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名著

世界十大名著

十部經典長篇名著的集合
《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據《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的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精選出的十部經典長篇名著。[1]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國、法國、俄國、美國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學大師和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作。
    書名: 别名: 作者: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中文名:世界十大名著 外文名:The world's top ten books 第一名著:《戰争與和平》 第二名著:《巴黎聖母院》 第三名著:《童年》 第四名著:《呼嘯山莊》 第五名著:《大衛·科波菲爾》 第六名著:《紅與黑》 第七名著:《悲慘世界》 第八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第九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 第十名著:《飄》

基本内容

書名

作者及其國籍

主人公

《 戰争與和平 》

(俄) 列夫·托爾斯泰

安德烈·保爾康斯

《 童年 》

(蘇聯) 馬克西姆·高爾基

高爾基(阿廖沙)

《 大衛·科波菲爾 》

(英)狄更斯

大衛

《 悲慘世界 》

(法)維克多·雨果

冉·阿讓

《約翰·克裡斯托夫》

(法) 羅曼·羅蘭

約翰·克裡斯托夫

《 巴黎聖母院 》

(法)維克多·雨果

卡西莫多、愛斯美拉達

《 呼嘯山莊 》

(英) 艾米莉·勃朗特

凱瑟琳、希斯克力夫

《 紅與黑 》

(法) 司湯達

于連

《 安娜·卡列尼娜 》

(俄)列夫·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渥倫斯基

《飄》

(美) 瑪格麗特·米切爾

思嘉

圖書資料

ISBN編号: 978-7-204-09383-0作者: 雨果等

出版社: 内蒙古人品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

開本: 16開

圖書卷數: 全12卷

市場價: ¥812元

内容介紹

《戰争與和平》(俄)列夫·托爾斯泰

内容介紹: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在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将陷于敵人之手了。羅斯托夫将原本用來搬運家産的馬車,改去運送傷兵,娜達莎方能于傷兵中發現将要死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她向他謝罪并熱誠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侖,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其妻愛倫于戰火中,仍繼續其放蕩行為,最後,因誤服堕胎藥而死亡。幾番奮戰後,俄國終于赢得勝利,彼爾于莫斯科巧遇娜達莎,便結為夫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

作者介紹: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争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甯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巴黎聖母院》(法)雨果

内容介紹:醜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羅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美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福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美拉達因而愛上了福比斯。

但福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卻沒有死,并嫁禍于愛斯美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将愛斯美拉達救走并藏身于聖母院中,乞丐群衆為救愛斯美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愛斯美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将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之後撫着愛斯美拉達的屍體殉情。

作者簡介: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國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侖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将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1885年,雨果逝世。

《童年》(蘇)高爾基

内容介紹:講了小主人公高爾基(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後,随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争奪家産而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高爾基(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間》内容介紹:講了高爾基11歲時,母親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産,他無法繼續過這種生活,便走上社會。他先後在鞋店、聖像作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做過雜工,飽嘗了人世間的痛苦。在輪船上當洗碗工時,高爾基結識了正直的廚師斯穆雷,并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激發了對正義和真理追求的決心。五年後,高爾基懷着進大學的希望準備到喀山去。《我的大學》内容簡介:講了高爾基在喀山時期的生活。16歲那年,他便到喀山去上大學。夢想破滅後,他不得不為生存而奔波所發生的故事。

作者簡介: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是蘇聯無産階級文學的創始人,也是世界社會主義文學的卓越代表。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于1868年3月28日出生在伏爾加河畔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即今高爾基城),父親是細木工。他4歲喪父,随母親寄居外祖父家,10歲時外祖父因遭火災而破産,他便被抛到“人間”,開始了自謀生路的流浪生涯。16歲到喀山,原想上大學,結果喀山的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

在那裡,他接觸了進步青年的革命團體,并閱讀了《共産黨宣言》、《資本論》等着作。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1901年,高爾基因參加彼得堡的示威遊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詩《海燕之歌》就是他參加這次示威遊行後寫的,他以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紀無産階級的革命風暴。同年,他寫了第一個劇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個革命無産者(革命工人尼爾)的形象。

1902年,寫了劇本《在底層》,它是作者20年觀察流浪漢生活的總結,是高爾基戲劇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勢高漲的歲月裡,高爾基作為戰士參加了革命運動,他的住宅成為1905年莫斯科武裝起義的據點之一。

他将自己的一生寫入了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1892年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從此登上文壇。1901年發表《海燕之歌》,标志着高爾基創作的新發展。主要作品還有《母親》、《小市民》、《最後的一代》。《母親》是他最優秀的作品。

1934年高爾基主持召開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主席。1936年6月18日病逝。

《呼嘯山莊》(英)艾米莉·勃朗特

作者簡介: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19世紀英國小說家、詩人,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間,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說《呼嘯山莊》卻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此外,她還創作了193首詩,被認為是英國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内容簡介:一個愛到極緻的男人,做出了瘋狂的行為。他用“愛”殺人,卻也用愛自殺。凱瑟琳生前死後,他都活在痛苦裡。凱瑟琳彌留之際,他還用說話去刺傷她。但是,希斯克力夫承受的卻是兩份傷痛,他自己的和凱瑟琳的。我很欣賞用情如此的男子。雖說有點變态和殘酷,卻怎麼也恨不起他。還滿同情他的。

甚至很感動于他的瘋狂的愛。相對來說,凱瑟琳就太自私了。她愛希斯克力夫,又嫁給富有的倫敦,可以說,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的悲劇有一大部分是她親手造就的。希斯克力夫,很瘋狂。但很迷人。當然,倫敦也不失為一個好丈夫。隻是,笨了一點。凱瑟琳:她壞、她自私、可是她對愛的執着,使她也因此散發着好女人與壞女人的混合着的魅力。

《大衛·科波菲爾》(英)狄更斯

作者簡介: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複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

内容簡介:《大衛·科波菲爾》通過主人公大衛一生的悲歡離合,多層次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突出地表現了金錢對婚姻、家庭和社會的腐蝕作用。小說中一系列悲劇的形成都是金錢導緻的。摩德斯通騙娶大衛的母親是觊觎她的财産;愛彌麗的私奔是經受不起金錢的誘惑;威克菲爾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絕望,無一不是金錢造成的惡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錢誘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後落得個終身監禁的可恥下場。狄更斯正是從人道主義的思想出發,暴露了金錢的罪惡,從而揭開“維多利亞盛世”的美麗帷幕,顯現出隐藏其後的社會真相。

《紅與黑》(法)司湯達

作者簡介:司湯達(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紀法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長,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學上起步很晚,三十幾歲才開始發表作品。然而,他卻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産,包括數部長篇,數十個短篇或故事,數百萬字的文論、随筆和散文,遊記。他以準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練的筆法而聞名。他被認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現實主義的實踐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紅與黑》(1830)和《巴馬修道院》(1839)。

内容簡介:人類正在經曆着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作為精神産品的圖書也不例外。讀者面對品種繁多、應接不暇的圖書信息,同樣面臨如何選擇的窘境。即便是面對數百部在文學史上地位顯赫的經典名着,選擇也一樣無法回避。

2006年,美國《讀者文摘》和《紐約時報》組織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的十萬讀者進行投票,評選出了世界十部文學經典。2007年,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美和澳洲的125位作家應邀從五百多部最受讀者喜愛的文學作品中評選出他們心目中最值得閱讀的十部經典。

另外,《泰晤士報》還通過讀者問卷調查,讓英國讀者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十大經典名着。在這些經典名着榜單中,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湯達的《紅與黑》,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等,赫然在列。毫無疑問,這些作品代表了歐美國家最具世界性、最受讀者歡迎的文學經典。

為了方便我國讀者選擇自己必讀的世界文學名着,我社決定推出上海文藝版的“世界十大文學名着”。

在參照上述種種“十大文學經典”榜單的基礎上,我們征求了國内衆多實力派作家和著名文學翻譯家的意見,選擇了十部真正稱得上“經典中的經典”的世界文學精品。同時,我們堅持“名着配名譯”的原則,避免急功近利、粗制濫造,以緻贻害讀者與後人。《紅與黑》是19世紀法國乃至歐洲文學的一座豐碑。

小說圍繞主人公于連的個人奮鬥及兩次愛情經曆的描寫,揭示了複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鬥,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産階級利欲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于連的兩次愛情動機都是以愛情占有為出發點最終要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通過于連這個文學形象,一方面描述了法國七月革命前夕在人民革命浪潮沖擊下的貴族以及中小資産階級的恐慌情緒;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一個出現于社會劇烈變革中的個人野心家的藝術形象,美化了資産階級的生活觀和幸福觀。小說的結構嚴謹勻稱,語言簡潔流暢,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與環境緊密相連,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沖突和思想感情的瞬間變化,以此來突出人的個性特征,這是本書最大的藝術特點

《悲慘世界》(法)雨果

作者簡介: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産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内容簡介:《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雨果的這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反映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全書時間跨度長達近半個世紀,個人命運與曆史題材的結合,氣勢磅礴,色彩瑰麗,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過人才華。在内容上的豐厚、深廣與複雜而言,它無疑在雨果數量衆多的作品中居于首位。

《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爾斯泰

作者簡介: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争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等,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争,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甯曾稱贊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顆鑽石》《跳水》《窮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學語文書。

内容簡介: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公爵已經有五個孩子,仍和法國家庭女教師戀愛,因此和妻子多麗鬧翻,安娜從彼得堡乘車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為哥嫂調解,在車站認識了青年軍官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畢業于貴族軍官學校,後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風度得到了多麗的妹妹凱蒂的垂青,但他隻與她調情,并無意與她結婚。

而深愛着凱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從鄉下來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凱蒂求婚。但早傾心于渥倫斯基的凱蒂卻拒絕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與渥倫斯基将來的幸福生活。渥倫斯基是一個身體強壯的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沉靜和果斷的面孔,年輕英俊而風流倜傥。他的整個容貌和風采,令許多貴族小姐傾心。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虜,他在薛傑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會上,向安娜大獻殷勤。

而凱蒂精心打扮想象着渥倫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倫斯基眼裡,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樣的出衆:“她那穿着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帶着手镯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可親的,在舞會上……”凱蒂發現渥倫斯基和安娜異常地親熱,這使她感到很苦悶。安娜不願看到凱蒂痛苦,勸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後渥倫斯基也來到彼得堡,開始對安娜的熱烈的追求,他參加一切能見到安娜的舞會和宴會,從而引起上流社會的流言蜚語。起初,安娜還一直壓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

安娜的丈夫亞曆山大·卡列甯其貌不揚,在官場中卻是個地位顯赫的人物,是一個“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麼是傾心相愛的情感,他認為:他和安娜的結合是神的意志。他責備妻子行為有失檢點,要她注意社會性的輿論,明白結婚的宗教意義,以及對兒女的責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有一天,安娜與丈夫卡列甯一起去看一場盛大的賽馬會,比賽中渥倫斯基從馬上摔了下來,安娜情不自禁地大聲驚叫,卡列甯認為安娜有失檢點,迫使她提前退場。安娜無法忍受丈夫的虛僞與自私“我愛他……我憎惡你……”。

卡列甯考慮了決鬥但又怕死;離婚又損名譽,考慮再三最後決定“不能因為一個下賤的女人犯了罪的緣故使自己不幸”,于是他要安娜維持表面的夫妻關系。安娜已懷了渥倫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時,由于産褥熱而感染重病,拍電報給到邊遠省份去調查的卡列甯,卡列甯匆匆趕回,但心裡希望妻子早點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喚卡列甯的名字,請求他與渥倫斯基和好,卡列甯深受感動,原諒了她和渥倫斯基的背叛。由于卡列甯的令人吃驚的寬厚,渥倫斯基感到自己是那麼的卑劣、渺小。

安娜的愛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麼的渺茫,絕望、羞恥、負罪感使他舉起了手槍自殺,但沒有死。死而複生的安娜和渥倫斯基的愛情更加熾熱,渥倫斯基帶着安娜離開了彼得堡,他們到國外旅行去了。

在奧勃朗斯基家的宴會上,列文與凱蒂彼此消除了隔閡,互相愛慕。不久他們結婚了,婚後他們回到列文的農莊,凱蒂親自掌管家務,列文撰寫農業改革的論文,他們生活很幸福美滿。旅行了三個月,安娜感到無比的幸福,但她卻以名譽和兒子為代價。歸國後,她沒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館裡,由于思念兒子,在兒子謝遼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無邪的謝遼沙不放媽媽走,他含着淚說:“再沒有比你更好的人了。”他們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舊日的親戚朋友拒絕與安娜往來,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

渥倫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輿論的壓力所壓倒,與安娜分居,盡量避免與她單獨見面,這使安娜感到很難過,她責問道:“我們還相愛不相愛?别人我們用不着顧慮。”在一次晚會上,安娜受到卡爾塔索夫夫人的公開羞辱,回來後渥倫斯基卻抱怨她,不該不聽勸告去參加晚會。于是他們搬到渥倫斯基的田地莊上居住。渥倫斯基要安娜和卡列甯正式離婚,但她又擔心兒子将來會看不起她。3個月過去了,離婚仍無消息。渥倫斯基對安娜越來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樂部去,把安娜一個人扔在家裡,安娜要求渥倫斯基說明:假如他不再愛她,也請他老實說出來,渥倫斯基大為惱火。

一次,渥倫斯基到他母親那兒處理事務,安娜問他的母親是否要為他說親,他要安娜不要诽謗他尊敬的母親,安娜認識到渥倫斯基的虛僞,因為他并不愛他的母親。

大吵之後,渥倫斯基憤然離去,她覺得一切都完了,安娜準備自己坐火車去找他,她想象着現在正和他母親及他喜歡的小姐談心,她回想起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個被侮辱、被抛棄的人,她跑到車站,在候車室裡接到了渥倫斯基的來信,說他10點鐘才能回來,她決心不讓渥倫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種絕望而決心報複的心态,最後安娜身着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後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卡列甯參加了安娜的葬禮,并把安娜生的女兒帶走了。渥倫斯基受到良心的譴責,他志願參軍去塞爾維亞和土耳其作戰,但願求得一死。最後以安娜,渥倫斯基和凱蒂,列文做對比,對比了兩個家庭的截然不同的結局。

《約翰·克裡斯托夫》(法)羅曼·羅蘭

作者簡介: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

内容簡介:它是一個音樂天才的藝術發展過程的精雕細琢的記錄。羅曼·羅蘭描繪書中主人公的心靈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他還消除了法國與德國之間的藝術隔閡。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經曆也就是每一個丢掉過去、開拓将來的天才人物的經曆,也是貝多芬的身上引申出來的。1915年羅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是由于《約翰·克利斯托夫》這部巨着。

《飄》(美國)瑪格麗特·米切爾

作者簡介: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1949),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她生于亞特蘭大市,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1949年,她不幸被車撞死。她短暫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隻一部《飄》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學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内容簡介:1861年4月,美國南北兩方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佐治亞州的男人們都在議論這場無法避免的戰争。

但是,16歲的思嘉對此毫無興趣。她心裡想的除舞會、郊遊之外,還有那群圍着她轉的崇拜者。當她聽說第二天的野外宴會上,艾希禮·威爾克斯将宣布與媚蘭訂婚時,她心裡不覺一震。她一直喜歡艾希禮的紳士風度與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認為自己無論哪方面都比媚蘭要強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說服艾希禮和她一起私奔。

但在第二天的宴會上,思嘉始終沒有找到和艾希禮單獨交談的機會,因為艾希禮一直同媚蘭在一起。思嘉是野宴上的焦點,但艾希禮根本沒有注意她,這讓思嘉很尴尬。出于一種報複心理,思嘉輕而易舉地把媚蘭的弟弟查爾斯吸引到了她的身邊,幾句話就使這個在情場上毫無經驗的、腼腆的小夥子神魂颠倒了,宴會結束後,男客們就當前的局勢在激烈地争論。傑拉爾德和一位名叫瑞德·巴特勒的陌生人争論得尤為激烈。瑞德認為,南方沒有工業資源,打起仗來肯定會失利;而傑拉爾德和他的朋友們卻認為北方佬不經打,隻要一兩個戰役就能使他們繳槍投降。

下午,思嘉終于抓住一個機會和艾希禮談了她的主意,但被艾希禮婉言拒絕。思嘉覺得自己被艾希禮“抛棄”了。她氣急敗壞地打了艾希禮一記耳光。

戰争的消息傳來,當天晚上的舞會也随之取消。思嘉突然決定和查爾斯結婚,因為這樣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禮和自己的追求者。就這樣,任性的思嘉在兩周之後就作了查爾斯的妻子。

兩個月後,查爾斯病死在前方,思嘉突然變成了寡婦。更糟糕的是,她發現自己已經懷孕。幾個月以後,她的兒子韋德出生了。

寡婦的生活使生性活潑的思嘉難以忍受。這時,艾希禮也上了前線,其妻媚蘭從亞特蘭大來信,邀請她來查爾斯的姑姑家暫住一時,思嘉便帶着韋德離開了塔拉莊園,來到亞特蘭大。

環境的改變使思嘉的心境稍稍有好轉。值得欣慰的是,亡夫查爾斯給她留下了一個莊園和城裡幾家店鋪的遺産。

随着戰事越來越吃緊,亞特蘭大的婦女們都被動員起來,到當地醫院護理從前方運回來的傷病員,還要為南方邦聯的軍隊縫制軍需品。但是,由于思嘉新寡,所以不能參加為出征軍人舉辦的舞會和晚會。

一次,醫院舉行募捐舞會。由于人手不夠,思嘉被叫去幫忙。在舞會上,思嘉又一次見到曾在十二橡樹莊園與她父親辯論過的瑞德。現在,瑞德已成了亞特蘭大頂頂有名的偷越北方封鎖線為南方軍隊提供物資的商人。每次從北方回來,他還給亞特蘭大的上層婦女帶來她們所喜歡的時裝和布料。因此,瑞德很受貴婦們的歡迎。舞會開始的時候,瑞德邀請思嘉作他的舞伴。思嘉終于忍不住這種誘惑,穿着喪服就步入了舞池。

随着戰局不斷惡化,生活中的清規戒律在人們的心目中逐漸淡化。思嘉又恢複了她原來的面目,頻繁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和軍官們調情說笑。但是,她仍無法忘懷艾希禮。

有一段時間,瑞德成了亞特蘭大許多人家的座上客。但是,由于他總是嘲笑和挖苦南方邦聯,很快就成為大家所厭惡的人。隻有媚蘭同意瑞德對戰争的分析,因為,她丈夫艾希禮在來信中也認為南方邦聯根本無法打赢這場戰争。

63年7月,南方邦聯的羅伯特·李将軍指揮的部隊在北方的賓夕法尼亞州失利。許多和思嘉一起長大的男孩都在那場惡戰中陣亡。聖誕節前夕,艾希禮從前線回來,在家休息數日。在他們獨處的時候,思嘉把自己和查爾斯結婚的真正原因告訴了艾希禮,并承認她依然愛着他。第二年年初,媚蘭得到前線來的通知書,說艾希禮失蹤了.後來通過瑞德的北方關系,才弄清楚:艾希禮并沒有死。他受傷被俘後關在北方的岩島集中營。

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南方邦聯的首府。城市被圍,查爾斯的姑姑和城裡許多人家都逃離了亞特蘭大。但因媚蘭即将臨盆,思嘉隻好留下來守在她的身邊。其間,瑞德曾登門拜訪,并要思嘉做他的情婦,遭到了思嘉的拒絕。

八月底,攻城的炮聲突然沉寂下來。傳說邦聯軍己決定放棄這座城市。正在這個時候,媚蘭的兒子小博降生了。此時,亞特蘭大城一片混亂,根本找不到醫生。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思嘉自己接生,保住了媚蘭母子的生命。當天夜裡,最後一批邦聯軍撤出了亞特蘭大,北方軍很快就要進城了,絕望中,思嘉隻好求助于瑞德。瑞德用偷來的一輛破馬車,設法把她和媚蘭母子與奴隸普裡茜送出了城,趁夜趕往塔拉莊園。

沿途的情景使思嘉恐慌萬分。許多熟悉的莊園都被燒成了廢墟,隻有一些斷垣殘壁矗立在那裡。經過一天的颠簸,她們終于來到了塔拉莊園。出乎意料,塔拉的白色樓房卻依然完好無損。但出來迎接她們的卻隻有老父傑拉爾德和一個黑奴管家——波克;思嘉的兩個妹妹——蘇倫和卡琳重病在床,而她的母親愛倫己在昨天離開了人世。年老的傑拉爾德幾乎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

整個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思嘉這個隻有19歲的寡婦主肩上。全家除了自己和孩子外,還有老父、兩個妹妹、媚蘭和她的新生兒——小博,以及莊園上僅有的三個黑奴,總共需要維持10口人的生計。這時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時期從父親那裡聽到的故事,那些全憑自己的一雙手開創家業的愛爾蘭父輩們。

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找到吃的東西。于是思嘉天天提着籃子到地裡去挖,到廢墟裡去撿。她的兩個妹妹都是五谷不分的嬌小姐,蘇倫嬌生慣養不願做活,而蘇倫雖很懂事卻體弱多病,是指望不上的,連三個黑奴也強調說他們從來隻幹家務而不會幹田裡的活。苦難的生活磨煉着思嘉,但也使她變得冷酷無情,家裡的人都有些怕她。從這時候起,思嘉就産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決心恢複塔拉莊園昔日的風采:餐桌上擺滿銀質餐具、透亮的酒杯和豐盛的食品,馬廄裡拴着一匹匹駿馬,車房裡放着豪華的四輪馬車,成群的黑奴在塔拉的田間采摘棉花……

一天,一個北軍士兵騎馬闖進了莊園,思嘉用手槍幹掉了他,得到了一匹馬和從這個士兵口袋裡搜出來的一筆錢。這給她解了燃眉之急。

聖誕節前夕,妹妹蘇倫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帶着一個南方邦聯的征糧小組來到莊園。思嘉當然不願把她們好不容易得來的糧食白送給他們。

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争終于結束了。許多南方人都在為他們的失敗而痛哭流涕。而在思嘉的腦海裡,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拉莊園。

戰争結束後,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過塔拉莊園返回他們的故鄉。有一天,思嘉她們發現門口躺着一個昏迷不醒的年輕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這個名叫威爾的年輕人逐漸恢複了健康。威爾無家可歸,便在塔拉住下來,并慢慢地擔負起了莊園的許多管理事務。

艾希禮終于活着回來了。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種高貴氣質己消失殆盡。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莊園限期交納新附加稅,否則就要拍賣莊園來抵稅。原來,幾年前因過失而被塔拉莊園趕走的管家喬納斯當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員會的頭頭。現在,他企圖侵吞塔拉莊園,故而想出了迫繳附加稅的主意。思嘉和威爾一籌莫展,思嘉希望艾希禮能幫他們想點辦法,但艾希禮的懦弱無能使他們失望。

絕望中,思嘉突然想起了瑞德。如果瑞德肯拿出錢來保住塔拉莊園,思嘉情願嫁給他,或作他的情婦。思嘉與家人用母親愛倫的苔綠色天鵝絨窗簾做了一條新裙子,第二天,思嘉穿着新裙子在嬷嬷的陪同下就來到了亞特蘭大尋找瑞德,這時才知道,瑞德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聯的大筆資金已锒铛入獄。

情緒沮喪的思嘉無意中遇見了妹妹蘇倫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他現在已是一家商店的老闆,手頭有一筆錢。思嘉明白蘇倫渴慕以前的富貴生活而且自私,如果蘇倫與弗蘭克結婚,她是絕不會用錢拯救塔拉莊園。于是思嘉謊稱蘇倫将與托·方丹結婚,然後輕而易舉地使弗蘭克投入了自己的懷抱。兩周後,他倆便結了婚。塔拉莊園得救了!但不久發現,弗蘭克并沒有什麼商業頭腦,而且對别人的勸告充耳不聞,因此生意經營得很不好。

這時,瑞德通過各種私人關系,得以獲釋。他借給思嘉一筆錢,思嘉便背着弗蘭克買下了一個倒閉了的木材加工廠,自己獨自經營起來。一個女人經商,而且也象男人一樣賺錢,這在亞特蘭大是前所未有的。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她不法經營,令弗蘭克顔面喪盡。

思嘉懷孕了。她想在生産前多賺一些錢,以備急需,于是買下了第二個木材廠。在這段時間裡,思嘉每天自己駕車往返于木材廠之間,除瑞德外沒有任何朋友。一天,瑞德勸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襲擊,三K黨将會為她進行報複。而當時亞特蘭大執行“重建法案”的軍管政府則正在盤算着如何把三K黨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網打盡。

六月,思嘉趕回塔拉莊園參加她父親的葬禮。葬禮之後,思嘉全家,包括艾希禮、媚蘭、威爾等搬到了亞特蘭大,買了一幢破舊的房子住了下來。善良正直的媚蘭很快在婦女界赢得了信任,成了一位極受尊重的人物。而艾希禮雖然受思嘉之托,管理一個木材廠,但經營得很糟糕。

思嘉生了一個女兒,取名愛拉,為了紀念母親愛倫。幾周後,她就又開始奔波于兩個木材廠之間。此時亞特蘭大的治安狀況不斷惡化。1867年3月的一個晚上,思嘉在駕車回家的路上受到了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的襲擊。由于黑奴薩姆的保護,她并沒有受到什麼傷害。當天夜裡,三K黨出擊了,但他們卻陷入了軍隊設下的圈套。在交火中,弗蘭克被打死,艾希禮受了傷。由于瑞德的出謀劃策,才救了其他一批參加三K黨行動的白人。

幾個月之後,不顧親友的勸阻和反對,思嘉和瑞德結了婚。他們的蜜月是在新奧爾良度過的,而由思嘉自己設計的新居很快也告落成,這是亞特蘭大最豪華的住宅。對于思嘉來說,此時她似乎實現了她在塔拉莊園時的理想。她在物質上的任何要求,瑞德都給予極大的滿足,她真是應有盡有了。不久,他們的女兒邦妮出生了。邦妮非常漂亮,在邦妮身上瑞德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瑞德之所以努力改變自己在亞特蘭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為了樹立邦妮今後在亞特蘭大的地位。

思嘉對艾希禮仍然舊情不忘。艾希禮生日那天的下午,在木材廠,思嘉和艾希禮談得很投機。他們一起回憶了10年前的那個野外宴會。艾希禮承認他自己和瑞德其實很相象,隻不過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了不同的方向而已。回憶過去使思嘉突然産生了一種恐懼感,哭泣的她不由自主地倒在了衛希禮的懷裡,他們溫情的擁抱着,不料被艾希禮的妹妹英迪亞,埃爾辛太太與阿爾奇看到。這件事很快被瑞德和媚蘭知道了。

幾天以後,瑞德帶上邦妮出遠門去了。他走後,思嘉馬上去找媚蘭,想向她坦露自己的過錯。但媚蘭止住了她,她再三強調隻有思嘉才是她最親的親人。媚蘭迫使大家都相信思嘉,并堅定不移地保護思嘉。

不久,思嘉發現自己又懷孕了。這時她開始想念瑞德,盼望他早點回來。瑞德到家的那一天,思嘉特意在樓梯口迎接。本想把懷孕的消息告訴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熱諷的神氣,思嘉就氣不過來。結果失足,跌下樓梯,折斷了肋骨。瑞德悔恨不已,在媚蘭面前,像孩子一樣痛哭流涕,忏悔自己的過失。

自此之後,瑞德似乎變了。他和過去軍管政府中的“老朋友”徹底斷了交,而且加入了民主黨,準備和亞特蘭大的一批南北戰争時期的老戰士一起把聯邦政府任命的州長趕下台。1871年聖誕節,州政府的大權終于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裡。

黑人嬷嬷建議給四歲的邦妮買一匹小馬,這樣,她就不需要再和瑞德同騎一匹馬了。沒想到好動的邦妮在騎馬跨越籬笆牆時遇到不測。邦妮死後,瑞德悲痛欲絕,整日酗酒,對待思嘉如同路人。

身體素來羸弱的媚蘭不聽醫生的勸告又一次懷孕。懷孕後她的身體迅速惡化。臨終前,她把照看艾希禮的重擔交給了思嘉。這時,思嘉突然意識到,一向瘦弱的媚蘭實際上是保護她的寶劍和盾牌。

媚蘭去世了,艾希禮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他比思嘉更感到害怕。也隻有這時,思嘉方才相信了瑞德多年來一直對她講的話,艾希禮确實不值得愛。而她自己其實也并不愛現實生活中的艾希禮,從此她生活中的兩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濃霧中,思嘉拼命往家裡跑,霧中的她好像又重溫着多年前一直困擾着她的一個噩夢。終于,她看見自己住宅的燈光,霎那間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為世界上還有瑞德,而她真心愛的就是瑞德!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瑞德已經決定棄家出走,永遠地離開思嘉。此時此刻,對于思嘉來說,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隻有回到塔拉莊園去這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腦子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她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第八名着

《安娜·卡列尼娜》

内容簡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品。本書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甯的虛僞、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莊園主萊溫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颠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争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其作品深刻地展現了俄國劇烈的社會變動。

列夫·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頂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等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着深刻影響。

第九名着

《約翰·克利斯朵夫》

内容簡介

《約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曆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甯靜的崇高境界。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1866年生于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第十名着

《飄》

内容簡介

《飄》所講述的是一個以美國南北戰争為背景的愛情故事。

小說以主人公思嘉·奧哈拉一生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思嘉結了三次婚,守了兩次寡。第三個丈夫雖給她帶來無限财富,但她因她畢生眷戀艾希禮,終究還是失去了婚姻的庇護。而艾希禮則是一個不愛她的人。直到28歲,孤獨的思嘉才明白了愛情的真谛,而此時,瑞德已離她遠去。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曾獲文學博士學位,擔任過《亞特蘭大新聞報》的記者。1937年她獲得普利策獎。1939年獲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1949年,她不幸遭遇車禍而逝世。她短暫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隻一部《飄》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學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上一篇:陽關雪

下一篇:懸鈴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