夾層動脈瘤的發病因素。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多發群體:50~70歲男性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 英文名:aorticdissectiveaneurysm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疼痛,休克、虛脫與血壓變化

基本病因

正常人的主動脈可承受很大的壓力,而由于各種原因如高血壓或一些血管性疾病,使得主動脈血管壁順應性下降,使其不能承受主動脈本應承受的巨大壓力,而使主動脈血管内壁出現破口,血液從破口不斷進入血管中層将主動脈内膜層撕裂,最終形成主動脈夾層。

臨床表現

本病多急劇發病,突發劇烈疼痛、休克和血腫壓迫相應的主動脈分支血管時出現的髒器缺血症狀。部分患者在急性期(2周内)死于心髒壓塞、心律失常等心髒合并症。年齡高峰為50~70歲,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

1、疼痛

為本病突出而有特征性的症狀,部分患者有突發、急起、劇烈而持續且不能耐受的疼痛,不像心肌梗死的疼痛是逐漸加重,且不如其劇烈。疼痛部位有時可提示撕裂口的部位;如僅前胸痛,90%以上在升主動脈,痛在頸、喉、颌或面部也強烈提示升主動脈夾層,若為肩胛間最痛,則90%以上在降主動脈,背、腹或下肢痛也強烈提示降主動脈夾層。極少數患者僅訴胸痛,可能是升主動脈夾層的外破口破入心包腔而緻心髒壓塞的胸痛,有時易忽略主動脈夾層的診斷,應引起重視。

2、休克、虛脫與血壓變化

約半數或1/3患者發病後有蒼白、大汗、皮膚濕冷、氣促、脈速、脈弱或消失等表現,而血壓下降程度常與上述症狀表現不平行。某些患者可因劇痛甚至血壓增高。嚴重的休克僅見于夾層瘤破入胸膜腔大量内出血時。低血壓多數是心髒壓塞或急性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所緻。兩側肢體血壓及脈搏明顯不對稱,常高度提示本病。

3、其他系統損害

由于夾層血腫的擴展可壓迫鄰近組織或波及主動脈大分支,從而出現不同的症狀與體征,緻使臨床表現錯綜複雜,應引起高度重視。

【影像學表現】

1、X線表現

(1)正、側位胸部平片可見上縱隔影增寬,主動脈局部或廣泛性膨隆,如能觀察到主動脈内膜的鈣化影與主動脈外緣的距離增寬(正常為3mm),則提示有夾層動脈瘤的可能。

(2)主動脈鄰近的器官,如氣管、食管或腹部髒器受膨隆的主動脈推壓移位。

(3)心影增大,搏動減弱提示心包積血或心衰。

(4)20%-25%的夾層動脈瘤可破入左側胸腔,表現為迅速增加的胸腔積液。

2、心血管造影

在主動脈影膨隆部分,注射造影劑後顯示主動脈腔變窄,主動脈壁增厚。造影劑可通過主動脈壁上的裂口進入動脈夾層,使真假腔顯示為兩條平行的緻密管道影,其中有一細的透亮線影分隔。若夾層動脈瘤假腔内有血栓,則不能或不完今為造影劑所充盈。

3、超聲檢查

可顯示主動脈内的雙腔改變。

4、CT表現

(1)鈣化的内膜從主動脈壁向腔内移位5mm以上。增強後可見撕脫的内膜片呈線樣的低密度影。

(2)增強後可顯示真假兩腔,其各自的密度與血流速度、有無血栓形成有關。通常假腔的強化與排空均較真腔延遲。

5、MRI表現

(l)直接征象是顯示主動脈内的内膜瓣和真假雙主動脈腔。真腔和假腔的鑒别主要取決于兩者的血流速度不一。真腔血流速度快表現為流空的無信号改變,假腔因流速慢常出現信号。内膜瓣則為真、假兩腔之間的窄條狀較低信号影。由于夾層動脈瘤的真假腔與其間的内膜瓣對比明顯,易于觀察内膜的撕裂口。

(2)間接征象是主動脈腔受壓失去正常形态。如假腔内為血栓所充填,可表現為動脈壁局部增厚。

(3)心包積血或胸腔積血,表現為T1加權和T2加權均為高信号強度改變。

(4)夾層動脈瘤可直接破入肺或胸腔,MRI掃描時可見到夾層動脈瘤旁的肺組織内出現成片的高信号影,應高度警惕夾層動脈瘤已破入肺内。

6、血和尿檢查

白細胞計數常迅速增高。可出現溶血性貧血和黃疸。尿中可有紅細胞,甚至肉眼血尿。

【鑒别診斷】

經各種檢查方法對确立主動脈夾層有很大幫助,超聲心動圖、CT掃描、磁共振均可用以診斷,對考慮手術者主動脈造影仍十分必要。

急起劇烈胸痛、血壓高、突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兩側脈搏不等或觸及搏動性包塊應考慮此症。胸痛常被考慮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肌梗死時胸痛開始不甚劇烈,逐漸加重,或減輕後再加劇,不向胸部以下放射,用止痛藥可收效,伴心電圖特征性變化,若有休克症狀則血壓常低,也不引起兩側脈搏不等,以上各點足資鑒别。

治療原則

非手術治療

适用于急性病例,一旦疑為主脈夾層動脈瘤,就立即給予處理,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夾層血腫擴展。因為夾層血腫不斷擴展,可使重要髒器受壓,造成髒器缺血與功能障礙,血腫向外破裂等,這勢必會嚴重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必須降低收縮壓和心室噴射速度,以減少對主動脈的激惹作用。

①止痛:可用杜冷丁或嗎啡靜脈注射。因該藥有抑制呼吸等副作用,應由内科醫師應用。

②降壓:盡快将收縮壓降至13.3~16.0kPa(100~120mmHg)以下,可用硝普鈉靜脈滴注,以減輕心髒後負荷和降壓,但應注意按血壓控制水平,及時調節滴速。另外,還可給予β受體阻滞劑,如倍他樂克、心得安等,以減輕心肌收縮力和減慢心率。疼痛緩解是夾層動脈瘤停止發展、治療顯效的指标,隻有疼痛緩解後,才可行主動脈造影檢查。

手術治療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在急性期(6周内)病死率很高。近端夾層内科治療病死率約70%,外科治療病死率約30%。遠端夾層内科治療組為20%,外科治療組為50%。内科治療組複發率高于外科組,故遠端夾層若條件适宜,應選擇外科手術治療。

無論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搶救成功後仍應繼續服用降壓藥物和減弱心肌收縮力的藥物,以防複發,如β受體阻滞劑,将收縮壓控制在17.3kPa(130mmHg)以下,即可避免分裂繼續發生。

預防

有高血壓的患者應每天至少2次監測血壓的變化,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應用藥物、控制血壓在正常的範圍、适當限制體力活動、避免運動量過大誘發疾病的發生,在伴有主動脈瓣二尖瓣化畸形和馬方綜合征的患者,更應限制劇烈活動,定期體檢監測病情變化,及時手術治療預防主動脈夾層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