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kohama

yokohama

日本現代化港口城市
橫濱,高樓林立的橫濱是神奈川縣的縣廳所在地,也是日本人口第二、面積第三的大都市。這座繁忙的現代化港口城市,擁有美麗的海港景色、西式建築群和日本最熱鬧的中華街。[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Yokohama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市 所屬地區:日本關東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中文名稱:橫濱

開港前

橫濱的起源在文獻記載上可以追溯到11世紀。據說橫濱出身于桓武平氏,由平良文子孫的一支-平子氏統治。這一統治一直持續到16世紀。

到了12世紀的鐮倉時代,橫濱地區得到了進一步地開發,北條氏在金澤建造了稱名寺和金澤文庫,佐佐木泰綱則在小機開墾了水田。

其後,在江戶幕府的統治下,大部分是旗本領或幕府直轄的天領,但作為大名領,有金澤的六浦藩。

1601年,繼神奈川、保土之谷之後,1604年戶冢成為東海道的驿站,到了19世紀初期,人口得以增加,神奈川已與城下町小田原并駕齊驅了。

開港

1854(安政元)年,日本代表林國子祭酒與美國代表貝盧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神奈川條約)。1858(安政5)年,又由美國總領事哈裡斯締結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随後又相繼與荷蘭、俄羅斯、英國、法國締結了通商條約,橫濱定于1859年7月1日(太陰曆安政6年6月2日)開港。

幕府在此年設置了運上所,以此為界,以南為外國人居住區,以北屬日本人居住區。日本人居住區劃分為5個區域,命名為橫濱町,各區域分設名主,由長老來統轄全町。

市政建設

1889(明治22)年4月1日實行市制。市的區域雖然僅包括現今除了本牧和根岸之外的中區的狹窄地區,但戶數已達27209戶,人口達121985人。

近代貿易城市

開港初期,從橫濱輸出生絲、茶和海産品,同時輸入絹織品和毛織品。橫濱商人于1873年(明治6年)設置了生絲改公司,又于1881年(明治14年)設置了生絲存放處,從而确立了租界貿易的主導權。

進入明治20年代,1887年(明治20)開鑿了縣營水道,1890年(明治23年)橫濱共同電燈公司開始通電,1891年(明治24年)十全醫院,翌年煤氣公司和報時局分别移交市營,橫濱的城市基礎得以完備。

1895年(明治28年)設立的生絲檢查所确立了近代城市貿易的機能。

關東大地震

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由于關東地區發生大地震,橫濱市的房屋和建築物相繼倒塌,整個城市化為一片火海。死者達2萬餘人,完全毀壞的房屋達6萬戶,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在市民的不懈努力之下,到了昭和4年已基本恢複了原狀。

區的新設

繼明治34年和44年之後,昭和2年第三次擴建城市,鶴見和保土之谷町被編入市内,同年10月設立區制,地域分為矶子、神奈川、保土之谷和鶴見5個區。昭和11年第4次、次年的12年進行了第5次擴建,經過昭和14年的第6次擴建,新設了港北、戶冢區。之後,區域又發生了變更,到了昭和23年設置了南、西、金澤3區,合計達到了10個區。44年置港南、旭、綠、濑谷,成為14個區,61年增設榮區和泉區,合計為16個區,随後,在平成6年11月誕生了青葉峭都誅到了現在的18個區。

1945年(昭和20年),美軍的空襲日益激烈,遭受多次空襲之後,橫濱的街道已化為一片焦土。特别是在5月29日的空襲中,死傷人數與下落不明者達到14157名,受害房屋達79017戶,百分之四十二的城市和街道被燒為灰燼。

戰後複興的遲緩

昭和20年8月15日,由于戰敗,橫濱港灣設施的百分之九十、城市街道的百分之二十七被聯合軍接管。因此,與其他城市相比,橫濱基礎建設的複興被大大拖延。昭和26年由于對日講和條約的簽訂,日本恢複了獨立。

同年的6月1日,橫濱港的管理權由國家轉為市裡,昭和27年解除了對大棧橋的接管,以此為轉機,在市民的努力下,橫濱的接管權逐漸得到了解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