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

不假思索

漢語成語
不假思索,中國成語。意義: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熟練。岀于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隻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不假思索 拼音:bù jiǎ sī suǒ 出處:《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隻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釋義: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着考慮。 近義詞:一揮而就、脫口而出 反義詞:慢條斯理、深思熟慮、猶豫不決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華安~,援筆立就,手捧所做呈上。(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

成語來曆

1,宋·黃榦《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隻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2,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做呈上。”

3,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三回:“這是岩花姐姐故意弄這難題目,哪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号以及事迹,一揮而就。”

成語資料

【詞目】 不假思索

【拼音】 bù jiǎ sī suǒ [bù jiǎ sī suǒ 

【解釋】 假:借助;假借;依靠。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熟練.

【示例】 華安不假思索,援筆立就,手捧所做呈上。(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七)

【近義詞】毫不猶豫、脫口而出

【反義詞】慢條斯理、深思熟慮、搜索枯腸、猶豫不決

【成語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懶于思考,不負責任的辦事

【成語結構】 動賓式成語

【例句】他不假思索地說出了這個答案。

成語辨析

【使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産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假,不能讀作“jià”。

【成語辨形】 索,不能寫作“鎖”。

【成語詞性】副詞。

成語謎語

【成語謎語】 認真考慮;真動腦筋。

示例

1、對待事情,如果不假思索地去做,就很容易犯錯。

2、我讓小強明天在村外老榕樹下等我,沒想到他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3、當老師點他名時,他立馬站起來不假思索地亂回答問題。

4、看見前面有人捐款,他也不假思索地跟着捐款。

5、看見小強哭喪着臉,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6、有人掉進河裡了,一個年輕人不假思索地跳入河中救人。

7、如果小強遇到困難,我會毫不猶豫、不假思索地去幫助他解決。

8、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地為地震災區的人們捐錢捐物。

9、課堂上,他不假思索地會大老師的問題,結果答案錯了。

10、他竟然對一個陌生人不假思索地談着自己的家事。

11、同事遞給他一份文件,他一眼也沒看就不假思索地簽字了。

12、早晨,他沒有查看天氣情況,一把抓起外套就不假思索地出門了。

13、我急匆匆地跑出門去請小夥伴們幫忙,小夥伴們都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14、看見小強犯了錯,王老師不假思索當衆地狠狠批評了他。

15、他不假思索地拿起筆就簽字,也不管這份文件上面寫什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