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龍

中國火龍

兩栖動物
中國火龍即蝾螈,又稱火蜥蜴,為侏羅紀中期演化的兩栖動物中蝾螈科的一種。生活在海拔200米至1200米丘陵山腳流溪中,以蚯蚓、水蚤、螺類等小動物為食,對水質要求非常高。該物種在廬山隻有五老峰區域偶有分布,野外種群較為稀少,很難在野外監測到實體。成年的火蜥蜴喜歡潮濕而營養的森林落葉層,且顔色鮮豔。[1]東方蝾螈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栖息于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靜水域,以及山溪中流速較緩的水域。春季時會在每一棵水草上各産下1顆卵。
    中文名:中國火龍 拉丁學名: 别名:東方蝾螈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蝾螈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外文名:Chinese Dragon 屬名:Cynops 栖息地:靜水域

簡介

中國火龍,又稱火蜥蜴,是在侏羅紀中期演化的兩栖類中其中的一類。全世界大約有400多種,分屬有尾目下的10個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鰓鲵(一種大型的水栖蝾螈)。它們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澤地區,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

形态特征

蝾螈體長約7~9厘米。耳腺發達,眼部後方無紅斑,身上有角質皮膚微硬;有4條腿;皮膚潮濕,背和體側均呈黑色,有蠟光;腹面為朱紅色,有不規則的黑斑;肛前部橘紅色,後半部黑色;頭扁平,吻端鈍圓;吻棱較明顯;有唇稽;軀幹部背面中央有不顯著的脊溝;尾側扁。犁骨齒長斜行成“∧”形。四肢細長,前肢四指,後肢五趾;指、趾間無踐。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較大;雌性肛部呈丘狀隆起,肛裂短。蝾螈都有尾巴,體型和蜥蜴相似,但體表沒有鱗。

它與蛙類不同,一生都長着一條長尾巴。蝾螈視覺較差,主要依靠嗅覺捕食,以蝌蚪、蛙、小魚等為食。

生活習性

中國火龍即蝾螈屬動物生活在丘陵沼澤地水坑、池塘或稻田及其附近。10月到次年3月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進入冬眠。3-9月多在山邊水草豐盛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動。底栖,爬行緩慢,很少遊泳。多在水底覓食蚯蚓、軟體動物、昆蟲幼蟲等。

在自然界中,蝾螈沒有明顯的冬眠蟄伏現象,所以一年四季都能捕到,尤其春季至秋季容易獲得。這時候由于氣溫适宜,蝾螈在水中非常活躍,常在水底和水草下面活動,一般隔幾分鐘就要遊出水面吸氣。所以,隻要在潭旁靜候觀察,發現蝾螈,便可立即用撈網捕捉。入冬之後,蝾螈隐伏在水底、潮濕的石窟内或石縫間,一般不竄出水面;當水幹涸或上面有薄冰時,往往伏在水草問、石塊下,甚至移至陸上,伏在樹洞或地面裂縫中過冬。這時候較難發現和捕獲蝾螈,隻好将潭水攪動,迫使蝾螈活動,趁渾水撈獲。

後代繁殖

中國火龍在尋求配偶時,雄螈經常圍繞雌螈遊動。時而觸及雌螈肛部,時而在頭前,彎曲頭部注視雌螈,同時将尾部向前彎曲急速抖動,如此反複多次,有的可持續數小時。當雄螈排出乳白色精包(或精子團),沉入水底粘附在附着物上時,雌螈緊随雄螈前進,恰好使洩殖腔孔觸及精包的尖端,徐徐将精包的精子納入洩殖腔内。精包膜遺留在附着物上。納精後的雌螈非常活躍,約1小時後才逐漸恢複常态。雌螈納精1次或數次,可多次産出受精卵,直至産卵季節終了為止。

在産卵時雌螈遊至水面,用後肢将水草或葉片褶合在洩殖孔部位,将卵産于其間。每次産卵多為1粒,産後遊至水底,稍停片刻再遊到水面繼續産卵;一般每天産3~4粒,多者27粒,平均年産220餘粒,最多可達668粒,一般經15-25天孵劄。即将孵出的胚胎有3對羽狀外鰓和1對細K的平衡肢。

分布範圍

中國火龍大部分柄息在淡水和沼澤地區,主要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中部及東部,包括浙江、廣西、福建、江西、江蘇、湖北、安徽、湖南、雲南等地。

上一篇:原鲸

下一篇:南美肺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