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

三八婦女節

國際勞動婦女節
三八婦女節即國際勞動婦女節。國際勞動婦女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從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婦女争取“男女平等”遊行集會以來,至今已走過了百餘年曆程。中國婦女和世界各國婦女一樣,都為國家獨立、解放、革命、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為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湧現出了數以萬計的巾帼英雄和“三八紅旗手”。黨和政府為維護保護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制定了較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慶祝對女性的愛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由于這個節日一開始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發起的政治事件,這個節日和衆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歐洲,包括俄羅斯。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國際勞動婦女節/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 中文名稱:三八婦女節 外文名稱: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公曆日期:3月8日 起源時間:1975年 起源事件: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抗議非人道的工作環境和底薪。 地區:世界 别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三八婦女節 節日時間:每年3月8日 節日類型:國際節日 流行地區:全世界 節日起源:機構設定 節日活動:舉行紀念"三八"節活動 節日意義:婦女争取男女平等 設定地點:美國 設立機構:聯合國 設定時間:1975年 代表人物:克拉拉·蔡特金、何香凝

簡介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又稱三八節、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争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一個世紀以來,各國婦女為争取自身的權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中國于1922年開始紀念“三八”節。中國婦女第一次群衆性的紀念“三八”節活動是1924年在廣州舉行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曆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曆史沿革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确認普通婦女争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9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曆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聯合國的倡議導緻為實現男女平等建立了國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衆對于迫切需要在各個方面提高婦女地位的認識。

起源

在聯合國介紹國際婦女節的網頁上,把“三八”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歸因于20世紀初期一系列的婦女運動大事,這些事件包括:美國社會黨人在1909年将2月28日定為全國婦女日;1910年,第二國際哥本哈根會議上以蔡特金為首的來自17個國家的100餘名婦女代表籌劃設立國際婦女節,但未規定确切的日期;1911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有超過100萬婦女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1913年2月的最後一個周日,俄羅斯婦女以舉行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示威遊行的方式慶祝了她們的國際婦女節;1914年3月8日,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和底薪。

發展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女工團要求男女平等權利而舉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第二次社《“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七十周年》郵票

會主義者婦女大會上決定,為了促進國際勞動婦女的團結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為婦女節。也叫國際婦女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争的陰影籠罩着世界,帝國主義企圖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17個國家的代表,會議讨論的主要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擴軍備戰,保衛世界和平;同時還讨論了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争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問題。領導這次會議的著名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傑出的共産主義戰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鬥争日,得到與會代表的一緻擁護。從此以後,“三八”婦女節就成為世界婦女争取權利、争取解放的節日。1917年,俄國婦女号召在2月23日罷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議惡劣的工作環境和食物短缺.這天依據俄國使用的儒略曆是當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折合成歐洲廣泛使用的格裡高曆是3月8日。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1917年3月8日,俄國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舉起了“三八”節的戰鬥紅旗,舉行了反對帝國主義戰争、反對沙皇制度、反對饑餓的遊行示威。

中國婦女第一次舉行“三八”節紀念活動是在1924年,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廣州勞動婦女舉行紀念會和遊行。會議由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何香凝主持,會上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保護婦女兒童”的口号。這次活動顯示了中國勞動婦女的覺醒和力量。

1938年3月8日,宋美齡動員婦女積極參與抗戰救國。

轶事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産生于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制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盡管後來當局出動警察攻擊并驅散了抗議人群,但這次抗議活動促成了兩年後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的建立。

接下來的數年裡,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其中最為引人

美國女權運動标識

注目的是在1908年,當時有将近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等,并喊出了象征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首次慶祝婦女節是在1909年2月28日,當時美國社會黨發表了一項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行紀念活動。這樣每年的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1913年。1910年,社會主義國際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首屆國際婦女會議。會上德國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倡議設定一天為國際婦女節,得到與會代表的積極響應。次年3月19日,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總共超過一百萬人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6天之後的3月25日,紐約發生了著名的三角工廠火災,火災吞噬了140多名制衣女工的生命,這其中大多數是意大利和猶太移民。而惡劣的工作條件被認為是導緻如此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這場火災後來還對美國的勞工立法産生了重要影響。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婦女們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頭,通過舉行和平集會等形式反對戰争。

1951年“三八”婦女節廣州市郊區的女民兵

紀念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後來還證明是俄國革命的前奏。1917年3月8日,當時的俄國婦女舉行罷工,要求得到“面包與和平”。4天後,沙皇被迫退位,臨時政府宣布賦予婦女選舉權。十月革命成功之後,布爾什維克的女權活動家科倫泰(Alexandra Kollontai)說服列甯将3月8日設為法定假日。蘇聯時期,每年都會在這天紀念“英雄的婦女工作者”。不過在民衆中,節日的政治色彩逐漸減弱而演變成類似西方的母親節和情人節之類向女性表達尊敬和愛意的機會。至今,這天仍是俄羅斯的法定假日,男性會贈送禮物給婦女以祝賀她們的節日。

在西方國家,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正常舉行,但後來一度中斷。直到1960年代,随着女權運動的興起才又逐漸恢複。

1924年,中國共産黨在廣州首次舉行了婦女節的紀念活動。

1949年,大陸中央政府成立後正式将3月8日定為婦女節,該日全國婦女放假半天,并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婦女節也都作為一個節日予以慶祝。

20年代國際婦女節大會(2張)

1938年3月8日,宋美齡(主席台站立者)在重慶各界舉行的第29屆國際勞動婦女節紀念大會上演講。

1945年,在美國舊金山簽署的《聯合國憲章》是第一項将男女平等宣布為一項基本人權的國際協定。

1946年,聯合國安理會決定成立婦女地位委員會,推動男女權利平等原則的貫徹落實。此後,聯合國又先後設立了婦女發展基金、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等機構,并通過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婦女地位、維護婦女權益和促進兩性平等的決議、宣言和公約等。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于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大事記

國際婦女節的概念萌生在20世紀初,國際社會正處于工業化時期,急劇增長的人口,激進的意識形态,社會狀況十分動蕩。以下就是重要事件的年代:

1904

《中國女報》

1904年4月,中國的《婦女界》發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說》

1907

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在上海創辦。秋瑾任主編兼發行人。

1909

1909年,根據美國社會黨的宣布,第一個國際婦女節2月28日在美國被定為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直到1913年。

1910

1910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主義國際會議上決定要确立一個婦女節日,作為對婦女運動所做出的成就的褒獎。這個計劃由來自17個國家的100多名婦女指定,其中包括最早在芬蘭國會中取得選舉權的三名婦女。但在那次會議上并沒有确定一個準确的日期。

1911

1991年,但在台灣島内内政部卻取消了原本婦女節時婦女可以放假的規定。

1911年,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将婦女節定為3月19日,超過一百萬人在當天參加了集會。除了要求得到選舉權和政府公職權,她們還要求得到平等的工作和就業培訓機會,并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别歧視。

不到一周,在1911年3月25日紐約發生了悲劇,一場大火奪去了140多名女工的生命,她們大多是意大利和猶太移民。這個事件給了美國政府極大的壓力,工作環境惡劣造成的災難不容忽視,國際婦女節的制定擺上了台面。

1913-1914

1914年社會主義黨全代會決議停止對全國婦女委員會的撥款,委員會就此解散,而失去了組織者的“全國婦女節”也迅速遭人遺忘。

1917

1917年,二百多萬俄國士兵死在戰争中,俄國婦女再次選擇在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為“面包與和平”舉行罷工。不顧政府的反對,婦女們走上街頭。四天後沙皇不得不退位,臨時政府賦予婦女們選舉權。這個曆史性的星期天是羅馬公曆的2月23日,而在其他國家所使用的陽曆中,這一天是3月8日。

1975

1975年聯合國宣布為國際婦女年。每年于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1975年、1980年和1985年,聯合國先後在墨西哥、丹麥和肯尼亞召開了3次世界婦女大會

紐約婦女為争取平等權利舉行示威遊行

1976

1976年至1985年為聯合國婦女十年。

1977

1977年:支持婦女工作權利。

1978

1978年:生育選擇自由的權利。“我不是一個生育機器!”廣大婦女要求選擇生育、自由堕胎的權利。

1978年:悉尼婦女節運動。1978年悉尼阿德萊德港口,婦女舉行集會遊行。

1981

1981年:墨爾本婦女節運動。墨爾本婦女呼籲婦女自由解放的權利。

1984

1984年:婦女有權參政。廣大婦女在自己的節日集會遊行,要求女性參政的權利,女性也有權加入議員選舉。1946年上海婦女聯誼會組織婦女大遊行

1984年:婦女解放權利自由。婦女團結一緻,強烈要求婦女解放和自由權利。

1995

1995年9月,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通過了具有标志性意義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确定了各國和國際社會在提高婦女地位方面共同遵循的原則和應承擔的義務。

1998

1998年:消除婦女歧視提高婦女地位。1998年7月,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主席Salma Khan(左起第三位)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講話,論述提高婦女地位和享受人權方面的進展及問題。

2000

2000年9月,聯合國确定了包括促進性别平等和提高婦女權利在内的8項千年發展目标。

2010

2010年是聯合國舉辦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5周年。為紀念這次大會通過的具有标志性意義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聯合國将2010年“三八”婦女節的慶祝活動主題确定為“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共同進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緻辭中說:聯合國的使命是人人享有平等權利和尊嚴,其根本的核心就是實現男女平等和賦予婦女權利,否則我們所有的目标——和平、安全、可持續發展——均将受到損害。

節日意義

紀念意義

國際勞動婦女節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又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婦女節

“三·八”國際婦女節的由來

平日”(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或“三八”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戰鬥的光輝節日。

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在1911年美國紐約三角工廠火災中喪生的140多名女工。

曆史意義

3.8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這個日子是聯合國承認的,同時也被很多國家确定為法定假日。來自五 

國際勞動婦女節矢量圖(17張)

湖四海的婦女們,盡管被不同的國界、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所區分,但在這一天能夠同時慶祝屬于自己的節日。讓我們再回首那九十年前的為得到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所做出的鬥争。

國際婦女節是婦女創造曆史的見證,婦女為争取與男性平等所走的鬥争道路十分漫長。古希臘的莉西斯特拉塔就領導了婦女鬥争來阻止戰争;法國革命時期,巴黎婦女高呼“自由,平等,友愛”,走上凡爾賽的街頭争取選舉權。

婦女節最好的禮物

在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婦女,不分國籍、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差異,共同關注婦女的人權。近幾十年來,聯合國的四次全球性會議加強了國際婦女運動,随着國際婦女運動的成長,婦女節取得了全球性的意義。這些進展使國際婦女節成為團結一緻、協調努力要求歸還婦女權利和婦女參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的日子。

代表人物

克拉拉·蔡特金

克拉拉·蔡特金(Klara Zetkin) 1857年7月5日出生于德國薩克森州維德勞一個教師家庭,15歲時全家遷至萊比錫。1874年至1878年就讀萊比錫私立師範學校。畢業後當過家庭教師,1878年結識流亡

德國的俄國革命家奧西普·蔡特金,兩人于1882年結婚。蔡特金在奧西普指導下閱讀了《共産黨宣言》和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并投身工人運動。1882年至1892年,她與丈夫及兩個孩子流亡瑞士和法國巴黎,結識了馬克思的女兒勞拉· 拉法爾格。1889年參加第二國際成立大會。1897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

1892年創辦婦女報紙《平等》,并擔任編輯至1917年。1907年,發起并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會上決定成立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把《平等》作為機關報,選舉蔡特金為書記處書記。1910年8月主持召開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會上建議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1916年參與創建斯巴達克同盟。1919年加入德國共産黨,1920年任黨中央委員和議會議員。1921年入選第三國際主席團。

1920年至1932年多次出訪俄國,大量研讀馬克思主義書籍,與列甯和羅莎·盧森堡交誼甚笃,支持布爾什維克。

1933年6月20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裡姆林宮牆。

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号雙清樓主,她是國民黨領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侶,無産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何

香凝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著名的國民黨左派,民革主要創始人之一,婦女運動的領袖,畫壇傑出的美術家。她早年追随孫中山,是同盟會的第一位女會員;她堅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誠地同中國共産黨合作;她發動婦女參加革命,為國内革命戰争、抗日戰争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把藝術創作與革命活動緊密聯系,她的作品中充滿鬥争激情、浩然正氣。黃花崗起義前夕回到廣東。辛亥革命失敗後與廖仲恺一直追随孫左右,進行讨袁與護法鬥争。陳炯明叛亂時極為關心孫夫婦的安危,并全力營救廖脫險。随後,大力支持孫改組國民黨,與廖一道成為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忠實擁護者和執行者。

相關法規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号)

國際婦女節100周年大會

第三條規定:婦女節(3月8日)屬于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放假半天。

節日擴展

饒有情趣的世界婦女節

三八婦女節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但是在世界各地,除了“三八”以外

國際勞動婦女節,還有許多專屬女性的節日,而且幾乎是每個月都有。

掌權日 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區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裡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男人統統“閉幕”。

求愛日 每逢閏2月29日這天,是英國舊俗中的“婦女求愛日”。這一天,婦女可以擺脫世俗的清規戒律,大膽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

女市長節 西班牙的“女市長節”,也在2月份。當日,由女性主持市政公務,發号施令,男人如違抗,就會被公衆群起攻之。

少女節 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節”,又稱“姑娘節”,是全國性的節日。日本人認為,這時正值紅桃報春,是女性美的象征,所以也叫“桃花節”。

國際勞動婦女節

媽媽節 4月,在尼泊爾有一個曆時3天的婦女節,來自各地的婦女,披着紅色“紗籠”,成群結隊地湧向首都加德滿都的帕蘇帕蒂廟。她們在吃飽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後,便在神像前大唱贊歌。在印度,這個月有一個“媽媽節”。這一天,已為人母者穿上彩色缤紛的“紗籠”,帶上各種首飾,顯得風姿綽約。這日也是一年中她們最受尊重的一天。

母親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母親節,其主要内容是尊敬母親。這一天,美國的家庭成員要按習慣佩戴石竹花,做一些使母親高興的事。5月29日,是中非的“媽媽

紀念“三八”婦女節100周年大會

節”、母親要帶着孩子參加遊行。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西班牙的“百女節”,訂了婚還未過門的少女們持花登高,互相祝福。

太太節 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國漢堡的“太太節”。由婦女組成的演藝團體,專演一些宣傳男女平等的戲,以示慶祝。8月12日,則是泰國的“母親節”。

狂歡節 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内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維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休息日 每年的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臘的“主婦休息日”。這天,婦女在家裡什麼也不幹,一切家務全由男人承擔。

南非婦女節南非婦女節時間與國際婦女節不同,1956年8月9日,數百名黑人婦女在比勒陀利亞舉行示成遊行,抗議當局推行種族隔用離的“通行證法”。為了紀念南非婦女在争取平等鬥争中做出的貢獻,斷南非政府将這一天定為婦女節,并将這一天定為全國公休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