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尊菩薩

不動尊菩薩

佛教五大明王之首
不動明王又被稱之為不動明王菩薩,是之内心慈悲,堅固,不可撼動的意思,代表了光明和駕馭一切的表現。其名号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在密教中,将不動明王看做是所有的佛陀的化身,所以又把不動明王稱之為諸明王之王。奉為五大明王中的第一位,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的教令顯現出憤怒的形象,降伏一切惡魔的大威勢明王。[1]
    中文名:不動明王 外文名:Aryaacalanatha 來源出處: 别名:不動金剛 梵名:阿遮羅曩他 身份: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

菩薩形象

不動明王形象頗多,在東密較為常見的是據《大日經疏》卷五載的:此尊坐盤石座,呈童子形。頂上有七髻,辮發垂于左肩,左眼細閉,下齒齧上唇,現忿怒相,背負猛火,右手持利劍,左手持罥索,作斷煩惱之姿。

此外,另據《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金剛頂瑜伽護摩儀》、《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卷三等載,不動明王還有一面四臂、四面四臂、三面二臂等多面多臂形像,亦有從儀軌而來之密教圖像,但以自由創作之傑作為多。

另外,在藏密系統裡,忿怒不動明王形象跟東密形象又有不同之處,且根據儀軌之不同,身色亦有所不同,有藍色、白色等。

佛教地位

不動明王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居于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于首位,另四尊明王圍繞在他身邊。且不動明王與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并列,成為民間佛像的三大主尊。

不動明王久以證得大光明遍照,已登大日華台,因其三昧耶本誓願,而示現初發心時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之童仆,而執行諸務。且給使于真言行者,故稱使者。使者即使役于人之義也。不動使者,不動即使者而非不動者,不動之使者如二童子,八大童子等。

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動明王法像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别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

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衆生而變化的,以喝醒衆生和吓退魔障。

不動明王其誓願為“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威力甚大,不動明王法像不論漢地佛教或藏傳佛教,都重視修習本尊法門,又被稱作大威力不動明王或常住金剛。

真言心咒

不動明王降魔咒

囊摩悉底 悉底 蘇悉底 悉底伽羅 羅耶俱琰 參摩摩悉利 阿阇麼悉底娑婆诃

不動明王真言

南無,三曼多,伐折羅,赧,含。

不動明王火界咒

曩莫薩縛怛他孽帝毗藥,薩縛目契毗藥,薩縛他,咀羅咤,贊拏,摩诃路灑拏,欠佉呬佉呬,薩縛尾觐南,吽。怛羅咤,憾曼。

上一篇:阿米特

下一篇:龍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