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博物館

黑龍江省博物館

綜合性省級博物館
黑龍江省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黑龍江省曆史文化、自然資源和藝術品的綜合性博物館。2006年館址建築被國家文物局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該博物館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始建于1906年,主樓是一座歐洲巴洛克式建築,為原俄羅斯商場舊址,為國家一級保護建築。2023年5月16日,黑龍江省博物館裝修完成重新對外開放。[3]
  • 中文名:黑龍江省博物館
  • 類别:綜合性博物館
  •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周二至周日9:00至16:30 (下午15:30停止發票)
  • 門票價格:免費(網絡實名制預約)
  • 所在地:中國黑龍江省
  • 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紅軍街64号
  • 館藏精品:《蠶織圖》、《九歌圖》、《鬥漿圖》等

曆史沿革

在20世紀初,随着中東鐵路開通,一批俄羅斯學者來到哈爾濱,并倡議建立博物館。

1923年成立以中國地方官員為主的東省文物研究會,将原莫斯科商場(現黑龍江省博物館主樓)改作研究會的陳列所,同年6月12日,東省文物研究會陳列所在此成立并對外開放,揭開了黑龍江省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序幕。

此後,黑龍江省博物館幾經更名:1931年改稱東省特别區文物研究所;1937年改稱大陸科學院哈爾濱分院(博物館);1946年日本投降,俄國人接管,改稱哈爾濱工業大學常設運輸經濟陳列館,1951年由我國接管,改稱松江省科學博物館;1953年改稱松江省博物館;1954年随着松江省并入黑龍江省,松江省博物館與黑龍江省博物館籌備處合并,其後征集收藏大量的曆史、自然、藝術類藏品,舉辦了一批陳列展覽,定名為黑龍江省博物館。

1986年,黑龍江省博物館将館藏民族文物、革命文物劃撥新成立省民族博物館、省革命博物館,并将考古發掘職能轉為新建的省考古隊。

2023年5月16日,黑龍江省博物館裝修完成重新對外開放。本次開放新增“冰舞墨韻”版畫展、“哈爾濱往事”哈埠社會生活展、“玉見南山”饒河小南山遺址出土文物展等展館。

建築格局

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舍由主樓(展廳)、藏品庫、辦公樓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15960平方米。其中主樓建成于1908年,建築面積11600平方米。藏品庫房面積2949平方米,辦公樓面積1171平方米。建成初期,主樓為莫斯科商場,是哈爾濱最早的商場之一。其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為典型的歐洲巴洛克式建築風格。1986年,展廳主樓被哈爾濱市政府定為一類保護建築。

基本陳列

《黑龍江古代曆史文物陳列》展出面積450平方米,分為《黑龍江的原始文化》、《唐代渤海時期的黑龍江》、《遼、金時期的黑龍江》、《元、明、清時期的黑龍江》4部分。以900多件文物為主,輔以圖、表、照片、文錄,揭示黑龍江曆史的發展概況。省内各遺址出土的大量細石器,印證了公元前12世紀居住在白山黑水間的肅慎族向當時中原地區的周王朝“貢楛矢、石弩”的文獻記載。從渤海遺址出土的文物,證明1000多年前,這裡的地方政權隸屬于唐。幾十件銅鏡和銅印上面或刻漢字的作坊号、官府簽押文,或有漢字九疊篆書的印文,都是中國曆代王朝對黑龍江流域行使管轄權的證據。

陳列文物精品化,手段多樣化,展示形象化,從不同角度揭示了黑龍江地區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勾畫了黑龍江地區古代先民生産、生活的曆史畫卷,再現了愛國軍民抗擊外來侵略、保衛家鄉的民族英雄氣概。激勵着觀衆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邊疆,把龍江建設成更為美好的家園。所陳列的展品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典型遺址出土的文物和曆代珍貴的傳世品。

第一部分:遠古人類(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42000——10000年)

第二部分:早期居民(新石器時代 距今10000——4000年)

第三部分:文明曙光(新石器時代 距今5000~4000年)

第四部分:跨入文明(青銅時代距今約4000——2500年)

第五部分:方國争雄(早期鐵期時代 距今約2500年——公元698年)

第六部分:忽汗州都都府---海東盛國(唐 公元698——926年)

第七部分:遼泰州與五國部(遼 公元926——1114年)

第八部分:金源内地(金 公元1115年——1234年)

第九部分:開元路和水達達路(元 公元1271——1368年)

第十部分:奴爾幹都司(明公1368——1644年)

第十一部分:黑龍江将軍的設置(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動物陳列》陳列面積750平方米,陳列标本重點突出該省特産動物,也有少量世界珍稀動物,如丹頂鶴、東北虎。對重點展品多用生态景箱展出,使觀衆有身臨其境之感。

《古動物陳列》陳列面積480平方米,重點展品中有黑龍江平頭鴨嘴龍、披毛犀和松花江猛犸象大型骨骼化石,它們都是該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掘的。富拉爾基出土的披毛犀,高1.82米,長3.67米,出土時十分完整,腳上的小指(趾)骨都保存齊全,在國内同類标本中是較大、較完整的個體,被定為一級标本。松花江邊肇源縣出土的猛犸象化石骨架,全長5.45米,高3.33米,是中國第一具較完整的猛犸象化石。

在這裡還有恐龍化石及恐龍蛋化石,其中的恐龍複原模型尤其引人注意。

藏品情況

黑龍江省博物館現有各類藏品62萬餘件,包括曆史、自然、藝術及文獻4大系列,52個種類,其中國家一級品12754件,二級品6725件,三級品14604件。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收藏曆史文物達7萬餘件,如距今1萬年的紮赉諾爾人頭骨化石、新開流遺址發掘出土的骨雕鷹首、莺歌嶺遺址發掘出土小陶豬、亞布力遺址出土的三聯玉璧等,具有極為重要的曆史研究價值;國寶級文物金代銅坐龍、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鏡、金代胡裡改路之印、金代石雕飛天等不可多得的實物珍品,展現了中華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文化融合和發展;而被譽為“北國馬王堆”的金齊國王墓所挖掘出土的凸顯北方遊牧民族特色的絲織服飾,更是填補了我國金代服飾史的空白。此外,還有書畫碑帖、金銀器、佛造像、鼻煙壺等門類藏品,如唐渤海天門軍之印、唐渤海小金佛、南宋《蠶織圖》、南宋《蘭亭序》圖卷、南宋《鬥漿圖》、清《西域輿圖》均為典藏精品。

所獲榮譽

1999年,《黑龍江曆史文物陳列》展廳被評為省十大陳列精品獎。

2001年被評為黑龍江省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同年獲黑龍江省講解員大賽團體二等獎。

2003年被省婦聯授予黑龍江省三八紅旗先進集體。

2005年被授予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集體。

2012年獲得“傑出青年志願服務集體”榮譽稱号。

2012年宣教部獲得“黑龍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崗”榮譽稱号。

2014年獲“省級文明單位标兵”榮譽稱号。

首都博物館和黑龍江省博物館聯合出版的《白山•黑水•海東青》專題圖書獲2013年度全國文化遺産十佳圖書榮譽稱号。

2023年1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