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

特種作戰、情報偵察領域的高等教育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是中國軍隊改革後的新院校名稱。2017年,成立陸軍特種作戰學院,以特種作戰學院、桂林綜合訓練基地(原桂林陸軍學院)為基礎組建,副軍級,主校區在廣西桂林,占地12000餘畝。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積極投身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的宏偉事業中,牢記使命,振奮精神,實幹創業,努力把學院建成特色鮮明、全軍聞名、世界知名的特種作戰人才培養基地、理論研究基地、科技創新基地、裝備訓練基地、特種兵文化傳播基地、特種作戰人才走向未來戰場的前沿基地。[1]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 外文名: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pecial Warfare School 簡稱: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類别:軍事院校 學校類型:綜合類軍事院校 所屬地區:廣東省廣州市 主要院系:特種作戰、武裝偵察、無人機偵察、儀器偵察等

學院簡介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是全軍唯一一所特種作戰、情報偵察領域的高等教育院校,面向陸軍、海軍陸戰隊、空軍空降兵培養特種作戰、情報偵察領域軍官和士官,承擔全軍狙擊作戰、軍事體育領域人才培養任務,是全軍偵察特戰人才培養基地、全軍高中級狙擊手培訓中心、全軍軍事體育人才培訓中心、特種作戰理論和戰法訓法研創中心。

曆史底蘊深厚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由原特種作戰學院和桂林綜合訓練基地于2017年7月合并組建。原特種作戰學院前身是1953年7月成立的解放軍體育學校,2011年和國際關系學院偵察與特種作戰專業合并組建特種作戰學院。桂林綜合訓練基地前身為1958年6月桂林步兵學校。

辦學條件優越

學院橫跨廣西、廣東和湖南,在桂林、廣州、衡陽、株洲共設8個營區,各營區環境優美、人文地理獨特、教學場館齊全、教學設備先進,擁有軍事共同、專業技術訓練場90餘個,多種作戰地形綜合訓練場4個,總面積達1.3萬餘畝,為培養全域作戰的特戰精英打造實戰化訓練環境。

學科特色鮮明

學院按照戰術、指揮、訓練等3個學科領域,區分特種作戰、情報偵察、狙擊作戰和軍事體育4個專業領域構建體系,擁有軍事碩士、體育碩士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師資力量雄厚

學院擁有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現有教員600餘人,其中高職教員14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曆的324人,有援外教學、出國留學和國際維和等經曆的97人,獲世界冠軍、全國冠軍的19人,獲軍隊育才獎97人,全軍優秀教師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

科研成果豐碩

學院承擔科研項目500餘項,獲科研成果獎54項,其中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軍事科研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軍隊教學成果獎13項。辦有全軍特種作戰領域綜合性學術期刊《特種作戰學報》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入期刊《軍事體育學報》。

發展前景廣闊

學院圍繞實戰搞教學、着眼打赢育人才,聚焦能打仗、打勝仗,立起立德樹人、為戰育人鮮明導向。培養新型特戰人才,發展特種作戰理論,創新特種作戰技術,傳播特戰先進文化,為全軍特種部隊建設提供關鍵支撐,為強軍事業提供有力人才支持,為打造世界一流特戰名校砥砺前行。

學員情況

成立

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後,我軍專門培養特戰人才的兵種院校——特種作戰學院正式成立。學院一組建,就承訓全軍預選士官首次歸口培訓任務,700餘名學兵熟練運用攀登技術、小組戰術行動、無人機偵察操控等戰技能,在實戰化演練中順利完成檢驗考核。學院還與海軍、空軍、武警部隊展開多軍種聯合培養特戰青年軍官,瞄準打造國際水準特種兵院校的目标,在實戰化、科學化訓練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特戰精英

全軍特戰精英執掌教鞭

特戰教學訓練,不簡單。光看學員身份,就來曆不凡。

翻看某現職幹部培訓班的簡曆表,讓人振奮:國際狙擊手比武第一名、委内瑞拉“獵人學校”最優秀學員楷模、“全軍優秀指揮軍官”,不少學員執行過北京奧運安保、亞丁灣護航、中泰特種部隊反恐聯合訓練等重大任務。

精兵還需“名師”帶。學院從全軍範圍内選拔了一批優秀教員,他們或是有着國際偵察兵比武競賽、軍區尖子比武的冠軍教頭頭銜,或是有着到國外軍事留學培訓、執行援教任務的經曆,或是來自各特種部隊有名的“狙擊王”“跳傘王”“潛水王”。來自全軍的合同戰術專家、航空偵查圖像判别高級工程師、反恐爆破專家等,也讓每一堂聯合作戰理論、目标判别、特種爆破課程達到了軍内頂尖水準。

格鬥訓練中,打好一記直拳有多難?不少人眼中,這個簡單!但在教員範偉的課上,這可是個系統課題。從攻防時機轉換,到肢體部位配合,到重心轉移路線等,一記直拳被精确分解為10個要素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一個脫節,便留給對手反擊機會。

如此的精鑽細研,源自範教員“身經百戰”的實戰格鬥經曆。有着跆拳道黑帶頂級高手、外軍特種兵格鬥教官多項頭銜的他,還與曾在中泰對抗賽中KO(擊倒對方獲絕對勝利)泰國拳王的胡濤教員合作,創造出環形攻擊法等多種訓練方式。

放眼學院教學一線,類似場景比比皆是。極限體能課上,曾擔任我軍國際偵察兵比武集訓隊教練的鄭國威副教授,結合圓木、彈藥箱、橡皮人等器械,在各類遊戲和競賽中讓耐力、負重訓練靈活高效;攀登課上,曾屢獲國内外速攀比賽冠軍的馬和太、王建民、陳曉捷等教員,從嚴摳細節等入手,将比賽技能全面融入實戰運用,大大提升了訓練水平。

高難課目淬煉實戰能力

1月中旬,該學院某訓練基地,一場敵後破襲綜合演練正有序進行。

演練現場,筆者看到,為躲避突然搜索,學員們被迫轉移到陌生的山地叢林中,隻能依靠軍事地形學知識和簡單設備一邊研判地形一邊負重行軍。突然,一大片水草掩蓋住的沼澤地攔住了去路,2名尖刀班的學員由于大意不幸“犧牲”。從側翼快速繞過後,又開始了夜間滲透課目,學員們的特戰手語指揮和通過敵把守要道戰術受到重重考驗。在體力将近透支的情況下,他們還完成翻越斷崖障礙、敵後捕俘、潛伏偵察等系列任務。這一系列高難課目,如今都在基地内完成,學員既練指揮,又練技能,受到了全方位鍛煉。

訓練就是上戰場,學院最大限度保留了基地原始地形地貌,讓實戰對抗難度陡增。潛伏訓練中,“藍軍”僞裝後隐蔽在茫茫山谷中,“紅軍”既要保證自己不被暴露,又要借助偵察裝備和戰術行動不斷開展搜索,這樣的對抗經常持續幾天之久。班組戰術訓練中,天然的坑道九曲回環,抵近搜索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報銷”在敵槍口下。30餘米高的斷崖上,利石突兀,碎石不斷滑落,山地攀登訓練中,對學員攀爬技能和警戒掩護的配合提出很高要求。

科學組訓提高訓練效益

上學期初,由于培訓時間緊、任務重,各班次的課程表都被排得滿滿的,學員幾乎是“兩眼一睜,訓到熄燈”。兩周時間剛過,成績雖有提升,但訓練傷也随之大幅提升。學員胡虎不以為然道:“特戰訓練,不經曆傷痛的風雨怎麼能見彩虹。”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一句玩笑話,引發了學院領導的反思。“必須改變向時間和身體高消耗要成績的觀念,要依靠科學手段實現巧練精練。”

在訓練部門和科研部門聯合調研的基礎上,一個全新的訓練監控模式應運而生。借鑒體育學和人體運動學理念,訓練監控組引入血球計數儀、血氧分析儀、皮膚觸覺儀等系列儀器,跟蹤監測學員的20多項身體機能指标,充分反映受訓個體的代謝、體能恢複、心理狀态,使訓練負荷與身體恢複相得益彰。

科學調控的組訓手段,不但改善了特戰訓練長期存在的訓練傷概率偏大的情況,還提高了特戰訓練質量,人才成長周期大為縮短。

上一篇:栾川縣

下一篇:上海駿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