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科技大學

公立全日制高等院校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黑龍江、吉林乃至内蒙地區唯一一所以礦業工程為特色的高校,是國家教育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是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煤礦事故應急救援與影響控制”博士層次人才培養項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黑龍江“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省部共建高校。
    中文名:黑龍江科技大學 主管部門: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 本科專業:58個 碩士點:46個 博士點:1個 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級1個,省級3個) 校訓:厚德博學、強吾興邦 校歌:江畔朝陽 知名校友:房豐州、葛世榮、張鳳武、陳郁等 英文名: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别名:黑科大,黑科技(USTH) 創建時間:1947年 類别:公立大學 現任校長:郝傳波 所屬地區:中國,黑龍江 主要院系: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 學校屬性:省部共建高校、黑龍江“1161工程”、黑龍江“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 學校地址:黑龍江哈爾濱松北區浦源路2468号 博士後流動站:一個 舊稱:東北第一所煤礦工人幹部學校

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學校前身是中國共産黨1947年在雞西建立的東北第一所煤礦工人幹部學校

1946年2月,鶴崗礦務局決定将技術學校和職工學校合并,成立鶴崗礦務局職工技術學校,同年10月,東北工業部教育處召開首次教育工作擴大會議,學校改稱為鶴崗工科高級職業學校。

幾經發展,鶴崗工科高級職業學校後來改為鶴崗礦山工業技術學校。

1952年11月,鶴崗礦山工業技術學校改稱為鶴崗煤礦工業學校。

1953年4月,雞西、鶴崗煤礦工業學校變更隸屬關系,均歸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總局領導。

1954年,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頒發的《中等技術學校組織編制》,開始對學校機構進行了調整并部署兩校合校具體事宜,決定鶴崗煤礦工業學校遷到雞西,合并成立雞西煤礦學校。

1958年,雞西礦業學校與哈爾濱煤炭幹部學校合并成立雞西礦業學院

1964年,雞西礦業學院部分并回雞西煤礦學校,部分與其他院校合并成立阜新煤礦學院(現遼甯工程技術大學)

1978年,複建雞西礦業學院。率先提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學導式”教學法,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認同。

1981年,更名為黑龍江礦業學院

1998年以前,學校隸屬于原國家煤炭工業部,主要面向煤炭行業辦學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後,隸屬關系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

200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

2001年到2003年,白手起家建設哈爾濱新校區,曆盡千辛萬苦,克難攻險,用智慧和汗水,在一片廢墟上崛起了一座現代化的新校園。

2003年8月,學校主體由雞西市遷入哈爾濱市。與此同時,學校實施學科專業建設工程和人才強校戰略,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實現了辦學層次和實力的曆史性跨越。

2008年4月8日,學校正式被教育部确定為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

2013年4月18日經教育部批準由黑龍江科技學院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大學。

2014年10月16日,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黑龍江科技大學簽字儀式在哈爾濱舉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徐紹川、省政府副省長孫東生分别代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建協議。

2018年1月,入選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  ;2月,學校入選黑龍江省特色學科建設高校。

合并發展

1954年1月,雞西煤礦工業學校與鶴崗煤礦工業學校合并,組建為雞西煤礦學校。

曆史沿革

曆史沿革 [4]

1958年9月,在雞西煤礦學校的基礎上擴建為雞西礦業學院,雞西煤礦學校附屬雞西礦業學院。 

1962年2月,雙鴨山煤礦學校并入雞西煤礦學校;同年4月,鶴崗煤礦學校并入雞西煤礦學校。

1963年2月,哈爾濱管理局幹部學校并入雞西礦業學院。 

1964年8月,雞西礦業學院并入阜新煤礦學院,保留雞西煤礦學校。   同年12月,雞西煤礦技術工人學校并入雞西煤礦學校。 

1978年12月,雞西煤礦學校更名為雞西礦業學院。

1981年11月,雞西礦業學院更名為黑龍江礦業學院,隸屬于原煤炭工業部。 

1998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 

2000年1月,黑龍江礦業學院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5月,黑龍江省煤炭工業學校和黑龍江煤礦機械研究所并入黑龍江科技學院。

2003年,學校主體由雞西市遷入哈爾濱市。

2013年4月,黑龍江科技學院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大學。 

2014年,成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現改為應急管理部)共建大學。 

2018年1月,入選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 [6]  ;2月,學校入選黑龍江省特色學科建設高校。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五大工程23項計劃”的人才強校戰略。現有專任教師1023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64人,碩士以上學曆教師達72.7%。全國優秀教師、省模範教師、省優秀教師15人,省教學名師、教學新秀7人。省重點學科(專業)帶頭人梯隊8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人。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15人,聘請教育界、企業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餘人為兼職教授。長期聘用企業工程技術骨幹200餘人為“雙師型”教師,直接服務特色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始終圍繞區域、行業和國家發展需求,按照學科專業鍊與産業鍊相協調、産學研有機結合的思想,不斷優化與整體架構學科專業體系,建成以大礦業為特色、大工程為背景、大企業為依托,适應能力強、競争優勢明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特色學科專業群。學校現有工學、管理學、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等六個學科門類,54個本科專業。建成“煤炭産業”省級重點學科群,“礦業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3個省重點一級學科、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0個省重點專業。擁有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MBA授予權和6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2012年又獲得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與影響控制”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成為全國首批30所高校之一、我省唯一一所獲得該項目的高校),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專門培養礦山應急救援高層次人才。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21年3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煤礦安全培訓基地1個,省級重點專業10個,省級精品課程14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1個,省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示範性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培訓中心2個。

教學成果

成果名稱

負責人

獲獎類型

獲獎等級

時間

運動防護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

甄子會、于洋、陳曉冬、李楠、馬冬秋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2013

應用型本科市場營銷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宋彧、馬雪松、田雪蓮、宋小燕、王春梅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2013

東部煤電化背景下煤化工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張增鳳、丁慧賢、邵景景、熊楚安、曹景萍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2013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與就業一體化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劉春生、于鳳雲、孫月華、韓建勇、張文生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2013

構建大學英語“3+1”基礎加應用型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徐亞輝、杜朋、陳芙、黃斯楠、曲銘欣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分層次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學模式研究

麻秀麗、葛豔、李一鳴、張曉松、都麗麗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安全工程專業校企共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實施途徑研究

張國華、蒲文龍、徐雲青、畢業武、王亞軍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精細化教學法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中的研究與實踐

母麗華、杜紅、宋明娟、陳孝國、于海姝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新形勢下地方高校與企業間人才對接的實現機制研究——以會計學專業為例

陳英、章金霞、畢金星、劉淑花、張亞玲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校企雙導師下本科畢業設計改革探索與實踐

趙金憲、江曉林、王秀琴、邊莉、楊慶江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數學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内容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蔡吉花、宋作忠、宋明娟、叢淩博、張永利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就業能力互動機制研究

李孝東、曹景萍、高志剛、宋玉彬、康冰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13

關于校企合作“3+1”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機制研究

宋作忠、劉興麗、宣麗萍、洪亮、關鳳岩、張廣栗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2016

合作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式辦學,先後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奧地利、韓國等國教育機構開展合作辦學和科技交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國際合作辦學的新經驗,得到省教育廳的肯定和推廣。與美國北達科它大學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等幾十個國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聯系,與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和加拿大北阿爾伯達理工學院、道格拉斯學院德國馬格德堡斯坦達大學實現了合作辦學,互派留學生,聯合培養人才。學利用奧地利政府貸款從歐洲引進了先進設備和技術,建成了具有國内領先水平的現代制造工程中心,現代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中奧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工程實訓中心以及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的先進制造加工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

據2020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先後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加拿大、奧地利、美國、德國、法國等開展合作辦學和科技交流,引進、吸收中國以外優質教育資源。

培養模式

學校堅持特色辦學,堅持以“立足應用、精準育人”辦學理念為引領,以生為本、為生盡責,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形成了以“思想道德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為标志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8年名列省内本科高校前茅,每年都有一大批學子走進世界500強企業就業,進入國内、外著名高校讀研深造,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50強高校”“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号,2021年成為首批黑龍江省大學生就業工作示範高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航模、外語、數學建模、電子設計、GMC、城市規劃設計、計算機等标志性大賽中,多次獲國家級一、二等獎,數量和層次均為省内高校領先水平。學校被教育部評估專家組認定為“重德育、重工程、重實踐”的鮮明辦學特色。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學校建有5.4萬平米的教學主樓和國内一流水平的數字化圖書館。館内有中外文期刊1100多種。學校設有動态測試分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煤礦機械等一批具有國内先進水平的研究所;設有黑龍江省潔淨煤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煤礦安全培訓中心和CNC/CAD/CAM技術開發中心三個科技研發中心,設有精密制造與檢測技術、材料物理性能、通信等各級各類實驗室50餘個,建有省内先進水平的物理、化學和機械設計創新基地,建有采礦仿真、機械工程、自動化工程等7個校内工程實踐基地,建立了以長春一汽、海爾等大型企業為龍頭的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85個,建有數字化網絡語音室9套,多媒體多功能教室33個,礦業工程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近些年來,學校科研項目碩果累累,共有30餘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多種獎項,其中《軟岩工程岩體力學理論與實踐》2000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化技術與工程應用》獲2002年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在該項目基礎上《中低焓地熱工程開發利用》獲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我院科技工作者又承擔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培養及其在創新學習中的應用”課題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項目(863計劃)、國防科工委計劃項目等科技含量高、技術難度大的高水平科研項目幾十項。學校大學生科技活動蒸蒸日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技意識明顯增強,幾年來學校大學生共完成科技制品上千件,在全國大學生計算機、外語、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等标志性大賽中,多次獲國家級、省級一、二等獎,居全國先進水平。2002年我院大學生自行設計的機器人“科院一号”在參加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獲優勝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圖書館總藏書185萬冊,開通了CNKI期刊全文/博碩論文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煤炭數字圖書館等電子文獻資源。

學術期刊

《黑龍江科技大學學報》是由黑龍江科技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于1991年;主要刊登礦業工程、化學與環境工程、安全工程、電氣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等與煤炭科學技術相關學科有創見性的學術論文;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擴展版A)期刊,為美國《化學文摘》、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美國《艾博思科數據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波蘭《哥白尼索引》和俄羅斯《文摘雜志》收錄。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學校為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綜合素質人才,建成了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體育館以及設備先進齊全的大學生文藝活動中心,長期聘請文化名人、客座教授舉辦各類藝術講座。大學生管樂隊、文工團以及院系兩級藝術合唱團、籃排足球隊,定期開展如演講、辯論、詩歌朗誦、音樂欣賞、文藝演出、知識競賽、俱樂部聯賽創新設計等高品位校園文化、藝術、體育活動。

校訓

厚德博學、強吾興邦 

厚德,指在德的方面有深厚的修養。《易經》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厚而載物。《易經》有“坤厚載物,德和無疆。”《國語·晉書》:“唯厚德者能多福,無德而服者衆,必自傷也。”厚德,意指通過加強道德修養,以德立身,以德立國。

博學,博者大,通達,多聞;學,學問。《荀子·修身》中:“多聞曰博,少聞曰淺”。意指為學要以博大、寬容的态度,廣泛獵取知識,不斷創新。

強,強盛、強大,增強,有促進成長、成才之意。《鹽鐵論·非鞅》:“秦任商君,國以富強”。《荀子·天論》:“強本而節用,則天下不能貧”。吾,我(們)。《商君書·更法》:“今吾欲變法以治”。強吾,意指學校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使學子成長、成人,進而成為棟梁之材,同時又使學校不斷發展壯大。

興,起來,振興。王安石《興賢》:“國以任賢使能而興。”邦,指國家。興邦,意指使民族振興,使祖國強大。

為學先為人,為人先修身。在此基礎上通過掌握豐富的知識,掌握報效祖國的本領,促進個人的成長和成才,并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胸懷,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标。

三風

校風:求真求實、創業創新

教風:愛生、勤勉、嚴謹、求實

學風:尊師、守紀、勤奮、進取

校歌

《江畔朝陽》

作詞:艾明波;作曲:李昕

在美麗的太陽島上,

升起火紅的朝陽,

這是我們蓬勃的校園,

這是我們理想騰飛的地方。

厚德博學,強吾興邦,

培育棟梁,桃李芬芳,

無數雙手描繪宏圖偉業,

無數顆心凝成巨大力量。

啊,江畔朝陽,噴薄而出,

追求真理,遠大志向。

江畔朝陽,蒸蒸日上,

面向未來,永創輝煌,輝煌!

在美麗的太陽島上,

升起火紅的朝陽,

這是我們希望的校園,

這是我們智慧閃光的殿堂。

求真求實,創業創新,

重任在肩,奮發向上,

無數雙手編織錦繡前程,

無數顆心托起江畔朝陽。

啊,江畔朝陽,噴薄而出,

追求真理,遠大志向。

江畔朝陽,蒸蒸日上,

面向未來,永創輝煌,輝煌!

啊,江畔朝陽,噴薄而出,

追求真理,遠大志向。

江畔朝陽,蒸蒸日上,

面向未來,永創輝煌,輝煌!輝!煌!

形象标識

學校堅持特色辦學,在曆史中形成傳統,在發展中弘揚特色,以特色提升辦學活力,鑄就了反映辦學傳統和時代特征的“厚德博學、強吾興邦”的校訓和“求真求實、創業創新”的校風,形成了“自強不息、創業創新”的辦學精神和“大德育、大工程、大實踐”教育理念引領下的“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為煤炭工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10萬餘名優秀人才。

校名

校名标準字用的是毛澤東字體,通過集字所成。

校徽

黑龍江科技大學校徽以學校主樓、書籍、博士帽為設計元素,由内外兩部分圓環構成。外環由毛體中文校名與英文校名組成;内環由學校主樓藝術抽象圖案和學校建校年份“1947”組成。标準色為科大藍,代表科技、嚴謹。校徽整體設計巧妙,給學校教職員工和校友一種歸屬感和自豪感,易于識别、傳播和應用。

科大藍色值:C=100,M=95,Y=25,K=0。

現任領導

校長:郝傳波

副校長:張國華

黨委書記:周宏力

黨委副書記:郝傳波、趙科學、于成學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李國慶

黨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偉

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凱雲、桑玉軍、劉志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