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成立于1999年7月1日   ,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曆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并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曆史沿革。1999年7月1日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   ,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2017年11月21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   現任董事長是袁潔。2021年《财富》世界500強排名第320位   。[1]
  • 公司名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外文名: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 法定代表人:袁潔
  • 總部地點:中國北京
  • 經營範圍: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等
  • 公司口号:科技強軍、航天報國
  • 年營業額:2302
  • 員工數:146346

集團曆史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大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工”,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   ,簡稱:CASI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曆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第八機械工業部并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曆史沿革。現有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産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現有職工12.7萬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在各類人才隊伍中,先後培養兩院院士15名,外聘12名院士為集團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顧問,并擁有一大批國家級知名專家和學者。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産體系。

1999年7月,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成立,2001年7月正式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航天科工擁有6個研究院、1個科研生産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3餘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形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技能精、作風形象好、敬業精神強的科研生産與經營管理隊伍;擁有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産體系。

在各類人才隊伍中,現有“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名,兩院院士8名。2008年,資産總額突破1000億元,主要經營業績指标進入中央企業A類行列。2009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百強第一名;是中國質量協會授予的中央企業首家質量管理創新基地;同年獲得年度中國管理大會“具價值企業”榮譽等。

2016年5月,國務院首批雙創地“企業示範基地”。

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381位。   8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91位。  

2017年7月1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獲國資委2016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  

2016年7月2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首次進入《财富》世界500強,以27867.3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381位。  

2017年11月21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已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截至2018年9月,航天科工集團六大商業航天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

飛雲工程完成了高空太陽能無人機研制,正在開展飛行試驗。快雲工程完成了臨近空間浮空器樣機研制。行雲工程和虹雲工程各自完成了商業公司組建,開展了衛星正樣産品研制,虹雲工程技術驗證星計劃年内發射,開展在軌試驗。騰雲工程實現了組合發動機模态轉換國内首次飛行驗證。飛行列車工程正在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同時,快舟火箭研制和發射服務工作穩步推進,近日将執行商業發射。

航天科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飛雲工程旨在構建基于長航時無人機的空中局域網,依托長航時高空無人機為平台,重點瞄準應急通信、遙感監測等應用方向。快雲工程旨在構建可到達平流層的浮空機動平台,提供水文地質觀測、重大災情監測、信息支持保障等服務。

行雲工程旨在構建低軌窄帶衛星通信系統,可為用戶提供數據采集、信息實時傳輸、數據深度挖掘等綜合物聯網信息服務。虹雲工程旨在構建天基寬帶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寬帶互聯網服務。

騰雲工程旨在研發可水平起降并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空天飛行器,實現廉價、安全、便捷的空天往返飛行。飛行列車工程旨在研制高速飛行列車,通過近真空管道線路大幅度減小空氣阻力,利用電磁推進技術提供強大的加速能力和高速巡航能力。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國航天科工排名第398。  

2019年7月,2019《财富》世界500強排名322位   。

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企業500強發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位列第82位;   2019中國100大跨國公司榜單第97位。  

2020年5月13日,作為第一批倡議方,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起“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  

公司領域

航天科工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為企業使命,從事着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産業,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航天科工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産品等技術開發與研制生産體系,所研制的國防産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形成了“生産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協調發展格局。導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内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航天科工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内設4個事業部,擁有6個大型研究院,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1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40%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争和嚴峻挑戰,集團公司将遵循"面向市場,航天為本、科技創新,質量制勝"的指導思想和"用能人、建新制、精幹軍、拓展民、科技創新、多種經營"的發展思路。在為國防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過程中,努力将自身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大型企業集團。高紅衛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總經理。  

公司成就

截至2018年9月,航天科工集團六大商業航天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8年世界品牌實驗室2018世界品牌500強中國航天科工排名第398。   2019《财富》世界500強,排名322位   。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領軍企業1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36位。   2019年10月16日,中國機械500強企業名單發布,航天科工集團位居第八。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83位。  

航天科工現有職工13.7萬餘人,擁有包括8名兩院院士、200餘名國家級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和學者,且素質高、年紀輕的科技人員已成為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的主體。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産體系。  

基本理念

企業願景:建設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

企業使命:科技強軍 航天報國

企業核心價值觀: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企業精神:求實 創新 協同 奉獻

企業工作作風:嚴 慎 細 實

企業發展戰略:軍民融合 創新驅動 人才強企 質量制勝

航天傳統精神: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大力協同 無私奉獻 嚴謹務實 勇于攀登

"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 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大力協同 勇于登攀

載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戰鬥 特别能攻關 特别能奉獻

企業追求:放飛神劍 收獲和平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董事長、黨組書記

袁潔 

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劉石泉 

董事、黨組副書記

徐強

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李立新

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龔波

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宋欣

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劉著平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劉漢濱

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

魏毅寅

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劉傳東

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王雲林

外部董事:李平、鄒乃睿、張汝恩、陸志軍、   王慶龍、任旭東、紀喜來、李豐華(按姓氏筆畫排序)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外部董事,聘期至2020年1月。    

社會責任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合影

航天科工肩負着富國強軍的曆史使命,從事着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産業,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   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産品等技術開發和研制生産體系,所研制的産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形成了“以軍為主、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格局和“生産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協調發展格局。以系統總體技術、控制技術、精确制導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目标識别技術等為代表的航天高技術在國内相關領域具有領先優勢,許多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的航天防務公司”是航天科工的發展目标,“放飛神劍,收獲和平”是航天科工對社會的莊嚴承諾。  

組織機構

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産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内共有570餘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

總部部門

所屬企業

上市公司

辦公廳

發展計劃部

科研生産部

科技與質量部

空間工程部

财務部

資産運營部

經濟合作部

國際業務部

人力資源部

安全保障部

審計與風險管理部(法律事務部)

紀檢監察部

黨群工作部(企業文化部)

科技委與信息化部

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動力技術研究院

貴州航天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〇六八基地(湖南航天)

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河南航天工業總公司

航天科工深圳(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汽車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培訓中心(黨校)

航天科工财務有限責任公司

航天科工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

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工業機關服務中心

貴州航天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航天雲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航天信息

航天發展

航天晨光

航天通信

航天長峰

航天科技

航天電器

發展曆程

1956年2月,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1960年2月,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60年11月,“東風一号”—中國自行制造的首顆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6月,東風二号發射試驗成功進行。

1970年4月,“東方紅一号”—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成功研制并發射。

1971年9月,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成功。

1980年5月,洲際導彈—東風5号發射成功。

1982年3月,航天工業部成立。

1982年10月,潛射導彈發射圓滿成功。

1984年4月,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

1986年12月“航天傳統精神”激勵航天科技工作者。

1988年4月,航空航天工業部成立。

1993年6月,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成立。

1999年7月1日,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成立   。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無人試驗飛船成功發射。

2003年10月,中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成功完成。

2003年11月,“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國人。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探月衛星成功發射。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飛船成功返回地球家園。

2008年5月,“奧運火 航天心”點亮世界第三極。

2008年8月,航天科工“科技奧運”項目成功保障北京奧運會。

2008年9月,“神舟七号”任務圓滿成功。

2009 年3月,“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2010年5月,“航天安保”助力上海世博。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圓滿發射成功。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圓滿發射成功   。

2018年12月,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測器發射成功   。

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探測器發射成功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發展曆程

資質榮譽

胡錦濤總書記接見許達哲總經理

有1人榮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當選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員,1人獲得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3人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42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9人當選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集團公司擁有8名兩院院士,35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4名國家級專家,59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貼。10年來,新增3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62名全國技術能手、31名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93名國防科技“511人才工程”高級技能人才和11名“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

集團公司秉承航天傳統文化優勢,大大助推了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大大提升了集團公司整體形象。十年來,有1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3家單位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京區近30家單位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另外,近年來還先後有30家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0餘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模範職工之家、職工小家,5家單位被評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優秀企業。

繼榮獲國資委年度任期“科技創新特别獎”之後,集團公司又被中國企業評價協會評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100強”第一名,創新指數最高,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創造特别獎、組織管理獎。擁有中國第一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國内外專利申請2498件,發明專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國内外有效專利717件(其中發明專利117件),計算機軟件登記206件,有效商标428件(省市著名商标3件)。

2016年5月,國務院首批雙創地“企業示範基地”。  

2019年9月1日,2019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領軍企業100強榜單在濟南發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36位。  

2019年9月,2019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發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24位。  

2019年10月16日,中國機械500強企業名單發布,航天科工集團位居第八。  

2019年上榜《财富》“2019年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83位。  

2019年12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榜樣100品牌。  

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100榜單排名第78位。  

2020年1月11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位列“2019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優榜單”第433位。  

2020年8月1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INDUSTRY)名列2020年《财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332位。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500強發明專利數量前十名公司第8位。  

2021年9月25日,入選“2021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91位。  

2022年3月16日,被表彰為“冬奧網絡安全衛士”。  

研究領域

航天防務

通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和不斷探索,我國的導彈總體水平已達到國際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水平,部分型号已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戰略導彈、戰術地地導彈、防空導彈、空地導彈、海防導彈等不同類型、不同導引方式、可針對不同目标的導彈武器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軍應對複雜情況和突發事件,赢得未來高技術條件下防衛作戰勝利的實力。

航天防務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被譽為中國的“導彈搖籃”,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和保障國家和平安定的經濟環境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建國50周年閱兵式上,集團公司研制生産的多型号導彈方隊威武雄壯地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的檢閱;集團公司研制的防空導彈、航空導彈、海防導彈、艦艦導彈以及飛航式導彈在曆次軍事演習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集團公司直接參與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制、生産、測試、監控等任務。固體火箭發動機、衛星有效載荷、星上零部件等多種航天産品成為運載火箭、衛星和載人航天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團公司研制生産的固體發動機,100多次執行戰略、戰術武器和應用衛星飛行試驗任務,創下無一失敗的佳績。

通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和不斷探索,我國的導彈總體水平已達到國際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水平,部分型号已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戰略導彈、戰術地地導彈、防空導彈、空地導彈、海防導彈等不同類型、不同導引方式、可針對不同目标的導彈武器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我軍應對複雜情況和突發事件,赢得未來高技術條件下防衛作戰勝利的實力。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被譽為中國的“導彈搖籃”,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和保障國家和平安定的經濟環境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建國50周年閱兵式上,集團公司研制生産的多型号導彈方隊威武雄壯地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的檢閱;集團公司研制的防空導彈、航空導彈、海防導彈、艦艦導彈以及飛航式導彈在曆次軍事演習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2008年1月8日,在隆重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集團公司“9409工程”榮獲此次大會僅有的最高獎——特等獎。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及其應用是集團公司的支柱産業,通過多年的建設,集團公司在信息技術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在2007年度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中名列73位。

信息技術

近年來,集團公司瞄準航天技術發展前沿,緊緊地把握未來市場需要,緻力于固體運載火箭,小測控的系統研究與開發,以實現低成本、高可靠、可移動和快速進入空間為目标,努力拓展航天事業發展新途徑。經過多年的發展,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全固體開拓者一号運載火箭有望成為一種全新的具有較強競争力的小型運載工具;集團公司參與的中歐“伽利略”項目建設已取得了重大進展。

集團公司是國家小型衛星地面接收系統的主要供應商,已建立起衛星應用産品研發、生産、銷售和運營服務體系。集團公司研發的無人機系列,無人船系列和近地空間飛行器系列取得了突破,并成功将集團公司研制的無人機運用于“神六”載人飛船發射前的氣象監測和環境測評;集團公司研發的我國最先進的車載、船載等多種平台下的移動式衛星信息、數據傳輸轉播車(“動中通”)和VSAT衛星通信工作站,在汶川抗震救災過程中服務于中央領導同志和省市領導現場指揮,并及時恢複了多個受災嚴重地區的數據傳輸;集團公司還與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合作,在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6500米處建設了世界最高的移動通訊基站,成功實現了珠穆朗瑪峰與全球的無障礙自由通訊。

集團公司擁有被朱镕基總理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造發明”的防僞稅控系統,為打擊偷稅漏稅、增加國家稅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集團公司研制生産的接觸式、非接觸式IC卡、抗惡劣環境計算機、虛拟VPN、城市消防無線報警系統、公安業務信息化系統、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100KW短波廣播發射機等都在國内處于領先水平。

集團公司研制生産的雷達設備其技術、質量都處于國内一流水平,在氣象觀測、交通管制、精密測量等衆多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多普勒相控陣雷達為“神舟”系列飛船的順利回收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汶川地震災區,集團公司新近研制成功的全天候工作的機載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SAR)測量系統為國家抗震減災指揮部門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裝備制造

集團公司現擁有導彈控制系統仿真、目标與環境電磁散射輻射特性、目标與環境光學特性、毫米波亞毫米波制導、計量與校準技術等6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9個,并建成了分布在全國22 個省、市、自治區的省市級高技術企業、産學研聯合開發示範基地以及現代化科技園區近20個。

集團公司在光機電等相關專業和領域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在将航天高科技技術移植于成套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和可再生能源及節能環保産業的發展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

鳳凰山洗煤廠集散控制系統、CYA-5000分布式控制系統等享譽全國;友力2000系列集散控制系統;鋼骨架塑料複合管被專家譽為“國内首創,國際領先”;HS系列循環硫化床鍋爐控制系統、潤滑油自動罐裝控制系統、啤酒發酵糖化微機控制系統、食品真空冷凍幹燥設備等處于國内領先水平。與南非合資生産的旋臂式振動掘進機改變了傳統隧道、煤礦巷道開采方式,節能高效,安全可靠,大大減少了礦難人身傷亡。

工業廢水自動處理系統、大型封閉式垃圾轉運站、汽車雙燃料節能環保系統、環保檢測設備、協同水處理系統合木塑合成環保闆材、各種複合管材、鋼塑門窗等一大批環保節能産品已投放市場。

裝備制造

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是集團公司裝備制造中具有較強實力的民品。以機場加油車為代表的特種車輛成為國内替代國外進口同類車輛僅有生産單位,與日本、韓國合資生産的多種高空作業車、道路清掃車、壓縮式垃圾車在國内同類産品中占有較高市場份額,并擁有年産15 萬台汽車發動機的能力。集約生産出各種輕型貨車、輕型客車、油罐車、運鈔車、清潔燃料汽車、野外作業炊事車、遠程醫療車、衛生防疫車、深冷及耐強腐蝕車等130 餘種功能各異的特種車輛。其中野外作業炊事車、遠程醫療車、衛生防疫車等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國家支持的首個軍民結合産業項目——重型平台運輸車系列(75 噸—95噸以上)在港口、運輸、造船、鋼鐵等行業載重作業中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壯漢”。與白俄羅斯共同研制開發的大型載重車底盤替代進口成為我國載重車中的佼佼者。

專利成果

建院50周年慶圖片

擁有中國第一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航天科工成立10年來,共申請國内外專利2498件,其中發明專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擁有國内外有效專利717件、注冊商标428件、計算機軟件登記206件。2008年度,航天科工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中,國防專利授權排名第一,發明專利授權排名第三。2009年4月18日,航天科工在各軍工集團公司中率先頒布并實施知識産權戰略。

航天科工負責研制和參與的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發明獎。航天科工成立以來,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0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700餘項。

2018年7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重點發布了航天超級服務器、航天超級數據庫一體機、航天超級存儲陣列三類大型國産化信息技術設備,以及“天熠”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海鷹翼輝”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科鬥”安全移動操作系統三類小型國産化信息技術産品,并全面展示了航天科工在國産化信息技術領域的整體能力和最新成果。  

主要産品

航天防務

TD-2000B彈炮防空導彈武器系統

FL2000近程輕型防空導彈系統

FM-90N反導型近程艦空導彈武器系統

FM-90反導型進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

KS-1A地空導彈武器系統

企業文化

50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伴随着航天事業的發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航天科技工業培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具體體現和繼承發展,是偉大的民族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産物,是中國航天事業之魂,也是中國航天企業文化之魂。  

肩負曆史使命

1956年10月8日,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前身-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據聶榮臻副總理的提議,經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批準,确定國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 "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中國最初的航天精神。1986年底,當時的航天工業部黨組對航天精神進行了提煉和歸納,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協同、尊重科學、嚴謹務實、獻身事業、勇于攀登"的航天傳統精神。以後根據聶榮臻副總理倡導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精神,結合航天科技工業的具體特點,對航天傳統精神作了新的概括和提煉,表述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

1999年9月18日,在建國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召開了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江澤民同志在會上提出并精辟闡述了在"兩彈-星"研制過程中形成的"兩彈-星"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召開的慶祝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在長期的奮鬥中,中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26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神舟六号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胡錦濤總書記把載人航天精神進一步概括為:熱愛祖國、為國争光的堅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

卡通形象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微信卡通形象——航小科于2015年初發布。  

2016年12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申請注冊了航小科系列商标。  

2017年6月,航天科工“航小科”獲得“央企卡通形象互動獎”。  

2018年11月,以航天科工卡通形象“航小科”為原型的微信表情包“搗蛋小科”正式上線發布。  

未來發展

創造一流企業

航天科工大力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人才強企戰略、質量制勝戰略,在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幾十種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裝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國防實力;在載人航天工程等多個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充分肯定。航天科工緻力于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之路,在信息産業、裝備制造業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重大軍民結合技術産品,自主研制的防僞稅控系統、奧運安保科技系統、南水北調仿真系統、應急救援裝備的應用産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着眼于“大防務”、“大安全”理念,成功地進軍了非傳統安全領域。在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過程中,航天科工發揮整體優勢,向災區提供多種應急救援裝備,關鍵時刻發揮了中央企業“頂梁柱”的作用。

近年來,航天科工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注重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積極推進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已成為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近年來,航天科工負責研制和參與的項目多次獲得重大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發明獎。航天科工成立以來,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7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700餘項。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航天科工将始終秉承“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牢記責任,不辱使命,在為國防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過程中,努力将自身建設成為國際航天防務公司。

央企風采

航天科工研制出新型定位電子腕帶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706所成功研制出新型定位電子腕帶産品,該電子腕帶産品采用CSS線性調頻擴頻通訊技術、AES安全加密技術和TDOA算法,可以實現人員的自動識别與定位,具有功耗低、定位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安全保密性好等特點,定位精度達到1-3米,遠高于市場上同類産品,處于國内領先水平,即将投入市場。

該産品申請的腕帶防拆國家專利技術,可提供在押人員逃脫霎時報警功能,充分滿足監獄等場所特殊人員監管的要求。同時具備集成溫濕度、振動等多種傳感器的擴展功能,可廣泛适應在司法、礦井、特殊人群看護等不同行業的需求。  

航天科工毫米波測雲雷達占據國内市場領先地位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成功中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毫米波測雲雷達項目,這是該所首次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提供産品。毫米波測雲雷達是一種新體制的氣象雷達,代表着氣象雷達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2006年二十三所研制出國内第一部機動式多普勒雙偏振毫米波測雲雷達,國内僅生産8部左右,其中二十三所就承制了4部,分别為國家氣象局、中科院服務及出口韓國,穩穩占據國内市場領先地位。

毫米波測雲雷達是随着雷達技術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雷達應用。2006年,二十三所在沒有任何技術可借鑒的情況下,為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了國内第一部機動式多普勒雙偏振毫米波測雲雷達,打破了國外壟斷,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交付并參加了華南中尺度暴雨外場試驗,引起國内有關氣象部門領導和專家的廣泛關注,為後續的市場開拓打下堅實的基礎。2012年中國氣象局再次和二十三所簽訂了一部毫米波測雲雷達項目。2013 年3 月,二十三所研制的毫米波測雲雷達邁入國際市場,在與德國、美國的有關公司競标中,赢得了韓國氣象局整套合同。該雷達已經抵達韓國,在韓國氣象局重大災害天氣研究所(NIMR)寶城郡氣象站正式投入試運行。

毫米波氣象雷達是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體制雷達,利用毫米波波長短的特性,可以探測出雷達上空高度15 公裡内,範圍約3000 平方公裡内的雲和霧的特征。可以分析雲量大小、雲内含水量、雲内水滴活動趨勢(是否具備下雨條件,為人工降雨提供決策依據)、是否含有冰雹(為人工消雹提供決策依據)、雲内含水的溫度(出現低于零度的過冷水時,飛機在飛過該雲時将會在機翼上結冰)、霧的特性(可以判斷霧的發展趨勢、霧團大小、範圍)等一系列的特征,可為大氣科學研究、雲自動化觀測、人工影響天氣、機場氣象、軍事氣象等提供保障。  

航天科工成功研制耐高溫二氧化矽電纜組件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成功研制了耐高溫二氧化矽電纜組件,該電纜組件能夠承受1000℃高溫,産品性能達到了國内領先水平。該電纜組件的成功研制,填補了國内耐1000℃高溫電纜組件的空白,産品性能達到了國内領先水平,同時,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今後,203所會将該類産品系列化,更好地滿足用戶不同層次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國防經濟建設。  

事件

2022年1月21日,美國政府決定以從事導彈技術擴散活動為由,宣布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及保利科技公司三家企業實施制裁。  

上一篇: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下一篇:新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