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鹧鸪

中華鹧鸪

雉科鹧鸪屬動物
中華鹧鸪〔拉丁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中等體型30厘米,又稱中國鹧鸪、越雉、懷南。屬雞形目、雉科。枕、上背、下體及兩翼有醒目的白點,背和尾具白色橫斑。頭黑帶栗色眉紋,一寬闊的白色條帶由眼下至耳羽,颏及喉白色。雌鳥似雄鳥,但下體皮黃色帶黑斑,上體多棕褐色。虹膜-紅褐色;嘴-近黑;腳-黃色。多在矮小山崗的灌木林中活動,有時候3~5隻結群尋找食物。遇驚時很怏地匿藏在灌木叢深處,很難發現。腳爪強健,善于在地上行走,雖不常飛行,但飛行速度很快。主要以蚱蜢、螞蟻等昆蟲為食物,分布區主要在中國境内,國外見于印度、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一帶。
    中文名: 拉丁學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鳥綱 亞綱: 目:雞形目 亞目: 科:雉科 亞科: 族: 屬:鹧鸪屬 亞屬: 種:中華鹧鸪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中華鹧鸪 定名年代:1786年 定名人:Scopoli 英文名:Chinese Francolin

基本信息

概述

中華鹧鸪(學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又稱中國鹧鸪、越雉、懷南。屬雞形目雉科鹧鸪屬。鹧鸪頭頂羽毛為黑色,有褐色及黃色斑,身體大多為黑色,有很多圓形白色斑點,下身的斑點較大。

鹧鸪多在矮小山崗的灌木林中活動,有時候3-5隻結群尋找食物。遇驚時很怏地匿藏在灌木叢深處,很難發現。腳爪強健,善于在地上行走,雖然不常飛行,但飛行速度很快。鹧鸪是雜食性,喜歡吃蚱蜢等昆蟲及螞蟻,同時亦吃野生果實,雜草種子及植物的嫩芽。

外形特征

中華鹧鸪雄鳥的體長為282~345毫米,體重292~388克;雌鳥體長為224~305毫米,體重255~325克。它長得比石雞更為俏麗,頭頂黑褐色,四周圍有棕栗色,臉部有一條寬闊的白帶從眼睛的前面開始一直延伸到耳部,在這條白帶的上面和下面還鑲嵌着濃黑色的邊兒,更襯托出它的眉清目秀。它的身體上的羽毛也很有特色,除颏、喉部為白色外,黑黑的體羽上點綴着一塊塊卵圓色的白斑,上體的較小,下體的稍大,下背和腰部布滿了細窄而呈波浪狀的白色橫斑;尾羽為黑色,上面也有白色的橫斑,色彩對比十分鮮明。它的虹膜為暗褐色,嘴黑色,腿和腳為橙黃色。

生活習性

喜歡單獨或成對活動,像其他雞類那樣善于結群。飛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線飛行。它們的警惕性極高,總是隐藏在草叢或灌木叢裡,極難發現。受驚後大多飛往高處,這一點與其他雞類不同。

中華鹧鸪為雜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蟲、蟋蟀、螞蟻等昆蟲為食,也吃各種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葉、漿果和種子,還有農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黃粟等糧食顆粒和甘薯、半夏、槐樹果、油菜花等。

雄鳥還有着美妙的歌喉。每當春暖花開之時,在晨曦照耀下,雄鳥們飛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樹枝上,放聲歌唱,往往是一鳥高唱,群鳥響應,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給春天帶來了勃勃生機。都具有十分善鬥的性格,也是一個為了保護巢區而表現得很強悍的種類,所以鹧鸪的産地有“一個山頭一隻鹧鸪,越界比鬥”的說法。這種對巢區的保護,使營巢的鳥類有較均勻的分布,保證了繁殖期中的成鳥和雛鳥都有充足的食物供應。

中華鹧鸪喜暖怕冷,喜歡沙浴,喜歡陽光!喜歡活動于次生林、低矮灌木林、雜木林、尤其喜歡生活在上有稀疏樹木遮頂,下方有落葉草少的環境。

公母的活動喜好略有差異,在不同季節有不同活動範圍,在一天中活動範圍也有差距,天亮即下到山腳喝水覓食。上午十一點左右當山上沙土被陽光曬熱時即上到山腰、山頂土壤酥松處曬太陽、并進行沙浴,沙浴既是中華鹧鸪進行身體清潔的方式,也是它們是宣示自己地盤的方式,下午兩點後下山覓食,至天黑前上到山上過夜,它們在地上草木稀疏處睡覺,并且睡覺地方比較固定,一座山上隻有一隻公鸪可在這種明顯的地域進行沙浴,并且得到地盤所有者的公鸪認可的母鸪也可以同樣方式活動。

鹧鸪與雞類同,營一夫多妻制的繁殖方式,在資源豐富的地區,一座山頭往往有十數隻鹧鸪活動,它們通過武力确定自己所在地域的地位(尤其是公鸪,将通過打鬥産生一隻頭鸪),其他公鸪則隻能低調活動,完全服從于頭鸪,不許在該領地内繁殖與啼叫。頭鸪享有優先擇偶權、交配權。通常一隻公鸪會領導一隻五隻母鸪在其領地内活動、交配。

栖身環境

中華鹧鸪生活在低山間幹燥的山谷内及丘陵的岩坡和砂坡上,多在灌叢、草地、荒山等環境中,有時也出現在農田附近的小塊叢林和竹林中。它們不在高山上,不在森林中,也很少見于空曠的原野。清晨和黃昏時常在山谷間覓食,晚上在草叢或灌叢中過夜,而且還常常更換夜栖的地點。

生物狀況

繁殖

中華鹧鸪的繁殖期為3~6月,3~4月間開始求偶交配。求偶期間鳴叫更為頻繁,常在山岩、樹樁、灌木或喬木枝上鳴叫,尤以黎明和黃昏時更甚,往往是一鳥先鳴叫,其他雄鳥一起跟随,此起彼伏。營巢于山坡草叢或灌叢中。巢甚為簡陋而粗糙,多由幹草、樹枝構成,内墊有少許羽毛。每窩産卵3~6枚,多時可達8枚。卵為橢圓形或梨形,顔色為淡皮黃色至黃褐色,卵的大小為31.8~40.6×26.7~30.5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甚為戀巢,孵化期為21天。雛鳥出殼後不久即可跟随親鳥活動,如遇天敵襲擊,立即鑽入草叢中隐匿,而雄鳥則善于将敵害引走。

種群動态

中華鹧鸪是中國南方的傳統狩獵鳥,尤其是在廣東,廣西邕甯、崇左、桂平、博白一帶,鹧鸪的産量甚多,在福建從海岸直至閩西山地也到處可以遇到。但一直來随着自然環境的破壞,加上大量狩獵以供出口,使得大部分地區的種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越來越少,希望有關單位應該控制獵取的數量,對數量下降過快的地區加強保護工作。

保護等級

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地理分布

中國分布于長江以南的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雲南等廣大地區。

國外分布柬埔寨,中國,香港,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越南。

上一篇:胎教音樂100首必聽

下一篇:羅西與蘋果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