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檀

黑檀

稀有木材
黑檀,柿屬植物,俗稱風車木。主要産于亞洲熱帶,如蘇拉威西、菲律賓。黑檀木心邊材區别明顯,邊材白色至淺紅褐色;心材黑色及不規則黑色心材。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大喬木,高達45m,直徑達2.5m;闆根大;材表常見小溝槽。本屬15種,非洲11種,分布于西非和中非地區。該種常從喀麥隆、加蓬、赤道幾内亞進口,數量較多。橫斷面心邊材區别明顯。心材漆黑色或黑褐色。邊材近白色。生長輪不明顯。略具光澤;紋理交錯;結構甚細;甚重硬;強度高;幹縮甚大。加工困難,含矽石,易鈍刀具,切面光滑。膠黏、磨光性良好。釘釘須先打孔。很耐腐。幹燥較慢,易開裂。
  • 中文學名:黑檀
  • 中文别名:風車木、烏木、黑紫檀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豆目
  • 科:豆科
  • 屬:柿屬
  • 種:黑檀
  • 分布:主要産于亞洲熱帶
  • 拉丁學名:Dalbergia melanaoxylon Guill&perr
  • 分布區域:分布于西非和中非地區
  • 體征:大喬木、材表常見小溝槽

形态特征

大喬木,高達15~18m,直徑0.6~0.9m。樹皮:厚1.0~1.5cm,質硬,不易剝離。外皮平滑;灰褐至淺灰黃色;易小薄片狀脫落。内皮深褐色;韌皮纖維略發達。

樹木與分布

大喬木,高達15~18m,直徑0.6~0.9m。本屬約500種,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及溫帶地區。常從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小批量進口,不帶樹皮和邊材。

橫斷面

心邊材區别明顯。心材漆黑色或黑褐色。邊材近白色。生長輪不明顯。

宏觀構造

散孔材。管孔放大鏡下略見,少,略小;主為單管孔,少數徑列複管孔(2~3個);内含深色樹膠。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明顯,發達,弦向細條紋狀,排列均勻,常與木射線構成網狀。木射線放大鏡下略見,密,甚窄。

木材材性

略具光澤;紋理交錯;結構甚細;甚重硬;強度高;幹縮甚大。加工困難,含矽石,易鈍刀具,切面光滑。膠黏、磨光性良好。釘釘須先打孔。很耐腐。幹燥較慢,易開裂。鋸屑對皮膚和喉嚨具刺激性。氣幹密度1.01g/cm3。

氣幹密度

1.00-1.33g/立方厘米。(沉于水中)

心材黑褐至黃紫褐,有的近黑色或常帶黑色條紋。原木杆形差,端面呈不規則狀,極少呈正圓或橢圓狀。空心較多,出材率極低,約為百分之十到十五。木材表面光澤好,手感潤滑,摸上去緞子似的,亮裡透光,顔色變化小,絲絲遊動的黑色木紋若隐若現,含蓄而不張揚。

是世上名貴稀有的木材之一,産于熱帶雨林地區,生長期非常緩慢,木料極其珍貴,材質細膩,密度大,棕眼小而稀少,硬度最大。堅硬、滑潤,其切面打磨後形成的包漿亮麗非常,似銅鏡可鑒;又恰似緞子的表面,令人聯想起美玉。這種視覺上的光潔如玉源于它肌理緊密,棕眼稀少,油質厚重。變化莫測的黑色花紋似名山大川,如行雲流水,勝碧玉瓊瑤,令印象派大師自歎不如。黑檀的魅力既在于目賞,更在于手撫。

生長習性

産于熱帶雨林地區,生長期非常緩慢,木料極其珍貴,材質細膩,密度大,棕眼小而稀少,硬度最大。

樹木分布

本屬約500種,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及溫帶地區。常從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小批量進口,不帶樹皮和邊材。

分布于世界熱帶地區。該種常從非洲的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進口,

不同名稱

中文名稱:黑檀,别名:烏木、黑紫檀;

拉丁文名:Dalbergia melanaoxylon Guill&perr.

地方名稱:Ovengkol、Ovangkol(加蓬),Ehie、Bubinga、Anokye、Hyedua、Hyeduanini(加納),Amazakoue、Amazoue、Whimawe(科特迪瓦、利比裡亞),Palissandro(赤道幾内亞),Black Hyedua(加納、尼日利亞),Osun(尼日利亞),Klsese、Ngula(紮伊爾、剛果),Daniela(意大利),Mozambique(美國)。

不規範名稱:黑檀、非洲柚木。.大喬木,闆根大;材表常見小溝槽。

分布于西非和中非地區。該種常從喀麥隆、加蓬、赤道幾内亞進口,數量較多。

●木材名稱:烏木

●地方名稱:African ebony(西非),Omenowa、Kisibiri(加納),Abkpo、Nyareti、Kanran(尼日利亞),Kukuo(贊比亞),Mevini、Ebene(喀麥隆),Evila(加蓬),Ebano(赤道幾内亞),Ngoubou、Bingo(中非)。

●不規範名稱:黑檀。

拉丁文學名:Dalbergia melanaoxylon Guill&perr.

英文及法文俗稱:African blackwood,Grenadille afrique.

木材用途

适用于刨切單闆、膠合闆、高級家具、木線條、房屋建築、耐久材、地闆、廚房設施、化工用木桶等。适用于雕刻、樂器、工藝品、鑲嵌工藝、車工制品、刀柄等。

植物鑒别

橫斷面:心邊材區别明顯。心材黃褐色至巧克力色,具黑色同心圓狀條紋。邊材黃白色至灰白色,寬5~9cm。生長輪略明顯。

散孔材。管孔肉眼下可見,略少,略大;主為單管孔,少數徑列複管孔(2~3個);含深色樹膠和米黃色沉積物。軸向薄壁組織肉眼下可見,發達,翼狀、聚翼狀和輪界關。木射線肉眼下可見,密度中等,略寬。

具光澤;具難聞氣味。紋理直至略交錯;結構細而勻;質重硬;強度高;幹縮甚大。加工容易,适宜單闆刨切;膠黏和油漆性能良好。略耐腐。幹燥慢,性能好。氣幹密度常大于0.8g/cm3。

識别要點

外皮平滑;灰褐至淺灰黃色;易小薄片狀脫落。弦切面具有美麗的黑色“山形”條紋。管孔内含深色樹膠和米黃色沉積物。心材漆黑色或黑褐色。軸向薄壁組織弦向細條紋狀,排列均勻,常與木射線構成網狀。材質甚重硬。

鑒别的小竅門

1、木材氣味很淡,就是有些幹幹澀澀的味道,用舌尖舔,木材無滋味;

2、 在白紙上稍微用力劃,可以看到褐色的條紋;

3、 用水浸泡,可出茶褐色的色素;

4、 酒精浸泡,馬上就會出現一縷縷的黑褐色色素,這些色素短時間内不會散開,非常清晰。

建議采用2、3種方法檢驗,這可是屢試不爽的寶貴方法。 用水浸泡,色素會因為木頭油性的大小而或淡或濃。

●黃檀屬 Dalbergia

●木材名稱:黑酸枝

●地方名稱:Pau preto、Grenadilla、Mojambique ebeny(莫桑比克),African Blackwood、Africanrose wood(英國),Mpingo、Mugembe(坦桑尼亞),Babanus(蘇丹),Mukelete(津巴布韋、贊比亞),Ebene(塞内加爾),Mufunjo(烏幹達),Ebene du mozambique(法國)。

●不規範名稱:黑檀、烏木、黑紫檀。

●樹木與分布:小喬木,枝桠多,高4~6m,胸徑約0.2m,通常具空洞、深凹槽、彎曲及扭曲缺陷,有的材身布滿樹瘤。樹幹端面波浪形。本屬約120種,分布于世界熱帶地區。該種常從非洲的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進口,一般為長l米左右的小原木,出材率極低。

●樹皮:厚0.3~0.5cm,質較硬,易條片狀剝落。外皮淺黃白色,具有不規則淺縱裂,小片狀脫落;具有細小的黑點狀皮孔。内皮紅褐色;韌皮纖維較發達,可層狀分離。

●橫斷面:心邊材區别明顯。心材深紫褐色至近黑色,帶黑條紋。邊材窄,2.0cm左右,淺黃色。生長輪略見。

●宏觀構造:散孔材。管孔放大鏡下明顯,少而略小;主為單管孔,少量徑列複管孔(2~3個);具豐富深褐色樹膠和侵填體。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可見,發達,主為弦向細線狀(波浪形,排列緊密),部分環管狀、短翼狀、聚翼狀。木射線放大鏡下可見,密而窄。

●木材材性:光澤弱;濕材具酸味;稍具油質感。紋理直;結構細而均勻;甚重硬;強度極高;幹縮率小。刨鋸加工難,極易鈍鋸,但切面光滑細膩。釘釘需先打孔。很耐腐。幹燥緩慢,易開裂。氣幹密度1.32g/cm3。

●木材用途:适用于雕刻、工藝品、紅木家具、鑲嵌裝飾品、棋子、毛筆杆、刀柄、拐杖和木管樂器等。材質優于烏木。

●識别要點:内皮黃白色和黑褐色相間層狀排列。原木普遍存在空洞、彎曲、深凹槽、樹瘤等缺陷。心材深紫褐色帶黑條紋。材質甚重硬,結構極細,沉水。弦面可見波痕。

種植要點

●選育樁階段

黑檀生長緩慢,在嶺南盆景中是生長最慢的樹種,比黃楊的生長還慢。故在選樁時要特别注意選取有伴嫁托,最好是有幼枝的樹樁。如果截口超過3厘米,将很難培育到相配的枝托。黑檀的最佳采挖時間是春分後芒種前。黑檀萌芽力強,發根快,故幹、托、根基本上可以一次截到位。樹樁截好後用清水浸泡24小時再用河沙種植,置半蔭處,保持幹身濕度,20天後截口可見黑色液體分泌,幾天後萌芽,60天可見新根,成活率極高。

●蓄枝階段的管理

黑檀成活後可移放當陽通風處,施淡肥水,促使根旺枝壯。秋分後可按造型需要進行定托,把不需要的枝全部剪除,讓養分集中到造型枝上。黑檀根系壯旺後喜肥,可适當加大肥水的比例,7天一次水肥。盆面長期施放腐熟的農家肥,讓每次淋水時把養分慢慢溶解,有利樹樁吸收。淋水要做到大幹大濕,不幹不淋,淋必淋透。小雪後停肥,完成一個生長周期的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生長周期内,不要因為肥水短缺面出現生長遲緩現象。這樣的管理,一個生長周期可培育到o.6厘米粗的枝徑,兩個生長周期可培到1.2厘米的枝徑,一般都可與原樁托相配,也即是兩年可取得第一節。黑檀四季長青,每季萌發新梢一次。故四季均可動剪;每次修剪要侍新梢老熟後方可進行,但以春秋二季為好。黑檀不易失枝,可進行獨枝修剪,萌芽後選留壯芽,一主一副,并要用鐵絲把芽帶彎,使枝橫走,如果任由新萌芽自由生長,則全部向上生,很難達到橫展枝的要求,這是要注意的。黑檀須根不多,可5年改植換土一次,即使是育樁時的沙土,隻要施足農家肥,5年後改植 也不遲。每年重複上一生長周期的管理,直到作品基本成型。

●成型階段的管理

中型樁一般經5年的蓄枝養護,新培枝一般已有三節,可在清明前後進行改植換土,上觀賞盆進行細緻的造型管理。清明後全樁重剪,摘葉,把樹樁起出,修剪根系,選配合适的盆,用經過篩選的沙3坭7的混合土重新種植。生長正常後,回複到以前的管理。黑檀生長速度緩慢,可用剪紮結合的方法加速作品成型。剪:清明前重剪最好。紮:烈日後的傍晚,當枝條軟熟時,用金屬絲圈繞枝條,按造型需要進行彎曲。要注意枝條的節律變化,剛柔互換,長短跨度交替使用,才能使造型枝曲線優美。随時摘除頂 芽,促發側芽,直至樹型豐滿,作品成型。

●成型後的養護

作品成型 後進入觀賞期。要保持作品不變形,可減少肥水的施用量,以保持作品正常生長為度。随時摘除雜亂芽。每年清明前進行脫衣換錦一次,30天後新芽吐紅時即為最佳觀賞時間。黑檀耐蔭,一次足水後置于室内,20天不用淋水,待坭土變白時再淋一次透水,可在室内放置5O天再回複室外的正常管理,在嶺南盆景中是室内擺設最長的樹種之一。黑檀病 害較少,唯有少量卷葉蟲為害,可用千分之二的80%的滴滴畏乳劑噴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