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杆畫

麥杆畫

中國獨有特色工藝品
麥杆畫[1]是漢族獨有的特色工藝品之一,是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民間剪貼畫的一種,麥稈畫雖來自民間,卻十分稀罕,更因其作為皇家貢品。麥稈畫被稱為“中華一絕”、“中國手工藝術精品”,所以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 中文名:麥杆畫
  • 外文名:Straw painting
  • 遺産級别:
  • 遺産類别:
  • 類型:工藝品
  • 特點:漢族獨有
  • 取材:小麥杆
  • 别名:麥草畫

簡介

麥稈畫,又稱麥草畫、麥燙畫、麥稭畫、燒燙畫等,其工藝源于我國古代中原地區,曆史已有千年,後經曆代傳播,成為一種完善的藝術形式。麥稈畫是民間純手工藝技術,它充分利用天然麥稈的自然光澤和材質,表現天地風雨、花鳥蟲魚、人物風景、花卉動物等,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經曆割、漂、刮、碾、燙、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細而繁瑣,過程漫長而艱辛,對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審美能力等都是一種考驗。正因我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堅毅的品質,才造就了麥稈畫這不可多得的藝術精粹。因其出色的工藝價值和表現技巧,文化部将其正式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常言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麥稈工藝畫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内涵,又極富現代裝飾性和欣賞性,最能體現和展示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巧技藝和聰明才智,自麥稈畫浮現以來,因其獨特的工藝價值和廣泛适合的裝飾性.

麥稈畫分字屏、畫屏,已制作出玻璃鏡框與油漆硬闆兩種幅畫,挂式、立式、座式,大中小型齊全,多種字畫圖案能與現代各種款式家具擺飾和諧,悅目賞心,并廣泛應用于家庭、賓館、店鋪、會議廳等室内永久性裝飾。

史籍記載

古中國原本是沒有麥子的,小麥先由西亞通過中亞進入中國的西部地區。戰國時代的《穆天子傳》記述周穆王西遊時,新疆、青海一帶部落饋贈的食品中就有麥。 商周時期,麥子已入黃河中下遊地區。春秋時期,麥子已是中原地區司空見慣的作物了,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當時都有小麥生産。從麥子出現在古中國的那一天起,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以麥稈為原材料進行藝術畫的創作了,但由于曆史變遷和社會動蕩,傳說中的麥稈畫長期以來難覓其蹤,直至秦懷王墓發掘時才出土面世。發掘出的麥稈畫原作雖經兩千多年腐蝕,仍然色澤鮮明,不失古樸本色,令人歎為觀止。

相關傳說

東漢劉秀被王莽追殺,萬般無奈,藏于麥地之中,麥草随即化為樹林保護劉秀。因此當地人視麥草為祈福迎祥之草,逐制作麥草畫,供奉朝廷。 依此傳說,東漢年間麥稈畫的藝術層次與寓意又有了曆史性的發展與升華。

曆史沿革

麥稈畫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它和剪紙、布貼同屬剪貼藝術。是勤勞智慧的漢族勞動人民思想結晶的集合體。自秦朝起就被作為高檔飾品,懸挂于殿堂閣樓、豪門貴舍之中,隋唐時代正式作為宮廷工藝品,在皇室貴族間賞析珍藏,這也是傳說中的麥稈畫長期以來難覓其蹤的原因之一。在宋朝末年,濮陽民間又出現利用椿膠、桃膠拼貼出的麥稈扇子、昆蟲和吉祥、祝福之類的小造型。作為賴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小麥曆來被人們視為神聖之物,古人祭祀天地就賦予了小麥極高的地位,它象征豐收和财富。麥稈畫也因為它的材質來源而不僅有濃厚的民間味道,又有着吉祥高貴的象征意味。然而在封建的農耕社會,麥稈畫雖來自民間,卻也十分稀罕,更因其作為皇家貢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凡百姓中流行,隻能作為奇藝在皇室貴族間賞析珍藏。老一輩民間藝術家嘔心瀝血挖掘研究古老的工藝技術,大膽進行實踐,使麥稈畫這一漢族文化瑰寶重現人間。上世紀80年代,麥稈畫創作開始在中原地區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消費和文化消費已成為時代趨勢,追求個性、追求品位也成必然。

藝術特色

麥稈畫利用麥稈自然光澤和搶撕成絲的特性,經燙色、剪裁和粘貼而成手工藝術品,具有光澤透亮、裝钸效果好、藝術感染力強等優點,制作出的人物、花鳥、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給人以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很高的美術價值。麥稈畫具備的環保、手工、永久保存等獨有的産品特性和藝術性非常合乎人們的需求理念,慧多麥杆畫,變廢為寶,取材于田野之間随處可見的小麥杆,經蒸、煮、浸、剖、刮、碾、貼、剪、燙、粘貼、組合等十幾道工序精心制作,普通作品需一個熟練工一周左右的時間,複雜作品需要25天以上才能完成,是典型的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産品,此外慧多麥杆畫在傳承傳統工藝美術的基礎上,在藝術處理方面,除保持麥杆自然光澤和紋理外,大膽創新,吸收了國畫、版畫、剪紙、浮雕等衆多藝術品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藝術品的高雅品味和東方文明的獨特藝術魅力,其景物層次分明,栩栩如生,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效果,它能保持上千年質地不老化,不褪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它是家庭、辦公室、賓館、飯店、娛樂場所等理想的裝飾藝術品,也是生日禮物、公司開業、婚慶祝賀、喬遷新居等較高品味的贈品,倍受消費者喜愛。

保護狀況

麥杆畫是我國已失傳的隋朝宮廷工藝品,已有千年曆史,内黃麥稈畫、木闆年畫、大鑼戲等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現被收《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落腔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