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遼甯号航空母艦

中國遼甯号航空母艦

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中國遼甯号航空母艦是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官方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甯艦,簡稱遼甯艦,舷号為16号。原為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二号艦瓦良格号。從2002年抵達大連造船廠,遼甯艦的現代化改造曆經10年。相比原艦,遼甯艦不僅加裝有源相控陣雷達,還拆除原型機的反艦導彈以擴大機庫空間。遼甯艦交接入列後将繼續開展相關科研試驗和軍事訓練等工作。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遼甯号航空母艦 英文名:PLAN Liaoning 國家:中國 編制:1960人 标準排水量:57000噸 滿載排水量:67500噸 長度:304米 型寬:70.5米 航速:32節 艦載機:殲15殲擊機20架 卡31預警直升機3架 卡-28反潛直升機6架 導彈武器:保密 電子設備:聲納Zvezda-2 聲納和MGK-345 Bronza/Ox Yoke 動力:常規 艦名:遼甯 曾用艦名:瓦良格

簡介

中國遼甯号航空母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艘航空母艦。2012年9月25日,該艦正式加入中國海軍序列。

軍事專家推測,遼甯艦将配備4架直-18J型預警直升機和6架直-18F型反潛直升機,以及2架直-9C型搜救直升機。加上24架殲-15艦載戰鬥機,遼甯艦的艦載機部隊總規模将為36架。當這樣一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艦載機部隊滿編部署在遼甯艦上時,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航母時代才算真正到來。

中新網1月11日電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今日表示,遼甯艦是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近幾年一直在訓練。台灣海峽是大陸與台灣共享的國際水道,所以遼甯艦訓練過程中往返台灣海峽是正常的,對兩岸關系不會有任何影響。

其外殼原是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的二号艦瓦良格号。中國改造的“瓦良格”号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由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建造。蘇聯解體後,建造工程被迫下馬。1998年,廢舊的“瓦良格”号被中國公司購買,2002年3月抵達中國大連港。中國對“瓦良格”号航母進行改造,這是海軍裝備建設新的發展成果,标志着中國沒有航母的曆史從此結束。

遼甯艦的編制等級為正師級,編制員額1,000餘人。首批艦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曆的軍官達到98%以上,其中具有碩士和博士的有50餘人。與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一樣,遼甯艦上有5%為女性人員。

航母入列,對于提高中國海軍綜合作戰力量現代化水平、增強防衛作戰能力,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建造曆史

背景

1982年5月7日,經過反覆醞釀和讨論,蘇聯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做出了按照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決定。在建造之前,“定單105”原準備以蘇聯拉脫維亞加盟共和國首府裡加命名,但這一命名方案很快被否決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姓,後又以蘇聯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的姓命名。

建造

1982年9月,“定單105”(1143.5設計方案的工廠編号)第一艘航母首先在黑海造船廠造船台開始建造。第二年,決定建造“定單106”第二艘航母。

1985年12月4日,“定單106”号航母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造船台安家落戶。這是繼按照1143.5設計方案剛剛完成建造和下水的“庫茲涅佐夫”号航母之後,在造船台上實施建造的第二艘航母。

從蘇聯的數據可以看出,“定單106”号是一艘大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外形高大威武,是典型的蘇式艦艇風格。定單106排水量為55000噸,艦長302米,艦寬35.4米,飛行甲闆長70.5米,吃水10.5米,采用了4台蒸汽輪機。 它以4台蒸汽輪機與4台蒸汽式鍋爐為動力,4軸4槳雙舵推進。艦首使用滑躍式起飛甲闆,艦艇中部設有4道飛機降落阻攔索及1道應急阻攔網。艦橋島式建築位于飛行甲闆右側,前後各有一台甲闆/機庫升降機。

1990年7月,定單106航母被命名為瓦良格号,以紀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戰争中沉沒的瓦良格号裝甲艦。截止1991年11月,定單106航母的建造率已達68%。然而,随着蘇聯的解體,瓦良格和烏裡揚諾夫斯克号航母的建造工作全部停止。

擱置

随着蘇聯解體和烏克蘭獨立,瓦良格号航母變成了烏克蘭的财産,但依然在俄羅斯海軍戰鬥編成之内。若要完成瓦良格号剩餘的32%建造工作,至少需要2億美元資金支持。對于捉襟見肘的烏克蘭來說,根本沒有能力拿出這筆開支。

瓦良格号被長時間遺棄在尼古拉耶夫市的岸邊,期間,俄羅斯也曾與烏克蘭方面商談瓦良格号航母的贖買問題。但談判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主要原因是,烏克蘭向俄羅斯提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天價。在烏克蘭眼裡,瓦良格号航母價格遠遠超過了自身價值,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國防潛力。

據蘇聯聖彼得堡涅夫斯基設計局的設計師們透露,20世紀90年代中期,瓦良格号也有過被拯救的機會。當時烏克蘭計算,如果要解體瓦良格需投2.5億美元,而出售解體後的廢鋼鐵卻隻能得到500萬美元。因此,烏克蘭沒有再向俄羅斯提出無法接受的天價。這時,瓦良格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俄羅斯的手中,但談判再次決裂。

1995年,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的編成,并以償還債務為由送給了烏克蘭。烏克蘭迅速地找到了出售瓦良格的潛在對象——中國。但美國進行了粗暴幹涉:若向中國出售,必須将艦載武器裝備全部拆除;否則,将采取經濟制裁。在美國的壓力下,瓦良格的艦載武器裝備被拆卸一空。除保留上層建築外,幾乎成了一個空殼子。

落戶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海軍就有自行生産航空母艦的打算。1982年,劉華清擔任海軍司令員。他提出“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認為航母是戰略中的一環。1985年3月,廣州造船廠拆解報廢的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号時曾派員參觀,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研究人員留下深刻印象。但限于國力,當時國家根本無力生産或保有航母。進入90年代中期,生産航母的言論因無實力負擔的狀況而被迫冷卻。

1997年,簡氏雜志報道《瓦良格号即将解體》後,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号再度引起世人關注。烏克蘭先将艦上所有的機電設備拆除。然後公布希望以2,000萬美金的價錢招攬為此艦解體的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對此很感興趣,當時烏克蘭政府預計解體該艦需2.5億美元,廢鋼卻隻值500萬美元。烏克蘭為此曾接觸包括中國的多個國家,中國亦派出代表團前往了解。其中一家法國公司曾打算将瓦良格号改造成海上航母酒店,但因船艙太低而作罷。

從廣州軍區退役的香港創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徐增平在1997年通過新聞報道了解到烏克蘭正在出售瓦良格号,便飛赴烏克蘭實地了解考察,提出以創律公司名義購買航空母艦的構想。航空母艦本體初步定價在1,800萬美元。當創律集團提出需要購買航空母艦的設計圖紙用于改造時,烏克蘭将價格提高到2,000萬美元。雙方初步同意後,在中方等候批複時烏克蘭方面突然稱需要通過拍賣會拍賣。經過公開競标,中方正式以2,000萬美元投得航空母艦,并同時獲得30多萬張近20噸重的設計圖紙。烏克蘭方面的船廠人員及警衛在圖紙交接完畢後敬禮送别,不少人為之落淚。

1998年11月11日,新華社香港分社以《徐增平表示購買前蘇聯航母服務國家》為題刊發消息,文中說: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向記者表示,一旦國家需要,我和創律将毫不猶豫向國家獻出這艘航空母艦,為國家服務,這才是我的最終目的。購買這艘航母的目的是“以商業行為之名,行服務國家之實,希望對國家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有所貢獻”。

回家

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牽引下,“瓦良格”号駛離黑海造船廠,踏上前往中國的漫長航程。烏克蘭與中國方面為其拟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航線。然而,當準備啟航時,從土耳其傳來了禁止瓦良格号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電報。中國與土耳其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2001年11月1日,在中國答應交付10億美元保證金的前提下,“瓦良格”号航母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随後順利穿越達達尼爾海峽。

2001年11月3日,進入愛琴海。之後從地中海穿越直布羅陀,進入大西洋,再從西環繞非洲大陸。

2001年12月11日,駛過非洲的好望角,穿越整個印度洋。

2002年2月5日,駛入馬六甲海峽。12日進入南中國海,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抵達航行的終點——中國大連港。此時的“瓦良格”号已經被嚴重破壞,原有動力系統、電子系統、偵察系統被全部拆除。

改建

“作為一艘利用廢舊航母平台改造的用于科研和訓練的航空母艦,它就像一篇文章的草稿,這個草稿将來也許會一字不留地被推倒重來,但草稿的參照價值不可替代。從這點看,這艘航母的改裝,最核心的作用是為中國航空母艦的科研和訓練提供一個基本的依托和支點,學習怎麼造,練習怎麼用。”

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30萬噸的船塢内。 

2005年8月初,以标準的PLA海軍灰的新鮮塗裝出現在30萬噸船塢泊船碼頭。 

2009年4月27日,在多艘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原來的泊位,進入了剛剛落成的大連船舶重工在香爐礁新建的第三工場30萬噸級船塢。 

2009年5月底,前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開始拆除,舷側的俄文艦名“瓦良格”也被鏟去。

2009年8月21日,艦橋改造等一系列作業正式開始。

2009年10月,相控陣雷達安裝基座出現在艦島上。

2010年5月30日,汽輪機組鍋爐點火吹管。

2010年9月,滑躍甲闆前端和飛行甲闆尾部,人員防墜網支架安裝完畢。

2010年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裝艦載幹擾彈火箭發射炮。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機和動力艙蒸汽發電機組啟動運轉成功,低頻段雷達信号幹擾機安裝完畢。

2011年2月,艦島一前一後安裝了兩座364雷達,艦島側面安裝了多套電子戰系統天線。

2011年5月11日,艦島後方相控陣雷達安裝完畢。

2011年7月3日,“88”大型輔助船現身大連,停靠在“瓦良格”邊上。

2011年7月19日,兩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裝進入收尾階段。

2011年7月22日,飛行甲闆開始多處同時塗裝。

試航

航空母艦是一個複雜的作戰系統。作為大型水面艦艇,交付科研、試驗、訓練使用後,不僅艦上各類裝置、電子系統、武器系統等需要調試,軍艦内部各個系統之間需要磨合,與編隊中其他艦艇的協同需要訓練,艦載機飛行員訓練、艦機協同等都需要較長時間完成。即便是美國海軍這樣十分成熟的航母使用者,一艘新航母形成戰鬥力也需要2到3年時間,對于從沒有接觸過航母的中國海軍來說,這個過程會更長。

2011年8月10日,中國航母平台 進行首次出海航行試驗。

2011年11月29日,第二次出海試驗,該次出海航母甲闆上已經标注了飛機起降區域和起飛标志線。航母艦載機殲15也飛赴航母測試海域,進行适應性訓練。

2011年12月20日下午,出海進行第三次海試。

2012年1月8日,第四次出海試驗。

2012年4月20日,出海進行第五次海試。

2012年5月6日,從大連港泊位啟航,開始第六次海試。

2012年7月30日,完成第九次海試。

2012年8月27日,開始第十次海試。

2012年10月29日,殲15成功于遼甯号上觸艦複飛,2012年11月23日552号殲15戰機在遼甯号上成功實驗着艦降落與起飛,2012年11月25日遼甯号上的起飛和降落實驗畫面公開。艦上人員指揮艦載機起飛的手勢因被大量網友模仿而走紅網絡,被稱為航母style。

2013年5月10日,中國海軍首支艦載航空兵部隊10日在渤海灣畔正式組建,海軍戰鬥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戰力量,标志着航母部隊戰鬥力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軍網海軍頻道當天透露,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出席組建大會并授予軍旗。艦載航空兵部隊作為航母戰鬥力建設的核心部分,是海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代表和海軍戰略轉型的先鋒,在發展航母事業、建設強大海軍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海軍副司令員張永義、海軍參謀長杜景臣、北海艦隊司令員田中,以及總部、海軍機關有關領導和艦載航空兵部隊官兵共400餘人參加了組建大會。

設計特點

在設計之初,蘇聯意圖建造一種達90000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性能與美國配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航空母艦相似。但因應資金,技術及戰略需要,蘇聯被迫降低标準,作為基輔級航空母艦向烏裡楊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的過渡艦型。最終,該級别航空母艦為65000噸級,放棄了配備蒸汽彈射器轉而采用滑跳式甲闆。這種設計比起采用平面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具備更高的飛機起飛角度和高度,所需要的操作人員較少;但飛機離艦的動力完全依靠該飛機的自身引擎,要在較短的甲闆上達至足夠的離艦速度,增加了對其艦載機設計的難度。對于艦載戰機起飛的重量亦有所限制,較難實現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升空,大大降低了其作戰效能。為了保證飛機在超低速的狀态下平穩而不進入失速狀态,會對飛行員的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

遼甯艦飛行甲闆以下有十餘層,進入到第三層,感覺像迷宮一樣,到處都是通道、艙室,整個航母内部的通道加起來總長度有數十公裡。

該艦原型艦也可以擔任巡洋艦,因為它原裝有12枚長程Granit(SS-N-19)反艦導彈和諸多武裝。中國購入該艦原型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并予以改裝以适合其它用途。

武器配備

遼甯号航空母艦(瓦良格号)主搜索雷達采用了052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備用雷達為頂闆,安裝在主桅頂端。其下面是飛機戰術導航指揮通訊系統天線,與庫茲涅佐夫号航母上的相同。艦橋前後兩端各裝備一部短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與052C主桅頂的雷達相同,其它電子設備與系統都是由052C艦移植過來。

艦體四角裝備有HHQ-16防空導彈4X8垂直發射井,全艦共128枚導彈。由艦橋中部四個角的四部與船身中部的兩部前罩雷達控制。另外艦體的四角各裝備有2部CADS-N-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尾部裝備兩座AK-630M1速射炮,四座金屬風暴24管多用途火箭發射器。

原型艦裝有SS-N-19反艦導彈的發射井,中國沒有該型号導彈,隻能将發射井拆除改為機庫。外媒稱遼甯号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将大于50架(因拆除大型反艦導彈發射單元,增大了甲闆下的機庫面積)。艦載機将會是中國殲-15戰鬥機、中國直-9反潛/多用途直升機、中國直-8直升機、卡-28反潛直升機以及卡-31預警直升機。 

服役情況

2012年9月25日,遼甯号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2013年2月26日8時30分,駛離大連造船廠碼頭,系2013年首次出港,航渡期間按計劃組織了相關武器裝備實驗。

2013年2月27日上午,首次靠泊青島某軍港,标志着我航母軍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

2013年6月,遼甯艦停靠青島 某軍港後首次出海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是首次新母港離泊。

2013年8月,從青島某軍港解纜啟航,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

2013年11月26日上午,遼甯艦從青島某軍港起航後,與海軍導彈驅逐艦沈陽艦、石家莊艦和導彈護衛艦煙台艦、濰坊 艦采取晝夜間連續高速航行的方式,經東海海域,通過台灣海峽,于29日上午到達三亞某軍港。

2013年12月5日出海開展試驗和訓練。

航母基地

遼甯号航母的基地位于青島市黃島區珠山街道的後小口子社區。遼甯艦于2013年3月到達後小口子母港。《漢和防務評論》稱前小口子是北海艦隊最大的海軍基地,該基地擁有維修船塢,能夠維修北海艦隊主要的水面艦艇。從2008年開始,中國又開始在後小口子村建設大型艦橋,僅“遼甯艦”停靠的艦橋就長達1600米。後小口子距離韓國西海岸不超過570公裡,距離日本長崎970公裡,戰略位置重要,小口子港臨海處岸陡水深,适合停靠航母這樣的大型水面艦艇,而建設如此長的艦橋也是為了包括補給船、學員船隊等的航母輔助艦隻使用。航母基地落戶青島這意味着“遼甯艦”的訓練海域主要位于黃海和東海。

2013年5月2日,一組遼甯艦最新圖片曝光,顯示遼甯艦飛行甲闆上停靠着艦載機或模型。而且,遼甯艦編隊護衛艦艇正在秘密集結至航母軍港,疑似即将出航。遼甯号航母奔赴青島海軍基地正式入列,表明中國海軍航母已經開始進入戰鬥力生成階段。

意義

中國航母“零”的突破

2011年7月27日中國國防部發布,中國正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于科研試驗和訓練。世界上很多國家在航母的發展中都走過由改裝起步的道路。通過改裝,在尚沒有能力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試驗、積累經驗、培訓人才,還可以帶動工業能力的提高和技術的發展。在中國,這也是根據中國的國情作出的決定。

之前,世界上共有美、英、法、俄等9個國家擁有航母。在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是唯一沒有航母的國家。中國從改造、恢複一艘廢舊的航母起步,從無到有,實現了中國航母“零”的突破。

 中國近海防禦戰略加強

中國擁有1.8萬多公裡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裡海洋國土。從1840年鴉片戰争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族遭受來自海上的外國侵略達470餘次。

中國有着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管轄海域,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武器裝備的建設服從服務于國防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航空母艦是目前人類所掌握與使用的最先進海上軍事平台,被視作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海軍實力的象征。中國正在研究航空母艦的發展問題,是為了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的能力,中國堅定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絕不會因為發展先進武器而改變。中國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也沒有發生轉變。

中國人民海軍力量增強

中國航母的服役将使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常規威懾能力和核威懾能力大增,真正成為一個戰略性軍種。這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航母可以有效地統合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力量。中國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水面艦艇部隊,如此衆多的海上作戰平台均隻依靠岸上指揮所進行指揮,不能發揮集團作戰的優勢。一旦航母入役,可以以其為核心建立航母戰鬥群,形成一體化聯合作戰态勢,大大提高戰鬥力。

其次,航母可提高中國海軍的海上遠程作戰能力。航母實際上就是一個搭載飛機的平台,是一座海上機場。作為現代化遠洋海軍的核心力量,承擔着為遠洋海軍艦艇編隊或海軍陸戰隊提供空中掩護和支援、遠洋對空中地/海攻擊、空中早期偵察/預警-指揮、電子戰支援、空中加油以及中—遠程空中反潛巡邏等重任。

此外,航母将提高中國海基核力量的生存能力。過去中國海軍以“空潛快”為主的兵力結構無法為核潛艇進入大洋提供有效保護,航母的裝備和航母編隊戰鬥力的形成則使彈道導彈核潛艇進入大洋有了可靠保護,提高了核威懾的可靠性。

上一篇:05式坦克

下一篇:軍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