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鼈

中華鼈

龜鼈目鼈科動物
中華鼈:Trionyx sinensis,又名水魚、甲魚、團魚,是常見的養殖龜種。野生中華鼈在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都可見。水栖性,常栖息于沙泥底質的淡水水域。有上岸進行日光浴的習性。肉食性,以魚、蝦、軟體動物等為主食,多夜間覓食。野生中華鼈壽命在60歲以上。中華鼈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I中,也是重慶市三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綱:爬蟲綱 Reptilia 亞綱: 目:龜鼈目 Testudines 亞目: 科:鼈科 Trionychidae 亞科:鼈亞科 Trionychinae 族: 屬:中華鼈屬 Pelodiscus 亞屬: 種:中華鼈 P. sinensis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中華鼈 中文别名:水魚,甲魚,團魚 英文名:Soft-shell Turtle 二名法:Pelodiscus sinensis

形态特征

中華鼈體長30厘米左右。

體軀扁平,呈橢圓形,背腹具甲;通體被柔軟的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體色基本一緻,無鮮明的淡色斑點。頭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長呈管狀,具長的肉質吻突,約與眼徑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後方兩側。口無齒,脖頸細長,呈圓筒狀,伸縮自如,視覺敏銳。頸基兩側及背甲前緣均無明顯的瘰粒或大疣。

背甲暗綠色或黃褐色,周邊為肥厚的結締組織,俗稱“裙邊”。腹甲灰白色或黃白色,平坦光滑,有7個胼胝體,分别在上腹闆、内腹闆、舌腹闆與下腹闆聯體及劍闆上。尾部較短。四肢扁平,後肢比前肢發達。前後肢各有5趾,趾間有蹼。内側3趾有鋒利的爪。四肢均可縮入甲殼内。

分布範圍

中華鼈分布于中國、日本、越南北部、韓國、俄羅斯東部,也被引入泰國、馬來西亞、夏威夷等地。

中華鼈在中國廣泛分布,除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産,近年在新疆地區也發現有野生中華鼈,但相對于産量來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産量較高。

生活習性

中華鼈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庫等水流平緩、魚蝦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沒于大山溪中。在安靜、清潔、陽光充足的水岸邊活動較頻繁,有時上岸但不能離水源太遠。能在陸地上爬行、攀登,也能在水中自由遊泳。喜曬太陽或乘涼風。民間諺語形容鼈的活動是“春天發水走上灘,夏日炎炎柳蔭栖,秋天涼了入水底,冬季嚴寒鑽泥潭”。夏季有曬甲習慣,寒冷的冬季會冬眠,翌年開始蘇醒尋食。

喜食魚蝦、昆蟲等,也食水草、谷類等植物性食物,并特别嗜食臭魚、爛蝦等腐食,耐饑餓,但貪食且殘忍,如食餌缺乏還會互相殘食。性怯懦怕聲響,白天潛伏水中或淤泥中,夜間出水覓食。

相關價值

中華鼈既有食用價值,也有藥用價值。根據陶弘景的《名醫别錄》記載,鼈性味甘,平,有滋陰補腎,清退虛熱的功效。但由于鼈的膽固醇含量極高,因此肝髒不好的人不宜食用。傳統認為鼈能補肝,其實是一種謬誤。

生長繁殖

中華鼈4~5月水中交配,待20天産卵,多次性産卵,至8月結束。通常首次産卵僅4~6枚,在繁殖季節一般可産卵3~4次,5歲以上雌鼈一年可産50~100枚。卵為球形,乳白色,卵徑15~20毫米,卵重為8~9克。其選好産卵點後,掘坑10厘米深,将卵蛋産于其中,然後用土覆蓋壓平僞裝,不留痕迹。經過40~70天地溫孵化,稚鼈破殼而出,1~3天臍帶脫落入水生活。

卵及稚鼈常受蚊、鼠、蛇、蟲等的侵害。産卵點一般環境安靜、幹燥向陽、土質松軟,據研究觀察,其距離水面的高度可準确判斷當年的降雨量。壽命可達60齡以上。

人工養殖

由于中華鼈具有較大的食用及藥用價值,全國各地已廣泛開展人工養殖。進行人工繁殖和養殖,養殖方式主要有魚鼈混養、池塘單養、工廠化溫室養殖等。在人工飼養環境中,中華鼈喜食屠宰場的廢棄物、蠶蛹、昆蟲等動物性餌料,也能食瓜果、菜葉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質顆粒餌料。

通過提供豐富的餌料,保持适宜的生長溫度使中華鼈不進入冬眠,以及科學和工廠化的飼養,中華鼈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幼體經過一年多的生長即可重達500克左右,使中華鼈這一自然資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利用。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内外市場對中華鼈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速中華鼈的人工繁殖和養殖已成了必然的趨熱。

養鼈場地一般選擇在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量充足,進、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源一般為河流、湖泊或水庫、池塘的地面水,最理想的水源是既有地面水,又有水質良好的工廠餘熱水或溫泉水,這樣能自由調節水溫。底土以保水性良好、滲透性較差的壤土或粘土為佳,底土上層鋪15~30厘米厚的淤泥和細沙的混合土,以利于中華鼈栖息和冬眠。

但沙粒宜細不宜粗,否則易使中華鼈的皮膚受傷而染病。酸性土壤或鹽堿土不宜建養鼈池。鼈池應建造在光照良好、環境安靜、背風向陽的地方。此外,還要看交通是否方便,電源、能源和飼源供應是否充足等。

中華鼈的生長發育一般可分為稚鼈、幼鼈和成鼈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對養殖環境的要求也不相同。按其體重劃分,剛孵化出來的為稚鼈;11~50克的為幼鼈;51~200克的為種鼈;200克以上的為成鼈;750~1000克以上的為親鼈。

由于中華鼈的生長速度不同,又有同類相殘的習性,因此宜将不同生長階段、不同規格的中華鼈分池飼養,需分别建造親鼈地、稚鼈池、幼鼈池、種鼈池、成鼈池。

一個完整的養鼈場,除要有上述5種鼈池外,還要有産蛋房、蓄水池、病鼈隔離池;倉庫、加工間、泵房、配電房等。露天池鼈養殖場的親鼈池、稚鼈池、幼鼈池、種鼈池、成鼈池的面積配套規格比例應為4:1:2:4:5。

稚鼈對飼料的要求較高,要求飼料精、細、軟、鮮、嫩,營養全面,适口性好。通常在稚鼈出殼一個月内以投喂紅蟲、小糠蝦、絲蚯蚓、搖蚊幼蟲等,也可投喂雞、鴨蛋黃、動物肝髒等,以後逐步改投蠅蛆、蚯蚓、小蝦,以及切碎的魚糜、動物内髒、大魚蝦、河蚌、螺等。

幼鼈的飼料投喂要求雖不如稚鼈嚴格,但因攝食能力較強,需要量比較大,除了投喂高蛋白質的動物性飼料外,還應在飼科中混以等量的新鮮魚或豬脾、髒糜,并适當加些菜葉漿汁;将飼料攪拌成具有粘性、彈性和伸展性的團塊飼料。

對幼鼈一天投喂2~3次,通常上午8~9時投喂1次,下午2~3時投最1次,日投喂量約占鼈體重的5%~10%,飼料投在固定的飼料台上。同時要控制水溫、水質、水位,防止病害及防逃設施的檢修,并做好飼養情況的記錄。

成鼈的飼養過程一般從放養100克左右的種鼈起,到養到500克以上出售為止。此過程主要在室外完成,有條件的可開展工廠化養鼈。放養密度因鼈的規格不同而不同。要注意的是應根據鼈的大小分檔、分級飼養,避免相互撕咬,影響生長;在溫室移入露天池塘時,兩者的水溫差調節到上下不超過3℃,否則易使中華鼈患病。

中華鼈的體重為10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3~5隻;體重約20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2~3隻。成鼈的飼料投喂方法、數量、次數及種類與幼鼈基本相同,在飼養過程中使用配合飼料比使用各種單項飼料效果更好。在生長适溫期内。可采用以下配方:魚粉(或蠶蛹粉、血粉等)30%、豆渣30%、麥芽3%、麥粉30%、土粉3%,另加植物油、骨粉、蚯蚓粉各1%,維生素0.1%。

保護級别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

溫室養殖條件

環境條件

養殖基地要符合GB/T18407.4的規定。且周圍安靜,水源充足,附近無污染源。養殖用水要符合NY5051的規定。

溫室及養殖池的設計與建造溫室建造應符合有關建築管理規定,具備良好的保溫性能,并配備相應的加溫、增氧、進排水等設備。一般1萬平方米配套0.5噸鍋爐3台,2.2千瓦增氧機10台,顆粒飼料機2台,加溫池150立方米,管理輔助用房200平方米等設施。

養殖池建造應符合中華鼈生活習性的要求。鼈池大小統一,面積每個在15~20平方米,池高0.6米,池壁頂端向内伸檐8~10厘米,以防鼈逃跑。

飼料台用長3米,寬0.5米的木闆或水泥預制闆搭設,淹沒在水下15厘米。池中設置網袋用以中華鼈隐蔽之用。網袋由無結網片疊3~4層而成,呈方形,邊長40厘米,網袋對角垂挂,行距20厘米,窩距15厘米,網袋離池底10~15厘米,露出水面5~10厘米。

鼈卵的選擇與孵化鼈卵選擇重量3~5克,白色亮區(動物極)占卵表面的1/3~1/2,輪廓清晰,植物極淡黃色或淡紅色,卵面光澤,無雜斑的受精卵。

将放置有鼈卵的孵化箱,整齊疊放到孵化房中,通過紅外燈加溫,使孵化房溫度控制在30℃~31℃,空氣濕度控制在85%,沙的濕度控制在8~12%。鼈卵經過40天~45天可孵化出殼。

孵化過程要做好補水、通風、上下換箱和敵害防除工作。

稚鼈放養放養前沖洗淨鼈池,用生石灰150~200毫克/升或漂白粉10毫克/升潑灑消毒。

選擇無傷病,無殘次,有活力的稚鼈,同一稚鼈池的鼈規格應整齊,規格大于3g。放養前的稚鼈用高錳酸鉀20毫克/升浸浴20分鐘。消毒後的稚鼈即可放于用稚鼈開口飼料化成的2%漿水中開食,時間約為1小時。放養時将裝有消毒鼈的箱或筐輕輕放人水中,讓鼈自行爬出,遊入水中。每平方米水面放養35~40隻。

飼養管理

飼料應符合NY5072和SC/T1047規定的稚鼈配合飼料。飼料添加劑應符合國務院[1999]266号令《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規定。

禁止添加激素和人工合成色素。日投飼量為鼈體重的5%~8%。飼料在投飼前用顆粒機制成軟顆粒,定時定量把飼料投放在飼料台上,日投3次,每8小時一次。

日常管理

在投飼後半小時進行巡池檢查,掌握鼈吃食情況,以此調整投飼量;檢查防逃設施;觀察鼈的活動情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勤除敵害、污物;及時清除殘餘飼料,清掃飼料台;查看水色,量水溫,聞有無異味,做好養殖日志。

水質管理

根據水色情況及時換水,一般每個月換水1次,每次換1/3。池水要控制在微堿性,水體透明度以25厘米~35厘米為宜,水色呈黃綠色或茶褐色。換水後每池均勻潑灑複合微生物制劑,以調節水質。

病害防治

溫室養殖由于集約化程度高,養殖密度大,因此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發生,因此對一定的嚴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但在防治過程中,嚴格按照《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和《NY5070-2002無公害食品水産品中漁藥殘留限量》執行。

要堅持“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方針,強調“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提倡生态綜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劑、盡量使用中草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應用健康養殖技術,适當控制養殖密度,在飼料中加酶益生菌、複合維生素等來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改善養殖水體生态環境。如果發現鼈生長情況不正常時,用0.3~0.5ppm聚維酮碘進行全池潑灑,或用1ppm戊二醛進行全池潑灑。

漁藥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農業部有關規定,禁止使用未經取得生産許可證、批準文号、産品執行标準的漁藥;嚴禁使用違禁藥品。漁藥使用後,要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

捕撈每批投放的中華鼈分兩次捕撈。在35%的中華鼈達到0.35公斤規格的時候,進行第一次捕撈,将0.35公斤以上規格的中華鼈捕撈上市。第一次捕撈兩個月後進行第二次捕撈,将池中剩餘中華鼈全部捕捉上市。

無公害養殖

無公害養殖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無公害,而且要在養殖管理中貫徹無公害規範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以苗種、飼料、漁藥等投入品管理為關鍵點的質量控制體系和以“三項記錄”等規範化養殖記錄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這樣才能确保無公害養殖技術真正得到應用與實施。

池塘養殖

中華鼈生态養殖所生産的商品鼈體勻、色亮,品質明顯優于溫室養殖的産品,市場售價連續多年穩定在60元/千克以上,廣大養殖戶都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将其關鍵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鼈池建設

鼈有“三喜三怕”的特點,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髒,并且其膽小貪食,相互間好鬥以及具有較強的攀爬本領。鼈池選址必須選擇環境安靜、避風向陽、水源水質清新、土質良好的地方。

鼈池要封閉防逃防偷,進出水口特别要注意防逃,池與池之間水體不能互串,進出水要嚴格分開。生态養殖以土池為好,根據投資規模和地方大小盡量建好四類池,即親鼈池、成鼈池、幼鼈池和稚鼈池。無論哪種鼈池,都必須保證鼈有足夠的曬背場和投餌場。

種苗選擇

中華鼈池塘生态養殖一般是以自繁自育的種苗為主,如需要外購種奮,必須選擇和體質健壯、外表無傷、大小基本一緻且無病史的種苗,這樣可減少運輸途中的機械損傷和病源的傳播擴散。

外購種苗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越冬前購進的稚鼈不能小于5克/隻,從外引進稚鼈最好是當年的頭批苗或第二批苗,這類鼈苗在越冬前還有1-2個月的攝食生長時間,越冬前其個體一般都可達到10克以上,能夠保證越冬成活率達95%以上。如果引進的稚鼈個體不足5克且很快就進入越冬期,則稚鼈越冬成活率較低,很難保證越冬成活。

二是外購幼鼈養成商品鼈,最好不引進溫室養成的幼鼈,盡量選購池塘自然養殖且無病無傷的幼鼈。如果一定要選購溫室養成的幼鼈則必須注意時間,且池塘水溫穩定在25℃以上,一般要求在6月中旬以後才能購進,否則由于溫室幼鼈轉入池塘過早,環境變化過大,會導緻多種鼈病的發生。另外幼鼈運輸必須每隻用布袋包裝後才能簍裝或袋裝運輸。

投料及日常管理

①飼料選擇以南縣為代表的洞庭湖區池塘生态養鼈的飼料種類大體分三類:一是鮮魚以白縫為主;二是小魚和淡水小龍蝦;三是商品飼料。根據筆者多年調查,池塘生态養鼈的飼料應以商品飼料為主,輔之一定量的鮮活飼料。

其主要做法是稚鼈和幼鼈階段全部用無公害的高質量商品飼料,成鼈養殖階段商品飼料和鮮活飼料各一半,這樣既能保證鼈的生長速度,又能保證鼈有較好的品質。如果全部采用鮮活飼料和小魚幹,一是鼈生長速度慢;二是比用商品飼料成本高出近一倍;三是鼈病多且不好控制。

商品飼料用國産名牌飼料,明顯優于其他普通飼料,在同等條件下,其生長速度快1000-30%,飼料成本出能節約10%以上。如當年頭批繁殖的稚鼈經過三年養殖,其最大個體能達到2.9千克,平均個體能達1.3~1.4千克,每千克鼈飼料成本僅17元左右。而用其他飼料,平均個體不足1千克,飼料成本則超過20元/千克。

另外,鮮活飼料需根據原料來源及價格靈活選用,盡量避免用小幹魚,無論那種鮮活飼料都必須經粉碎後拌商品料一起投喂。

②飼料的投喂a.合理設置投料台。要根據池塘大小和鼈的多少合理設置投料台,每畝水面不少于3個。飼料台選用50厘米X150厘米的石棉瓦為主。b.投料數量和次數。

飼料的投喂既要“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又要“三看”,即看天氣、看水溫、看吃食情況來靈活掌握。總體原則是每天投喂兩次,即早、晚各一次,每次在1.5小時内吃完為準。其中,早上一次占全天40%左右。

③水質調控一是高溫季節盡量多加注新水,并加入漢寶改水素,堅持量少次多的原則。二是鼈池都要放養水葫蘆,占水面1/3~1/2的面積。三是每天巡塘2~3次,觀察鼈的活動、吃食情況和水質情況。

鳌病的防治

鳌病可防可冶,鼈的生态養殖重在預防。一是控制放養密度,

設計成鳌畝産在300千克左右。二是選擇适當的飼料品種。如果用冰鮮血、小幹魚和小龍蝦,必須添加甲魚多維。三是調控好水質,長期保證鼈池水體清爽。具體預防措施為:

①注重清塘消毒,鼈苗(種,蔔塘前要用漂白粉和硫酸銅清塘,每畝水面用漂白粉5千克加硫酸銅2千克,化水全池潑灑。

②鼈轉池或外購種苗下池前必須用“苗種浸泡劑”浸泡後下池。

③鼈病預防除搞好水質調控外,還必須做好藥物預防工作,一是在每年4月底至5月上旬,全池潑灑一次殺纖毛蟲類藥物,如纖蟲清、甲殼淨等。二是每隔20天左右用生石灰、漂白粉、殺菌綠、強絡碘或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上述藥物要交叉使用,不能長期使用一種藥。

在洞庭湖區流行的鼈病主要有白點病、腐皮、穿孔病、出血病、自底闆病以及營養物質不良引起的綜合症,下面介紹幾種鼈腳的治療方法。

白點病主要危害稚鼈,全身有小白點,危害較大,治療措施主多川“自點淨+魚康樂1号+Vc”拌飼料投喂,同時用殺菌綠強絡碘等高效殺菌劑全池連續潑灑3天以上。

腐皮、穿孔病的首選治療藥物是殺菌綠,全池潑灑2次以上,并同時内服魚康樂1号和高穩易還原Vc,連續4~5天。

出血病治療時外用殺菌綠、強絡碘等高效消毒劑全池潑灑,連用2天内服漢寶出血停和漢寶甲魚多維連續5天。

白底闆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鼈病之二,該病主要抓好發病初期治療.如果進人發病中晚期則很難根治。外用殺菌綠或強絡碘等高效殺菌劑全池撥灑,連續3天;内服“白底淨+魚康樂1号”、漢寶甲魚多維和肝泰,連用7天以上,有較好的療效。為防止複發,在十天後再用一個療程藥物預防。

營養物質不良引起鼈體浮腫或背腹甲突出明顯,進食能力差,棋忱能力減弱,特别是越冬後引起的爬坡死亡,一般以吃小幹魚、冰鮮魚或腐敗變質飼料為主的鼈池常有發生。其防治措施:一是要選用高質量的商品飼料,二是鮮魚不能冰凍,三是長期在鮮活飼料中添加漢寶甲魚多維。

飼養建議

中華鼈通常是養殖場飼養供人們食用的,但是你知道嗎?鼈是龜的高級進化版,所以其實鼈的智商要比龜的高一些,近年來也有很多人把鼈當做寵物來飼養。

一、水質建議

剛剛到手的鼈苗很多都不開食,即使開食了也不是百分百安全,而且對鼈苗最危險的事情還是水黴導緻的爛裙(俗稱白點子)所以鼈苗初期就是要保證水的幹淨,可能有的爬友會說“那麼用純水來養”。其實用純水也不可取,鼈最大的神經質就是對水質的突然改變。所以初期養鼈的水很簡單,用涼白開就可以了。以後适應了使用自來水也是同一水源,所以對水質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二、環境建議

飼養容器在初期建議不要大,用那種圓形的一次性塑料小飯盒就可以了,或者最小尺寸的烏龜盒子,因為容器小不但對水質好控制,換水方便。同時這樣對開食也有幫助,至于有什麼幫助可能是因為容器小,小魚(鼈苗的開食建議用活的稍作處理的魚苗,不處理可能小鼈抓不到,魚苗對鼈的骨骼生長有好處)沒法逃遠一直在鼈周圍他能看到,至于這個說法也是我個人感覺,總之用小容器的确開食的比較快。

環境設置

家庭飼養的中華鼈,在環境設置中,最大的争論就是是否應該放底沙和石子,關于這個話題,正反兩方都沒錯但是都不全對。下面介紹一下中華鼈的環境設置。

一、初期不易放置底砂

在養鼈初期也就是鼈苗剛剛到手的第一年(7月前買的)冬天以前,不能放底沙,因為那時候是用小容器而且要常換水,有底沙換水就麻煩,因為鼈從沙土中被挖出來它會非常的恐慌。但是這個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在于開食方面。

衆所周知鼈喜歡鑽入沙土,那時候開食還沒有成功,一旦鑽入還怎麼開食。再加上換水時的驚動,開食就更加麻煩了。可能有的爬友會說,那麼開食後就用沙,這個方法不一定錯,但是不可靠,就如同前面說的,鼈很神經質,不是開食了就百分百安全。所以如果是7月前買的鼈,建議在冬眠前不要放沙(第一年的鼈不建議冬眠),如果是7月後的鼈盡量不要冬眠。

二、什麼情況适宜放沙?

加溫飼養期間一定是光缸。到了完全适應是水質和環境,天熱後就可以放入細沙或者沒有棱角的石子。可能有的爬友會說,幹脆永遠光缸,這個方法也不可取,畢竟鼈是最高等的龜鼈目,記憶時間比普通的龜要長,如果長期光缸會導緻鼈恐慌和焦慮,這就是為什麼養了時間長的鼈總是不停的遊動和拍水。

更重要的是,鼈的冬眠必須在沙子裡,因為光缸冬眠百分之百腐皮,這絕對是我自己實踐出的經驗,冬眠光缸如果防止腐皮,必須要恒定溫度,但是恒定溫度在華東地區基本不可能,在其他地方可能性也不大,所以隻能放沙。還聽說過似乎不用沙子會影響體型,這點到沒有怎麼覺得。

鼈在環境适應後基本就不存在任何難度,直接自來水就可以,食物其實就魚蝦就可以了,也别喂養其他的了。如果常換水的話甚至可以不用過濾,如果用過濾的話防止把細沙吸入而損壞過濾器,過濾用陶環做濾材。在鼈體表有外傷的情況下可以建議可以放點鹽,健康的并且适應環境鼈的回複能力還是可以的,普通傷口一周内可以愈合(剛到手的鼈除外)。

科學研究

中華鼈是古老的、次生性水生爬行動物,在動物界占有獨特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在生物學理論研究方面,研究較多地集中在形态、區系分類、生态和繁殖、發育等方面,其它學科的研究還很少。

在形态學研究中,超顯微結構及其與生理、生态學的結合有助于揭示許多生命現象的機理。生态學在個體、種群生态方面的深入研究是生産實踐急需的,特别是有關冬眠、種群行為的研究,具有明顯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生态因子和内分泌對繁殖的影響和調節也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随着中華鼈養殖業向着産業化的方向發展,生物化學和營養學及其相關學科在開發中華鼈深加工産品方面将大有作為。遺傳育種、飼料問題和疾病防治仍然是中華鼈養殖業的主要研究方向。

市場動态

中華鼈的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具有一定的食用、藥用價值,市場需求和銷售量比較大。但是,由于中華鼈的繁殖速度和生長速度較快,養殖中華鼈的數量比需要量大,市場價格出現下滑,部分養殖戶的養殖效益低下,甚至出現了虧損。

清蒸甲魚

将甲魚剖淨,用滾水燙過,取下殼,剁成2.5厘米見方的塊,洗淨,濾幹水分,放料酒、鹽腌漬10分鐘,濾去鹽水,取蒸盅,先放入蓋殼,再放甲,

将熟火腿切成2.5厘米長、1.6厘米寬的薄片。香菇洗淨去蒂切小片,蒜頭去皮,肥膘肉切成3條,白胡椒拍碎,蔥打結,加姜、鹽放入蒸盅内,下料酒、香油。

将放好料的蒸盅蒸爛,取出蔥、姜、肥肉,将甲魚倒入碗内,用筷子将頭、尾、四腳擺好,蓋上甲魚殼,讓部分頭、尾、腳露出一小部分在湯上,淋上雞油即可。

最新發現

新加坡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中華鼈能夠通過嘴部排出尿液,研究人員發現這是自然界唯一一種通過嘴部排洩尿液的動物。科學家相信這種獨特習性可以幫助動物适應生存于濕地和沼澤,這裡的水質含有輕淡鹽分。

早在19世紀科學家就發現中華鼈嘴部内側覆蓋着纖細的指狀突起,後續的研究顯示這可以增大嘴部表面積,便于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從而使中華鼈能夠更好地在水下呼吸。袁邝義教授在水池中飼養中華鼈6天時間。

每一隻中華鼈都有一個管狀結構附加在它的洩殖腔上,當管狀結構處于打開狀态時經常排洩尿液和糞便。他們發現僅有6%的尿液是通過洩殖腔排出,剩下的尿液神秘地排在水池之中。

限制在陸地上活動,當在它們面前放一桶水,它們隻将頭部插入水中20~100分鐘。通過近距離觀察,袁邝義教授發現中華鼈嘴部吸入一些水,之後又從嘴部噴射一些液體,檢測顯示水桶中尿液濃度增大。袁邝義和史芬晨發現中華鼈嘴部内側中的蛋白質可幫助尿液運輸,他們設法隔離了這些蛋白質,發現尿液僅存在于嘴部,并不存在于腎髒。

發現中華鼈通過嘴部排出尿液的特征是獨一無二的。袁邝義認為嘴部泌尿可幫助中華鼈适應于淡鹽水域,通過腎髒和洩殖腔排出尿液需要飲用大量的水來沖洗。這意味着飲用大量的鹽分很難在身體内消化,在飲用淡鹽水的情況下,中華鼈能夠通過嘴部排出尿液。

上一篇: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産品設計

下一篇:家常鲫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