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記

黃鶴樓記

唐代閻伯理所作的一篇記
《黃鶴樓記》是唐代閻伯理所作的一篇記,載于《文苑英華》中,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現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迹的思想感情和對仙人的仰慕之情。
    中文名:黃鶴樓記 外文名: 别名: 作者:閻伯理 朝代:唐代 出處:《文苑英華》 文學體裁:記

原文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迹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闼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濑鄉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刺使兼侍禦史、淮西租庸使、荊嶽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甯,下車而亂繩皆理,發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車送遠,遊必于是,宴必于是。極長川之浩浩,見衆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然曰:“黃鶴來時,歌城郭之并是;浮雲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紀茲貞石。

時皇唐永泰元年,歲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翻譯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樓叫黃鶴樓。《圖經》上說:“費祎成仙,曾經騎着黃鶴返回在這裡休息,于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事情記載在《神仙傳》上,事迹保存在《述異記》上。觀看黃鶴樓這座矗立着的樓宇,高大雄偉,高高聳立。它頂端靠着銀河,底部靠近大江。兩層屋檐,飛檐像鳥的翅膀一樣高高翹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門高大寬敞,坐在黃鶴樓上可以遠眺城鄉景色,低頭可以拍擊雲氣和煙霧:這裡也是楚地和吳地山川勝迹最美的地方。沒有必要去濑鄉的老子祠,去東陽的八詠樓,這裡就可以觀賞景色、會集神仙了。

刺史兼侍禦史、淮西租庸使、荊嶽沔等州都團練使、是河南的穆甯,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發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擁護。有時在公務之餘他來此小憩,有時他登車在此把客人送到很遠的地方,他遊覽一定來這裡,設宴也一定在這裡。從黃鶴樓上可以極目遙望浩浩的長江,可以看見衆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發感懷的時候,可以來此讀到王粲的《登樓賦》,如果想尋找仙人的蹤迹,來此可以找到荀叔偉駕鶴來臨的地方。于是人們常常感歎說:“在榮華富貴之時,人們常常一起歌詠這雄偉的黃鶴樓,等到衰敗的時候,看到黃鶴樓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執筆,在這堅硬的石頭上寫下了這段文字。

時間是皇唐永泰元年,太歲紀年為大荒落,夏季第一個月,庚寅日。

注釋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

隅:角落。

《圖經》:附有圖畫、地圖的書籍或地理志。

費祎:三國蜀漢大将軍。

登仙,成仙。

駕:乘、騎。

憩:休息。

以名樓:用“黃鶴”命名這座樓。以,介詞,用,後面省略賓語“之”。之,指代黃鶴。名,動詞,命名。

《神仙》之傳:即《神仙傳》,晉代葛洪著,廣采群籍,記載了當時所傳的神仙故事。

《述異》之志:即《述異志》,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筆記、小說中志怪故事而成。

聳構:矗立的樓宇(指黃鶴樓),“聳構”與“高标”意思相同。

巍峨:高大雄偉的樣子。

巃嵸:高聳的樣子。

倚:靠着。河漢:銀河。

重檐:兩層屋檐。

翼:古代建築的飛檐。

館:房舍。

闼:門。

霞:高大。

敞:寬敞。

窺:遠眺。

井邑:城鄉。

荊吳:楚國和吳國,這裡泛指長江中下遊地區。

形勝:山川勝迹。最:最好的事物。

臨:靠近

拍:拍打

賞析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

文章開頭兩句,就點出黃鶴樓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開始對黃鶴樓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層(第3至8句),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

《圖經》雲:“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迹存《述異》之志。;

黃鶴樓始建成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孫權)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矶為樓,名黃鶴樓。”最初修建是作為防守戍邊的軍事瞭望樓:黃鶴樓雖然是—座軍事哨所,名稱卻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會給它另外一些說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轉引《圖經》雲:“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交代了黃鶴樓取名的由來,接着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梁任昉的《述異記》都記載了關于黃鶴的故事,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命名由來的說服力。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樓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主旨服務,為下文伏筆。

第三層(第9至17句),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

觀其聳構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闼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

前六句寫樓的外貌:“聳構巍峨,高标巃嵸”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上倚河漢”寫樓的頂端,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高:“下臨江流”寫樓的底部,進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重檐翼館,四闼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築結構的具體描寫。至此,作者對樓的外貌刻畫,氣勢雄偉,讀後令人胸襟為之一爽。“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為黃鶴樓高入雲天,又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眺周圍城市鄉村,彎下腰可以拍擊萦繞大樓的雲氣和煙霧。一個“坐”字,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圍景物盡收眼底“俯拍”二字,構思别緻,而“雲煙”既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這兩句雖未直言樓高,而一座直淩霄漢的高樓已曆曆如繪,登黃鶴樓如臨仙境.難怪作者發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感歎。“荊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樓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幾句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内有外,也有實有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

背景資料

此文載于《文苑英華》中。《文苑英華》,總集名,宋太宗時李昉、扈豪、徐铉、宋白、蘇易簡奉敕編,一千卷,“宋四大書”之一,輯集南北朝梁末至唐代詩文。此文因此才流傳下來。作者閻伯理,一作閻伯珵,生平不詳。清代編刻《黃鶴樓集》時,将此文作者定為閻伯理。1981年,重建黃鶴樓,将此文刻碑。

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曆史名勝,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湧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于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彙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曆曆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于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為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當時吳主孫權處于軍事目的,在形勢險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長江處,修築了曆史上最早的黃鶴樓。黃鶴樓在群雄紛争,戰火連綿的三國時期,隻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于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随着江夏城的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

往事越千年,黃鶴樓時毀時建、時隐時現,曆經戰火硝煙,滄海桑田,僅明、清兩代黃鶴樓分别七建七毀。公元1884年,清代的最後一座樓閣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百年後,一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樓閣橫空出世,正可謂千古風雲傳盛事,三楚江山獨此樓。關于黃鶴樓的得名,有“因山”、“因仙”兩種說法。“因仙”之說又分為二。一說是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牆上畫一隻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後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這些神話傳說很有趣,也很動人,但都不是黃鶴樓樓名真正的由來。曆代的考證都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令賞樓者插上了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種說法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久。

主題思想

這篇短文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了黃鶴樓這座曆史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現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花豹女王

下一篇:豐澤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