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

中藥鑒定學

醫學書籍
中藥鑒定學是研究和鑒定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定中藥質量标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中藥鑒定學是研究和鑒定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訂中藥質量标準,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應用學科。中藥鑒定學的研究對象是中藥。包括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中藥鑒定學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繼承祖國醫學遺産和傳統鑒别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系統地整理和研究中藥的曆史、來源、植(動)物形态、性狀、顯微特征、理化鑒别、檢查、含量測定等,建立規範化的質量标準以及研究尋找新藥和擴大藥源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中藥鑒定學最終通過我們的研究是要确保中藥品種正确、質量優良、安全、有效、穩定、可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簡而言之,就是一門對中藥進行“保質、尋新、整理、提高”的科學。[1]
    書名: 别名: 作者: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名稱:中藥鑒定學 研分對象:中藥 研究意義:鑒定中藥的品種和質量,制定中藥質量标準

中藥鑒定學的任務

考證和整理中藥品種,發掘祖國藥學遺産

我國僅本草著作中記載的藥物就有近3000種,它是現今中藥科學繼承和發揚的基礎。現今中藥品種約有13000種,在中藥鑒定中,中藥的品種問題直接關系到中藥的質量,品種正确是保證中藥質量的前提,品種一錯,全盤皆否。如何确定中藥的正品,成為中藥研究工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由于曆史等諸多原因,使中藥材品種混亂和複雜現象嚴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現象普遍存在。我國幅員遼闊,物種繁多,同一種中藥各地使用的品種不同,或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中藥名稱,造成品種混亂。如貫衆,全國以貫衆之名藥用植物有11科、18屬、58種之多。而人參在曆代有多達30餘種别名。

2、本草記載不詳,造成後世品種混亂。如《本草經集注》載:“白頭翁處處有之,近根處有白茸,狀如白頭老翁,故以為名。”所以從古到今就有多種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頭翁,這就造成了白頭翁藥材來源達20種以上,分屬于毛茛科、薔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種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品種發生了變遷。如始載于《名醫别錄》的白附子曆代本草均為毛莨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而近代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用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根作白附子用,兩者療效不同,如何變遷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藥多基原情況較為普遍。《中國藥典》2000年版收載的常用中藥不少來源于2個、3個、4個、5個甚至6個種(如石決明),有的中醫藥甚至來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屬(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數種動、植物,造成中藥質量控制困難。

解決中藥品種混亂和複雜問題及發掘祖國藥學遺産的途徑

1、通過對中藥商品調查和中藥資源普查,結合本草考證,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種,力求達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國藥典》已分别将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作為金錢草,豆科植物廣金錢草作廣金錢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廣金錢草收載。

2、研究不同曆史時期藥物品種的變遷情況,正确繼承古人藥材生産和用藥經驗。如考證阿膠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驢皮并用,清代以後用驢皮,至今沿用驢皮。

3、開展古方藥物的品種考證,有利于醫方的發掘與繼承,為新藥研究提供依據。例如青蒿素的發現,就是從研究葛洪《肘後備急方》青蒿治瘧病方,再經過青蒿曆代所用品種的考證,結合科學試驗取得成果。

4、對一些道地藥材的品種考證,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曆代本草未能記載的資料,解決在品種考證中的某些關鍵問題。如羅漢果,遍查曆代本草均無記載,最後從清代《臨桂縣志》、《永甯州志》查到不僅有羅漢果之名,還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記載,這為羅漢果的藥用提供了可靠的曆史依據。再如在考證雞血藤膏時,就查考了去南的《順甯府志》和《雲南通志》等。

5、本草考證有助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當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還不知道它們的用途,一旦《本草綱目》等本草上收載的藥物都能考證清楚,根據植物親源關系的線索,對藥物新品種的開發利用,将會有所幫助。

6、通過本草考證與現今藥材品種調查相結合,能糾正曆史的錯誤,發掘出新品種。如虎掌與天南星,經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實為掌葉半夏的塊莖,糾正了《本草綱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視二者為同一物的錯誤。總之,中藥品種的的考證與整理工作對澄清中藥品種混亂,力求達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從源頭上保證中藥質量,達到品種正确,質量優良、穩定、可控,以及繼承與發掘祖國醫藥學遺産,開發新藥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用價值。

鑒定中藥真僞優劣,确保中藥質量

中藥的真、僞、優、劣,即指中藥品種的真假和質量的好壞。“真”,即正品。凡是國家藥品标準所收載的中藥均為正品;“僞”,即僞品,凡是不符合國家藥品标準規定中藥的品種以及以非藥品冒充中藥或以它種藥品冒充正品的均為僞品。“優”,即質量優良,是指符合國家藥品标準質量規定的各項指标的中藥;“劣”,即劣藥,是指不符合國家藥品标準質量規定的中藥。中藥品種不真或質量低劣,會造成科研成果、藥品生産和臨床療效的失敗,輕則造成經濟損失,重則誤病害人,對此,李時珍早就有“一物有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一)中藥材及飲片的鑒定

當前中藥材的真僞問題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藥出現了僞品、混品或摻僞品。除曆史根源外,究其原因還有:

1、誤種、誤采、誤收、誤售、誤用。如種大黃時誤種為藏邊大黃、河套大黃;将金錢草(過路黃)誤采為風寒草(聚花過路黃);市場上曾大量出售十字花科芫菁的種子,以其充菟絲子;以絲石竹的根充桔梗;以參薯的塊莖充山藥;在山西、四川、江西、湖北還曾出現把有劇毒的小檗科桃兒七誤作龍膽,以緻造成中毒死亡或緻殘事件等。

2、一些名稱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種之間産生混亂。如防己商品中粉防己、廣防己、漢防己、木防己名稱或使用相混,廣防己為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隻有防己科防己才可提制“漢肌松”原料。以滇棗仁充酸棗仁,川射幹充射幹等。

3、個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如金錢白花蛇,有用銀環蛇的成蛇縱剖成條,接上其他小蛇頭盤成小盤者,有用其他帶環紋的幼蛇僞充者,甚至有用其他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畫出環紋僞充正品;有用馬鈴薯片加工僞充白附片;用其他動物的皮(如馬皮)熬制的膠充阿膠等。

中藥的質量優劣,是關系到臨床療效和中藥國際化的大問題,質量是中藥的生命。中藥的品種明确後,必須注意檢查質量,如品種雖正确但不符合藥用質量要求時,同樣不能入藥。

除品種外,影響中藥質量的主要因素有

1、栽培條件栽培條件不當,黃芪木質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風分枝等。

2、采收加工不同的采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種類或含量不同。如茵陳,過去隻用幼苗,後來通過研究發現,茵陳的三個主要利膽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為高,為此,藥典規定茵陳有兩個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時或秋季花蕾長成時采收,前者稱“綿茵陳”,後者稱“茵陳蒿”。金銀花采用陰幹、曬幹和蒸後曬幹,綠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曬法加工者含量高。

3、産地同種藥材,産地不同,質量不盡相同,如廣藿香,廣州石牌的廣藿香氣較香純,含揮發油雖較少但廣藿香酮的含量卻甚微。

4、貯藏時間如荊芥的揮發油含量随貯藏時間的延長而減少;新鮮細辛的鎮咳作用強,當貯存6個月後則無鎮咳作用。貯藏不當會收起黴變、走油、風化等。

5、運輸運輸中如受到有害物質污染,必然影響質量。

6、非藥用部位超标沉香摻入大量不含樹脂的木材、山茱萸摻入大量果核等。

7、人為摻假薏苡仁中摻入高梁米,紅花中摻入細紅沙或細鋸末,海馬腹中填入魚粉,冬蟲夏草中插入鐵絲等。

8、個别是藥材經提取部分成分後再流入市場如人參、西洋參、三七、五味子、黃柏等。

中藥質量的優劣主要取決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質群的含量。對中藥質量的科學評價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穩定性、安全性為指标。有一些中藥有效成分尚不明或無準确的含量測定方法,用浸出物測定法,來幫助考察其質量。近年對中藥質量的評價方法進展很快,有用藥效學、免疫活性以及化學模式識别結合藥效學、指紋圖等方法評價中藥的質量。

中藥真、僞、優、劣問題最終解決有其複雜性和艱巨性,要做到中藥的名稱準确、品質可靠,必須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大力發展道地藥材規範化種植,同時,應加強對市場的監督、管理與執法力度,杜絕假冒、僞劣藥材。

(二)中成藥的鑒定

《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收載中藥成方制劑458種,但全國藥廠生産的中藥制劑已超過5000種。中成藥的鑒定方法同中藥材一樣,主要包括性狀、鑒别、檢查和含量測定。目前《中國藥典》對中成藥鑒定常用的鑒别方法有顯微鏡鑒别,已成為控制中成藥質量行之有效的常規方法和質量标準内容之一。用薄層色譜法進行定性鑒别,以色譜法和光譜法為主進行含量測定這部内容我們将在第二講中細述。

研究和制定中藥規範化質量标準

中藥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民健康與生命安危,制定中藥規範化的質量标準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穩定、可控,促進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關鍵。凡正式批準生産的中藥(包括藥材、飲片及中成藥)都要制定質量标準。中藥标準是國家對中藥質量及其檢驗方法所作的技術規定,是藥品監督管理的技術依據,是中藥生産、經營、使用、檢驗和臨督管理部門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據。中藥質量标準包括中藥材、飲片和中成藥的質量标準,要求中藥的來源和處方要固定,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生産工藝要固定,臨床療效要确定,對有害物質要限量檢查,對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質群有定性鑒别的含量測定等。

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一)中藥的資源

中藥資源包括藥用植物、動物和礦物資源。又分為天然中藥資源和人工、栽培或飼養的藥用植物、動物資源。據全國在藥資源普查表明:我國現有中藥資源達12807種,在這些種類中,傳統中藥約1200種,其中常用藥約500餘種,民族藥1500~2000種,其餘為民間草藥。豐富的天然資源是中藥材的主要來源之一。

我國經營的商品中藥材中,野生藥材品種約占總數的80%以上,約占收購量的60%。許多藥材在特定的生産區域,由于适宜的氣候、土壤、水質和多年來優良的種植方法,使其優質而高産,療效卓著,且産銷曆史悠久,稱為道地藥材。

據初步統計,全國的道地藥材約有200種。如四川的黃連、附子、川芎,雲南的三七,甘肅的當歸、大黃,甯夏的枸杞子,内蒙古的黃芪,吉林的鹿茸、人參,遼甯的細辛、五味子,山西的黨參,河南的地黃、牛膝,山東的北沙參、金銀花,江蘇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參、浙貝母,福建的澤瀉,廣東的砂仁,廣西蛤蚧都是曆史悠久、全國著名的道地藥材,有的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據統計,栽培與飼養的藥材品種約占總數的20%占收購總量的40%。

(二)中藥資源的保護

我國政府于1984年發布了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共收載植物354種;1987年發布了第二批《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共收載植物約400種;同年公布了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制定了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名錄》;1989年又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現在全國各地建立的植物、動物自然保護區己達近千處。

同時開展野生中藥變家種、家養或進行野生撫育;建立中藥種質資源庫;并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對中藥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建立中藥材現代化産業基地,是實現中藥材标準化、現代化,實現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發布《中藥材生産質量管理規範》(中藥材GAp),并從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大力發展優質道地藥材生産及野生珍稀或瀕危動植物藥材野生變家種、家養,可使中藥資源永續利用。

(三)尋找和擴大新藥源

在保護和合理開發中藥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尋找和擴大新藥源也是中藥鑒定學的任務之一。尋找和擴大新藥源的方法有:

1、進行全國性藥源普查,尋找新的中藥資源。如通過多次全國性藥源普查,發現了不少野生中藥資源和某些進口藥材的國産品種資源,如新疆的阿魏、紫草、貝母;西藏的胡黃連;雲南的诃子、馬錢子;廣西的安息香;海南的大風子、降香等。

2、根據生物的親緣關系尋找新的藥源。如根據商品調查,作金銀花的忍冬屬植物有十多種,有效成分綠原酸的含量種間差别校大,如灰氈毛忍冬和紅腺忍冬的花蕾含量較高,前者達12%,後者達10%左右,比山東的正品金銀花還高,現己将紅腺忍冬載入《中國藥典》2000版。

3、從民族藥或民間藥中尋找新藥源。如沙棘是藏族、蒙古族習用藥材,其幹燥成熟果實常用于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近年來發現沙棘葉含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及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氨基酸等生理活性成分,頗具開發價值。

4、以有效成分為線索,尋找和擴大新藥源。麝香酮是麝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麝鼠香中含有麝香酮,靈貓香中含有與天然麝香相似的化學成分,且具相似的藥理作用,可能成為麝香的代用品。抗肝炎有效成分齊墩果酸在工業生産上的原料主要是五加科植物幾種楤木的皮、葉和果實,其含量均在3.6%以下,但在曲蓮和雪膽的塊根中,齊墩果酸提取率高達7%~9.5%,是較好的新藥源。

5、以藥理篩選結合臨床療效尋找和擴大新藥源。如在抗腫瘤藥的藥理篩選中發現唐松草新堿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活性,後從10種東北産唐草屬植物裡找到展枝唐松草,其中根中唐松草新堿的含量最高可達1.36%。

6、從古本草中尋找或探索老藥新用途。古本草中還有不少品種現今未使用,有些多來源的品種現今隻用了一、二種或古今用藥不同,若能進行認真考證,一定能發掘出有用的新資源種類。

7、以新技術、新方法擴大新藥源。如杜仲、黃柏、厚樸等皮類中藥的環剝技術,麝的家養和活麝取香,黑熊家養和引流熊膽汁,人工牛黃的研制,人參、紫草、三七、延胡索等的組織培養等等。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如細胞工程、基因工程技術生産有效成分,近年來已取得不少新進展,如水蛭素基因工程、羚羊角蛋白質基因工程等,為減輕中藥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破壞,獲得有效成分高含量的中藥開辟了新途徑。目前還有以臨床療效為依據,用高含量篩選技術尋找新藥的方法。

上一篇:醒悟療法

下一篇: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