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

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

國際制裁事件
2018年4月15日,美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發出新建議,警告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1]
  • 中文名: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
  • 外文名:
  • 發生地點:
  • 制裁部門:美國商務部
  • 被制裁企業:中興通訊
  • 制裁期限:7年

事件背景

2016年3月,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實施出口限制措施,導緻公司暫時停牌交易。禁運事件爆發後,在雙方政府協調下,美國商務部給中興頒布了臨時許可證,從而保證中興通訊可以正常采購美國元器件和軟件。

2017年3月,總部在深圳的中興通訊因被控違反美國的制裁,同意接受處罰,支付11.9億美元的罰款。

2018年3月7日淩晨(美國時間3月6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向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和監察官報告相關情況。

2018年3月8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對相關在職員工發出懲戒信,并對扣減2016年獎金作出安排,将從2017年度的獎金中扣減。

2018年3月14日,對離職員工寄發懲戒信,将在中國法律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應扣獎金的追索。

2018年3月8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向德克薩斯州北區美國地方法院報告相關情況。此後,在首席出口管制合規官和第二家律師事務所的建議下,2018年3月12日公司又聘請了另一家律師事務所開展并行調查。

2018年3月16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向BIS就相關情況做了詳細陳述并附呈公司已采取措施的證明文件。公司向BIS報告已安排啟動了内部調查程序的情況,請求給予外部律師事務所45日(預計2018年4月30日前)以完成相關調查。

事件經過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以中興通訊對涉及曆史出口管制違規行為的某些員工未及時扣減獎金和發出懲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給美國政府的兩份函件中對此做了虛假陳述為由,做出了激活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公司拒絕令的決定。

美國商務部下令拒絕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通訊的出口特權,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口電訊零部件産品。期限為7年。此外,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對中興通訊處以3億美元罰款。這部分罰款可暫緩支付,主要視中興在未來7年執行協議的情況而定的。

2018年5月1日,中興通訊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BIS的指引,内容有關美國商務部接受并審議本公司提交的補充資料的程序。公司預計将按照上述程序向BIS提供資料。同時,公司将在必要的情況下考慮采取相關美國法律下可采取的行政或法律措施。公司股票将繼續停牌。

2018年5月13日11點,特朗普發布推文:“我和習主席正攜手合作,為中國的通信巨頭中興通訊提供一條快速重返經營正軌的道路。(中興受制裁)使得太多的工作崗位在中國流失了。我已經指示美國商務部盡快完成手續。”

2018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表示,願意盡快改變對中國手機制造商中興通訊的銷售禁令,此前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要求美國商務部幫助中興通訊恢複運營。

2018年5月22日,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将取消中興通訊銷售禁令,根據讨論的協議維持其業務。上述消息人士還稱,中興通訊将被要求大規模調整管理層和董事會。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中興方面進行核實,中興回應:消息屬實。

2018年5月25日,美國商務部就解除對中興公司的銷售禁令通報美國國會。美國商務部拟有條件解除限制美國公司向中興公司出售配件和軟件産品的禁令。

2018年6月7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與中興通訊已經達成協議,隻要後者再次繳納10億美元罰金,并改組董事會,即可解除相關禁令。

2018年6月19日,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參議院以85-10的投票結果通過恢複中興通訊銷售禁令法案。他們指責特朗普總統允許一家違反美國規定的公司繼續營業,認為這将使國家安全面臨風險。

2018年7月2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暫時、部分解除對中興通訊公司的出口禁售令。

公告稱:從公告發布之日起至8月1日,在有限條件下解除對中興通訊公司的出口禁令。美國商務部公共事務總監麗貝卡·格洛弗在接受CGTN記者問詢時表示,對中興通訊的7年禁售令并未正式取消。這份公告的授權對象是已經與中興通訊開展業務的公司,期限是一個月。這些公司銷售給中興通訊的産品必須用于以下方面。第一是支持現有網絡和設備的持續運行,其次是支持現有的手機,第三是用于網絡安全研究和漏洞披露,另外還有一個條件是交易資金必須在美國商務部授權的機構間轉移。

2018年7月12日,《美國之音》消息,美國商務部表示,美國已經與中國中興公司簽署協議,取消近三個月來禁止美國供應商與中興進行商業往來的禁令,中興公司将能夠恢複運營,禁令将在中興向美國支付4億保證金之後解除。

事件影響

2018年4月17日早間,中興通訊AH股雙雙停牌。停牌原因是以待刊發内幕消息公告,内容有關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激活拒絕令。待公司刊登相關公告後複牌。公司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産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有分析認為,該事件是2017年3月中興接受美國罰款的後續,中興占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市場份額,占中國電信設備市場約30%市場份額。中興有1-2月的零部件的存貨,若不能盡快達成和解,會影響相關業務,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的運營商網絡建設帶來一定影響,并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絡的推進。

2018年5月,中興通訊公告稱,受拒絕令影響,本公司主要經營活動已無法進行。目前,本公司現金充足,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堅守商業信用。本公司及相關方積極與美國政府相關部門溝通,推動美國政府調整或取消拒絕令,推動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本公司将根據上述事項的重要進展情況及時進行信息披露。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本公司的後續公告,注意投資風險。

各方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018年4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指出,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中興公司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希望美方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并為企業創造公正、公平、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商務部将密切關注事态進展,随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2018年4月19日,針對中興被美國“封殺”的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方密切關注進展,随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2018年5月4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應詢答記者問時表示,在3日至4日舉行的中美經貿磋商中,中方就中興公司案與美方進行了嚴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視中方交涉,将向美總統報告中方立場。

中興通訊

2018年4月20日,中興通訊發布關于美國商務部激活拒絕令的聲明。聲明表示,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無視中興通訊過去兩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艱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長足進步,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拒絕令不僅會嚴重危及中興通訊的生存,也會傷害包括大量美國企業在内的中興通訊所有合作夥伴的利益。

中興認為,BIS無視中興通訊過去兩年在遵循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艱苦努力、巨大投入和長足進步;無視上述兩份函件中的問題是公司自查發現,及時主動通報;無視公司第一時間處理了對此可能有疏忽的責任人,并快速糾正問題,并聘請權威美國律所獨立調查。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BIS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我們不能接受!

中興通訊表示,不會放棄通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的努力,也有決心通過一切法律允許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全體員工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履行對全球客戶、消費者用戶、合作夥伴及供應商的責任。

2018年4月22日晚間,中興通訊公告,2016年4月以來,公司吸取過去在出口管制合規方面的教訓,高度重視出口管制合規工作,把合規視為公司戰略的基石和經營的前提及底線。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激活拒絕令,公司已經且正在采取措施以遵守該拒絕令。公司積極與相關方溝通以及尋求解決方案。

2018年5月4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名為《堅定信心力争更短時間解決問題》的内部員工信。中興表示,目前已正式向BIS提交了關于暫停執行拒絕令的申請,并根據BIS指引提交了補充材料。

2018年6月20日午間,中興通訊公告稱,美國參議院通過的NDAA的版本目前仍非美國法律,因為其僅在美國國會參衆兩院中的一院獲得了通過。本公司将根據上述事項的重要進展情況及時進行信息披露。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本公司的後續公告,注意投資風險。

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

2018年4月20日,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發了封内部信,首次公布事件全過程。他稱,公司已第一時間成立危機應對工作組,全面評估該事件對公司及員工帶來的影響,與各方保持積極溝通,以最大的努力來推動事件的解決。

2018年4月20日,中興通訊在深圳總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說,美國的禁令可能導緻中興通訊進入休克狀态,對公司全體員工、遍布全球的運營商客戶、終端消費者和股東的利益造成直接損害,我們堅決反對。此前中興通訊在其網站和官方微信發布聲明,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

媒體評論

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發布評論稱,中興事件隻是一起企業違規的個案,但中國政府出于以民為本的考慮,投入大量資源與美方嚴正交涉,終于換回了中興一條活路。國際型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不要當“巨嬰”,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中興事件對中國企業是個鏡鑒,中國企業必須進一步提高創新,盡快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