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帝王傳記:曹操傳

中國曆代帝王傳記:曹操傳

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曆代帝王傳記曹操傳》是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作耀。《中國曆代帝王傳記:曹操傳》取材豐富,對曹操的事功進行了全面總結,對其諸多重要思想及其實踐,以及中國曆史上對曹操的諸多評議都作了論述,為人谲詐的一面也如實作出了反映和評論。一個對中國曆史作出了卓越貢獻、既智且詐的曆史人物躍然紙上。[1]
    書名: 别名: 作者:張作耀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9787010032160 中文名稱:中國曆代帝王傳記:曹操傳

内容簡介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三國魏的實際建立者。他倥偬軍旅數十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終于打下了北方一片天下。本書取材豐富,對曹操的事功進行了全面總結,對其諸多重要思想及其實踐,以及中國曆史上對曹操的諸多評議都作了論述,為人谲詐的一面也如實作出了反映和評論。一個對中國曆史作出了卓越貢獻、既智且詐的曆史人物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張作耀,1931年生,山東平度人,漢族。1955年考入山東大學曆史系。畢業後,先後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馬列主義研究院工作;1977年調至人民出版社,曆任編審、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新華文摘》和《新華月報》主編等職。曾兼任北京曆史學會常務理事、郭沫若學會理事、中國期刊協會理事等職。

張先生半個多世紀以來,主要從事政策理論研究和書刊編輯工作。學習和工作之餘,緻力于個人學術研究。論文有《也談太平天國革命性質》、《中國農民戰争與宗教關系》、《〈論語新探〉初辨》、《孔門弟子異同論》、《孟轲》、《廖仲恺思想刍論》以及有關曹操和劉備、諸葛亮等曆史人物的諸多專題論評等;編著或主編的工具性、知識性書籍有《中國曆史便覽》、《大哉孔子》、《中國曆史辭典》等;學術專著有《曹操評傳》、《曹操傳》、《劉備傳》和《孫權傳》。

其主要學術成就:

1.關于太平天國革命性質和有關中國農民戰争與宗教關系的研究。在初涉學術研究時,先生曾把主要精力投在農民戰争問題上。他對太平天國革命性質問題的研究成一家言,受到學界重視。他認為,太平天國革命基本上是單純農民戰争,但又帶了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

率先提出,太平天國有過的一段相對穩定,不是因為實行了《天朝田畝制度》,而是由于實行了士農工商“各安其業”和“造冊投誠,完糧納稅”的政策。先生指出,宗教雖在農民戰争發動初期起過組織群衆和宣傳群衆的作用,但始終是壞作用比好作用大得多,束縛了人的主動性,把鬥争引入歧途,模糊了敵我界限,最終成為内部團結的障礙,成為導緻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2.關于孔子、孔門弟子和孟子的研究。先生詳細分析了《論語》中“人”和“民”、“君子”和“小人”的用法,認為:春秋時代書面語言中的“人”字有時指統治階級,有時泛指一切人,而“民”字則有時指奴隸,但較多情況卻是凡不在官者皆稱“民”;“君子”、“小人”的最初本義是“官”與“民”,進而引申出“有德者”和“無德者”以及敬稱和自謙的區分,并不是階級的不同,更不是政治派别的區分。

先生不同意關于孔門存在路線鬥争的觀點,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了異同對比研究,證明了孔子同弟子以及諸弟子之間對于根本問題的認識基本上是相通的,即使時有互诘,但并未形成對立,更說不上路線分歧。先生對孟子的性善論、民貴君輕、行仁政、定于一、刺“兼愛”、非“為我”、尚分工以及“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心之官則思”等做了肯定性評價,認為孟子思想中有消極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有用的積極的思想和文化遺産。

3.關于曹操、劉備和諸葛亮的研究。先生的專著和不少文章對曹操、劉備作了專題研究。他認為曹操對中國曆史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一位有重大曆史影響的人物,因而對于曹操的事功和思想多做肯定性評述,同時也透視了曹操的詭谲之情,非議其嗜殺以及酷虐變詐的為人。

他肯定了劉備“折而不撓”的堅韌精神,但認為劉備的為人和政治、軍事才能皆不足稱,是一個兩面性突出的人物,一位平庸君主。先生認為,諸葛亮是一位有重大影響的曆史人物,但他作為一位政治家、軍事家隻善大謀而不谙軍旅征戰,執法嚴格但不公允,用人重賢但不明于察,不重視僚屬的培養。所以,三國鼎立,蜀漢先亡,劉備、諸葛亮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4.關于廖仲恺思想的研究。先生曾發表數篇長文研究資産階級革命家廖仲恺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和哲學思想,肯定了廖仲恺在孫中山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的确立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他對三民主義的充實、實踐和發展,指出如果沒有廖仲恺的努力,很難設想會有第一次國共合作之成功。先生認為,廖仲恺一生的最後二三年間,思想已在向着一個嶄新的階段演變,他雖然還沒有完全脫離資産階級社會學說、經濟學說的束縛,但在其社會實踐中正在形成社會主義觀念。

張作耀還是一位學者型的資深編輯,在自己的研究和書稿審定中,都強調“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原則,鼓勵學術的新探讨,提倡前沿性研究,把總結和推出學術成果看作是編輯出版工作者的最重要的責任。先生熱心提攜後進,盡心盡力地培養有學術造詣的編輯人員。

他在任職期間拟定的長期規劃和組稿原則對于其所主管的部門出版物的學術定位發生着重要的和長久的影響,例如人民出版社的曆史著作,始終堅持嚴格的學術要求,出版了許多高水平的學術專著,并形成了帝王傳、斷代史、著名學者學術文集等諸多學術系列叢書,得到學界的好評。先生認為,學術性著作應有深度和獨到的見解,至少應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拓展。他所寫的書評以及審稿中體現出的學術把關,都說明了這一點。

他在《江漢論壇》雜志上發表的《談談曆史傳記編寫中的一些問題》一文中很有針對性地指出,曆史傳記層次不同,寫法可異,但應遵循一些帶有共性的原則。先生曾主編《新華文摘》近十年,他堅持主旋律,奉行“雙百”方針,提出了“繁榮學術,荟萃文化”的辦刊原則,強調把選文的重點放在創造性、拓展性研究上,從而為堅持和保證刊物的高學術水平做出了貢獻。

目錄

緒言

第一章動蕩的社會背景

第二章家世源流及其青少年時代

一、“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二、任俠放蕩的少年時代

三、初人仕途,勇向權貴和陋習挑戰

四、不願違道取容,稱疾歸裡

第三章陳留起兵到中原始逐鹿

一、拒絕參加“謀廢靈帝”的行動

二、陳留起兵

三、“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四、在鎮壓農民起義中壯大自己

五、中原始逐鹿

第四章迎帝都許

一、迎帝都許

二、百官總己以聽

三、重用賢能

第五章推行屯田

一、取“先代之良式”以為“定國之術”

二、許下屯田

三、不斷完善屯田制度

四、曹操建置屯田的曆史作用與影響

第六章初試“挾天子以令諸侯”

一、南征張繡

二、東讨袁術

三、長驅伐呂布

第七章平定袁紹父子和北征烏桓

一、官渡勝袁紹

二、讨平袁氏兄弟

三、北征烏桓

第八章兵敗赤壁

一、間行輕進取荊州

二、初戰失利

三、兵敗赤壁

第九章外備邊防,内固權力

一、軍谯備戰

二、讓縣明志

三、加強集權

第十章西征馬超與韓遂

一、渡蒲阪,據河西,結營渭南

二、巧施離間

三、“兵之變化非一道”

第十一章軍敗歎贊孫仲謀

一、阮璃捉刀脅孫權

二、軍敗歎贊孫仲謀

三、密教張遼破敵軍

四、屢屢用兵無大功

第十二章得隴不複望蜀

一、遙制兵,夏侯淵建功西北

二、親督将,張魯畏服封侯

三、失掉“望蜀”的機會

……

第十三章封公建國,晉爵為王

第十四章聯吳擊關羽

第十五章尚禮崇法,不信天命

第十六章用人重謀,舉賢勿拘品行

第十七章抑制兼并,改革租稅制度

第十八章整頓風俗,倡辦教育

第十九章文學貢獻

第二十章多才多藝及其谲詐性格

上一篇:吸血蝙蝠

下一篇:馬耳他之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